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野生草莓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初探

2017-04-09 01:08吴锐强胡文斌
山东化工 2017年18期
关键词:陇南草莓资源

孙 娜,吴锐强,王 华,胡文斌

(1.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成县 742500;2.陇南成县苏元镇政府,甘肃 成县 742500)

陇南野生草莓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初探

孙 娜1,吴锐强2,王 华1,胡文斌1

(1.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成县 742500;2.陇南成县苏元镇政府,甘肃 成县 742500)

陇南野生草莓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本文对陇南野生草莓资源现状、开发利用及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旨在为陇南野生草莓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野生草莓;开发利用;发展前景

野生草莓又名森林草莓、瓢子,系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无污染森林水果。野生草莓还具有清热止咳、利咽生津、健脾养胃及滋养补血等功效[1]。陇南地处秦巴山区,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高,野生草莓资源十分丰富。野生草莓直接采食由来已久,并沿袭到今,其芳香浓郁,酸甜适口,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糖类、氨基酸、有机酸、磷、钙、铁等人体所必须的营养物质,深受当地人喜爱[2]。

野生草莓贮藏问题是其综合利用的最大瓶颈,主要由于其水分含量高、个头小、接触面积大、容易受到挤压等,这些因素极大地制约了野生草莓的贮藏及运输。目前当地野生草莓大部分仅供鲜食,或采摘后拿到市场上销售,很难被运输到外地,深加工产品少,资源浪费大,利用率低。随着人们对野生草莓营养价值及保健功能的不断认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其进行研究,但未见到有关陇南野生草莓资源开发利用综述。本文对陇南野生草莓资源现状、开发利用及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陇南野生草莓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1 陇南野生草莓资源概况

1.1 野生草莓的自然分布及种类

我国野生草莓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天山山脉、长白山山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秦岭山脉、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3]。甘肃陇南便位于秦岭山脉,横跨南北地理分界线,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质地貌、多样的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造就了极为丰富的野生草莓资源[4]。陇南分布最广的野生草莓主要有五叶草莓和东方草莓两种,大多生长在山坡及林下。五叶草莓(学名:Fragaria pentaphylla Losinsk)又称薸兹,主要有红、白色两种,植株高约8~15cm,外观呈圆型或椭圆型,果肉多汁,当地人称之为瓢子,每年五月中旬到六月初成熟。白色五叶草莓味道香甜,水分含量高,一般长在阴湿少光的地方;红色五叶草莓酸中略带甜,一般长在光照充足的地方。东方草莓(学名:Fragaria orientalis Losinsk)又称泡泡莓,植株高5~30cm,果实外观与普通草莓极为相似,颜色鲜丽,口味半酸半甜。晁无疾[5]等人对秦岭山脉野生草莓进行了系统调查,发现在甘肃陇南文县、武都和陕西宁强野生草莓资源分布最多,主要有五叶草莓、黄毛草莓、纤细草莓和伞房草莓。

1.2 野生草莓的栽培育种

国内外草莓新品种选育主要注重抗寒性、抗病性、抗休眠和四季草莓选育四个方面[6],目前已有学者开始研究野生草莓的栽培、驯化及育种。野生草莓是草莓育种的重要基因资源,一般具有极强的适应性、抗寒性和抗病性,可用作草莓品种改良的重要亲本[7]。顾地周[8]等人选用长白山东方草莓的花瓣进行离体培养,得到再生植株并在其植株中发现了优良性状的突变体,经过6年的栽培观察其遗传性状稳定。明晓[6]选用野生白色草莓和普通草莓通过杂交育种、辐射育种及秋水仙素加倍等多种手段,育成了白色大果草莓。

1.3 野生草莓的化学组成

野生草莓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营养保健功能。李蓉等人[9-10]对东方草莓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并且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儿茶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共鉴定出了8种化合物,其中(+)-儿茶素、山柰酚-3-O-(6″-反式-香豆酰基)-β-D-葡萄糖苷、芹菜素、槲皮素和槲皮素-3-O-β-D-葡糖苷5种为黄酮类化合物,对羟基苯乙醇和3-羟基-4-甲氧基苯乙醇2种为酚类化合物,β-谷甾醇1种为甾体类化合物。

