对三农普查宣传工作的思考

2017-04-06 17:42
中国新农村月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普查对象农业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将全面展开,前期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为营造良好的普查氛围,扩大普查的影响面和知晓率,做好宣传工作是农业普查工作的关键。结合工作实际,针对当前普查宣传现状,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和建议。

增强“三点认识” 推动工作实施

只有做好宣传工作才能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农业普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知晓和参与。只有广泛、深入、细致地开展宣传动员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农业普查的背景、意义、情况、法规等深入人心,使普查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普查各项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实施。

只有做好宣传工作才能解决入户难问题。农业普查十年一次,时过境迁,大多数农户对农业普查的影响认识不深,有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甚至没有听说过农业普查,对普查工作不了解,采取事不关己的态度,参与配合意愿下降。为此,必须通过大张旗鼓的宣传,使广大普查对象了解农业普查的目的和意义,认识到普查与农户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从而打消他们的顾虑,积极主动配合调查。

只有做好宣传工作才能提高普查数据质量。数据质量是衡量普查成败的标准,必须在宣传中强化“质量第一”的思想,并贯穿普查全過程。一方面强调农业普查是国家统一的政府行为,是普查对象应尽的义务,必须提供真实、完整的统计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干涉普查工作,杜绝一切弄虚作假的行为。另一方面强调根据《统计法》和《全国农业普查条例》,普查员依法对普查对象的信息有保密义务,鼓励普查对象安心将真实的数据报上来,确保普查数据质量真实可信。

突出“三点特性” 提高工作针对性

针对不同的阶段任务,宣传重点要突出针对性。普查工作是一项持续时间较长、分阶段进行的工作,对宣传工作时效性和持久性也应有严格要求。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不同,则宣传工作需要围绕各阶段的重点开展。

针对不同的地域特征,宣传形式要突出多样性。当前社会各种商业性宣传逐渐增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广告和宣传资料充斥着大街小巷,很多人拿到宣传单后根本不看就直接扔进垃圾箱。而普查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指标体系较为复杂,技术要求较高,要通过多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吸引普查对象的眼球,把难以理解的专业知识以易懂的方式展示给农村普查对象,拉近普查员与农民兄弟的距离。

针对不同的普查对象,宣传内容要突出实效性。农业普查工作涉及范围广,需要各部门间协同合作,也需要被调查对象的积极参与。针对不同的对象,宣传内容和重点需“因人而异”。同时,农村的经济状况与人员居住环境各不相同,宣传时需要考虑如何“因地制宜”,真正把宣传做到深入人心,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

做到“五个到位” 贯穿普查全过程

高度重视,强化组织保障到位。农业普查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的特点决定了此项工作的开展必须要有高度集中、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作为保障。各级政府领导要主动承担起责任,亲自安排、亲自布置、亲自过问,落实人员与经费,为普查宣传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组织环境、行政环境和工作环境。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加强对宣传工作的协调和指导,并组织和督促各类新闻单位进行全方位、多层次、高密度的宣传,确保各阶段的新闻宣传落到实处。各级普查机构应成立专门的宣传机构,发挥好牵头抓总的作用,负责普查宣传的具体组织、谋划和实施。各级农业普查办公室需要将既懂普查业务又懂宣传业务的人员充实到宣传队伍中,增强宣传力量。

明确思路,细化阶段任务到位。普查宣传工作时间跨度较长,宣传工作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渐次展开,避免“摊大饼”的现象发生。一方面,确定一个方向,围绕农普工作这一中心,筹划宣传工作思路,合理安排计划,制定总体宣传方案,做到有规划、有重点、有安排、有细节,确保农普宣传主题突出,方法多样,注重实效。在保持农普宣传大方向下,提高宣传工作的灵活性与适应性,提高宣传为普查服务的作用。另一方面,明确多个目标,第三次农业普查工作分阶段进行,普查宣传动员工作要结合各个阶段的任务和特点,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宣传计划与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计划和宣传方案,明确宣传方式方法和内容,有步骤、有节奏地开展工作,逐步升温。

寻求对接,加强协调联动到位。农业普查是一项政府行为,离不开相关部门的配合,离不开调查对象的参与,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因此,要从协调对接入手,下好先手棋,打好集体仗。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确定一位联络员与农普办对接工作,除了业务上的对接,宣传工作也要对接,要及时掌握成员单位和其他部门的有关会议和宣传活动中可以利用的资源,在其他部门的活动中穿插发放一些宣传资料或共同搞一些宣传活动。这种方式成本低,不需要太多的人力物力,也没有轰轰烈烈的造势,却能达到一定的宣传效果。也可以借用和共享其他部门的载体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发一些口号标语、阶段性工作安排、活动通知等,逐步深化农业普查宣传工作,努力在全社会宣传上形成一个主题,一个内容,一个声音。

科学筹划,注重点面结合到位。普查宣传工作要达到良好的社会效应,必须是整体的、全方位的,细致入微的,全力做到广度和深度的有效结合。广度宣传主要依赖于主流媒体,主要宣传普查的对象、目的意义、普查内容、普查时点、法律法规等。广度宣传面广受众多,形式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抓住有利时机多种媒体齐发,产生社会轰动效应,使普查工作广为人知,是个不错的宣传方式,也必不可少。但是广度宣传为了适应大众的口味和接受能力,往往流于泛泛,只能达到宣传“普查是什么”的层面,要想达到“普查为什么”、“普查怎么样”的层面,还要依靠深度宣传。深度宣传的形式主要有专题会议、专题培训、跟踪报道、广场咨询、现场答疑、典型人物、课题研究等。普查组织者、参与者和普查对象需要通过深度宣传了解更多的关于普查的内容,才能真正理解普查、做好普查,顺利取得真实的普查资料。

创新模式,载体互补互动到位。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宣传载体不断丰富,在农业普查宣传工作中,需结合农业普查的性质和特点,利用多种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因地制宜地进行宣传。一是充分运用传统形式。利用农业普查标语、横幅、宣传单、宣传栏、宣传车等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走村入户,重点加强对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宣传动员,告诉他们农业普查不收费、不收税,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决策,以取得他们的支持与配合;同时,制作宣传手册,赠送宣传小礼品,推进农业普查政策宣传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二是有效借助新闻媒体。密切联系宣传部门,加强与广播电视台、电台、报纸等媒体及镇村广播的沟通,及时报道各级召开的相关会议及开展的重要工作。三是积极运用网络平台。开设“农业普查”专栏,利用微博、微信、QQ群等网络平台,对农业普查的目的意义、内容等加强宣传,真正形成“电视有图像、电台有广播、报刊有文章、街上有标语、墙上有专栏、网络有知识”的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工作网络。探索创新以门户网站、手机短信客户端等载体平台和以微博微信、网站论坛、微电影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形式阵地,构建全方位无缝衔接、多层次立体覆盖、各载体互补互动的农业普查宣传阵地。

猜你喜欢
普查对象农业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2018年中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系列漫画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学习调查要“四会”
个性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