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速生杨丰产林的栽培技术

2017-04-06 00:32张维生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5期
关键词:栽植整地管理

张维生

摘要:杨树生长快,成材早,用途广泛,是国内外种植最多的树种之一,可用于建筑用材、纸浆、造纸、胶合板、装饰板,另外杨树小径材、梢头、枝杈、都可以用来制造刨花板、纤维板和中密度纤维板。杨木纹理直,可作食物和茶叶的包装箱,也适用于其它货物的包装。所以加快速生丰产林的建设,是加快森林资源培育,缓解木材供需矛盾,解决用材林资源匮乏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林地选择;整地;栽植;管理

我国杨树产区多为人多地少的平原农区,杨树林地条件差,因此丰产栽培技术始终靠土壤肥力的调控,尽可能增加对土壤水肥的补充,以较高的投入换取最高的产出。我们提出的杨树丰产栽培模式的规定产量指标是:每亩年平均产中径材1.5到1.8立方米,轮伐期6到8年;每亩年产大径材1.8到2.0立方米,轮伐期9到12年。所以速生杨丰产林栽培应做到一下几点:

1、选择适宜的林地

杨树根系对氧的需要量比较高,土壤通透性不好,会导致根系缺氧而生长不良。因此,杨树速生丰产林地应选择排水良好、土壤通透性好、肥力较好的地方栽植。黄壤土是比较适宜的土壤类型,河滩上的沙壤土必须经过深翻整地、施肥灌溉才能满足丰产栽培的需要。

2、 认真整地

造林地整地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重要工序。造林地整地是人工林培育技术措施的主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造林地的清理和造林地的土壤翻垦两个方面。正确、细致、适时地进行整地,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实现人工林的速生丰产具有重大作用。

造林地整地与农业整地、苗圃整地有许多相似的特点,但它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首先是因为造林地的土地种类多,条件差,多为未经耕作过的自然状态,这就决定了整地任务和方法的多样性、艰巨性。其次是造林地自然条件复杂,很大一部分处在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偏僻地区,这就决定了造林整地只能更多地采取局部整地的方式。最后是由于人工林的培育周期长,林木树体高大,根系深广,而同一地块在造林后又不可能年年进行整地,往往培育一个世代只进行一次,所以希望整地效果大些,其作用的持续时间长些。

(1)全面深翻整地。造林地全面深翻30到40厘米,在定植点上挖长、宽、高各1米的大穴。

(2)带状深翻。沿植树树壕挖1.5到2米宽、0.8到1米深的壕,在壕内定植点挖0.8米的穴,回填时将表土或较好的壤土填到杨树的主要根系分布层。如果土壤砂性过大最好由近处运来的粘土或壤土与沙土相掺和后回填。

(3)客土深翻整地。这种方法适用于在贫瘠的河滩沙地上,将附近的淤泥壤土运来与砂土掺匀。通过客土改地,将大面积低产林改造成丰产林地。一次性投入劳力虽多但能长期发挥改土的效果。经济条件不够的地方不宜采用此方法整地。

3、良好的栽植方法

在中原和北方,春旱對杨树的成活构成威胁,造林时应采取以下措施,使苗木保持水分平衡,以提高成活率:(1)栽植前苗木浸水1到2天,或用生根粉浸泡6到12小时。(2)剪去全部侧枝以减少蒸腾;顶稍木质化不好,顶芽不饱满的苗木,可截稍到饱满的侧芽处。(3)起苗时保证根系较完整,起苗和运苗中必须避免苗木晾晒失水,随时采取防风干和保湿的措施。苗木运到后必须认真假植,尽量做到随起苗随栽植。栽植时分层填土,分层匝实,使苗木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造林成活率对于杨树林的高产十分重要,由于林木速生,补植经常无效,为了高产,应该选择适宜的种植方法,使成活率达到95%到100%,不再补植。

种杨树一般提倡三大一深,就是采用大株行距、大穴和大苗,并要深栽,深栽的目的是为了苗木能有更多的干部能转化为根,增加根量,吸收深层湿润土壤的水分,提高抗旱力和成活率。栽好之后,立即浇一次透水。

