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 识“微”见远

2017-04-06 23:13钱亮
中学生物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自主学习微课

钱亮

摘 要 尝试针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微课的教学设计原则和生物学科的特点,将微课资源与课程有效地结合,优化课堂结构,并及时解决课堂上出现的临时性问题,利用微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微课 初中生物学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基于微课的自主学习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微课是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微课能提供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和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所需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这四大要素,在保证学生独立学习、自主构建知识意义的同时,还实现了学习者个体与群体之间协商讨论式和交流互动式的学习。

基于微课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利用微课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明确对象,创设氛围,并严格按一定的流程开展,主动且有主见地参与学习,从而掌握相应的知识与能力,达到能自我识别、选择、培养和控制学习过程的培养目的。应用微课的生物学教学,将一些学生能自学习得的重点知识、偏抽象或偏理论的难点放到了课程学习之前,教师通过“学习单”等方式指导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自主探索本节课的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2 基于微课的初中生物教学实践

曾经美国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面对面教学、在线学习以及混合学习三种教学方式中,混合学习是最高效的,面对面教学是最低的,因此微课的教学采用混合学习的模式。“细胞分裂与分化”是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与组织形成两个内容。如果按照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提升,缺乏合作探究。描述“細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大致变化过程”是第一课时“细胞分裂”中的难点,牵涉到高中知识,抽象难懂,学生对细胞分裂的连续性没有一个清晰、整体的认识,对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部细微变化没有感性的认识,教师在平时的讲授过程中很难达到教学目标。笔者通过课前制作的微课,借助互联网,进行了翻转课堂式教学的尝试,优化课堂结构。

2.1 课前学习——在线学习

课前学习是课堂活动的基础,教师需要进行学情分析、教学任务分析、教材内容分析,同时还要进行微课的选题、设计、制作。教师在课前3 d将微课通过班级QQ群传给学生,提醒学生下载,并发放“学习单”,要求学生自学微课内容。学生在“学习单”的指导下,明确学习内容,确立微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观看视频。

在课前准备环节,学生和教师的任务安排如下:

学生自学观看微课;在“学习单”的指导下,学习新知识。

教师制作微课;设计“学习单”;及时了解学生对微课的掌握情况。

2.2 课堂活动——互动交流

在传统课堂上,“细胞分裂”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需要一节课的时间,其中还包括观察实验“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没有时间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探究与互动。利用微课教学,将细胞分裂一节的重要概念放在课前学习,“学习单”的充分利用既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启发学生思维,在课堂上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与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并对问题有一定程度的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前提。课堂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组内交流学习单中的疑难问题,请组内的同学解决;组内不会的问题在全班讨论交流,如果出现都不会的问题则由教师来指导,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合作交流中提升每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构建新知识。在课堂活动中,学生和教师的任务安排如下:

学生:小组合作,互动交流;实践检测;解决新问题;拓展、应用。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合作;引导学生深层次与微课对话;反馈评价。

在本节课上,教师在课堂上增加了两项探究活动,利用课堂实践来检测微课掌握情况,暴露学生易犯的错误,让课堂有精彩的生成。① 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玻片标本,要求学生在复习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后,尝试依次找出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P45图3-6中指出的染色体的三个状态“细胞中出现染色体”“染色体位于细胞中央”“染色体向细胞两端移动”。② 要求学生画出细胞分裂的过程,特别注意思考亲代细胞与子代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以及子代细胞个体间数目的关系。

新课标理念强调过程性评价。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实践中,笔者主要对小组课堂表现的评价和小组成员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小组课堂表现的评价是由组长和教师根据各小组课堂的参与度及目标的达成度等方面进行粗略的课堂观察和记录,然后算出积分,评选出每节课的优秀小组,记入小组考评成绩。小组成员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微课学习单上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课堂反馈、检测等。

本节课有了课前的微课学习,课堂时间变得宽松,课堂上留存互动交流、实践检测的时间使得学生在本节课学习很轻松,从理论到实践,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变得丰富多彩。

3 教学体会与反思

利用微课易于整合到课程之中的优点,在生物课堂中引入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课堂讲授以微课的形式提前录制好,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微课资料、学习单等,自主学习知识要点、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学习更积极、更主动、更高效。

翻转课堂虽然在本节课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但是如何将微课资源与生物课堂有效地结合,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将继续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尝试将微课理念引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从熟练掌握开发设计微课资源入手,针对不同的课型(如新授课、实验课、生物小中考复习课等),试图改变自己的课堂模式,用系统思维方法对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整体策划,明确对象,创设氛围,并严格按一定的流程开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是一堂课的任务,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微课资源的利用,还要掌握。引导学生在微课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最终使学生主动且有主见地参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掌握相应的知识与能力,构建课堂“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 范春玲.微课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模式探索[J].生物学通报,2015,(1):40-43.

[2] 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学自主学习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背景下保障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措施探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