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挑战与对策

2017-04-06 22:00邸亚楠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31期
关键词:三个自信挑战途径

邸亚楠

摘 要:在十八大报告中,要求全党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被称为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此坚定“三个自信”的理论,对我国掌握正确的经济发展与道路方向非常关键。在社会事业建设中,要积极面对各方面挑战,为实现民族复兴夯实理论基础。

关键词:特色;理论;挑战;途径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31.058

0 引言

随着坚定三个自信在十八大报告中的提出,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当前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能够全面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实现民族振兴,具有不可估量的地位与作用。

1 坚定三个自信的基础

1.1 政治基础

“统一结合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及依法治国等理论。”这一思想是在党的带领下,经过长期实践与探索而获得的正确结论。实际上,就是通过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相结合,在社会发展中人民能够当家作主。其中党的领导又为后两者提供了保障基础,依法治国又是前者治理国家的基本战略方针,这三者也使社会文明与进步得到了充分体现,将该理论与民主政治建设统一结合,充分体现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特征、原则及优势,从而确保了坚定制度自信的政治基础。

1.2 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种资源配置形式,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通过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统一、开放及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内涵;自主经营与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的活力;计划、税收及金融相结合的宏观调控体系为市场经济运行提供了基本保障;法律制度为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优势提供了重要保障。确立并不断完善这一经济体制,一定程度上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优势与特点,从而为坚定制度自信创造了稳定的经济基础。

1.3 理论基础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对什么是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做了深入思考与科学回答,从而形成了融会贯通的新思想、观点及论断,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该理论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基础上,充分体现了时代特点与国情,是符合我国实际的现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自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下,我国社会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其发展成就也是举世瞩目。目前,只有坚持这一科学理论体系,才能够实现国强民富的目标,完成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此外,这一理论体系也是党与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坚定制度自信的理论基础比较充分。

1.4 实践基础

在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社会建设与改革实践,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成果应用而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非常迅猛,综合国力日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增强了国际影响力,政治文明也具有了一定水平,基层民主建设也在有序的进行,道路发展优势日益突出。不难看出,从提出、安排、制定到实施,这一制度无不体现了科学的社会主义原则,与我国国情相适应,中国特色非常鲜明,全面保障了人民根本利益,得到了人民的高度认可与赞同。其制度优势不断突出,人民群众对其价值的认同感与支持度不断提高,丰富了坚定自信的实践基础。

2 坚定三个自信的挑战

2.1 实践挑战

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念、思想及论断,实践与理论融为一体,完善了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此,不断推进事业、逐步开拓道路、不断完善制度,是理论自信坚定的核心内容,如果坚持固步自封或改旗易帜的思想,那么将与社会发展规律想脱离,不符合人民意愿,难以实现国强民富,民族复兴也就无从谈起。

2.2 理论挑战

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其基本理论与时代特征的有机结合,结合实际国情,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这其中实事求是主要包含:“(1)辩证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的认识路线;(2)其要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中,一定要坚持科学的学习态度。”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体现。因此能否坚持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以时代变化与国情为契机,解放思想,是理论自信坚定的理论挑战。

2.3 内部挑战

随着我国对社会经济体制改革进行的创新,该体制的独立与选择性不断突出。多元化及差异性思想意识逐渐渗入到社会各个领域,社会思想文化逐渐呈现出多元、多变及多样化趋势,意识形态领域新问题与困惑屡见不鲜。随着多元化思想文化的发展,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了广泛传播,一定程度上为坚定自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党能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在自身建设中提高党建水平,形成学习、服务及创新型执政党,充分体现了内在环境为其带来了挑战。

2.4 外在环境挑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西方文化不断渗入,对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社会主义信念产生了很大影响,真空意识形态、信仰危机等现象不断出现,很多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不断被西化,共产主义意识不断削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缺乏学习兴致。因此,以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价值观为契机,提高社会文化综合实力,抵御西方思想意识带来的影响,这些都是坚定三个自信的外在环境因素形成的挑战。

3 新形势下坚定三个自信的途径

3.1 坚持思想解放实现科学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要求要不断解放思想,在党的领导下开展社会革命与经济建设,为党与人民事业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长期实践与探索中经受住了各种考验,究其原因在于其能够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促进道路创新、增强理论升华并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坚定“三个自信”具体而言,就是坚持思想解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正确认识我国国情与世界发展形势,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3.2 深入改革开放创新制度

改革开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令人可喜可贺,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发展并完善,深入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因此在新形势下,要将改革开放摆在首要位置,坚强自信积极扩大开放,以全方位开放战略正确应对国内外发展压力与影响因素,夯实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

3.3 增强凝聚力促进团结发展

增强人民凝聚力,团结一心,共同奋斗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保障,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之一。凝聚力是国家兴亡发达的显著标志之一,使国家具有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的推动力。在新形势下,利益与价值观呈現多元化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要增强人民凝聚力,这是势在必行的,必须要统一认识、思想及行动,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调动力量,为人们创造和谐发展的社会局面。

3.4 树立坚定自信实现国富民强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必须要坚持攻坚克难,这也是党带领人民共同奋斗的必备精神力量。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多极化格局日益明显,不稳定与不和谐的经济发展影响因素依然存在,并将长期存在,这就要求党与人民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从长远战略目标出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与目标,树立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自信心,并为其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在“三个自信”理论引导下,人们理清了正确的思想意识,正确认识到西方自由主义理论的本质与错误,自觉预防其带来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战略布局从“三个自信”转换为“四个全面”,党治国理政的框架已基本形成,促进了民族复兴的稳定前进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海英,吕卫国.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J].世纪桥,2016,(04):3234.

[2]杨天宇,侯鹏,简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依据研究[J].中国市场,2016,(08):64,67.

[3]况达.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性与普遍性[J].中国市场,2016,(06):173176.

猜你喜欢
三个自信挑战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从“三个自信”看“四个全面”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