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

2017-04-06 11:00徐凤娴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8期
关键词:感悟理解概念

徐凤娴

摘要:概念是抽象的、無形的,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就要从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知识水平出发, 让学生初步感知,通过小组活动、汇报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再把感悟到的通过练习理解、深化,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关键词:概念;活动;感悟;理解

G633.6

概念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题,尤其是低年级的概念教学,常常会发现许多孩子学了这方面的知识,只是会机械的背诵相关的概念,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一脸的茫然,或者是一知半解,有的甚至什么都不会,那么,有什么方法能把抽象的概念现象化,让学生感知、理解呢?笔者结合最近执教的一次《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观摩课,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悟和做法。

一、从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感知

《分米和毫米》是学生在学习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后继长度单位的基础, 同时它也是一种测量单位, 充分的感知, 有利于学生理解度量单位的意义, 正确地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 因此在课的引入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次试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生:米和厘米。

师:那你能判断一下下面的说法对吗?

出示相关的练习题:

请你判断一下,下面的说法对吗?

(1)小老鼠的身高是7厘米。( )

(2)小明的身高是146米。 ( )

(3)桌子的高大约6厘米。 ( )

大部分学生都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但当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判断时,学生是一脸的茫然,不知该怎么办。后面的教学可想而之。课后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学过的米和厘米是模糊的。虽然学生有米和厘米的经验,但仅仅停留在表面,对米和厘米的相关知识不能灵活的运用,那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一结果呢?对学生来说,米和厘米比较抽象,而二年级学生主要是形象思维能力为主,抽象思维还处在萌芽阶段, 那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把抽象的变成形象的,学生可以感知的。

第二次试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生:米和厘米。

师:你知道关于米和厘米的哪些知识?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

根据你对米和厘米的认识,请你判断一下,下面的说法对吗?

(1)小老鼠的身高是7厘米。( )

(2)小明的身高是146米。 ( )

(3)桌子的高大约6厘米。 ( )

先想一想, 再用手比较一下,最后进行判断。这一次,学生都能正确的判断,也能说出判断的理由,有的学生虽不能用语言直达的表达,但通过他们的手势,可以看出学生对米和厘米有了深入的认识。一个小小的改动,让学生通过手比划、 想一时等活动把抽象的米和厘米形象化,化无形到有形,初步建构数学模型,学生在动手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感知,有了形象的感知,有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在小组活动中初步感知。

学生对分米和毫米建立了初步的表象, 但分米和毫米到底有多长?它们跟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 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 活动:

第一次试课:

第一次活动:

那1分米到底有多长,分米和厘米之间是不是这种关系,请同学们借助学习单,以小组有单位自学分米。

出示自主学习单一:

1.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用:从刻度 到刻度 是1分米的方式来描述, 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找。

2.在纸条上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并剪下来 。想一想哪些物体长大约1分米。(小组成员互相说一说)

3.根据你对1分米的认知,估测一下,1米里面有( )个1分米。你是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推测的。(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次活动:

出示相应的自主学习单二:

1.想一想: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毫米?

2.用食指和大拇指比划1毫米的长度。

3.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

学生根据学习单的要求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虽然有两次的活动,由于活动的设计受学生的年龄及知识水平的影响,以及教师用词的不准确,许多学生纠结在”画”上,在巡视的时候发现学生不知该怎么办,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虽然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学生的活动只停留在表面上, 对分米和毫米的感知不充分, 由此认识也比较模糊。

第二次试课

在学生初步识分米和认毫米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三次活动。

第一次活动:

活动一:

1.在直尺上找1分米。

2.在纸条上量出1分米长的线段,并剪下来 。想一想哪些物体长大约1分米。

活动二:

根据你对1分米的认知,借助你手中的工具估测一下,1米里面有( )个1分米。

活动三:

1.在直尺上找1毫米,用食指和拇指比划1毫米的长度。

2.想一想: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毫米?

3.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

学生的年龄较小,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差, 目的性不强,活动缺乏针对性,因此,我把原来的两个活动改成了三个活动,降低了学生活动的强度,针对每次活动提出了具体的活动要求和目标任务, 同时,把活动中的”画”字改成了”量”字,学生的活动具有针对性,学生的目的性比较强,活动的有效性得得到充分体现,形成初步的感知。

两次活动虽有相同,也有不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我把两次活动分成了三次活动,阶梯上升, 由浅入深,在活动中让学生动手量一量、比一比、剪一剪、猜一猜、想一想等活动,充分感知1分米和1毫米,建立清晰的表象。学生在活动中实现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由模糊——初步认知——清晰的感知,在活动中实现模型的建构过程。

课标指出: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感知,建立初步的表象,在活动中感悟,化无形于有形,建构数学模型,在活动中理解,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有加强概念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各种数学能力,从而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感悟理解概念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