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特色幼儿园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

2017-04-08 05:00陈丽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粤曲岭南特色

陈丽

岭南文化是广东地区的特色文化,拥有着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广东地区幼儿园挖掘、利用岭南文化中的特色艺术构建并开展幼儿园艺术课程与活动,可以提高幼儿对美的认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达成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效果。

幼儿园岭南特色艺术课程开发实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应该充分利用本地各种资源,构建适合本地幼儿发展的课程,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广东地区文化发展源远流长,由岭南文化、客家文化、闽南文化、外来农民工文化等构成的大众文化种类众多、内涵丰富,当中有很多文化艺术资源可供幼儿园开发课程使用。本文以广州市天河区天府幼儿园为例,论述如何利用岭南特色文化开发幼儿园艺术课程。

一、岭南特色艺术的幼儿教育价值

岭南文化中有许多有特色的艺术类型,有舞狮、咏春拳等武打艺术,粤曲、童谣、粤剧等音乐和戏剧一首,木雕宫灯、木板年画、新会葵艺、粤绣、岭南服装等手工艺术,还有西关大屋、骑楼、岭南特色群落等建筑艺术,以及木雕、砖雕、石雕、灰雕和陶塑等雕刻艺术,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岭南独特的山水人情孕育出了这些特色艺术,当中包含了岭南人世代发展形成的精神品格,代表着岭南地区人们灵活善变、乐观开朗、勤奋进取、兼容并包的精神风貌,艺术价值高的同时还充满正能量,具有十分宝贵的幼儿教育价值。

(一)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儿童生性好动,对外界自然环境充满好奇。岭南艺术的形式和内容能增强幼儿对外界的视觉、听觉、触觉等的感知感受,有利于幼儿前运算阶段的认知水平发展,促进其智力和体力的发展。以粤剧为例,粤剧表演作为一种行为艺术,兼具动作、语言、色彩、音乐、美术多种艺术形式,表演动作糅合唱念做打于一身,配合粤曲音乐和特有的舞台服饰进行表演,表演形式生动,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粤剧表演包含生、旦、净、末多种角色,不同角色的妆容和服饰代表了不同的人物个性,红表忠勇、黑表耿直、白表奸险、黄表干练,幼儿在观赏粤剧的时候还能对色彩背后的文化意蕴产生初步的认识,粤曲的吟唱和舞台服饰、动作的表现也能刺激幼儿的感官发展,让他们对客体的物理性质形成直观、具体的印象,使幼儿的大脑活跃,认知丰富,思维进步。

(二)有利于培育幼儿的审美趣味

受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对儿童审美趣味的培育应以对优美的欣赏为主。岭南艺术形式中包含类型多样、内容各异的人文景观,对培育幼儿的审美趣味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像木雕宫灯、木板年画、新会葵艺、粤绣、服饰等传统岭南手工艺术中,许多作品都以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色彩吸引人们的眼光,这些工艺品的背后通常隐藏着一个美丽的创作故事。利用这些岭南艺术元素,幼儿园可以完成富有区域文化色彩的园区环境创设,使幼儿的日常学习置身于优美的艺术环境中,加深幼儿对艺术形象和岭南特色的直观认识,使幼儿耳濡目染,培育幼儿对优美的基本认识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为幼儿的审美趣味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

借助岭南艺术的独特创造形式,可以很好地达成这一幼儿发展目标。比如,以木板年画制作、传统服饰设计等为主题设计幼儿园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和手工创作,有利于培养幼儿敢于表现、乐于表现、灵于创新的品质。

二、岭南艺术课程的开发方法

(一)选择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艺术内容

岭南艺术中的粤曲、粤剧、广府童谣等,全都是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活教材。走在广州的大街小巷,经常都可以听到一些经典的粤剧名曲和广府童谣,如《落雨大》《氹氹转》《月光光》等儿童歌谣,是广东地区流传甚广、经久不息的童谣。这些歌谣曲调活泼、童趣盎然,歌词生动、声韵活泼,对于许多广东孩子而言,这些歌谣也许是他们打从记事起就听听父母长辈传唱的歌,学习这样的歌谣更容易获得幼儿的情感认同,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的语言习得,培养幼儿的基础乐感。广东地区幼儿园在进行艺术课程开发时可以有意识地吸收类似童谣这样的生活气息浓厚的艺术内容,达到寓教育于生活,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的教育目标。

(二)选择与幼儿年龄特征相符的教具玩具

教玩具是幼儿学习的必备材料,在幼儿的感觉教育、语言訓练和运动神经培养过程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说过,教具有利于提升儿童的智力、改善儿童的性格,因此,教玩具的选择与制造是幼儿课程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首先,安全性原则。幼儿的身体抵抗力较弱,教玩具的选择和制作应以安全为第一位,要兼顾原材料的安全无害和制造工具的安全性能。如果开设陶塑体验课程和年画绘画课程,一定要确保陶塑原料和绘画颜料的安全性。如果开设手工剪纸课,则要留心指导儿童安全使用剪刀等危险工具,以免对幼儿身体造成伤害。

