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国梦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理路思考

2017-04-08 21:19包新春汪一伦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基础课理想信念

包新春+++汪一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发挥这门课在推进“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中的主渠道作用,将基础课分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基础教育四个部分,运用专题讲授的方式融入“中国梦”,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梦教学改革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阐述了“中国梦”。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赋予了“中国梦”更为详实的内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内容,“中国梦”中所蕴含的精神能量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同时,如何对实现中国梦预备力量的大学生进行中国梦的宣传,成为当前思政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本质上,中国梦是一种理想。这正属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范畴。结合教材重点难点和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将中国梦巧妙地贯穿到基础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成了题中应有之义。这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也可以让大学生更全面地感知中国梦,更自觉地践行中国梦,进而实现我们共同的中国梦。

一、中国梦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必然所在:梦起于实

2006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出版。之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直在修订完善。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教材,与时俱进是它理论科学性的内在规定;当前部分大学生理想空场的冰冷现实,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出了预警。它提醒我们,将中国梦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势在必行。

1.与时俱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作为大学生进校后的第一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开启人生梦、坚定理想信念的启蒙课。为推动党中央最新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自《基础》课教材2006年出版后,中宣部、教育部组织课题组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分别(于2007年、2008、2009年、2010年、2013年、2015年)进行了六次修订。“中国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如何将“中国梦”融入《基础》课的教学,找准有效的融入途径,是摆在高校《基础》课老师面前的全新课题。同时,将“中国梦”教育融入《基础》课教学中,使课程内容更贴近时代、贴近当代大学生的热点问题。

2.势在必行

大学生处于学知识、增才干、塑品德的关键时期,能否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一生。在这个信息迅速迭代、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年代,大部分学生的理想信念是积极且健康的,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道德滑坡、理想信念模糊等现象。因此,运用“中国梦”凝聚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通过共同理想武装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是加强和改善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将中国梦教育融入到基础课教学中,这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而且可以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内涵,从而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二、“中国梦”与大学生个人理想之间的契合:敢于追梦

作为一种理想信念和精神力量,“中国梦”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启蒙课注入新的内容;而作为一种梦想的弘扬,中国梦教育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良好的契机。

1.“中国梦”是大学生应有的高尚理想

习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阐释,揭示了“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个人理想信念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内在的契合。一方面,“中國梦”是大学生个人追求的高尚理想,每一个大学生的命运都与中国梦的实现息息相关。“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习总书记简单的言语道出了个人同祖国、民族之间紧密又深刻的关系。祖国繁荣富强才能为青年大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发展空间,青年学生只有将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去,才能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祖国的繁荣富强与青年学生的发展紧密相关。另一方面,青年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践行“中国梦”的关键力量,大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中国梦的一砖一瓦。每个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影响着整个群体的组织行为。个人能否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直接影响着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因此,必须建立大学生跟中国梦的情感链接、价值感链接和使命感链接,让大学生从内心深处感知中国梦。

2.中国梦让大学生敢于追梦

在2012年“梦”被评为中国年度汉字之后,“梦”语言的使用频率有增无减。“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等网络段子在大学生中间迅速蹿红。“梦”范式的流行源于习总书记“中国梦”的提出,这一生动深刻的词汇激荡着无数心灵的共鸣。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每个人都享有出彩人生的机会,每个人都能放飞自己的梦想。中国梦对于个人理想的鼓励与肯定,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从而在大学生群体中汇聚成强大的凝聚力。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现象频频出现的时候,“中国梦”的提出,为大学生精神食粮提供了时代坐标,让大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增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自觉性。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最终实现“中国梦”。这是大学生必须自觉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为之不懈努力的历史使命。

三、将中国梦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展开路径:以梦为马

将“中国梦”融入基础课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自身需要结合实际找准关键点,进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路径。作者认为,可以将“基础课”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运用专题讲授的方式融入中国梦。

1.理想信念教育:“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共同理想

作为基础课教学的第一个专题,旨在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共同理想是每个中国人的期望,厘清大学生成长成才与中国梦的关系,并引导到学生将“中国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坚定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念。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理性判断,科学地分析现实中面临的困惑,促使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自我完善。大一新生因角色转换的不及时容易出现理想空窗期,在课堂教学中除了理论知识的灌输,可以运用情感体验的教学模式,使大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受到鼓舞,自觉将中国梦与个人梦相连接。同时,教师结合专题内容举出典型案例,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让大学生更深层次地感知中国梦,勉励大学生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2.爱国主义教育:坚持实现“中国梦”的中国精神

伟大的梦想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做支撑,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通过弘扬中国精神凝聚每一颗中国心。这种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将中华儿女紧紧团结在一起,时代精神则鞭策我们与时俱进不断进步。讲述本专题时,教师应以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为切入点,让学生思考支撑中华民族取得胜利的精神法宝是什么、作为青年学生又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做什么等问题,启发同学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把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转化为实现中国梦的动力。同时,高校可以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组织青年大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切身感受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3.道德品质教育:养成实现“中国梦”的和谐道德

《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当前部分大学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诚信意识淡薄等问题”。本专题重点阐释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规范和道德标准,及道德在公共生活、家庭生活和职业生活中的具体要求,引导大学生的道德自觉性。让学生意识到以“敬业”“诚信”“奉献”为核心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步入职业殿堂的通行证,帮助学生处理好理想职业与现实间的矛盾,当国家利益与个人需求发生矛盾时,应无条件服从国家需要。

4.法制基础教育:建成实现“中国梦”的制度基石

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不仅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价值诉求。当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交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受到严峻挑战。通过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将主流的价值观、行文规范及道德规范渗透到法律规范中,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针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着重从法律视角答疑解惑,引导大学生理性认同国家的法律制度。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蕴含在法律中的自由精神、平等精神和法治精神,培养学生严谨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较高的法律素养和坚定的法治信仰。中国梦蕴含了中国人共同的追求——保证人民群众平等参与、平等发展之权利,实现人民群众追求公平正义、自由和尊严之梦想,即法治的中国梦。

总而言之,如何使青年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的理论内涵,将其内化于心外践于行,是摆在《基础》课面前的全新课题。以中国梦来拓展大学生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及现实意义。如何使大学生具有“感知中国梦、践行中國梦、放飞中国梦”的政治理想和价值追求,将会成为关乎国家前途与民族复兴的重大战略性政治任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N\].人民日报,2012-11-30.

\[2\]汪永智,金素端.中国梦视野下大学生理想教育的实践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8):112-115.

\[3\]李治邦,赵正.“中国梦”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讨\[J\].思想理高教论坛,2015,(03):3-5.

\[4\]梁茜.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05):79-82.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基础课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