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

2017-04-06 14:13罗海龙顾长虹关艳中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2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培养

罗海龙++顾长虹+关艳中

[摘要]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创新,人类创造了语言,创造了各种交流、传输工具,传递了文化,发展了经济、科技。人类只有不断的创新,社会才会进步、发达。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是迫切的,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最高教育层次,是社会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群体。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导师的教导密不可分。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并结合我院校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出如何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方案,来促进创新型研究生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02-0133-03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graduate tutor team and promoting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LUO Hailong1 GU Changhong2 GUAN Yanzhong2 WU Yan2 WANG Zhilong2 GUO Yanqin1

1.Department of Neurology No.1, Hongqi Hospital of 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Mudanjiang 157011, China; 2.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Mudanjiang 157011,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ety need innovation, human beings have made a great progress in the convey of cul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technology by creating the human language, creating all kinds of communication and transports tools. Only through constant innovation, society would have a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The society is urgently demand for innovative talents,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s the highest education level in higher education, which is the core group of social innovative talents.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talents of the postgraduate student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utors guidance. In this paper, to analyze the current domestic and foreign status of the postgraduate training mode, the demand for innovation talents an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college, putting a further proposal, that about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the tutor team,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the innovation talents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Key words] Graduate tutor; Team building; Innovative talents; Cultivation

一個国家创新能力的强弱事关整个国家的科技、经济发展水平,且他们将体现着我们国家的创新、进步和发达水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责任重大且任务艰巨。研究生作为创新人才的主要来源,其培养日益备受关注。但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日益庞大,研究生数量的不断提升,然而培养研究生的导师数量却相对不足。导师队伍的系统化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创新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自2014年开始招收全日制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我校就面临着这样的值得思考的问题:以传统积累下的教学经验来培养医学专业硕士,能否适应当下社会的新需求?要想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需要强化研究生导师的队伍建设。一个优秀的团队,将带领他的学生们走向创新、科技、发达之路[1]。因此优选硕士生导师,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的导师队伍对于实现研究生教育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提高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培养医学创新型人才,为社会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我国人口数量之大,对医疗服务迫切需求。为了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满足就医者需求,减轻患者病痛,提高全民生活质量,医学硕士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加快步伐,故其培养是当下医学院校的首要任务。所谓医学创新型人才,首先要具备创新理念、创新精神,其次要具备较强的科研、学术能力,掌握本学科及交叉学科最新的科研成果、最新的技术、最新的设备以及最新的疾病诊治进展动态,并且又要具有娴熟的临床工作能力。那么,培养优秀的医学创新人才,就需要加强导师的个人能力及导师队伍整体品质的建设,一个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带出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2 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发达国家的研究生培养体制。比如美国高校,采取学分制,研究生就读期间可以自由挑选多种设置的学分,学分可以不断地通过各种学习去积累、转换,并持续生效若干年,遵循市场竞争原则,各高校相互竞争,从而促进了高校教育的优化。而在英国,硕士培养一般是1~2年,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选读某门课程,也可以进行科学研究。前者考试合格,或后者提供论文,皆可顺利毕业,由此可以看出英国研究生教育的特色是宽进严出,经过考核合格的硕士其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能适应国家国际发展需求。目前,我们国家的研究生管理及培养还不够完善,起主导角色的导师及其团体的素养、能力、教育方法、管理上还有一些不足[2,3],这使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我们应该借鉴一下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本文结合牡丹江医学院的研究生培养情况,提出了一些针对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如何解决、改进导师团队品质的构想。

2.1 研究生培养模式过于重视学术性而忽略应用性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理念日益增强,对医学的要求不断提升,医学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娴熟的实践操作、还要有活跃的创新思维。近20年来,我国的硕士培养在理念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过分重视学术型人才的培养,而忽略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经验不足。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4-6],需要思维活跃、综合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我们要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型医学专业硕士毕业生来适应社会的需求,为人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2.2 研究生培养模式缺少灵活性

研究生培养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教育方式,远不同于大学生的教育,不是中规中矩的课堂学习及课后实习,其培养应该是灵活多样的。统一的教学模式、统一的方法途径,及一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能会束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形成,从而不能满足毕业后的创业要求。因此,个性化的培养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们的创新研究能力[7]。我校近2年开始招收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针对研究生培养工作从零开始。我校的研究生生源有往届和应届本科生两种。约70%为应届本科生。大部分应届生在本科实习阶段因准备考研学习理论知识而放弃了大半年的臨床实习机会,因此,应届生虽然理论基础知识丰富,但其临床实践技能却很薄弱; 而往届生虽然有一定的临床经验,但其临床诊疗技能会受到来自不同等级的医院、不同层次的医生的影响和在院实习时间长短的影响而高低不同。以上是我校生源的特点,也代表着大部分院校的生源情况[8,9]。

2.3 研究生科研质量的不足

研究生毕业要求书写毕业论文并发表。其论文的质量又如何?是否具有创新点?论文与科研成果有的可能无相关性。发表文章的质量与知识的积累、灵活运用密切相关。研究生学术研究成果中缺少创新性。好多研究生的科研文章仅仅是为了应对毕业,充数量而不注重文章的质量。这些情况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对于研究生科研能力应该加强培养,严格要求,并大力投资,给予充分的科研经费、科研资源,对于优秀的创新型人才给予赏识鼓励。