1.4 野生草莓的营养成分

野生草莓营养丰富,富含多种有效成分,其果肉中含有大量有机酸、糖类、氨基酸、维生素、果胶、黄酮、P、Ga、Fe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具有极其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MILIVOJEVIC J等人[11]测定了普通草莓和野生草莓中的糖、有机酸种类及含量,结果显示普通草莓和大多数野生草莓中的糖类主要为葡萄糖和果糖,有机酸主要为柠檬酸,但是野生草莓中的糖含量和有机酸含量显著高于普通草莓。晁无疾[5]等人测定了秦巴山区五叶草莓中水分、蛋白质、脂肪、糖、总酸、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Ga、K、Fe等含量,结果发现总酸、Ga、K、Fe的含量显著高于普通草莓。

2 陇南野生草莓开发利用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野生草莓作为一种天然绿色无公害水果[12],成为当地人选择应季水果的首选,也因此吸引了众多学者对其开发利用进行研究。

2.1 直接食用

陇南野生草莓资源丰富,每年五到六月大街小巷便摆满了五叶草莓,市价可观,十分畅销,是当地农民季节性收入的来源之一。五叶草莓的果肉是浆状体、香嫩多汁、酸甜可口,含有极丰富的营养物质,与白砂糖拌着直接食用味道极佳,在当地已经成为一种应季水果,很受当地人喜爱。在西方食用野草莓被人们推崇为时尚,他们把野草莓当成防治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灵丹妙药,可见经常食用野草莓对健康大有益处。直接食用是目前陇南野生草莓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途径,也有部分人会以冻藏的方式贮存野草莓,采用缓冻或速冻方法先将野草莓冻结,然后在-12~-23℃贮藏,可贮藏数日不腐败变质。

2.2 加工成初级产品

除直接食用外,当地野生草莓资源开发利用的另一个途径就是加工成初级产品。野生草莓果无污染,营养价值高,口感好,一般适宜加工成果酱、果汁、果酒、果糕及果粉等。晃无疾等[5]报道秦巴山区五叶草莓香味极浓,酸味较重,鲜食风味良好,果实出汁率约80%左右,果汁抗氧化性良好,用其酿酒,酒色清澈、果香浓郁。叶文斌等人[13-14]以陇南成县东方草莓为原料制作野草莓果酒,对其酿酒工艺进行了优化并且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东方草莓酒挥发性香味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制得的果酒香气独特,风味明显,共鉴定出了32种香味成分。邵晓庆[15]以秦巴山区甘肃岷县的野生草莓为原料制作果酒,优化了发酵条件和酿造工艺参数,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添加量为0.2g/L,发酵温度为22℃,起始糖度为22%,SO2添加量为40mg/L的条件下,成品酒的感官评分为89.2,所得酒液色泽良好,酒体呈宝石红色,具有浓郁的果香味和酒香味。

2.3 作为园林绿化植物

五叶草莓和东方草莓都是多年生地被植物,绿叶呈锯齿状,茎端会开出白色小花,结出白色或红色果实,果实可食用,可以将其种植在容器、挂篮、草莓罐和园林绿化带中,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目前部分学者已经开始研究野生草莓植株的观赏性,在陇南当地也有少许人将其植入花盆作为盆景,未来野草莓作为园林绿化植物终将成为当地野生草莓资源综合利用的途径之一。柳建军[16]等人及贺靑灵[17]均分析了野生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得出野生草莓等地被植物适应性强、观赏性好,可解决园林绿化资金短缺、地被植物单一等缺点,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3 陇南野生草莓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3.1 合理开发和保护野生草莓种质资源

野生草莓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野草莓果成熟时期,当地很多农民上山采摘,对野生草莓种质资源产生了一定破坏,合理开发和保护野生草莓种质资源是目前综合利用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陇南地处山区,气候温润,野生草莓种质资源非常丰富,食用野生草莓果在当地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今后希望当地政府高度重视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加强宣传,提高农民保护野生草莓资源意识,适时采摘并对当地资源现状进行系统调查,使野生草莓的开发利用做到可持续发展。

3.2 加强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虽然陇南野生草莓资源丰富,但是最大限度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及产量提升也是野草莓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之一。传统野生方式所得产量终将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因此加强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十分重要。野生草莓适应性极强,很容易种植成功,其繁殖方式主要有分枝繁殖、分根繁殖和种子繁殖,目前已有人在研究野生草莓种植。今后在现有栽培技术研究的基础上,需要不断引进新技术,提高野生草莓产量。

