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风热外袭证)临床观察

2017-04-07 03:26赵宇陈剑韩军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3期
关键词:疏风风热中耳炎

赵宇陈 剑韩军

(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1000029)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风热外袭证)临床观察

赵宇陈 剑韩军△

(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100002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风热外袭证)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布地奈德鼻喷剂、盐酸羟甲唑啉鼻喷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口服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风解毒胶囊口服。疗程1周。结果治疗组后,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声导抗检测、纯音听阈检查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7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风解毒胶囊联合西医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风热外袭证)能够促进患者听力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疏风解毒胶囊 风热外袭证 中西医结合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可发病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目前治疗多以抗炎、黏液促排剂、预防感染、穿刺等。本病属于中医“耳胀”范畴,风邪侵袭致病,常予以疏风散邪,清热解毒等治法。疏风解毒胶囊具有外散风邪,内清热毒,同时兼有散瘀祛湿功效,辨证适用于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风热外袭证);同时疏风解毒胶囊抗炎价值确切[1-2],并且能够提高局部组织SOD水平[3],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4-5]。目前临床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方案众多,均具有一定临床价值。笔者通过疏风解毒胶囊联合西医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风热外袭证),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听力水平改善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选病例西医诊断参考《实用耳鼻喉头颈外科学》[6]急性渗出性中耳炎临床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用)》风热袭耳证[7]。纳入标准:1)符合中医风热外袭证、西医临床诊断标准;2)年龄>18岁,性别不限,病程<1周;3)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1)解剖异常导致的咽鼓管功能障碍;2)病者有心脏、肝、肾、消化系统等严重疾病;3)对治疗药物过敏,或者为过敏体质患者;4)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或出现细菌感染征象;5)耳鼻咽喉部位手术或肿瘤病史;6)恶性肿瘤病史;7)孕妇或哺乳期患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80名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性25名,女性15名;平均年龄(33.72±4.41)岁;平均病程(4.11±2.51)d。对照组男性23名,女性17名;平均年龄(35.22±3.44)岁;平均病程(3.71±1.72)d。治疗组患者治疗前检查鼓室图曲线为B型25例 (25耳),C型15例(15耳);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检查鼓室图曲线为B型27例(27耳),C型13例(13耳)。治疗组患耳平均气导阈值检查为(37.52±5.74)dB;对照组患耳的平均气导阈值检查为(39.34±6.12)dB。治疗组患者治疗前的症状体征总积分为(30.21±6.72)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症状体征总积分为(32.13±6.34)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症状体征总积分、平均气导阈值、鼓室图曲线等方面进行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布地奈德鼻喷剂,4喷,每日2次;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每次0.3 g,每天2次;盐酸羟甲唑啉,2喷,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风解毒胶囊 (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次4粒,每日3次。疗程1周。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疗程中对患者生命体征、耳鼻咽喉部位进行常规检查记录,治疗前后进行纯音听阈测听、声导抗等检查,检查治疗前后患者肝肾功能、小便常规等项目。

1.5 疗效标准 中医证候积分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用)》耳胀痛症状分级量化表制定[7],其中轻度记1分,中度记2分,重度记3分。疗效判断标准。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听力平均气导阈值>70%以上,鼓室曲线检查为A型或As型,积分值减少>70%。好转:症状、体征略改善,听力提高>30%,鼓室曲线检查为As型,积分值减少>30%。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变,听力无改善,鼓室曲线为B型或C型,积分值减少<30%。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以率(%)表示,组件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平均气导阈值比较 见表1。结果示,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总证候积分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平均气导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治疗组患者平均气导阈值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平均气导阈值比较(分,s)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平均气导阈值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气导阈值(dB)9.24±6.65(n=40) 治疗后 5.42±1.32*△17.23±9.25*△对照组 治疗前 23.27±2.82 37.26±8.32(n=40) 治疗后 8.92±1.27*22.42±10.92*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声阻抗检查比较 见表2。结果示,治疗前两组患者声阻抗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治疗组患者声导抗检查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声阻抗检查比较(n)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3。结果为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4 不良反应观察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皮肤瘙痒、丘疹等过敏反应情况,肝肾功能未见异常。

3 讨 论

急性性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和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病因与咽鼓管功能不良、感染、变态反应等有关。迟作华等[8-9]研究表明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Tregs细胞高表达,耳积液中IL-6、IL-10、TNF等细胞因子浓度明显升高,患者外周血3种细胞因子表达正常,提示患者中耳局部存在一个特殊的炎性微环境。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西医治疗主要根据情况予以局部或全身糖皮质激素、鼻用减充血剂、溶解性祛痰药,临床上较广泛的存在使用抗生素治疗[10],必要时考虑联合穿刺等手术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属中医学“耳胀”范畴,以耳内胀闷或疼痛为主诉,耳胀多属实证,辨证主要为风热或风寒外袭,目前认为其中医病机主要就是风邪犯肺、热邪郁滞、卫表郁闭等,治法主要予祛风散邪为主。申琪等[11]通过文献研究发现临床上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与解表药、化痰药、清热药、利湿药等药物使用较多,并且药性多为寒、温和平,认为临床大寒之证少见,且正气亏损者少见;同时认为耳窍为清灵之窍,大寒大热峻势之药都不宜选用。因此,可见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多以风热证多见,治疗需疏散风邪,内清热毒,由于耳窍轻灵,解表清热之药不宜过于苦寒。

