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比喻解释光电效应规律

2017-04-08 18:11张亚茹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光电子光子

张亚茹

摘要:本文从生活实例入手,以接皮球为例,对照光电效应现象,建立相应的

类比关系,巧妙地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般地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帮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理解和掌握抽象的光电效应规律。

关键词:光电效应 光子 光电子 极限频率

【中图分类号】G633.7

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形成的电流叫做光电流。通过实验探究,得到光电效应的几条实验事实,物理学家对该实验事实进行归纳总结,得出4条规律,而当时经典物理学即光的波动说无法完全解释光电效应规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的光量子理论完美的解释了光电效应的4条规律。高中物理选修3-5用了很短的篇幅解释光电效应现象,对高中生来说,并不是很容易理解,我个人就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举身边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反响不错,在此,借以分享。

首先,光电效应的规律如下:

1. 对于各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极限频率,当入射光的频率高于这个极限频率时,才能产生光电效应;如果入射光的频率低于这个极限频率,无论光的强度如何,照射时间多长,都不会产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加而增加,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3. 当产生光电效应时,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4.入射光射到金属表面时,光电子的产生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 s。

第二,爱因斯坦提出的光子说认为,光在空间传播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一份叫做一个光量子,简称光子。光子的能量 跟光的频率 成正比,即 ,式中为普朗克常数。光子说对光的解释类似机关枪的子弹,看起来是连续的,实际是不连续的,是由一份一份的光子组成的。

在解释光电效应规律时,可就地取材,整个班级即发生光电效应的金属,教室里不同位置的同学即为金属里不同位置的电子,有不同颜色的皮球从教室外一个接一个的进来,按照光子说,不同颜色的皮球比作不同频率即具有不同能量的光子;教室里的每个同学都有且只有一次机会去接皮球,接到皮球后立即向教室外跑去,跑出去过程,教室中的其他同学都可以阻碍他出去,接到皮球的同学比作吸收了光子全部能量的电子;此阻碍作用类似金属对电子的阻碍作用。显然,坐在教室门口的同学,即金属表面的电子,受到的阻碍最小,最容易出去,所以可能获得较小的能量就可以出去,而位于教室靠内的同学,即金属内部的电子,就需要较多的能量才可能出得去。由于每个电子接到光子是随机的,可能金属表面的电子得到具有较大能量的光子,这个能量大于它出金属时,克服阻力所需的能量,则剩余能量即为它出金属时所具有的动能,即初动能。

由于每种金属组成结构不同,所以不同金属中相同位置的电子出金属时需克服的阻力不同,好比每个班级的团结程度不同,但不同金属,都是表面电子出来需要克服的阻力最小,即吸收的光子的频率最小,此频率叫做极限频率,所以每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极限频率。如果入射光的频率低于这个频率,那么表面电子都出不去,内部电子就更出不去了。这里要说明几个概念,光照强度决定单位时间内进来的光子数,光强增大表示单位时间内进来的光子数增加,但由于一个电子只能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不存在能量的累积,所以如果入射光的频率低于这个极限频率,无论光的强度如何,照射时间多长,都不会有电子出去,即不会产生光电效应。

用同一频率的光照射金属时,如果能发生光电效应,则表面电子剩余的能量最多,即具有最大初动能。当入射光的频率增加时, 所有出去光电子的动能都增加,最大初动能也增加。入射光强增加时,得到光子的电子数会增加,可能出去的光电子数会增加,即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越多。

用大于极限频率的光照射金属时,金属中的单个电子吸收光子后,即刻会从金属中逃逸出来,所以光电子的产生几乎是瞬时的。

发生光电效应时,一个光子的能量是传递给金属中的单个电子的。电子吸收一个光子后,就获得了光子的全部能量 ,其中一部分能量用来挣脱金属对它的束缚,在数值上等于电子脱离金属所做的功,用 表示,剩余的一部分就变成电子离开金属表面后的初动能 ,按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有:

由于金属表面的电子飞出金属时克服阻力做的功最小,称为逸出功 。吸收相同频率的光子时,表面电子具有最大初动能 ,上式变为: , 即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反过来,也可以用 解释光电效应规律。由 得 ,要发生光电效应,飞出金属表面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必须大于等于零,即 ,则 ,即存在最小频率即极限频率 ;对于同种金属,逸出功 是确定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成线性关系,即随着入射光频率的增加而增加,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举这个例子,把抽象的物理规律变成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并且亲身体验这些物理現象,让学生轻松,快乐中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物理规律。我个人觉得物理教学应该多举生活实例,比如在讲受力分析时,可举生活中常见的拉车为例,到底是拉车轻松,还是推车轻松?拉车时,如何拉最省力?为什么?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学生可能也会有这样的困惑,也想知道其原因,这样就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时,举生活实例,让学生参与其中,参与讨论,分析原因,自己尝试着总结规律,快乐,轻松地接受知识。利用身边的例子,合理解释物理现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现象,规律等,只有真正理解了,才会用其解题,用得更加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 束炳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5 [M]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25-45

[2] http://res.tongyi.com/resources/old_article/student/795.html.光电效应及其实验规律

[3] Wheaton, Bruce. Philipp Lenard and the Photoelectric Effect, 1889-1911. Historical Studies in the Physical Sciences.1978,9:pp.299–301,320–321.

[4] 光. 百度百科

[5] 光电效应.百度百科

猜你喜欢
光电子光子
首个三光子颜色纠缠W态问世
光电类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解释暗物质的暗光子可能不存在
光电子调控的聚苯胺氧化还原反应用于铜离子可视化检测
应用型本科院校光电子专业培养方案创新研究
“十光子纠缠”成功实现
智能手机辅助光电子技术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多维协同”教学模式在光电类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
对光电效应的几点认识
丝柔光子痤疮仪治疗痤疮2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