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儿童玩教具创新人才培养变革与启示

2017-04-08 21:02李姗姗郭力平王艺芳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教具玩具人才

李姗姗++郭力平++王艺芳

调查了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及玩教具设计专业玩教具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研究发现,我国玩教具人才培养存在研发力量薄弱、课程设置不合理、知识与能力脱节等问题。基于“儿童学习与发展”视角,提出我国玩教具创新人才培养的建议:(1)精准办学定位,符合时代要求;(2)构建以“儿童学习与发展”为主线的课程体系;(3)整合多方资源,打造“产学研”新模式;(4)创新研究方法,运用教育数据挖掘技术对幼儿行为进行抓取与分析,为玩具创新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玩教具创新设计人才培养儿童学习儿童发展一、引言

研究表明游戏吸引和鼓励幼儿运用真实世界的题材,在熟悉的实际环境中应用抽象的概念。对幼儿来说,只有在活动中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只有建立在直接经验基础上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2012年,教育部正式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游戏作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玩教具则是主要的游戏材料。

郭力平(2014)通过分析300多篇学龄前玩教具硕、博士论文发现,当前研究并未解决什么样的玩教具才是幼儿真正需要的,研究者对幼儿的研究不够深入,很难切实把握儿童发展与玩教具之间的关系。因此,儿童玩教具创新人才培养需以“儿童学习与发展”为依据,结合“互联网+”时代下先进技术,为儿童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满足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个性化需求。

二、我国儿童玩教具创新人才的现状与问题

1.研发力量薄弱

采用实地调查方法,对当前我国开设玩教具创新人才培养的32所院校进行了调研,获取其玩教具创新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或培养计划。由表1可知,我国开设玩具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共有32所,高职高专院校有13所,本科院校19所,其中培养玩具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院校有3所。

注:(1)专业学院为设计类或美术类学院,独立学院为民办学院。(2)3所硕士研究生所属院校与本科所属3所重复,因此合计总院校数为35所,实际院校数为32所。(3)东北地区包括吉林、辽宁、黑龙江等东三省;华中地区包括河南、山西、陕西、湖北、湖南、江西等中部省份;华东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份和直辖市;华南及西南地区包括广东、四川等省份;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山东、河北等省份和直辖市。

从学校类型分布情况看,玩具设计专业高校有8所开设在综合大学和轻工技术学院,6所开设在独立学院,5所开设在师范院校和专业学院。

近年来,尽管有越来越多的学科和研究力量参与到了玩教具相关研究中,如学前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机械工程、电工电子等,但研发力量薄弱仍是中国玩教具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高层次人才培养不济是其中一个重要瓶颈。目前我国玩教具创新人才培养大多聚集在高职高专层次,本科院校相对较少,只有天津科技大学与南京师范大学设置了硕士专业方向。参与到其中的“985”“211”的高校力量所针对的研究并非为玩教具本身,而是集中于玩具产业发展或管理经营等研究。

2.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表2、表3可知,高等院校玩具设计专业学科背景分布中,具备美学设计学背景的院校25所(其中3所培养玩具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理学工学背景的院校7所,开设儿童教育、儿童发展、儿童心理学等相关课程的本科院校有5所,占15.63%,高职高专为2所,占6%,总计7所,占21.88%。

学前教育学专业只开设一门玩教具相关课程,即《玩教具创新》、《玩教具创新与制作》或《玩教具制作》等,经调查数据显示,课程教学内容也大多以手工制作纸质材料或生活常见材料为主,学生对玩教具的木制、塑料材質、加工工艺等知识较为匮乏,无法完成多样化的玩教具制作。而我国高校的玩具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儿童发展类课程非常少,学生所获得的教育经验和知识储备远远达不到从事儿童玩教具创意设计工作的要求。另外,玩具设计专业的师资力量主要依托设计学背景,教师的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素养不高,学生对于儿童发展知识的学习动机和接受度不高。因此,课程设置和教师配置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对儿童发展的理解与掌握流于浅显、表层,难以真正将玩具设计与儿童发展特点相结合,研制出科学适宜的儿童玩具。

3.知识与能力相脱节

由以上研究发现,一方面,学前教育学生对儿童发展进行过深入学习,熟悉和掌握儿童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了解儿童的行为习惯、学习特性和活动方式,也具备一定的绘画功底,但缺少玩教具制造工艺、技术等制作专业能力,因此玩教具创意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存在问题;另一方面,玩教具专业学生工艺技术高,运用操作能力强,但是不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发展特点等专业知识,难以设计出“以儿童为中心”的玩教具,加之不熟悉家庭和幼儿园实际(均未开设幼儿园实习或见习实践课程),玩教具创意设计不符合家长和教师的要求。因此,玩教具创意设计知识与能力存在脱节,玩具创意设计水平不高。