3 强化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1 培养方式的灵活多样性

对于医学院校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医疗行业,为广大人民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其应具备专业性极强的个人能力,同时要博学广识,对于交叉学科知识的掌握仍要求很高,而且要求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这些与其在校期间导师的培养教育模式是密不可分的。导师培养医学硕士的方式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专业技能、科研能力的培训,更要注重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启发,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量体裁衣,采取多样性灵活性的培养方式。我校目前结合学员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加强往届生的理论课、选修课、专业外语课内容,培养其科研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应届生的实验课、临床技能课的带教,并通过组织各种技能比赛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3.2 高标准遴选导师,增强导师科研能力及责任心

学历水平代表着师资素质的高低。我学院要鼓励导师提高学历层次,丰富知识储备。制定高标准的选聘条件,在学历、学术、职位、职称方面提出要求,加强对导师的教学和学术科研能力的考察。对于一些优秀的中青年教师,也可以破格选聘,这样做不仅重视人才的选拔,还可以缓解导师断层、导师相对不足的情况。当然,导师具有强大的科研能力,是指导学生的前提条件,其关系着对研究生指导水平的高低。但是,如果导师缺乏对学生教导的责任感,督导意识不强,即使其科研能力再强,对自己的学生漠不关心,也不可能指导出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导师的责任感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要比其科研实力更为重要。我校目前大力支持研究生导师科研能力的提升。我校拥有省内重点实验室,具备完善的分子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病理学等多种实验条件,近百台精密仪器,具备开展多种实验的条件。我们大力支持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研究,并提供有力的经费支持,在导师的指导下使学生们取得创新性科研成果。同时学院给导师提供更多的参加全国各地及国际学术会议的机会,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前瞻性理念,并相继将部分导师送至国内外知名院校进行访问、学习深造,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3.3 复合型导师团队的建设

当前,为适应社会对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建设复合型研究生导师团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立多导师制、导师组制度,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全方位、多视角的对研究生创新思维、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培养[10,11]。多导师制能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领域,从而将相关学科的课程整合在一起,

培养研究生对交叉学科的认识和掌握,提升医学硕士的综合业务能力,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12]。只有逐渐废弃传统的医学研究生单一导师制,实行双导师、多导师制,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3]。目前,学院导师跨学科知识和思维欠缺。因此,构建复合导师制度,必须要统筹跨学科师资力量,建设复合导师团队和指导委员会,增强多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的经费支持,定期举行学术交流会,以促进各学科导师之间的交叉融合。

3.4 對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促进卓越创新型人才培养

我院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按照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的要求,并学习优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培养模式将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融合在一起,在三年的研究生培养同时完成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通过执业医师考试[14]。为了保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的质和量,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入学后第一学年下半学期即开始进入临床科室轮转实习。根据临床工作的需要,每个科室轮转时间不同,平均约为3~6个月左右; 轮转出科之前要安排出科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理论课答卷、临床实际诊疗操作,轮转科室疾病新进展的文献查阅及PPT的制作等,注重多学科整合理念,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硕士研究生。

4 结语

我校作为近年来能够培养医学硕士的医学院校,研究生培养及其创新性是衡量其专业学位的发展水平的重要标杆。在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研究生导师起着决定性、关键性作用[15]。抓好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医疗创新型人才是医学高等院校研究生培养工作首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春桃,柳松. 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视角下的导师队伍建设[J].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2):124-128.

[2] 邵新春,宋园园. 我国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4):209-210.

[3] 杨雷,邓启刚,沙伟,等. 新时期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探索[J]. 教育探索,2013,(2):76-77.

[4] 赵心恬.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培养应用型研究人才[J]. 教育教学论坛,2016,7(33):43-44.

[5] 朱飞,刘进宝,李荣. 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53(2):13-15.

[6] 马灯秀,王辉,徐加放. 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 高教论坛,2015,(7):68-70.

[7] 耿光连,王先山.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视域下的导师队伍建设探析—以山东省各高校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为例[J]. 成人教育,2015,33(23):133-135.

[8] 薄海美,李建民,张雪鹏. 基于卓越医生培养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4):294,309.

[9] 薄海美,李建民,苑杰. 以卓越医生培养为背景,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管理[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1):66-67.

[10] 袁轲,侯延斌,陈地龙. 研究生导师组制度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研究[J]. 重庆医学,2015,44(30):4300-4301.

[11] 汤永利,于金霞. 导师组制研究生考核评价机制的研究[J]. 科技信息,2011,17(1):29-30.

[12] 高岳,张东华,郭劲松. 医学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5(1):60-62.

[13] 周欣,张志毅,倪超. 医学院校以导师组模式培养研究生探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2(2):107-109.

[14] 王光花,李铭,李觉.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培养质量初探[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2):37-40.

[15] 马灯秀,王辉. 导师在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中的作用探析[J]. 科技信息,2009,(2):380-381.

(收稿日期:2016-09-12)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培养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