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

2017-04-06 22:01姬静静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31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社会主义大众化

姬静静

摘 要: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坚持我国的特色,而这个特色是我国特有的,是只适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思想理论。从对这一理论的认知到运用,从运用到提炼升华融入个人思想意识,无不体现了这一理论体系的主旨。但任何理论的发展都需要大众的支持,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设也需要走大众化的发展路线,这是我党在推进社会主义理论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使命。这一理论体系大众化的过程也是其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大众思想潮流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化;大众化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31.060

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发展及理论体系建设,在推动国家建设、完善社会制度、民生工程等诸多方面都起到了思想指导的作用,并成为十几亿中国人民的思想与灵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普及宣传,进而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实现大众化发展。”这一理论作为我国社会的核心理论思想,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在社会转型的动荡时期,人们更需要坚定的信念,代表每个人的理论思想武器,用来武装自己的思想。这些因素推动社会主义在我国不仅具有中国发展特色,也走上了大众化发展的道路,并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1 大众化使命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诞生起,便注定了是走群众路线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团结无产阶级,实现无产阶段专政。而从社会分工及财富分级来看,绝大部分人属于无产阶级。受社会制度、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无产阶级往往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是绝大多数群体。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时代产物,要发展下去,就必须团结社会的绝大多数。同时,作为国际性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光辉要闪耀不同国家展现真理所在,还需要结合本土文化。

比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即走上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并且成为我国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理论支柱。这说明马克思主义要发展下去,就必须走大众化这条路,且争取到社会绝大多数人的支持。从我国的推进该理论建设的情况来看,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发展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和谐社会”等理论体系,都是走上了大众化之路不断向前的。

2 把握四个维度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把握好四个层面。

2.1 正确认知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化”路线

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过程中的产物,它既代表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普遍需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继续引领我国社会思想体系发展下去的前提。换句话说,我国社会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又需要结合我国社会制度发展下去,并最终构建我国社会的思想体系。社会主义理论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的过程。因此,正确认知构建这一理论体系的重要性是我国社会最为重要的需求。

2.2 把握“中国特色”

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切实融入我国,则需要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作为思想理论体系的构建,还需要融入我国社会制度和大众思想理论体系中,也就是要走“中国化”路线。这一点早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入我国的初期就已达成共识。但怎样才算是“中国特色”呢?也就是说,怎样建设党、建设怎样的党和如何发展党的问题。中國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植根于中国社会现状和基本国情的,符合广大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因此,要坚持我国独有的特色,必须抓住“社会主义”这个理论,将其入我国社会制度中。

2.3 坚持“实事求是”

社会主义要坚持我国特色去发展,主要是为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老少边穷地区,有利于团结无产阶级大众,有利于让社会主义理论更接地气,从融入中国社会的底层开始,满足占中国人口最多的劳动人民、无产阶级的基本需求,才能在中国的土壤中生根发芽。了解无产阶级,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宗旨即是坚持“实事求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撑。

2.4 坚持“以人为本”

社会主义要坚持我国特色去发展,主要是为了在我国占大多数的广大无产阶级服务的,是团结无产阶级的理论,所以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做到时刻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将“以人为本”列为我国社会体制发展中最为重要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在认真剖析我国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将人民群众提高生活品质,加强精神追求的根本愿望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之一。

3 大众化路径建设

在新时期,尤其在自媒体时代,人们接触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思想舆论也步入迅速变化的阶段。人们的思想文化意识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已成为社会舆论思潮发展的必然趋势。引导这些思想舆论走向正确的航道,还需要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设。作为一种理论在一个国家得以实现的程度,取决于这种理论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根据我国特有的国情、体制,只是坚持“社会主义理论”,并且坚持使之向中国化发展,才能切实成为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思想理论,也唯有这一理论是最终促进我国社会发展,实现“中国梦”的理论。实现这种理论走向大众化有四条路径:

首先要结合大众“心”事,促进理论体系建设走向大众化。这是由于任何理论最终都要付诸实践,要服务大众。但怎样服务大众却是一门学问。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色,以及我国国情和人民群众的切实需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能够更加贴近人民群众,成为人民群众的一道精神大餐。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精神需求,也就找到了社会普遍存在的需求,读懂了大众的心灵,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路径,也是使这种理论体系建设走向大众化的方法。

其次要坚持知、行两个维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走向大众化。实践是检查理论的重要途径,而理论则是实践的产物。因而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需要从实践出发,从知与行两个层面探讨这一理论走向大众化之路的方法,通过知与行中获取的实践经验来完善大众化之路。一方面,认识到社会主义在我国要发展下去,就需要结合实际国情,结合大众需求,也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中国化;另一方面要通过实际行动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过程正是大众化过程的重要途径。通過知与行两个维度来构建这一理论,可有效避免教条化,构建知行合一的社会思想风气。

第三要运用好媒体的力量。

作为社会舆论的引导者,媒体的传播能力有助于在新时期营造社会舆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强化向心力与凝聚力。越是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人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变化之快,社会舆论的引导起到重要作用。媒体传播平台可全方位、立体式地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对大众形成潜移默化的思想影响。

第四要坚持“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要融入中国社会发展,就必须使“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中国化,但毕竟是以中国特色为前提的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是使这一理论区别于其他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方法。而坚持中国特色更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群众的知识水平、文化习俗,使理论体系能够被基层人民群众所接受和理解,才能起到运用这一理论团结更多群众的目的,才能切实推动这一理论走向大众化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必将走向大众化,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作为思想理论体系发展的规律。而理论体系的大众化要结合国情、社会、政治、经济和文明等因素,结合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进行综合性地判断。无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哪种意识形态存在,最终都将归于大众形态。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决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这一理论体系构建的基础,也是其大众化发展路径构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4.

[2]张雪君.党的领导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J].理论与当代,2016,(2):46.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社会主义大众化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文学语用理论体系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