三、国外儿童玩教具创新人才培养先进经验

1.培养目标

德国在1919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培养设计人才的设计学院——包豪斯,确立了德国乃至世界的设计教育基本模式。当前,德国在设计人才培养上延续包豪斯时期的特点,强调艺术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观念,旨在培养具有高素质的设计师。此外,德国非常注重培养设计人才的创新意识。美国在设计人才培养方面,经历了从模仿借鉴德国的经验到形成本国风格的发展,培养理念也由重技法向重观念和思维转变的过程,形成关注人性和个性发展、富有文化特点的设计教育体系。英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将设计教育纳入到“公民教育”指导思想的国家,目的是培养“具有价高审美品味的消费者和专业人士”,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多元文化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具备综合素质的设计人才。此外,非常强调“在继承中创新”。日本非常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国家的经验,尤其是美国和欧洲国家。借鉴他国经验并结合本国国情,日本形成了多元化的设计人才培养特点。日本的设计教育旨在培养“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旺盛的生命力的人才”。从德国、美国、日本、英国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理念的变革中不难看出,理论结合实践、具备创新意识、适应多元文化的综合型设计人才是社会是市场发展的需求,也是当今设计人才应当具备的专业素质。

2.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

德国在培养设计人才方面非常关注理论修养,大部分设计院校都开设了系统的设计理论课程。在培养模式方面,采用专业知识教授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旨在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设计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素养。而且经过百年的发展,德国形成了一种以实践性、实用性、创新性、综合性为导向的教育模式。美国对设计人才的培养主要依据市场的需求而定,因而在设计人才的课程设置、办学模式灵活多样的,如运用玩具设计工作坊“toy design workshop”形式进行创意设计,内容包括设计调研(包括儿童发展水平及特点、需求等方面)、方案提出、细化设计、模型制作、产品测试等英国的设计教育课程强调综合性与实效性,强调整合利用设计学科方面的课程资源,形成了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目的的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可以发现,英美等国在设计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方面,逐渐转变为以综合性和实用性性为导向,既关注学生在理论课程的学习,也关注实践教学的开设、市场和社会的发展动向,从而培养出适应多元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型设计人才。

3.教学内容

美国密尔沃基工程学院(Milwaukee School of Engineering)的机械工程专业开设玩教具创新的课程,课程旨在整合开发设计经验与社会资源,同时希望将同时教育课程的理念融入到工程课程中,团队的学生们会学习儿童心理发展知识,在科学理念的基础上设计和开发出满足特定年龄儿童发展需要的玩教具。这个活动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理念学习——产品制作——游戏测试,玩教具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儿童。从研究中可以发现,密尔沃基工程学院的玩教具创新课程为我国玩教具创新课程的设置提供了成功经验,强调儿童发展、儿童心理学在玩教具创新课程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玩教具创新中儿童的主体地位。

四、对我国儿童玩教具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

1.精准办学定位,符合时代要求,构建以“儿童学习与发展”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已有研究表明,当成人能够敏感地感觉到儿童在游戏中的发展需要并帮助儿童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展学习时,游戏是提高儿童学习能力的最佳途径,由此可见,儿童学习与发展在玩教具创新中的重大价值,因此玩教具人才培养计划需以“儿童学习与发展”为主线,开设《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游戏》《儿童观察与分析》《儿童玩教具创意设计》《玩具材料学》《玩具安全标准》等课程,构建以“儿童学习与发展”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并组织学生开展儿童体验、家庭、幼儿园、玩教具市场等方面的实践活动,掌握玩教具创意设计发展趋势和最直接需求,深入开展基于儿童和儿童发展的玩教具创新研究,通过对儿童行为的情境观察与基于理论出发的观察研究,评估儿童使用玩具的学习行为发展特点和幼儿游戏中的学习特点。

2.整合三方资源,打造“产学研”新模式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使玩教具制造技术门槛降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并快速更新,儿童玩教具种类丰富多样,依然满足不了儿童对玩教具个性化的需求,对玩教具创新人才的需求呈多样化趋势。高端玩教具创新人才的培养与输送需要高校整合多方资源,采取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玩教具创新三个专业方向全程协同发展,创新性的构建“产学研”新模式(图1),构建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玩教具创新三个专业方向的协同发展模式,创新性的建设专业方向群共享资源,实现专业方向间的深度融合,开展教育服务,增强学前教育发展内涵;创新性的建立宽口径就业渠道,拓宽学前教育专业就业途径,培养面向幼儿园、早期教育机构、玩具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家庭指导服务等机构。在“生产——学习——研究”一体化模式的构建过程中,了解教师与幼儿的需求、提供及时适宜的专业化支持的早期教育专业服务,让学生形成服务社会的实践意识。

