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葡萄北玫和北红在宁夏的生长状况调查

2017-04-07 03:29张旭东裴帅王振平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7年2期
关键词:贺兰山霜霉病抗病性

张旭东,裴帅,王振平*

(宁夏大学农学院,银川 750021)

酿酒葡萄北玫和北红在宁夏的生长状况调查

张旭东,裴帅,王振平*

(宁夏大学农学院,银川 750021)

为了解决宁夏地区酿酒葡萄冬季埋土问题,宁夏贺兰山东麓引进种植抗寒酿酒葡萄品种北玫和北红。通过调查北玫和北红在该地区越冬抗寒能力及其抗病性,评价其在宁夏地区的适应性和酿酒特性,探究在该产区大面积推广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不埋土防寒情况下,北红和北玫的成活率均在90%以上,最高可达94%,但两品种具有萌芽早的特点,易遭受晚霜危害,造成减产;通过调查北玫和北红的酿酒特性认为,其酿制的单品种干红葡萄酒果香味浓郁,酸度高,适口性差,因此不宜做单品种酒,可作为调配品种少量发展,不宜大面积推广种植。

北玫;北红;宁夏;抗逆性

葡萄是我国现阶段栽培最为广泛的果树之一,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1]。宁夏葡萄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当地优势特色产业之一。但由于该产区冬季严寒,埋土防寒是生产优质酿酒葡萄的必要技术措施。埋土防寒费工、费时、费力,占酿酒葡萄劳动成本的30%以上,增加酿酒葡萄栽培成本,已成为制约宁夏地区葡萄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北玫和北红在我国南方、华北和西北地区都有示范栽植,而且在南方潮湿多雨地区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在华北、西北的部分地区冬季不需埋土就可以安全越冬[2]。因此,为了解决宁夏产区葡萄栽培越冬难的问题,宁夏多家公司于2011年引进种植抗寒品种北玫和北红进行试种。本文通过对两品种在贺兰山东麓生长状况及酿酒品质调查评价,探究其是否可在该产区大面积推广的可行性。

1 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气候特点及冻害表现

1.1 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气候特点

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处宁夏黄河冲积平原和贺兰山冲积扇之间,因其独特的土质,气候条件,被国内外专家确认为世界酿酒葡萄生长最佳产区之一。酒质明显优于东部地区,是除河北昌黎和山东烟台之外,第三个获得我国葡萄酒地理标志的产区[3]。

贺兰山东麓产区位于北纬37°43′~39°23′,东经105°45′~106°47′,地处世界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属于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土壤为淡灰钙土,含有大量砾石,土质多为沙壤土,通透性良好。日照时间长,光能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果实中糖分、酚类物质的积累,是我国生产优质酿酒葡萄最佳产区之一,所酿葡萄酒品质极佳。

1.2 酿酒葡萄冻害表现

我国酿酒葡萄大多是原产于欧洲的品种,而大多数欧亚种葡萄根系只能耐-4 ℃的低温,枝条能耐-17 ℃的低温;只有一些抗寒砧木如贝达、山葡萄,其根系可耐-11 ℃,枝条可耐-30 ℃的低温[4]。

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冬季气候寒冷,通常年份下-20~-22 ℃的低温可持续2周以上,最低温度可达到-25 ℃,冻土层一般在80 cm左右。加之,贺兰山东麓葡萄基地土壤含有大量砾石,含土量少,保水性差,漏水漏肥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可供葡萄生长的营养物质有限。目前,酿酒师多采用晚采技术,以提高酿酒葡萄品质,但容易造成树势衰弱,抗寒力下降,就是在正常埋土防寒条件下,平栽自根苗葡萄地表根系(0~20

2 北玫和北红的引进

2.1 北玫和北红在宁夏贺兰山东麓引种情况

北玫和北红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利用我国特有的野生葡萄资源山葡萄与欧亚栽培品种进行有性杂交所选育的高抗寒和抗病品种,于2008年1月获得国家农业部新产品保护[6]。两品种生长势均较强,其根系可耐-11 ℃,枝条可耐-30 ℃的低温。在宁夏地区冬季气温较低的环境下不做防护措施也能安全越冬。此外,北玫和北红抗病性较强,对葡萄炭疽病、白腐病及霜霉病都有抗性,病害较轻。从2011-2015年底,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累计引植北玫和北红超过186 hm2(见表1)。

表1 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引种北玫和北红情况统计

2.2 北玫和北红在贺兰山东麓产区生长状况的调查本文以西夏王实业有限公司、平吉堡农业示范基地、贺兰金元生态酒庄和贺东庄园有限公司等种植的北玫和北红为例,对每个调查地分为东、中部、西三个地块。在