密度是杨树人工林集约栽培的重要因素,密度一旦确定,对采伐年龄和产量影响很大。目前各地对杨树规格的需求大致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大径材为主,供胶合板、火柴工业用;中原和华北地区以中径材为主。一般情况下,密度对树高的生长量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对树木的平均胸径和材积产量影响很明显。随着年龄增大,密度的作用愈加明显。培育大径材可采用5米乘6米、4米乘8米的株行距。培育中小径材可选用2米乘5米株行距。培育中径材可选用3米乘5米和3米乘8米株行距。

4、要选择壮苗造林

杨树苗木质量对造林成活率和人工林的生长有重要关系。但是在生产中,培育和使用壮苗常常被忽视,即使营造速生丰产林往往也没有使用壮苗。目前杨树育苗密度普遍过大,我国普遍用1年生苗,1米高处直径一般为1.5到2.5厘米,人工林的产量和成活率都受到影响。因此丰产林最好用胸径3.5到4厘米以上,高5到6米的壮苗,苗木要均匀一致。

5、农林间作 充分利用土地

在杨树行间实行农林间作,利用对农作物的耕作、施肥和灌溉改善杨树的生长条件,而且在造林后的2到4年,林地可以充分利用,获得农产品。在缺少农田的平原农区,栽培杨树应尽早实现农林间作。早期可以间种大豆、小麦、等粮食作物或牧草,后期可以间种一些中药材,秸秆粉碎还能培养土壤肥力。

农林间作中常见到农作物的播种离幼树太近,容易损伤幼树和影响管理。在农作物和树行之间,必须保持1米的距离。

6、加强水肥管理

要营造速生丰产林,抓好水肥管理是速生丰产的关键。在林木生长期间,要掌握土地肥力和干旱情况,及时浇水,追施化肥,保证充分的水肥条件供树木健康生长。一般在北方地区,1年要浇4次透水,至少追施1次化肥。4次水的时间分别为:3月下旬的返青水,4月下旬一次,6月上中旬一次,11月中旬一次冻水。施肥应在6月下旬追施一次尿素,用量30到50公斤。

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配备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措施,不但能使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还能节约水电费及浇水施肥雇工的开支等等。渗灌是指水直接从渗管的渗水缝中渗出,再利用土壤的毛细现象逐渐扩散湿润土壤,使土壤疏松不板结,通气性能好,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生长,使林地中的腐殖层增厚,更有利于林木的生长。渗灌的优点:一是省水,二是树木的高生长粗生长增加,三是省工,四是提高集约经营的程度。

7、修枝

修枝是一项重要的栽培技术,如果杨树丰产林没有及时和正确修枝,导致干材不通直和多节,严重降低了杨木的质量。疖子是杨树生长过程中被包埋在木质中的树枝,它破坏了木材构造的均匀。活的侧枝与主干的主枝相联系,形成活疖子,颜色较浅。杨树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修枝目的,可分为整形、修枝、和修剪萌条三种作业。

(1)整形。整形是为了剪去影响顶稍生长的竞争侧枝,保证树干通直无杈。随着树干的长高,还要修去树干下部和中部粗大的竞争枝,直到树干8米以下通直无杈。整形在第一年生长结束后就应开始,直到3到5年,树高达10到14米,已经形成通直的主干为止。

(2)修枝。修枝是为了培育胶合板、火柴等工业用材。8米以下树干上侧枝生长的直径达到10厘米时,就应当修去侧枝。根据树干直径,由下向上修枝,直到8米高为止。一般根据树干的直径决定是否修枝。修枝的高度大致是:1到3年,少量整形修建;4到5年,修枝到树高1/3处;6年以后,可修枝到树高1/2到2/3处。

(3)修剪萌条。修枝以后,下面主干上再长出萌条,这些萌条应该及早剪去。修剪可以在秋冬停止生长时进行,也可以在春季进行。修剪应该贴近树干,不能留茬。使用的工具应该锐利,伤口应该平滑,不能撕伤树皮。经常可以看到,杨树经过修枝后留下侧枝的茬,它们将长入木材成为疖子,降低木材的质量,对此应该引起重视。

(作者单位:157100黑龙江省海林市大海林林业局)

猜你喜欢
栽植整地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浅谈造林穴状整地
关于园林景观绿化种植施工技术的探讨
试析雪松移栽技术与养护
我省深松整地将实施精准补助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