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鲍德里亚《生产之镜》研究的文献综述

2017-04-06 07:56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4期
关键词:马哲鲍德里亚历史唯物主义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关于鲍德里亚《生产之镜》研究的文献综述

孙悦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近几年来,随着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文献的涌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界的首要工作转为与世界研究水平接轨,实现与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们进行对话,深入分析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合理与不合理之处,回应不恰当地批判,补充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近几年来,随着鲍德里亚《生产之镜》中译本的出版,学界对于《生产之镜》的关注度逐年提高。经查阅知网43篇论文可知,2008年和2014年是出现《生产之镜》研究成果最多的两个小高峰时期。由此可见,对于鲍德里亚《生产之镜》的研究与批判已成为马哲当代前沿问题之一。

鲍德里亚;生产之镜;文献综述

一、鲍德里亚的生产之镜是马哲当代前沿问题之一

(一)回应法国哲学的挑战是马哲当代的任务之一

正如摘要所言,近几年来,随着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文献的涌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界的首要工作转为与世界研究水平接轨,实现与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对话,深入分析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合理与不合理之处,回应不恰当地批判,补充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鲍德里亚从《生产之镜》开始,以后的研究逐步与马克思哲学分道扬镳,鲍德里亚对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批判也是马克思主义需要回应的三大批判。只有不回避学术交流探讨,我们才能发掘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这一点而言,对于鲍德里亚《生产之镜》的研究是我们不容忽视的。

(二)学界对于鲍德里亚《生产之镜》的关注度较高

通过查阅知网相关43篇文献,并对其进行年度分析,可以看出,学界对于鲍德里亚《生产之镜》的关注度从2006年开始持续升高。2006年,南开大学哲学系张一兵教授发表了生产本体:我生产故历史在——鲍德里亚《生产之镜》的批判性解读,在这篇文章中,他指出了鲍德里亚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种种误认,特别是对《生产之镜》一书关于马克思物质生产、生产方式等重要概念的曲解,进行了仔细认真的批判性解读。这篇论文标志着国内对于鲍德里亚《生产之镜》的研究已经起步。此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汪行福、东南大学的南开大学的胡大平和夏莹都针对《生产之镜》进行过研究。2008年,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中,夏莹发表了《生产的镜像逻辑与西方形而上学批判——为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生产”观念批判辩护》,总体上介绍了鲍德里亚对马克思在劳动、自然和历史唯物主义方面的批判。2009年,汪行福在《东南学报》上发表了题为《生产之镜与意识形态——鲍德里亚<生产之镜>的批判性解读》的文章,他在这篇文章中先总结了《生产之镜》中对于生产主义意识形态的三大批判,接着对三大批判进行了批判,指出其片面性所在。在查看的43篇论文中百分之十是2014年刚刚发表的论文,2015年和2016年也一直有《生产之镜》的研究成果出现。学术界对鲍德里亚《生产之镜》的关注度持续上升也从侧面显示了这个问题是马哲当代前沿问题之一,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二、前人研究成果

(一)研究专题领域较为分散

学界对于鲍德里亚《生产之镜》的研究与批判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然观,包括鲍德里亚《生产之镜》的自然观,以及其与马克思自然观的比较。例如:2015年,徐海红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上发表的《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反自然还是亲自然——鲍德里亚<生产之镜>的批判性解读》。二是,生产劳动领域,例如2014年,白刚和张荣艳在《学习与实践》上发表的《马克思的“生产辩证法”——评鲍德里亚的<生产之镜>》。三是,历史唯物主义领域。例如,2007年,张一兵在《江海学刊》上发表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中的欧几里德几何学——鲍德里亚<生产之镜>的批判性解读》。四是,政治领域,包括符号化、意识形态批判等。

(二)学界分派较为明显

国内对于鲍德里亚《生产之镜》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带、北京天津一带和东三省一带。国内对于鲍德里亚《生产之镜》成果较多的当属南京大学的张一兵教授。他在2006年和2007年之间发表了至少8篇论文,对《生产之镜》从历史唯物主义、种族中心主义等多个维度对其进行研究。南京大学派的胡大平也对此进行了研究。复旦大学的汪行福、湘潭大学的罗伯中等。北京天津一带有北京大学博士后仰海峰、清华大学的林宏彬和南开大学的夏莹等。东三省一带有吉林大学的白刚,辽宁大学的硕士李清茹等。

(三)研究起步较国外晚

鲍德里亚《生产之镜》早在1972年就已经正式出版,英译本也早就出版,但我国中译本相比出现的较晚。所以,在与之展开对话时存在一些时间差,我国学者需要先了解鲍德里亚的批判内容再参与到国际交流中,较国外学者起步较晚。

三、读鲍德里亚《生产之镜》的一点心得

符码是鲍德里亚在《生产之镜》中分析马克思的重要方法。符码的方法贯穿《生产之镜》全书。“一方面他用符号的解码取代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另一方面用前现代的象征交换取代马克思的解放理想。”①他依次递进将劳动、自然符码化,最终将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体系改头换面。在我看来,他对于马克思的批判是纯粹思维概念上的推演,然而马克思的精华在于思与行的结合,在于“实践”这一突出特点。

【注释】

①参见汪行福:《生产之镜与意识形态——鲍德里亚<生产之镜>的批判性解读》,东南学术,2009年第2期。

[1]汪行福.生产之镜与意识形态——鲍德里亚《生产之镜》的批判性解读[J].东南学术,2009,(2).

[2]张一兵.马克思与劳动意识形态——鲍德里亚《生产之镜》的批判性解读[J].学习与探索,2007,(2).

[3]鲍德里亚著,仰海峰译.生产之境[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孙悦(1993-),女,满族,硕士研究生,黑龙江大学,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研究。

猜你喜欢
马哲鲍德里亚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与形而上学——对鲍德里亚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批判性反思
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以《资本论》第一卷为例
历史唯物主义的五种西方重构模式解析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正义观再思考
让·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的旋涡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若干新思考
伊莎贝拉月娥的爱情
鲍德里亚技术哲学研究综述
记者的时代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平衡
九指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