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课堂教学中的“小课堂”让“少教多学”成为可能

2017-04-08 13:26梁路
文理导航 2017年7期
关键词:少教多学改革课堂教学

梁路

【摘 要】“小课堂”即在教师掌控课堂宏观层面的学习研究思路与方向的前提下,以学习小组为形式开展具体而微的学习研究活动,最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以文言文的课堂为例,谈谈如何开展课堂教学中的“小课堂”学习研究活动,来实现“少教多学”。

【关键词】“小课堂”;“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改革

近年来,掀起了课改热潮,杜朗口中学的导学案与“三环六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诸多的种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之感,都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我们当地的教学取向。统观各种教学模式,它们都无一不是脱胎于传统教学模式,取其最具创新性的部分,无不承认学生的层次性与差异性,都遵循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动性学习的积极性原则,并且利用学生的差异性来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

本人在学习、研究并实践上述的各种教学模式当中,认为所有的这些模式,究其内涵,确实有许多可取之处,但也只有真正理解并掌握其内涵、本质性的东西,并且能够灵活自如的、创新性的使用,才能有实效。可惜我们很多老师缺乏深探究、再创新的精神,只是机械性的照搬既有的教学模式,使得自己的课堂教学陷入一种低效的困境之中。本人研究了本校教师及其他开展课改研究的学校的教师的教学现状,结合自己的思考,构建并实施了“课堂教学中的‘小课堂学习研究行为”,意图融合各种教学新模式,创新教学模式,谋取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动性学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

那么,课堂教学中的“小课堂”是怎么样的呢?概括的来说,就是在教师掌控课堂宏观层面的学习研究思路与方向的前提下,以学习小组为形式开展具体而微的学习研究活动,最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教师掌握课堂宏观层面:教师对每个单元、每节课、每个知识点的教学,在符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之下进行课堂研究预设,确立大概的课堂教学思路与方向,即本节课学什么(知识点)、达到什么目标(效果),并据此编制好课堂学习研究用的导学案。教师做预设性的设计,对学生的“小课堂”学习研究行为有指导性的意义,不是最终结果的决策性作用。教师在课堂只重在宣布学习研究对象、方法、目标等宏观层面的内容,同时发放导学案给学生。

学生进行具体而微的学习研究行为:学生在教师宣布学习研究内容、方法、目标以及发放导学案之后,根据教师预设的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在学法指导意见的指导下,以学习小组为载体,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作为手段,有层次、有步骤的进行充分的研究、交流活动,实现学习研究目标。

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个性差异、认知差异以及学生的荣誉感、好胜心、表现欲等特性,课堂教学中的“小课堂”学习研究活动以学习小组为平台最佳,重视学习小组的建设,重视激发学习小组中成员的潜能,可以让学生变得“无所不能”,教师可以轻松的达成目标。至于如何建设学习小组,在其他文章有很多论述,在这就不做具体说明了。

下面以文言文的课堂为例谈谈如何开展课堂教学中的“小课堂”学习研究活动,来实现“少教多学”。

首先,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思路预设。这个预设包括研究目标预设、研究思路预设、研究方法预设和研究效果预设。

一、文言文的研究目标预设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作者与作品的写作背景。(这是基础目标,是本着“知时论人”而设。)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要文实词和虚词。(这也是基础目标,是理解整篇文言文的前提。)

3.能够根据注释和自己的文言文积累知识理通文意,了解文章意思。(这是研究文言文的基本技能目标。)

4.能够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情、志、理。(这是研究文言文的情感目标。)

二、研究思路预设:知时论人——读文明意——品文析情(志、理)

1.知时论人:即通过了解作者的生活时代背景,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性格特征(精神面貌、理想志向、情趣胸怀等)。

2.读文明意:即学生运用自己的文言文学习积累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结合课本的注释,在反复朗读文言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自译、同桌互译、小组共译等途径,完成对文意的理解,懂得本文言文的大意。

3.品文析情(志、理):即学生在了解写作背景及文章内容意思的基础上,通过对文章关键字句、重点词语的品析,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作者在文章当中所表达的情感(或志向或哲理)。这个环节,还应当引导学生能够联系作者的其他文章或其他历史名人的同类文章进行类比阅读理解,以加深理解。如《爱莲说》一文是通过品析文中莲的形象、菊的形象以及牡丹形象的象征义,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三、研究方法預设