3.3 加强贮藏保鲜技术研究

陇南野生草莓多分布于山坡及林下,果实组织脆弱,采后48h容易腐败变质,其贮存保鲜方法研究较少,再加上当地经济比较落后,交通十分不便。目前除少部分被当地人直接食用外,大部分野生草莓果都被浪费,利用率很低。因此在对野生草莓种质资源研究的同时,应加强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使这一资源优势迅速转化成为商品优势,能够打破只在当地销售的局限,使其分销到全国各地。

3.4 加强野生草莓深度加工产品的研发

野生草莓果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对机体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目前野草莓果的加工利用仍停留在初级产品层面,为了提高产品附加值及经济效益,今后必须加强野生草莓深度加工产品的研发,例如从野草莓果中提取纯化黄酮类物质、果胶及多糖等保健因子。李巧兰[18]等人研究了五叶草莓醇提物对S180荷瘤小鼠VEGF、bFGF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五叶草莓醇提物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4 总结

陇南野生草莓广泛分布于康县、武都、成县及徽县等,营养物质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对野生草莓的开发利用研究较少,采摘盲目过度,资源耗尽率不断攀升,因此今后我们应该促进野生草莓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种质资源保护,加强贮藏保鲜技术研究及深度加工产品研发,使野生草莓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

[1] Pearrieta J M,Alvarado J A,Bergensthl B,et al.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and content of phenolic compounds in wild strawberries(Fragaria vesca)collected in Bolivia[J].Internationl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2009,9(4):344-359.

[2] 邵晓庆,贠建民,艾对元,等.野生草莓果实品质性状的研究进展[J].中国酿造,2014,33(4):19-22.

[3] 雷家军,谭昌华,朱恒,等.中国野生草莓种质资源及其利用研究进展[C].全国首届野生果树资源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4.

[4] 介小兵.陇南山区经济发展及其产业、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4.

[5] 晁无疾,钟 新.秦巴山区野生草莓资源及其研究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88(3):15-18.

[6] 明 晓.中国草莓属野生资源及白草莓育种初探[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7] 高凤娟.野生草莓种质资源在草莓育种中的应用[J].北方果树,1999(03):1-4.

[8] 顾地周,潘雨,朱俊义,等.野生草莓新品种"通生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2013,42(2):103-104.

[9] 李 蓉,刘海青,杨春涛,等.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东方草莓中儿茶素的含量[J].食品工业科技,2014,35(17):271-274.

[10] 李 蓉,杨春涛,田 凯,等.东方草莓的化学成分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3( 5):313-316.

[11] MILIVOJEVIC J, MAKSIMOVIC V, NIKOLIC M, et al. Chemical and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cultivated and wild Fragaria and Rubus berries[J]. J Food Quality, 2011, 34(1): 1-9.

[12] 王守国.绿色食品与无公害食品[J].职业技术,2003(7):36-36.

[13] 叶文斌,樊亮,卓平清,等.东方草莓果酒酿造工艺优化与影响因素研究[J].酿酒科技, 2015(11):26-29.

[14] 叶文斌,樊亮,宫峥嵘,等.东方草莓酒酿造工艺及香味成分分析[J].酿酒科技, 2015(12):50-52.

[15] 邵晓庆.野草莓酒酿造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5.

[16] 柳建军,吴德芳. 野生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0(1):122-123.

[17] 贺靑灵.野生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0(4):276-277.

[18] 李巧兰,陈莉.五叶草莓醇提物对S180荷瘤小鼠VEGF、bFGF影响及形态学观察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03):544-546.

PreliminaryStudyontheDevelopmentProspectofWildStrawberryResourcesinLongnanCity

SunNa1,WuRuiqiang2,WangHua1,HuWenbin1

(1.Longnan Normal College,Chengxian 742500,China;2.Longnan Chengxian Suyuan Towon Government,Chengxian 742500,China)

Wild strawberry resources is rich, its prospect of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is very broad in Longnan City. This paper summarized resource statu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nd developing prospect of wild strawberry resources in Longnan City,and maked recommendations on problems, aime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high utilization of wild strawberries.

wild strawberry;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developing prospect

2017-07-04

孙 娜(1988—),女,甘肃庆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农产品加工与贮藏。

R284.1

A

1008-021X(2017)18-0140-02

(本文文献格式孙娜,吴锐强,王华,等.陇南野生草莓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初探[J].山东化工,2017,46(18):140-141,145.)

猜你喜欢
陇南草莓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青青之岛 悠悠陇南
资源回收
草莓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陇南记忆
圆梦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