2016年4月份对每个调查地块在埋土与不埋土条件下的3年树龄葡萄随机调查100株。调查植株的萌芽时间、晚霜危害时间、成活率、抗寒性、抗病性,据此了解北玫和北红在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的抗逆性及适应性。上述调查地块北玫和北红种植面积分别为46.7 hm2、6.8 hm2、21.3 hm2、

33.3 hm2。

2.3 北玫和北红单品种葡萄酒品鉴

为了了解北玫和北红单品种酿制的干红葡萄酒的品质,组织了7位从事葡萄酒专业的人士对2015年同一工艺下酿制的这两款酒进行专业品鉴。

(1)系统配套与模块化供应不足。从世界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整车厂商面向全球进行采购,并改变了零部件的采购策略,从过去的单个零部件采购发展为对零部件进行系统采购,要求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对零部件进行集成并形成模块化供应。这就要求零部件企业投入人力、物力进行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未来那些没有形成系统和模块化生产的企业将被被淘汰或者被一级配套企业整合,市场将向具有模块化供应能力的一级企业集中。从湖北省汽车零部件的现状来看,具有一级配套供应能力的企业较少,集成生产能力不足。

3 结果与分析

3.1 北玫、北红的越冬性

通过对上述4个地区进行调查,统计有无采取埋土防寒措施。将每个调查地区的葡萄地分为3份,随机选取100株葡萄,计算成活率。

由表2可以看出,北玫和北红成活率较高,均在90%以上,其中西夏王实业有限公司种植的北红成活率高达94%。西夏王实业有限公司、贺兰金元生态酒庄及贺东庄园有限公司不埋土防寒的情况下植株成活率均在92%以上;而平吉堡农业示范基地由于冬季采取简易埋土防寒措施,埋土厚度不够,其北玫和北红的成活率分别为92%,91%。由此可见,在冬季不埋土防寒的情况下,北玫和北红也可安全越冬,但也有近10%的受冻死亡,风险较大。

3.2 主栽区葡萄萌芽期及晚霜危害

通过对上述四个调查区葡萄萌芽日期及寒流日期的调查(表3),北玫和北红萌芽在3月底到4月初,晚霜主要集中在4月初和4月中旬,贺东庄园甚至推迟到5月2日发生,最低气温可达-5 ℃。晚霜在一定程度上冻伤幼芽、新梢和花絮,从而导致葡萄减产。由此可知,北玫和北红在宁夏贺兰山东麓不埋土防寒,可导致萌芽过早而有遭受晚霜危害的风险。

表2 北玫和北红冬季埋土防寒状况

3.3 植株抗病性

将每个调查地区的葡萄地分为3份,随机选取100株,以赤霞珠为对照,统计叶片和果实的白粉病和霜霉病发病状况。生产中为了防治霜霉病和白粉病,在葡萄生长期间一般喷施1∶(0.5~1)∶(200~240)波尔多液或42%代森锰锌600~800倍液和0.2~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25%粉锈宁WP 1000~1500倍6~7次,而北玫、北红一般喷施3~4次。

由表4可以看出,北玫和北红对白粉病和霜霉病都具有较强的抗性,且强于赤霞珠对白粉病和霜霉病的抗性。北玫和北红白粉病的发病率均在4%以下,最低仅为2%;霜霉病的发病率均在5%以下,最低仅为2%;而同一环境下的赤霞珠白粉病发病率在9%以下,最低为6%;霜霉病的发病率在10%以下,最低为8%。由此可知,北玫和北红抗白粉病和霜霉病的能力强于赤霞珠,具有较高的抗病性。

3.4 北玫和北红单品种葡萄酒品鉴效果

通过品鉴小组共同品鉴北玫、北红酿制的单品种酒,一致认为:北玫酿制的干红葡萄酒,深宝石红色,具有浓郁的玫瑰香气;而北红酿制的干红葡萄酒,深宝石红色,具有蓝莓和李子的香气,二者所酿干红葡萄酒香气过于浓郁。加之,北玫、北红葡萄果实含酸量较高,所酿干红葡萄酒酸度过高,适口性差,酒体不平衡,不适宜做单品种干红葡萄酒。

表3 宁夏北玫和北红主栽区萌芽期及晚霜危害时间调查结果

表4 宁夏产区北玫和北红抗病性的调查

4 讨论与结论

宁夏贺兰山东麓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冬季冷凉,最低气温达-25 ℃。在2016年4月份对西夏王实业有限公司、平吉堡农业示范基地、贺兰金元生态酒庄和贺东庄园有限公司的调查中发现,除平吉堡农业示范基地外,其他三个地区冬季均对北玫和北红采取不埋土防寒措施。调查结果表明,北玫和北红的抗寒能力较强,成活率最高可达94%。

