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策略初探

2017-04-08 14:35左合明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高中班级班级管理新课改

左合明

【摘 要】高中班级高效管理是高中班主任的重要议题,本文拟从积分制管理策略出发,探讨班级管理的诸多要素,并试图梳理出班级管理实践的规律和探索方向。

【关键词】高中班级;班级管理;新课改

当前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由于其任务重、难度大、强度大的特点导致我们很多的班主任颇感压力,在此背景下如何改进班级管理策略显得十分迫切。笔者将从自身实践经验出发,与同仁分享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策略的经验和感悟。

一、共同制定积分制度,增强班级凝聚力

(一)良好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

高中阶段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高中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多数学生在自主学习时缺乏自控力,积分制度中多数条款针对自习课纪律进行了规范,旨在提高学生自习课效率,为培养和挖掘自我学习能力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重视检测,及时反馈学习情况

每个周末都会有一次小规模的测验,对一周的学习进行检测。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题,可以提高学生答题速度、规范答题书写,为综合性检测做准备。一周一练也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便于及时解决问题。积分的奖励制度有助于培养学生重视平时学习、夯实基础,也是对学生的一个激励方式。

(三)以活动为主体逐步挖掘学生潜能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许多同学都不愿参加各类文化活动,长此以往班级里总是固定几位同学组织并参与活动。在“积分制”的激励下,参加活动的同学数量明显增多,在学校举办的篮球赛、粉笔画比赛、中国风卡拉 OK 比赛中都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本学期艺术月的文艺汇演中,班级有一半同学都参加了策划和演出,充分展示了班级体的智慧和能力,在全校师生面前展現出班级的凝聚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活动的开展既可以激励同学挖掘自己的潜能,增强自信心;又可以增进班级同学之间的友情,增强班级凝聚力。[1]

二、重养成教育,忌急功近利

高中三年学习管理计划是一盘棋,当有整体谋划和全局意识。每个阶段的学生学习行为管理都有其特点和侧重点,而贯穿这一学习过程始终并直接决定学习效果的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因此,高一年级初期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尤为重要。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基于我们引导学生形成的两种认识:一是高中学科知识点的复杂性(深度和广度) 会超出学生此前对新知识难度预期的经验;二是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和学生自身智力发育水平的提高,高中生的学习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说高中的数学知识会更为抽象,逻辑思维和空间立体想象能力要求更高;高中物理知识也由对生活现象的观察、思考和计算深入到对微观、抽象理论甚至是超出我们生活经验的现象等问题的分析和推理。正是由于高中知识本身的诸多特点,就对高中新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新的要求。如要养成高效听讲的习惯、主动思考和钻研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存疑必问和有错必纠的习惯、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而非死记结论的习惯,等等。学习的养成教育尚需各科任教老师统一认识、齐抓共管、分科指导、有序推进。高一初期各科教师尤其要切忌急功近利、贪多求快,让学生过早陷入题海而不能自拔。没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稳定的、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行为习惯,势必会导致学生后劲不足。

三、重班科联系,忌单科为战

科任教师是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任教师的组织和协调也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与各科任教老师的联系主要可以通过常态化联系和班科联席会两种方式进行。日常有问题及时反馈的常态化联系,主要可针对班级管理、学生异常情况、学情的观察等日常情况与各科教师互通有无,不断优化各自的管理和教学细节,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每次大型考试结束后召开的班科联席会,可主要就考情分析、班情学情分析及下阶段班级整体的工作思路等内容进行交流,以此来达到全体教师以班级整体和发展的眼光来统一思想、认清现实、找准问题、确定策略和工作重点,为班级下阶段工作明确方向、定好基调。

教师,是班级的教师,要有全局观念和集体意识;既要立足本学科,又要放眼全局,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关心学生个体和班级的全面发展。坚决避免脱离班级整体发展实际、片面追求单科绩效的教学行为发生。这样以来,各科教师的积极性和智慧才会形成合力,达到效益的最大化。[2]

有了以上认识,班主任在平时的班级活动设计中,就要注意将班风建设中的若干内容有计划地融入其中。比如可结合各学科特点,举办英语单词听写比赛、化学式默写比赛、语文演讲比赛等提高学生学科学习兴趣的各类学习比赛;也可结合学生的总体成绩情况,帮助其确定个人的竞争对手,明确个人的竞争目标。通过班级活动来宣传学风理念、激励学风实践、表彰学风先进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班级学风建设的参与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对学习保持持久的活力、热情和斗志;最终,让每一个班级成员都能在和谐、竞争的学习氛围中取得进步,都能成为良好班风建设的受益者。

结语

自积分制管理模式实施以来,班级同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形成了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班级建设,为班主任“减负”,提高了班级管理效率。学生根据条例发挥自我特长、弥补不足,为自我的成长添砖加瓦。班主任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合理的班级管理模式使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客观、更公正,积分制为这样的公正提供了良好的手段和模式。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但万变不离其宗。班级教学管理涉及的内容看似繁杂,其实都是围绕“学生的学”来展开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充分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地位、任务和目标,整体设计班级教学管理的活动,让教学管理自成体系,形成系列,全面铺开,逐层推进。班主任通过认真做好新生养成教育、督促落实好学习环节、细化自主学习指导、努力营造优良的班级学风、重视学情的实时观察研究和加强班科师师交流等工作的有效开展,必将在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技能与方法以及为整体推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注释:

[1]梅晶晶.以积分制为依托的高中班级管理过程性考核[J].教学与管理,2016(25):26-27.

[2]刘林.高中班级教学管理“六举措”[J].教学与管理,2015(4):21-23.

猜你喜欢
高中班级班级管理新课改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高中班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