其次,功能性原则。教玩具的选择必须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功能。比如,鲜艳的色彩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但这并不意味着颜色越鲜艳丰富的教具效果就会越好,幼儿对色彩的认知特点是由浅入深、由单一到复杂的,应尽量选择颜色排列有序的教玩具开展教学活动,避免引起幼儿的认知混乱,影响教学效果。

(三)创设以岭南特色艺术为主的区域环境

区域活动是时下幼儿园开展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对促进幼儿五大领域的协调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广东地区幼儿园在组织和开展区域活动时,可以充分利用岭南特色艺术资源进行环境创设,最大限度地利用岭南艺术促进幼儿对美的感受、美的表现和美的创作,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岭南艺术中有很多平面艺术元素,诸如木板年画、粤绣、木雕等,这些元素可以被充分利用到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园区的空间,在教室墙面或走廊过道中张贴、悬挂或雕刻此类型的艺术作品,增强幼儿对岭南特色平面艺术元素的色彩和形式的感知。对于立体的建筑类艺术或音乐艺术,则可以通过“替换”的方式,使这些元素融入到环境创设中。比如,西关大屋是岭南特色建筑的代表之一,广州市东方红幼儿园在园区环境创设时就直接以西关大屋独有的套陇门替换普通的门作为教室门,放学使用的送别音乐也会使用广府童谣代替了普通话儿歌,使岭南文化与环境创设融合为一。

三、岭南艺术课程的实践经验

广州市天府幼儿园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园所布局合理,一进入幼儿园主楼就能让人感到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天府幼儿园是一所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一直致力于岭南特色艺术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其实践经验对广东地区的幼儿园开发区域特色文化艺术作为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作用。

(一)音乐活动案例:《荔枝颂》粤曲教学

《纲要》指出:“教师的作用应在于启发幼儿感受美、表达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荔枝颂》粤曲教学活动设计的宗旨是让幼儿在听一听、动一动、演一演的过程感受和表现音乐,体会粤曲的魅力。

活动在教师布置的粤曲名伶红线女的艺术中心里展开,通过让幼儿观赏红线女的表演录像,指导幼儿学习粤曲表演的经典动作——兰花指和走台步,并让幼儿现场进行表演,检验学习成果;而后进入《荔枝颂》的学唱,由教师扮演村姑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粤曲表演,幼儿边听粤曲边欣赏教师的舞姿,师生在音乐伴随下尝试为《荔枝颂》编舞,最后在愉悦的“卖荔枝”体验中结束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利用动物形象,以游戏化、情景化的形式开展教学,借助小竹筐、大竹筐、围裙、荔枝等教具推动教学进展。通过学唱和表演《荔枝颂》的音乐教学活动,达到了让幼儿初步感知广东粤曲的特点,萌发对粤曲的兴趣和对粤曲艺术家的喜爱之情,产生热爱地方文化的情感的教学效果。

(二)美术活动案例——感受广州飘色

以感受广州飘色为主题的美术活动设定了3个具体的教学目标:第一,让幼儿知道飘色是广州传统民俗文化之一,了解飘色的色柜、色柱和飘;第二,引导幼儿感受飘色之美,发现飘色的多样化造型;第三,指导幼儿动手尝试设计飘色,体验创造的乐趣。

活动中教师通过提供课件、图片等教学材料,引导幼儿观察、讨论、认识广州的民俗文化飘色,了解飘色的主要组成部分——色柜、色柱和飘,在此基础上指导幼儿进行飘色的制作和设计,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自由创造,并用语言对自己的作品和其他小朋友的作品进行介紹和点评,整体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语言表达和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感受广州飘色”的活动,幼儿对岭南特的飘色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形成了对飘色艺术的基本审美意识,进一步加深了对岭南文化的认识,良好地达到了艺术活动的美育功能,与此同时,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和提高。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文化艺术创造也日趋多元。幼儿教育肩负着培育祖国未来的花朵的重任,面对各型各色的多元文化,幼儿课程对艺术文化内容的筛选显得至关重要。积极挖掘和利用民间艺术文化,开展民族的、本土化的艺术教育,拓展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内容和方式,构建广东特色的幼儿教育课程体系,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基本艺术修养、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谷晓娟.广府文化生态对广东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影响的启示\[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5):19-24.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通知\[EB/OL\].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2015-10-11.

\[4\]刘立恒.试论童谣在幼儿语言习得中的作用\[J\].现代语文,2015,(02):103-106.

\[5\]王润,周先进.蒙台梭利教具理论的意蕴及其对儿童玩具选择的启示\[J\].教育评论,2014,(06):103.

\[6\]仇晓红.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10):61-63.

基金项目:2015年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广东特色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编号2015JJKGYJ003)。

猜你喜欢
粤曲岭南特色
粤曲艺术的传承及创新探究
忆岭南
特色种植促增收
雨岭南
谈当代民族唱法如何演唱传统粤曲——以《昭君出塞》为例
粤曲《回归颂》
中医的特色
不辞长作岭南人
完美的特色党建
粤曲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