我国大部分葡萄种植产区有雨热同季的特点,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也不例外。为防止葡萄病虫害的发生,很多葡萄园都采取喷洒药物的措施。北玫和北红抗病性很强,对葡萄炭疽病、白腐病及葡萄霜霉病都有抗性,少有病害发生。在对上述四个产区葡萄抗病性的调查中发现,北玫和北红白粉病的发病率最低仅为2%,霜霉病的发病率均在5%以下;而同一环境下的赤霞珠白粉病发病率最低为6%,霜霉病的发病率8%。所以在北玫和北红的种植过程中可以减少药物的喷洒,节省人力物力。

北玫和北红虽可采取冬季露地越冬,节省劳动力,降低葡萄种植成本,但仍有近10%的植株受冻死亡,若连续多年采取不埋土越冬,则会出现大量植株死亡。且北玫和北红萌芽较早,受晚霜危害严重,轻则减产,重则绝产,风险较大。

北玫和北红单品种酿制的干红葡萄酒果香味浓郁,酸度过高,酒体不平衡。不适合酿制单品种酒,可少量作为调配酒使用,以增加所调配葡萄酒的香气和酸度。

综上所述,北玫和北红虽可在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露地越冬,抗病性强,生产中农药使用量较少,可降低生产成本,但应考虑到北玫和北红部分植株受冻死亡和极易受晚霜危害,产量存在风险,且北玫和北红单品种干红葡萄酒,香气过于浓郁,酸度高,存在酒体不平衡等问题。因此,建议在该产区可作为调配品种少量发展,不宜大面积推广种植,在生产中仍需要采取简易防寒措施,降低冻害风险。

[1] 贺普超, 牛立新. 我国葡萄属野生种抗寒性的研究[J]. 园艺学报, 1989, 16(2): 81-88.

[2] 郭鋆鋆, 武东波, 肖庆红, 等.‘北玫’和‘北红’在宁夏地区生长发育及抗逆性的表现初报[J]. 河北林业科技, 2015(4): 57-58, 64.

[3] 王振平. 酿酒葡萄栽培实用技术[M]. 第一版. 银川: 宁夏阳光出版社, 2014.

[4] 郭惠萍. 宁夏葡萄抗寒栽培创新技术研究[J]. 中国园艺文摘, 2013(1): 39-41.

[5] 张亚红, 平吉成, 王文举, 等. 宁夏酿酒葡萄不同埋土方式越冬效果的初步比较[J]. 果树学报, 2007, 24(4): 449-454.

[6] 范培格, 黎盛臣, 王利军, 等. 葡萄酿酒新品种‘北红’和‘北玫’的选育[J]. 中国果树, 2010(4): 5-8.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growth status of wine grape Beimei and Beihong in Ningxia area

ZHANG Xudong, PEI Shuai, WANG Zhenping*
(School of Agriculture,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750021)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wine grape must be buried in the earth in the winter in Ningxia, the Beimei and Beihong as cold resistant grapevine cultivars have been planted in the eastern foot of Helan mountain.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large-scale plant in the region, the cold resistance, disease resistance, biological adaptability and winemaking characteristics of Beimei and Beihong have been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 buried soil, the survival rate of Beimei and Beihong plants were more than 90%, up to 94%, but beca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germination, the frost damage in the spring occured frequently, so the production was decreased; The wine that was made only by the berry of Beimei or Beihong had strong fruity aroma, high acidity and poor taste, so they were improper to make wine with single variety, however, they could be cultivated small area for blending with other grape varieties, and they were not suitable for planting large area.

Beimei; Beihong; Ningxia; stress resistance

S663.1;Q945.7

A

10.13414/j.cnki.zwpp.2017.02.007

2017-01-26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30),国家自然基金(31360463)

张旭东,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葡萄栽培。E-mail: 342056028@qq.com

*通讯作者:王振平,男,硕士导师,主要从事葡萄栽培生理与调控的教学与科研工作。E-mail: dr.wangzhp@163.com

猜你喜欢
贺兰山霜霉病抗病性
不用药 两招搞定黄瓜霜霉病
木薯UDP依赖型糖基转移酶14基因在木薯抗病性中的功能研究
宁夏贺兰山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技术
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
印象贺兰山
多种杀菌剂对蚕豆霜霉病田间防治效果比较
灵魂只能独行之六
黄瓜霜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芽孢杆菌可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
植物免疫蛋白对有机栽培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及抗病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