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素质教学实践

2017-04-08 14:01李芬
南北桥 2017年6期
关键词:素质教学教学方向小学语文

李芬

【摘 要】在国学复兴和民族文化得到大力提倡的背景下,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语文教学更是要担当起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重任。因此,素质教学将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大方向。

【关键词】小学语文 素质教学 教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048

在当下,教育不再只是单一的对知识、对文化的传承,而是对一个人综合全面的培养,打造文化素质软实力,教学逐渐由知识教学转向素质教育。小学语文对落实素质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提高教育质量,促使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将语言文化作为一种内核实力来教学。传统的语文知识教学不能抛弃,同时也不能只局限于知识层面,素质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主体思想和情感为参照,并且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探索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语文素质教学路径。

一、夯实语文基础

素质教学听起来似乎与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方法有所差异。但是,素质教育作为一个更上层、抽象的概念,仍然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支持,而基础知识学习最重要的就在于记忆把握。在一年级阶段,主要学习内容包括:拼音的认识与读写,生字的认识慢慢递进到结构笔顺,简单词语(主要还是停留在会读的层次),以及看图写字。对简单图的理解,其中拼音和识字是最重要的部分,在教学的时候要采取适当的方法,让同学们记忆更深刻,拼音和识字能力始终是探索语言文字奥妙世界的基石。在每一个年级,语文课本上都有需要掌握的新字词知识,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仍然要强调记忆,背诵、听写、默写。这些环节仍需要不打折扣加以应用。

二、注重学生情感体验

在语文学习中有一个现象,随着学习的深入,尤其是到了中学阶段,许多同学就开始对语文学习感到厌烦,觉得语文学习就是背和写,没有一点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新奇点,久而久之学习的热情和效率就大大下降。这实际上反映了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情感体验的忽略,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语文作为文化基础课程,其实相对于数学来说,想打造文化情感体验要简单得多,关键在于找准语文的魅力以及把握学生的需求。

(一)了解语文的魅力

语文的魅力是什么?笔者认为,每一位语文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中或多或少都有所体会。语文是一门越深入学习就越发掘其博大精深、精妙绝伦的学科,语文知识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华,包括了古今中外的文学积累,我们在探索这条路的过程中也会潜移默化地创造出自己独一无二的语言文学。当然,我们对语文的这种认知对于学生而言可能显得过于抽象,如果直接给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对于学生而言晦涩难懂,我们需要把它具体化,转化为学生更为熟悉和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

比如,同学们可能不喜欢写作,不理解老师为什么必须要让他们写。那么我们可以以同学们喜欢的动画片、少儿文学书为例说明,同学们都很喜欢的那些人物他们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作者的想像和创作,那么同学们何不通过写作自己创作出喜欢的人物,然后编写他们的故事。又比如同学们假期出去旅游了,看到许多美丽的景色和有趣的事物,回到学校想和老师、同学分享,可是用嘴巴描述出来好像大家并不能领会,那么何不用笔把想表达的内容写下来,再和老师、同学分享。

(二)把握学生的需求

学生学习语文的需求是什么?这是很多老师都困惑的地方,但是不论学生的要求如何多变,有一点需求是不变的。那就是学生都希望学习了语文能用,能提高成绩。语文的应用主要在于听、说、读、写四方面,通过听、读来接收信息,以及通过读、写来表达信息,概括而言就是实现信息的交流互换。我们何不将“反证法”应用到教学中来。例如设计一个课堂小游戏,几个同学排成一列,假设让同学们都不能用语言和文字交流,然后把老师给出的某一句话传递下一位同学,以此类推,由最后一位同学把了解到的信息反馈给老师,那么同学们会发现,不能用语言和文字交流,大家相互之间并不能准确的交流传达信息,这恰好证明了语文的作用所在。

三、文化传承,国学复兴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国学和传统文化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许多家长也认识到这一点,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国学班,而作为教育第一阵地的学校教育何不首先担当起国学复兴的重任呢。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在小学阶段,对国学的学习主要将重心放在唐宋诗词上,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诗词文化,会读诗词,读懂诗词。

(一)了解詩词文化

诗词对于古时候的文人而言,就像如今的微博这一平台。如今人们喜欢在微博上以简短的文字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发情感,对某一社会问题表达观点,而古人则是通过写诗来表述。不同之处在于,诗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更注重形式的工整对照,以及韵律、词汇、画面的美感,这一点是如今的各种表达形式所无法媲美的。诗词之所以能流传千年,不仅仅是因为书籍等媒介的被动传播,也是因为人们对其文化内涵的认同而主动传播。即使到了今日,时代背景不再相同,诗词创作也几乎不再存在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可以从这千年不朽的文化结晶中回顾历史,汲取文学养分。

(二)注重诵读

传统文学作品的学习,尤其是诗词的学习离不开诵读。在诵读过程中,能够对诗词的韵律、含义有直观的了解,更深入的感受诗词的魅力。在诵读之前,老师需要先示范朗读,给同学们展示正确的朗读方法,准确划分节奏,把握重音和情感,然后让同学们自己朗读。在同学们反复朗读,有了对诗词内容的大致掌握之后,老师再细化讲解字词、整篇诗词的意思、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再次进行诵读。

诵读诗词不仅仅只局限于单一的朗读,在我们对其有了初步学习之后,可以以更加新颖的方式,以更丰富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组织课堂朗读背诵竞赛,设置填空背诵、关键词背诵等形式,可以设置奖励,让同学们积极参与进来。

语文教学质量需要提升,关键在于真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用。无论是对于整个文化体系建设,还是对于学生个体,都有其积极作用。而素质教学既是教育发展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同时它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用的方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实践。

猜你喜欢
素质教学教学方向小学语文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内蒙古高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教学方向与特点
法语DELF(B2)水平测试笔试部分的分析及应对策略
建筑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工程管理类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