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特种陶瓷》校企合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7-04-09 01:08胡继林胡传跃
山东化工 2017年18期
关键词:特种陶瓷应用型

胡继林,刘 鑫,胡传跃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地方本科院校《特种陶瓷》校企合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胡继林,刘 鑫,胡传跃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引入行业企业优质资源,是目前地方本科院校逐步实现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课程项目建设是地方高校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材料化学专业的《特种陶瓷》校企合作课程为例,在分析该课程校企合作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础上,对该课程的教学团队、教学内容、学习情境、考核评价等建设内容进行了改革探索,期望为其他地方高校的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地方本科院校;特种陶瓷;校企合作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许多地方本科院校纷纷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将学校的办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1]。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转型发展道路,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模式,是地方本科院校实现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2]。目前地方本科高校普遍存在双师型教师的师资不足等问题,导致与行业企业生产实践关联度较大的部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使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不强。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立项建设,是提升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特种陶瓷》是我校2014级和2015级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限选课。该课程主要介绍特种陶瓷的制备原理、结构陶瓷的制备和功能陶瓷的制备。着重介绍特种陶瓷生产用粉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质,对具体材料种类作典型例子介绍。此外,按照特种陶瓷的制备工艺过程、组成、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详细论述特种陶瓷的主要品种及相关应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较全面地掌握特种陶瓷制备工艺方面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陶瓷材料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进行新材料、新工艺研究开发的初步能力,为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根据《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务处关于开展校企合作课程立项建设的通知》(校教通〔2016〕52号),经我校各二级学院推荐、校内专家评审,学校同意对《特种陶瓷》等33门校企合作课程进行资助立项建设(校教通〔2016〕74号)。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校企合作课程的建设目标与原则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对《特种陶瓷》校企合作课程立项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该课程的教学团队、教学内容、学习情境、考核评价等建设内容进行了改革探索,期望能为其他应用型地方高校开展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1 我校校企合作课程的建设目标与原则

1.1 建设目标

(1)通过校企合作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将与课程相关的企业新技术、新设备、应用案例、优秀人才等优质资源"融入"到实际的课程教学之中,使课程教学与社会实际应用具体对接。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面向实际生产与应用能力,全面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通过校企合作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增强教师的课程与岗位对接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科研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助推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1.2 建设原则

(1)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原则。校企合作课程的立项建设者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注重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特别要关注本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趋势,努力使建设的课程更具有社会实际应用性和前瞻性。

(2)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原则。要以适应社会需求、针对具体岗位要求为目标、以培养实践应用能力为主线来建设课程。实现教学内容对接岗位对课程的知识要求、教学方式和方法对接生产过程的要求、能力培养对接学生就业创业的要求,达到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目标。

(3)融合企业优质资源的原则。要注重将合作企业优质的设备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改善课堂实验条件、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增强师资队伍实力。

2 《特种陶瓷》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将校企合作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全过程、渗透于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3]。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一种合作方式。校企双方的合作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结合学校和企业各自拥有不同的优质教育资源和环境,来培养适应不同用人单位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重要前提。要夯实专业基础,首先必须要抓好主干课程建设。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如果主干课程建设全部由高校专业教师来担任,由于受到实践知识和应用能力的限制,容易导致主干课程的建设偏重于学科知识,使培养的专业人才实践知识和实践能力偏弱,缺乏应用性,出现培养的毕业生与行业企业期望的人才脱节情况;如果课程建设全部由企业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来担任,可能会出现急功近利的情况,因为企业会更加偏重实践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将专业课程变成了单纯的岗前培训课,从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4]。因此,将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相融合的教学改革方式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契机。

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一种重要手段之一。校企合作课程项目建设是学校加强与地方行业企业联动、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根据各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科专业知识结构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深入行业企业一线进行广泛调研后认为,只有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校企双方的优质资源和优势,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个性双突出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满足行业、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因此,校企双方应该开展校企合作课程的互动模式,使校企双方都能积极参与系列专业课程的开发建设。通过构建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互动模式,可以将校企双方的利益诉求有效连接,有利于提高学校和企业在课程开发合作中的“融合度”,更有效地进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实现地方本科院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5]。

