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与科技协同发展的哲学认识和思考

2017-04-06 15:23于爱华
水利技术监督 2017年1期
关键词:标准化科技标准

于爱华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海淀100038)

标准与科技协同发展的哲学认识和思考

于爱华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海淀100038)

本文立足于对标准与科技协同发展的哲学认识,运用哲学方法分析标准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提出标准与科技协同发展思路以及标准化改革初步构想。

标准;科技;协同发展;认识与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较大变化,但标准化管理的基本格局并没有实质性转变。在标准制修订管理中过分强调计划性,把标准作为行政管理的手段,层层审批,部分标准缺失、编制周期过长、老化严重。市场驱动机制不强,与科技发展出现了脱节,一些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新设备受标准的限制和制约,难以推广、产生规模效益,标准对科技研发的拉动作用亦不能有效实现,甚至损害自主创新的积极性,阻碍了标准化工作的有效开展。

标准化作为实现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李克强总理指出:“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提高产品和服务,标准是关键”。面对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对标准的不遗余力的制高点争夺,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标准与科技协调发展的关系,对标准化改革大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1 标准、标准化以及科技的内涵和关系理论认识

从“科学技术”的定义不难看出,科技是通过研究和利用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规律,达到有效、便捷、低消耗、高产出等特定目的的方法和手段。标准是指“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对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而形成。而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就是标准化。

标准犹如一把“双刃剑”,具有约束多样性和制造秩序的行为和功能,使生产过程“秩序”化,避免生产过程失控和关键要素的偏离。当多样性收敛为标准后,将技术发展纳入有生产效率的轨道,使技术进步得以实现,社会沿着有序和有效的轨道发展。

2 标准、标准化与科技关系的哲学认识

标准与科技之间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其发展过程中,正是因为有了标准的规范、约束和引导,使得技术进步的正效应得以扩大和发展,负效应得以规避和限制,如果处理不好有时会阻碍科技创新、限制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下面用哲学理论阐述标准与科技之间的关系。

2.1 标准与科技的普遍联系性

从标准、标准化产生历程看,“无意识”的标准化到“有意识”的规范化,都是通过对技术多样性的选择、最终约束成统一的技术过程。这说明标准化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发展有着密切相关,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标准汇聚、承载着成熟的科学、技术和经验,并以文件的形式固化下来,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成为规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制度,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2.2 标准与科技的关系遵循认识论和实践论

标准是科技发展的结果。标准的应用是对科技成果的再实践再检验。标准将客观规律的认识转化为科技成果的载体应用于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中构建了一座桥梁,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在标准化过程中,如与现实科技发展水平不相适宜或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就需要修订或废止标准,新的标准出现,循环往复。科技带动了标准的发展,标准推动科技的再提升。研究表明,标准化对我国科技的贡献率为2.98%[1]。

2.3 标准与科技发展对立统一

2.3.1 标准对技术指标的约束

就标准本身而言,是技术的载体,其适宜性体现在标准的技术要素必须成熟且可行、指标经济且合理。适宜性的杠杆发生偏移时,都会直接影响标准存在的有效性和必要性。如技术过高有可能会加大工程投资,造成浪费,标准就会失去其先进性;技术指标过低有,即便降低了工程造价,有可能影响工程的安全。这就要求标准与科技发展水平相互协调。

2.3.2 标准对科研实践的约束

标准指导、规范科研、生产实践活动统一沿着既定的发展方略全面展开,使得相关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等具有规律性,减少人为因素的随机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规避和限制科技的负效应产生。如《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 9001)就是一本通用标准,其融合全面质量控制的先进理念,适用于所有行业或经济领域,被全世界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有效地规范、控制并规避了科技、生产等管理过程的各类风险。

2.3.3 标准对技术创新的约束

标准化的负效应之一就是它有可能阻碍技术革新。因为技术标准更多地是从技术层面、从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层面,规定了人类活动所应遵循的技术要求与技术规定。每项事物一旦被实践和理论证明是“正确”的而固定下来,并得到社会认同后,就形成了既有“惯性”模式,就很难再有科技创新。要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就必须冲破标准的束缚。

2.3.4 标准对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的约束

标准一旦制定和实施,就会引导和约束人们的生产行为。正因为有了标准的存在,与该标准不同的革新技术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很难获得市场,制约了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新技术难以产业化、规模化。特别是将专利技术纳入标准,就容易形成贸易壁垒。

2.4 标准与科技的一致性

2.4.1 指向的一致性

标准与科技发展二者具有相同的指向。那就是二者都体现着一个国家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标准的垄断性和合法性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进入市场的壁垒,同时标准化又使科技成果及管理趋于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和市场化,进而推动科技生产力的发展。

2.4.2 市场需求的一致性

标准与科技的发展都离不开需求市场。经济学原理表明,需求在市场上是主动的,需求可以决定市场上的供给。技术的存在取决于人们的需要,并满足其需要。正如人们为了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发明了洗衣机,这就是最直接的需求推动科技的发展。标准的客观性也体现在物质世界的客观需求上。就秦始皇时代,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社会的客观需求推动标准与科技不断发展。

