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土地开发中生态环境影响方面的问题

2017-04-09 19:01石明涛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土地开发生态环境

石明涛

摘要:合理的土地开发与整理,不仅是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分配,也应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资源利用的问题愈发明显的暴露出来,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合理规划土地使用与开发,更要站在宏观角度考虑到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努力维护和谐的区域环境,推进区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地开发;生态环境;区域协调

前言:土地开发能够将土地进行合理分配,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城市化飞速发展,人地矛盾愈发激烈的今天意义尤为突出。然而土地开发整理并不是作为独立的个体而存在的,许多不合理开发的前车之鉴表明,只有在土地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构建生态和谐的土地开发规划,才能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使土地开发工作切实的造福一方。

一、土地开发中对生态环境关注的意义

(一)土地开发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我国在1998年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规定,“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保护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开发未利用的土地”。我国当前对于土地开发的界定大体为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土地整理几个方面,而对于这一概念界定的完善,是在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出现的,这也就意味着这部法律的重要地位。在对于这部法律的解读中可以看出来,将土地开发与环境保护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将环境保护摆在土地资源的开发中的突出地位。因此,我们在进行土地开发过程中,必然要关注到环境保护。

(二)是地区经济发展必须要关注到的问题

通过合理的发展规划,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其目的就应当在于服务于一方人民,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在这个和谐的区域发展下,定然是各类资源都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在开发过程中不破坏资源的分布及作用的发挥等,这就是挡墙地区经济发展必须要关注到的问题。反过来思考,如果经过土地资源的开发,而改变了当地的水资源分布,那么在此进行的农作物也不能安然生长,两者是相统一的。在区域内,只有各类资源各尽其用,才能真正实现永续发展。

(三)对当前脆弱的生态环境进行挽救

在当前我们一再强调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并将其与土地开发结合起来,这是有着深刻现实意义的。多少土地开发实例证明,如果仅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必然会对土地资源造成破坏,进而产生更为严重的危害。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一大突出特点就是城市化的快速扩张,大量的土地被城市侵占,而农业用地大为缩减,实际上这就是一种不好的表现,因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0,106%,还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3%,如果继续大量侵占农村土地,就会使整个社会的平衡被打破。除此之外,环境污染问题,即使在单纯的农村地区也会很突出,排除传统的工业污染。连同农业自身都会产生一些污染,对于土地的破坏同样威力不小。这些例子都说明,我们当前需要采取措施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而不是做他坍塌的最后一根稻草。

二、当前土地开发中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一)开发带有一定盲目性

当前许多项目的开发,都是带有盲目性的,完全以经济效益为衡量开发意义的唯一标准。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开发项目仅看到了开头,却未看到结尾,盲目的开发中存在一些细微的漏洞,在发展到项目后期时也会因为某些原因暴露出来,甚至为日后造成隐患。开发的盲目性,还表现在缺乏可持续发展理念。比如人们开垦出一块儿土地,用它来种庄稼,然而年复一年的种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过是否还有其它的可能性,也没考虑过是否可以做其他的事情,比如一年种地,一年养羊等。这种缺乏考量的开发利用,往往会使资源衰竭的速度加快。因此,开发中的盲目性,体现在未看到长远利益,进行盲目的开发等。

(二)城乡用地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城市化需求的提高,使得城市化的速度大大提高,然而城乡争地的情况就愈发突出了,一方面是城市的高速扩张,大量吸收农村土地;另一方面是農村耕地面积不断缩水。这样的矛盾尽管在当前看不到明显的不妥之处,然而对于乡村环境的发展却存在着很大的危险。城市化带来了大型的工业,在农村地区周围建立,会逐渐导致周围环境的污染及破坏,危害土地安全等,这些都是当前土地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作为一个区域,其整体环境都是相互依赖的,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城乡间大量的争夺土地资源,在改变土地资源状态的同时也影响着周围的环境。