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在熟读文章基础上,通过“独立研究——小组交流——班上展示”三个重要阶段的学习,完成文言词语解释、文言句子翻译、文言词句品析,最终完成整篇文言文的研究学习。

这部分包含学生“小课堂”学习研究每个环节的时间预设。

四、研究效果预设

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在教师的点拨下,逐步建立文言文研究的知识构架,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并能够触类旁通,最终自如的阅读课外文言文。

第二,教师根据研究目标、思路、方法及效果预设,编制好导学案。导学案的编制要充分体现知识学习研究的层面与梯度,能够顾及不同层次的学生。具体的要求在其他文章已有详细的论述,在此也不再赘言。

第三,“小课堂”学习研究的具体实施。在这部分,是要让学生自主管理的“小课堂”开展起来的时候,是课堂当中最为重要与最为精彩的部分,因为在这一部分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得到充分的体现。那么,学生和教师在这个环节当中应当如何进行活动呢?

(一)学生方面要充分体现学习研究行为的主体地位。

学生作为“小课堂”学习研究活动的主体,必须使其学习主体性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研究活动,只限于点拨、启发、指导,同时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学生要有小组“小课堂”学习研究活动的管理者,其他组员要服从管理的决定。

2.各小组要把本组学生的学习资料收集统一管理,在便在需要时能够供本组快速取用查阅。小组要有统一的答题记录本、疑难记录本以及本组学生学习研究情况记录本,在本组学生间流转负责记录与保存。

3.学生要按照个人知识水平、学习研究经验、学习研究能力,分别承担不同层面的研究任务,认真、积极地开展“自主学习”及“合作交流”的学习研究活动。像文言文当中词语的音、义,这是最基础的知识点,可由学习水平相对差的学生去完成,句子的翻译可由中层的学生去完成,词句的品析属于较高层面的问题,则由最好层次的学生负责完成。做记录可由书写速度快又好的学生承担,讲解板书内容由口齿伶俐的学生承担。其他的任务可由学生自行领取承担或指定。

需要注意的是,“小课堂”形式学习研究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共同提高,所以各项任务的承担,应在学生完全熟悉的基础上进行再分工,换任务,进行“人人为师”与“人人为生”角色的转换,在角色转换中使得每个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都得到提高。

4.学习小组都要在限定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效率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每个组员独立完成时要认真思考,在交流讨论时要积极发言,集思广益,使本组的学习研究任务完成到最佳。

5.每个学习小组在完成“小课堂”学习研究活动之后,都要根据需要向全班学生进行成果汇报,汇报形式可以选择板书与口述,或者两者相结合。倾听的小组要注意听清楚汇报内容,能够发现其中的不足甚至是错误的地方,做好记录,并在听完汇报后经本组讨论后,向全班学生提出本组的意见。对于学生无法认识到的错误与不足,像文言文有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跟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学生难以理解、容易搞错,教师宜及时的指出或纠正,不可让错误遗留、堆积,学生要根据他人的意见修正本组的研究成果,使之趋向完善。

(二)教师方面要充分认识自己导引性的从属地位。

1.教师在学生“小课堂”学习研究活动中,是研究材料的提供者。在课堂教学中的“小课堂”中,教师应当为学生的学习研究行为提供足够充分的研究材料,如教案、课件、网络资源及其他辅助资料,以供学生必要时查询,必要时教师要为学生作解答。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材料的使用及向教师寻求帮助必须是百思不得其解的困境当中方可使用。

2.教师在学生“小课堂”学习研究活动中,是学生困惑疑难的启导者。学生在“小课堂”研究活动过程当中,如遇到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借助教師提供的材料之后仍无法解决的,可派人向教师咨询,或请教师到组内参与讨论,教师这时候就应当尽可能的对学生予以点拨、启发、指导,甚至讲解,使学生的疑难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使“小课堂”能够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的研究。教师的讲解依然要带有启发性,不可变相“越俎代庖”,剥夺学生思考的权利。

本人所思考并构建的“小课堂”学习研究活动模式,因为实践时间尚短,其中有许多问题,但只要相信立足于改进低效低质课堂的理想,立足于还给学生学习研究的自主权,立足于建立新型的师生教学关系,在实践中突破、完善、创新,那么“少教多学”的理想课堂不是空话。

猜你喜欢
少教多学改革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少教多学”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