特种陶瓷也称精细陶瓷、先进陶瓷、高技术陶瓷等。以娄底地区新化县和冷水江市等地的特种陶瓷为基础,历经四十年的积累,逐步发展成为全国"电子陶瓷之都"、全国电子陶瓷出口基地,基本形成了集陶瓷生产、技术开发、产品营销于一体的电子陶瓷产业群。目前,娄底地区拥有特种陶瓷规模以上企业218家。娄底市安地亚斯电子陶瓷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新能源电动汽车零部件及陶瓷电路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的新型功能陶瓷企业。特种陶瓷课程项目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将安地亚斯电子陶瓷有限公司陶瓷生产及开发相关的新技术、新设备、项目开发应用案例、优秀人才等优质资源“融入”到实际的课程教学之中,使课程教学与社会实际应用具体对接,该校企合作课程的立项建设对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中具有真正意义上独立的社会监理单位很少,有不少监理单位依附于以水行政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勘察设计院等为母体的企事业单位中,缺乏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地位。此外,在工程建设活动中,项目法人对工程的建设管理与委托的工程建设监理共存,业主往往高度关注工程进度,在工程进度控制方面给监理施加过多压力,而由于监理处于业主委托的从属位置,在处理工程质量和进度矛盾关系方面,以及在投资控制和合同管理上造成较大的处理障碍,从某种程度上削弱了监理单位在监理活动中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3 《特种陶瓷》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的可行性

特种陶瓷具有优异耐热性、耐磨性、耐腐蚀性、电磁性等其它材料不可比拟的许多优良特性以及多功能性,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化工、冶炼、能源、医学、激光、核反应、宇航等方面,其应用范围涉及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及基础材料。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特种陶瓷技术和工艺的成熟,特种陶瓷的应用已经延伸扩大到信息通信、环保、新能源、节能等重要领域。特种陶瓷在汽车陶瓷零部件、轨道交通陶瓷零部件、军转民陶瓷零部件以及蓝宝石零部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民用终端消费品市场需求不断增大,同时全球特种陶瓷产业及基地持续向国内转移,给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良机,为特种陶瓷产业的大力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经济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特种陶瓷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培养高素质陶瓷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平台,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撑。

特种陶瓷是娄底市及周边地区的传统特色产业,拥有特种陶瓷企业200余家,年产值近20亿元。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思想为指导,我校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一直以来围绕地方产业的发展进行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学院在经过广泛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开设了陶瓷材料专业方向,建设了对应的教学科研团队,培养了一支良好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我校于2012年申报的"电子陶瓷与粉体材料湖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地"成功获得湖南省科技厅批准建设,并于2015年顺利通过验收。此外,我校于2016年申报的"精细陶瓷与粉体材料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成功获得湖南省科技厅批准建设,该重点实验室的立项获批建设,是我校乃至娄底地区立项批准建设的第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项目参与的教师中,均毕业于理工科或综合性大学的陶瓷类专业,且有企业实践工作经验,学缘结构合理,长期担任陶瓷类课程教学,完全能够承担校企合作课程的建设任务。娄底市安地亚斯电子陶瓷有限公司担任授课任务的工程师,10多年以来一直从事特种陶瓷的生产技术及开发工作,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生产实践经验,且近2年来一直担任我校校企合作课程、毕业实习等实践指导工作。

因此,《特种陶瓷》校企合作课程的建设,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符合陶瓷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实际,可进一步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内容,为我校材料化学专业转型发展所需的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积累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培养实践应用型创新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特种陶瓷》校企合作课程的建设内容

4.1 教学团队建设

(1)每学期组织召开专兼职教师集体教研活动1~2次;(2)针对特种陶瓷中氧化铝粉煅烧工艺、氧化铝陶瓷、锰锌铁氧体、陶瓷金属化等与企业密切相关的陶瓷产品生产工艺方面的内容以及陶瓷生产成型用模具设计、梭式窑炉的管控、喷雾造粒生产管控、干压成型装模及调机、产品的尺寸及缺陷管控等相关技术内容,聘请企业高水平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1~2人进行授课;(3)特种陶瓷中其他方面内容如陶瓷粉体制备、陶瓷的高温烧结、氧化锆陶瓷、碳化硅陶瓷以及其他功能陶瓷产品等内容,则选派2~3名课程授课教师到娄底创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省众一精细陶瓷制造有限公司、湖南鑫星电子陶瓷有限公司、新化福美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其他相关合作企业进行学习实践。(4)积极选派团队成员参加国内外各种陶瓷学术会议和年会,了解陶瓷发展新动态和新方向。(5)除了课程教学外,加强校企之间的科研交流与合作。