2.4.3 作用结果的一致性

标准与科技都是现代市场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标准化已从原本的实现国际互通、互联的重要基础演变成各国提高技术竞争优势和保护本国安全等的重要手段。垄断的对象已经从资源、市场、金融转变为技术,而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垄断化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新规则,贸易壁垒成了竞争的手段。这样才有了“得标准者得天下”,故而有了“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技术,三流的企业做产品”的说法。

3 标准与科技协同发展思路探索

要做到标准与科技的协同发展,就要关注到标准与科技的普遍联系性和实践性,又要利用好它们的一致性,更要解决好他们的对立性(矛盾性)。

3.1 加大“预期标准”规划

让科技与标准互为引领。像水利行业,可以将一些高端核心筑坝技术以及治水思路,在未得到实践检验或未成熟前,提前列入标准化规划,用“预期标准”促进科技的快速成熟。同时也促进标准编制的预见性和竞争性。

3.2 让“预期标准”与“准”推广成果同步

将新成果付诸推广应用之时,编制“预期标准”(以导则或指南的方式),将新成果与“预期标准”同步实施,一旦收到成效,快速上升转化为“准标准”或事实标准。缩短标准编制周期和复核验证时间。

3.3 科技与标准成套发展

水利工程建设与水利科技发展已步入成套集成快速发展阶段,在世界水电行业中国处于第一的位置,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自己的标准的全产业链世界第一的能力,标准寓于科技中,配套发展的模式、同步实施的响应机制,更有力实现科技引领标准发展。高铁技术及其标准就是一个最好例证。

3.4 市场型标准先行

发挥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的灵活性和局限性,对于市场急需、盈利性较强、创新性的标准,让给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充当先头兵,一是快速补充急需,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二是避免因技术的不成熟带来的大范围影响,有效化解标准制约新技术发展的矛盾。

4 标准化改革初步构想

基于原因分析结果,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改革标准化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这亦符合哲学理念“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建议如下。

4.1 转变政府职能,调整标准化工作格局

科技研发与技术标准相脱离较大一部分原因是行政干预带来的。要解决现有局面,首先政府简政放权,通过标准的规范作用,把政府该管的管好,做好引导,确保基础性、公益性标准,以满足社会管理的基本要求。同时让市场发挥出驱动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多方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

4.2 加大顶层设计,建立信息公开制度

把政府单一供给的现行标准体系,转变成由公益性标准和市场型标准共同构成的新型标准体系。加大“预期标准”规划,既符合技术进步进程的内在特征和需求,又能体现出标准对多样性约束的渐进特征,使标准与科技创新有机结合、协同发展。建立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实施效果评估机制,开通信息网络平台,将标准编制信息以及评价结果向社会公示。既能加大立项的透明度、合理性,又能调动标准编制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加荣誉感和责任感,确保标准编写进度、质量,提高标准出台效率。

4.3 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调动社会的力量共同治理,让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缺位,起到政府和市场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让团体标准快速补充到市场中去,满足市场多元化需要,又能将创新成果固化下来快速推广,转化为生产力,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同时,还可以利用贸易壁垒好的一面,将专利技术融入团体标准,抢占国际市场、占领国际市场,提高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4.4 放开搞活企业标准,激发企业参与标准化活动

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决定性作用,放开搞活企业标准,不仅调动企业的利益驱动机制,还解决了政府标准制修订以及示范资金短缺的不足。通过技术上的主导地位,控制市场主导权,科技成果也会迅速地产业化和市场化,技术标准也会更好地对市场秩序起到良好的维持作用。

4.5 提高标准化能力建设,强化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

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换为技术标准的激励机制,对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的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利用国际交流平台,加紧国际标准化人才的培养,有意向地参与、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的重要工作。完善标准化法规制度,强化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让标准成为质量的“硬约束”。

4.6 加快标准化战略输出,争取国际标准话语权

要想使我国标准成为迈向国际的“通行证”,就必须在标准国际化方面要有所突破。标准外文翻译是第一步。搭借“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来不断扩大、提升中国标准的影响力,争取国际标准话语权。借鉴中国闪联标准的成功经验,成为全球3C协同领域的第一个国际标准,实现“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2015年3月国务院下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是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坚信水利行业在落实国家改革和发展战略中,水利标准化改革会不断走向深入,一定会迎来标准与科技协同的大发展。

[1]吴倬.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M].北京:当代出版社,2002.

[2]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R].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6.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R].2015.

[4]乔治·泰奇.研究与开发政策的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5]李贵宝,窦以松,张征,等.技术标准与科技协调发展的若干思考[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5,3(01):03-30.

[6]杨辉.实现技术标准与科技研发协调发展的对策[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7,10(03):07-15.

[7]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N].人民日报,2015.

[8]胡孟,江丰,余和俊,等.水利标准化发展的若干思考[J].中国水利,2014(21):11-12.

[9]安佰生.标准化与技术进步的发生学分析[J].http://www. doc88.com/p-7764021994128.htm l.

[10]GB/T 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S].

G307

A

1008-1305(2017)01-0057-03

DO I:10.3969/j.issn.1008-1305.2017.01.019

2016-01-22

于爱华(1966年—),女,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标准化科技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标准化简述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科技助我来看云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