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2017-04-08 21:13蔡信强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微信政治思想

蔡信强

新媒体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移动通讯、数字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媒介形态,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模式,也为人们的学习、生活、思维带来了深刻影响。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着严峻挑战又蕴含着新的机遇,可以从更新教育理念、发挥平台优势、弘扬主流思想等方面进行创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一、新媒体的内涵与特征

关于新媒体的定义,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说法。一般而言,新媒体之“新”不仅含有时间层面的含义,更是具备了不同于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技术手段、传播形式、反馈机制等,是一种新型的媒介形态。基于互联网、移动通讯、数字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媒体以其全时空、大数据、交互性、便捷性的特征迅速赢得了大众的青睐,为人们的学习、生活、思维带来了颠覆性影响。作为“90后”一代大学生,成长于互联网环境下,对于新媒体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新媒体已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主渠道。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思潮通过新媒体进行传播,势必对大学生价值标准的选择形成强大的冲击。新媒体传播内容的复杂性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挑战,做好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政课、报告会、讲座等形式进行的自上而下式的宣讲或谈心活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易引发抵触情绪,学习成效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带来变革:由显性灌输向隐性影响转变,由单向传播向双向互动转变,由单一说教向图文视听转变,由时空限制向无限开放转变。新媒体以其新颖的形式、方便快捷的速度受到大学生欢迎。新媒体为改革教学模式,开阔教学视野,拓展知识深度,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平台。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可以满足大学生求新求变的知识渴望和平等自由的心理诉求。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和讲义。教材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普及,加之出版的周期性,其内容必然滞后于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时事变化。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特别注重时效性的学科,需要紧跟形势,适时更新,与时俱进。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及时更新提供了可能。首先,时事政治会在第一时间通过新媒体传递给大学生,大学生可以随时掌握最新信息。其次,教师可以及时通过新媒体对大学生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解释和疏导,有利于化解矛盾,解疑释惑。由于信源的多样性,新媒体的内容也日趋丰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环境污染、反腐倡廉、弱势群体等社会热点均可以通过新媒体得以呈现。丰富多彩的信息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富有时代化特征。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更加直接明显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政治理论、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操,是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持续不断的教育和影响过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过于单调,内容过于单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多元文化、多种思潮在当代中国交流交锋。受此影响,大学生觉醒的独立意识、质疑精神也变得更加明显。新形势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新媒体与大学生的亲密关系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温暖的载体。教师可以通过微博、微信、QQ等与学生建立柔性联系,随时掌握大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通过留言、点赞、语音对话、聊天等方式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压缩负面情绪、灰色思想的空间,用温暖和爱照亮大学生心灵。新媒体的柔性特质、隐性方式极大化解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硬性要求,让大学生在新媒体的浸润中受到感染。

三、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一)更新教育理念,增强师生互动

新媒体的虚拟性和交互性特征对传统的师说生听的灌输教育模式提出挑战。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APP应用的推出,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获取更加多元的信息。由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还不成熟,缺乏分辨能力,对于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特别是,近年来西方敌对势力加大了网络渗透的力度,“普世价值”、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粉墨登场,冲击主流意识形态的一元性。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任。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突出矛盾,面对新媒体影响,高校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积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一是树立全员育人的理念。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要把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书育人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同时要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二是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架子,既要做大学生思想的引导者更要做大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加大沟通力度,加强课堂互动,课下通过微信、QQ交流思想,形成更加亲密的师生关系。

(二)发挥平台优势,占领新媒体阵地

新媒体不受时空场地限制,可以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盖。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开拓教育的新途径,将传统的思想教育内容利用新途径更好地传递出去。高校要积极搭建新媒体平台,为师生提供新的對话空间。一是学会互联网思维,提高官方微博、微信的吸引力。高校要根据大学生的专业、年龄、兴趣等特点,精心选题,艺术编排,适时推出微博、微信,为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二是积极运用新媒体,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将短视频、影视资料、社会热点引入课堂,开展课堂讨论,启发学生思考,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课下,可以安排学生利用新媒体搜索相关资料,对课堂内容进行延伸,深化对问题的认识。三是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积极开通微博、微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力量,通过微博、微信可以进一步加强和学生的联系,融洽师生关系,对大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其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增强辨析能力,弘扬主流思想

新媒体在为大学生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思想上的困惑。比如,“宁肯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学的好不如生的好”等网络流行语折射出当前思想领域的消极倾向。面对新媒体上的享乐主义、金钱至上、消费主义等不良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旗帜鲜明地反对,理直气壮的批判。一要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增强辨析问题的能力。由于新媒体的虚拟性和监管机制不完善,暂时无法从源头杜绝不良信息的产生。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开设新媒体课程、举办专题讲座、举行辩论赛等形式,提高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认识,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影响。二要弘扬主流思想,筑牢思想防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网络文本,用主流思想充实新媒体的话语体系。比如,网络歌曲《马克思是个九零后》就深受青年人欢迎,拉近了马克思和大众的距离。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国家主流思想通过新媒体进行阐释和传播。比如,在微博、微信上围绕“我的中国梦”“谁不说俺家乡好”“晒家训”等话题展开微故事、微视频征集活动,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

参考文献:

\[1\]陈志勇.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37.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2017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7-ZDJH-116)。

猜你喜欢
微信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