4.创新研究方法,运用教育数据挖掘技术对幼儿行为进行抓取与分析,为玩具创新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在教育信息化、远程教育和Web 2.0等应用的带动下,教育数据挖掘(Educational Data Mining,简称EDM)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美国教育部2012年发布的《Enhanc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rough Educational Data Mining and Learning Analytics》(《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促进教与学》)报告中指出教育数据挖掘是通过机器学习和心理学方法研究学习者如何学习的新兴研究领域,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物联网的发展为玩教具的创新设计带来了契机,通过近场识别(RFID)(RFID+互联网)、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传感器及近场识别技术的成熟给玩具带来了新的教育价值,将芯片内置于玩具中,实时抓取幼儿游戏时的学习行为数据,如游戏时间、摁键次数、反应时间等,实现新型教育环境中玩具的记录功能,通过玩教具获得幼儿的大量隐形学习数据并加以分析,构建幼儿学习行为的相关模型,对幼儿的学习趋势进行科学预测,从而指导玩教具的创新工作,根本上提升我国玩具创新设计水平。

五、总结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正面临着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来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最直接的途径无疑是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归根结底在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当前是学前教育推动玩教具产业创新人才培養关键时期,基于学前教育专业相关儿童学习与发展知识体系的强大优势,抓住机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聚集人才、突出特色——定义儿童发展、教育与玩具创新设计之间的密切关系,为玩具业输出高端创意设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引导中国玩教具产业的转型升级,使玩教具更加符合儿童发展特点,更有效地促进儿童学习。

參考文献:

\[1\]Squire,K.,Shih,T.K.,& Lau,R.W.H.Guest editorial: special section on game.IEEE Transactions on Learning Technologies,2010,(04):278-280.

\[2\]Sung,K.Computer games and traditional cs courses.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09,(12):74-78.

\[3\]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5\]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郭力平,谢萌.幼儿园玩教具\[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7\]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8\]Jaeger,F.,Schmal,P.C.,& Siebenbrodt,M.(2009).Bauhaus Twenty-21.

\[9\]Becker,D.(2016).4–1930s trends:a golden age of growth-bauhaus,art deco and de stijl.Color Trends & Selection for Product Design,15-17.

\[10\]张艳河.中美工业设计课程体系比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

\[11\]戴端.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整合式设计教育实践——英国考文垂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见闻\[J\].装饰,2009,(11):96-97.

\[12\]Igarashi,Y.,&Igarashi,T.(2008).Pillow: Interactive Flattening of a 3D Model for Plush Toy Design.Smart Graphics.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13\]叶霞.二十世纪德国工业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

\[14\]Dollmann,M.,&Geierhos,M.(2014).SentiBA:Lexicon-based Sentiment Analysis on German Product Reviews.Workshop Proceedings of the 12th KONVENS 2014.

\[15\]Taborda,E.,Chandrasegaran,S.K.,Kisselburgh,L.,Reid,T.,&Ramani,K.Enhancing Visual Thinking in a Toy Design Course Using Freehand Sketching.ASME Idetc/cie.2012.267-276.

\[16\]Zhou,N.,George,T.T.,Booth,J.,Alperovich,J.,Chandrasegaran,S.,& Pereira,N.,etal.(2016).Develop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ngineering Design Concepts through Toy Design Workshop.?American Society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

\[17\] Brown,K.D.(1998).Design in the british toy industry since 1945.Journal of Design History,11(4),323-333.

\[18\]Musto,J.C.,&Domack,A.M.(2014).Integrating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and engineering design in a toy design cours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Education,(2).

\[19\]Papic,M.M.,& Mitchelmore,M.C.(2011).Assessing th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ers' mathematical patterning.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42):237-269.

\[20\]佚名.2014年中国动漫玩具产业发展报告\[M\]//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61-170.

\[21\]李斌.玩具研发高级人才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13,(03):99-103.

\[22\]Support S L,application/pdf,text/html.Enhanc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rough Educational Data Mining and Learning Analytics\[J\].Analytics.

猜你喜欢
教具玩具人才
人才云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