疏风解毒胶囊组方质地轻清,发散轻清,无苦寒之弊,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12-13]。该方重用虎杖,其性味微苦微寒,具清热解毒、散瘀止痛等功效。连翘味苦,性微寒,具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功效。板蓝根为苦寒药物,重在清热解毒。柴胡味苦辛,性微寒,能够解表退热、疏肝解郁。败酱草辛苦,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马鞭草味苦性凉,有活血散瘀、解毒利湿作用。芦根味干性凉,清热除烦。甘草味甘,性微寒,功效补心气,益脾气。疏风解毒胶囊组方功效疏散风邪,内清郁积之热毒,同时具散瘀利湿功效,契合风热之邪导致的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病机治法。疏风解毒胶囊药理学研究表明,疏风解毒胶囊能够通过抑制PGE2等内热性致热源产生,有效退热[14];同时可通过抑制TNF-α等炎性因子,有效控制炎症反应,其抗炎能力优于地塞米松[1-2]。另有研究表明疏风解毒胶囊能提高组织SOD活力[3],提高局部组织的抵抗能力及修复能力。因此,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疏风解毒胶囊可以通过有效抗炎、抗氧化应激等途径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本临床观察提示,联合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能改善纯听音阈测听检查指标、声导抗检查指标,表明联合疏风解毒胶囊治疗能更快的帮助患者恢复至正常听力,并且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观察中发现联合疏风解毒胶囊患者耳痛、鼓膜充血等症状缓解较快。本结果表明联合使用疏风解毒胶囊治疗,中耳部位炎症能够更快的消散,中耳功能能够更快的恢复,这些与疏风解毒胶囊通过有效的抗炎反应,提高组织SOD水平等有一定关系。有研究表明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耳部位相关炎症因子异常升高[8,15],过度的炎症反应可导致中耳组织损伤,导致听力损伤。研究表明疏风解毒胶囊可以通过抑制IL-1β、TNF-α等分泌减轻内毒素导致的肺损伤,能够抑制炎症过度反应。因此疏风解毒胶囊可通过抑制中耳炎症过度反应,减轻中耳组织损伤。但本研究未行中耳积液相关细胞因子检查,具体研究有待进一步开展。本临床观察表明联合疏风解毒胶囊有助于加快患者听阈水平的恢复,但由于未对患者治愈后进行随访,不确定两组治疗方案对患者治愈后听力水平的恢复否存在差异。

[1] 何子龙,方文娟,张方博,等.疏风解毒胶囊肠吸收液对LPS诱导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现代中药,2001,17(4):345-348.

[2] Zhengang Tao,Jingyan Gao.Shufeng Jiedu Capsule protect against acute lung injury by suppressing the MAPK/NF-κB pathway[J].BioScience Trends,2014,8(1):45-51.

[3] 刘颖,时瀚,金亚宏,等.疏风解毒胶囊防治流感体内药效学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2):107-110.

[4] 吕伟伟,朱童娜,邱欢,等.疏风解毒胶囊抗病毒及抗菌的体外药效学实验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3,24(3):234-239.

[5] Bao Y,Gao Y,Cui X.Effect of Shufeng Jiedu capsules as a broad-spectrum antibacterial[J].Biosci Trends,2016,10(1):74-78.

[6] 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48-855.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8] 迟作华,刘振,肖平.Tregs及IL-6、IL-10、TNF在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2):255-257.

[9] 刘振,王跃建,肖平.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调节性T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析[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2,26(1):26-28.

[10]童婧,杨士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进展[J].安徽医药,2006,10(12):954-955.

[11]申琪,王秉权.从肺论治分泌性中耳炎文献的中药分布规律[J].中医研究,2016,29(6):55-57.

[12]胡蓉,王丽华,张珺珺,等.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急性咽炎风热证的临床观察[J].药物评价研究,2014,37(5):460-462.

[13]奚肇庆,周建中,梅建强,等.疏风解毒胶囊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7):162-164.

[14]刘静,马莉,陆洁,等.疏风解毒胶囊解热作用机制研究[J].中草药,2016,7(12):2040-2043.

[15]刘波,周长华,熊虹全,等.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血清及耳积液炎性介质及血液免疫指标的变化[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1):1167-1169.

R764.21

B

1004-745X(2017)03-0475-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7.03.032

2016-12-05)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zhaoyu19880124@163.com)

猜你喜欢
疏风风热中耳炎
哪些原因可以引起中耳炎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疏风清热汤化裁联合天竺雾化液治疗急性喉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足趾及耳尖放血治疗风热客睑型睑腺炎验案1则
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
疏风解毒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
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观察
风热感冒会出现5个症状
儿童患感冒,小心中耳炎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