4.2 课程标准制订与教学内容优化

(1)在校企合作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行业企业调研,掌握特种陶瓷生产技术(干压成型生产工艺、热压铸成型生产工艺、可塑成型生产工艺)和知识体系的生产管理、技术开发、品质管理等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制订并完善特种陶瓷课程的课程标准。(2)结合特种陶瓷行业需求与技术发展,特别是特种陶瓷生产、技术开发岗位对该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要求,重新规划和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并将陶瓷生产新技术(如注射成型、流延法成型、等静压成型等)、新设备(如热压烧结炉、微波烧结炉、放电等离子烧结炉等烧结新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高温烧结反应原理等)、应用案例(如在新能源电动汽车上、化工环保领域、电子信息领域的应用等)等引入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当有30%的内容直接来源于企业。

4.3 学习情境创设

(1)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根据课程体系内容(项目),对各项目教学方案进行创新,结合岗位实践能力要求和校企合作情况开发学习情境的内容。(2)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探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应用到特种陶瓷课程的具体教学活动当中。(3)教学手段上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具体实物陶瓷产品在课堂上展示并讲解,同时加以陶瓷产品图片、陶瓷生产现场设备图片、陶瓷生产录像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4.4 教学文件制订与教学资源合作开发

(1)针对材料化学专业陶瓷材料方向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具备从事陶瓷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培养能够适应结构陶瓷、电子陶瓷等陶瓷材料领域生产、应用开发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级应用型人才,结合校内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各自知识与技能优势,确定特种陶瓷典型产品、典型工艺、典型设备的具体应用案例,共同制订和优化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学案例等教学文件,强化教学文件的时效性。(2)在教学资源建设上,依托课程建设内容,基于校企互利合作方式,共同开发并完善设计方案、教学案例、试题库、多媒体教学课件、生产录像等教学资源建设。以电阻陶瓷环为例,校企双方可共同参与从产品研发到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再到生产设备选型,共同探讨、共同设计、共同完善。

4.5 课程考核评价

探索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课程考核新机制、新办法、新途径,在学习过程中,探讨平时出勤、平时上课表现、讨论课表现(认真听讲、提问、参与讨论情况等)、平时作业、期中小论文、期末考评等综合评价机制。

5 结束语

经过对《特种陶瓷》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进一步加强了教学团队建设,更新和优化了教学内容,合作开发了教学资源,建立了多元化考核机制,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和思路,培养了学生的科技素养、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其他应用型校企合作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邵 波.论应用型本科人才[J]. 中国大学教学,2014(5):30-33.

[2] 张大良.把握“学校主体、地方主责”工作定位积极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5(10):23-29.

[3] 严 伟. 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2, 25(12):76-80.

[4] 黄 虹. 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探索[J].池州学院学报, 2013 (2):153-156.

[5] 向智林. 基于“双能力”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 26(11):119-120.

ExplorationofTeachingReformonCollege-enterpriseCooperationCurriculumforSpecialCeramicsinLocalUndergraduateUniversity

HuJilin,LiuXin,HuChuanyue

(School of Material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it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udi 417000, China)

Deepening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of produc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omoting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and introducing the high quality resources of industry and enterprises are the only way for the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o gradually realize the transition to applied universities.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urriculum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local colleges to promot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Taking the "special ceramics"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urse of material chemistry specialty of 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nstruction. On this basis, the construction contents such as the teaching team, teaching content, learning situation,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are reformed and explored, and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urses in other local colleges.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special ceramics;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2017-07-20

胡继林(1978—),湖南浏阳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材料化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G642

A

1008-021X(2017)18-0169-03

(本文文献格式胡继林,刘鑫,胡传跃.地方本科院校《特种陶瓷》校企合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山东化工,2017,46(18):169-171.)

猜你喜欢
特种陶瓷应用型
特种侦察,身怀绝技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特种侦察游骑兵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古代“特种战”:每一场都是一部《战狼》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特种养殖 一技在手 轻松赚钱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