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产和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的估计

2017-04-07 22:00叶甫盖尼·弗拉基米罗维奇·卢金刘长松
鄱阳湖学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投入低碳经济外贸

叶甫盖尼·弗拉基米罗维奇·卢金+刘长松

[摘 要]当前的世界气候控制系统把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全部归咎于排放发生国,并没有考虑到在生产出口产品的过程中产生的排放问题。本文基于对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中国家间“投入—产出”图表的分析,对进出口产品制造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了评估。现有数据表明,俄罗斯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净出口国,其中巨大数量的排放源于向发达国家出口的产品。来自俄罗斯和中国的大量净出口排放表明,目前的排放体系很难体现这些国家的利益。这些国家呼吁重新考虑碳密集型产品碳排放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责任分配原则。

[关键词]二氧化碳排放;外贸;投入—产出表;低碳经济

气候变化是当前人类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从一些著名科学家①的研究结论来看,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是二氧化碳)对气候变化做出了最大贡献,这也是为什么要记录排放的重要原因。

问题的关键在于将二氧化碳排放确权到具体国家的过程。目前实施的方法表明,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为准,要求每个国家履行其在该国领土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承诺。这种相对简单的方法没有考虑到国际贸易的作用,因为当前全球大约有1/3的二氧化碳排放源于为国外市场生产物品②。

关于这个问题,已经提出了一種记录排放的替代方法。它是基于消费产品制造产生的排放进行估计,而不是考虑在某个国家领土范围内生产所产生的碳排放。通过这种方法,国外进口产品生产中的排放量与国内制造产品的排放量都需要记录。

整体上,全世界的生产和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是等价的。然而,在不同国家这两个数值却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2001年,美国消费排放量比生产排放量高出7.3%;在中国则相反,生产排放比消费排放高出17.8%,俄罗斯则高达21.6%③。

对于具有净出口的国家来说,生产和消费排放在产品制造产生的排放量存在较大差异:

Eprod = Econs + Eexp–Eimp

其中,Eprod为生产排放,Econs为消费排放,Eexp为出口产品制造排放(以下称为“出口排放”),Eimp为进口产品制造排放(以下称为“进口排放”)。

各国的生产和消费排放之间的差异取决于国际贸易流动的地理分布。投入—产出表可以用于评估国际贸易的碳强度,这有助于估计在不同生产阶段发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20世纪70年代,V. Leontev开始使用投入产出法来评估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借助投入—产出表,他提出了两部门经济体(农业和工业)污染源的分析方法①。后来,在类似的方法的基础上,针对能源、水和各种材料的使用,以及在最终产品制造不同阶段的污染产生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和分析评估②。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使用投入—产出表来评估两个特定国家的出口排放量(中国的研究人员广泛采用,因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和出口国③)以及对世界的整体评估。俄罗斯也进行了一些关于国际贸易碳强度评估的研究,提出了出口和进口排放的估计④。

为估算不同国家的出口排放量,本文使用了WIOD数据库,其中包含国家投入—产出表和全世界国家间投入—产出表⑤。按国家估算出口排放量的主要思想,是将关于资源、产品和服务(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行业)流量的成本数据与二氧化碳排放数据(物理单位)结合起来。投入—产出图表中的数据可以表示如下:

其中,EH为家庭最终消费过程中直接发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例如国家m国内的燃料燃烧)。

世界上最大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计算结果如下页表1所示。生产和消费排放差别很大。因此,2011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全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比例为30%,而其消费排放仅为25%。俄罗斯的情况也类似——其消费排放占比4%,生产排放占全球总排放量的6%。生产和消费排放之间的这种差距可以用大量的出口排放来解释(尽管商品出口交易量不同,但是俄罗斯的差异比美国更大),同时进口水平较低(根据这一指标,俄罗斯甚至不在前十名)。中国和俄罗斯占据了世界二氧化碳排放净出口的前二位,是世界最大的排放净出口国。

因此,现有的数据表明,俄罗斯和中国有充分的动机和理由,在气候谈判中主张在出口国和进口国之间重新分配碳密集生产的二氧化碳排放责任。进口国应该负责,因为正是该国的需求才导致了出口国产品生产的排放。但将所有责任全部转嫁给进口国也是错误的,因为是出口国实际上执行了特定产品生产的碳排放,并从进口国获得了费用①。

联合责任的形式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各国将根据新协议来承诺调整,同时考虑到进出口排放因子(净排放出口国应该较低,净进口国应该承担较高的承诺,当前的承诺没有考虑国际贸易因素)是可能的。另一个选择是可以建立从净进口国到净出国的补偿机制,用于后者减少排放,实现减排承诺。此外,还可以制订灵活机制,使发达国家作为其与环境有关的承诺的一部分,为净出口国出口旨在减少排放的项目提供资金。

猜你喜欢
投入低碳经济外贸
我国外贸进出口连续14个月同比正增长
5月出口超预期中国外贸为何如此抗压
70年外贸大事记
西部地区幼儿园健康体育活动的开展与实施
西部地区省属本科高校教学经费投入优化路径研究
天津市卫生资源投入分析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基于新能源视角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