(三)土地开发对水文水态特征等造成影响

土地开发中的土地平整、梯田修筑、坡地垦殖等情况,必然会对水文水态特征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是好是坏则不得而知了。以坡地垦殖为例,如果未经勘探就在一块儿坡地进行坡地垦殖,很可能会造成土壤养分缺失、破坏土壤结构及其中的原生、次生植被,长期下来必然会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开发过程, 比如梯田的搭建等多种情况下,都势必会影响到河流的走向,甚至影响到谁知。当然也有一些更为极端的例子,比如片面追求增加某一地区的耕地面积,而采用填湖造林等情况,都是不可取的。还有一些为了满足一时用水而在上游建坝拦截,就可能会导致下游用水受到影响等。这些都是不考虑整体影响而单就当前所需而进行的土地开发工作[1]。

(四)对植被和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

在一些情况下,如果进行土地开发利用单纯的为了追求耕地面积的增加,而不能从宏观角度进行问题的考虑,就会形成新的问题,例如将一些闲散的空地开发成为耕地,尽管在短时间内能够增加耕地面积,但在一个宏观的角度进行观察,就能发现,被开发区域的草地等植被被破坏,原本丰富的物种被农作物所取代,如果在一个较大的区域内发生了这种情况,必然会导致地区植物发展单一化。还因为人们的开发,而平整道路等,整体而言,这些活动,都能对植被产生影响,对区域范围内生物的多样性造成破坏,打破了当地的生态系统结构等[2]。

三、如何在土地开发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一)进行合理的项目规划及监测

在对一个地区进行土地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先进行合理的项目规划,制定出明确的规划目标,并在这一目标下再进行开发整理。在土地资源的开发中,可以借助于现代测绘技术以及3S技术,尽可能的实现测量的准确性,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对开发过程中的每一项指标进行考证,包括土壤成分、土质情况、周围水文水质特征等,以及不同区域的影响等,整体推进项目的监测与规划。并且在项目开发完成后,运用GIS技术及时的关注地区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进而实现教学的全面发展,及时搜集各方面动态数据,为日后的进一步修改以及完善做出准备。在项目规划完成后,要送到相关部门进行审核批准,因为如果不站在全局的角度,是永远不会发现问题所在,总是会有一定局限性的。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负责人切实的担负起责任,做好土地资源开发的审核利用工作[3]。

(二)将生态环境作为一个独立的指标出现在规划中

生态环境作为土地资源开发系统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需要摆在突出位置,在规划中作为一个单独的指标出现。将这个指标的范围包涵着水文资源、生态大气资源、地表植被资源等诸多要素,进行统一的监控与规划。我们在进行土地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要避免过渡改变原有的地表结构等,而是要基于深入的调研采取细致的规划。在土地开发利用中,不破坏原本地表形态,不损土壤原本的结构等,就属于较为成功的土地开发利用。在荒地开垦过程中,要慎重做出考量——是否有开垦价值、是否会破坏原本结构,包括植被构成等都要进行考证。

(三)借助于宣传的力量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在近年来已经愈发的突出出来,而在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与周围环境相适应,是必然的选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区域内的和谐,实现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正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目标所在。在建设过程中,要借助于媒体的力量进行宣传,因为尽管会有相关部门的审核,还是要提高人们群众的认知,并且让然门切实的理解到土地开发中对于环境的影响等,在日后的发展与劳动实践中就会自觉的去维护。宣传的内容应当包括我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包括如何在耕种农作物时不产生对环境造成伤害的成分等,以减少人为制造的污染[4]。

结论:我们进行土地开发利用,其最终的目的必然是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而土地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保证生态环境的健康和谐发展,才能切实的维护土地资源的利用,实现天、地、人的和谐。在当前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还有许多内容是不完善的。但是土地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是切实存在的,并且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开发过程中只要能够进一步坚持环境保护,就能够最终实现和谐,这也是项目规划中需要考虑到的。

参考文献

[1]刘志澄.建設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建设”[J].农业展望,2007,19(1):4—5.

[2]曾春九.生态环境制约下的西部发展[J].生态环境与保护,2002,13(1):28—29.

[3]刘冰.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措施[J].山东环境,2003,17(4):72—73.

[4]王梦雪等.黑龙江省垦区水土保持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16(2):40—43.

猜你喜欢
土地开发生态环境
产权视角下的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从“侗蛮之地”到“内地的边缘”
基于适宜性评价的土地开发重点区域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