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灾害性天气对麻城市中稻生产的影响研究

2017-04-10 00:42罗和清周汝宝马自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积温中稻降雨量

罗和清 周汝宝 马自波

摘要 2016年麻城市中稻生产前期遭遇低温阴雨和2次洪涝灾害,后期遭遇高温热害,严重影响产量。结合仲衍种业中杂品种绿色通道试验数据加以分析,探讨灾害性天气对中稻性状的影响程度,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 灾害性天气;中稻;性状;应对策略;湖北麻城;2016年

中图分类号 S511.32;S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4-0188-02

麻城市地处大别山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北有大别山天然屏障,南有开阔的举水河平原,具有得天独厚的溫光资源,常年积温5 491.2 ℃(1959—2015年平均值,下同),降雨量1 268.9 mm,无霜期237 d,日照时数2 021.7 h,日平均气温16.7 ℃(所有气象数据来自麻城市气象局“气象站地面历史资料查询系统”)。2016年,麻城市中稻生产期间经历了较为特殊的恶劣天气,一是中稻生产前期遇低温阴雨,并经历了2次洪涝灾害,分别是6月19日和6月30日至7月1日。其中,6月19日,麻城市单日平均降雨量218.6 mm;6月30日16:00至7月1日18:00,26 h麻城市平均降雨量365 mm,最大降雨量464.6 mm,创麻城市有气象记录(1956年10月)以来最高值。二是中稻生长后期遇高温热害,分别于7月22至8月1日(10 d)和8月17—25日(8 d),麻城市大部地区日最高气温达35~40 ℃,局部超过40 ℃。前者对水稻生育进度、抗病性产生了不利影响,后者对水稻结实率和产量产生了严重影响。现结合仲衍种业中杂绿色通道试验麻城试验点数据加以分析,探讨灾害性天气对中稻性状的影响程度,提出中稻生产应对灾害性天气的相关措施,以便为日后的试验和生产提供参考。

1 气候变化的基本情况

2016年,麻城市中稻生产遭遇了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主要表现为前期低温阴雨和后期高温热害。经过查阅麻城市的气象资料,将麻城市2016年4—9月的日照、积温、降雨量与常年同期进行比较,发现日照比常年减少62.2 h,日照减少主要发生在中稻生产前期的5月、6月,分别减少了31.9、52.4 h;积温比常年增加了78.2 h,积温主要增加在4月、8月、9月3个月,分别增加了73.4、31.1、50.7 ℃,5月、6月积温反而出现减少,分别减少了34.0、39.5 ℃;降雨量比常年大幅增加,6个月增加了1 003.9 mm,增幅为111.3%,5—8月降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016年与2015年高温情况比较:2016年7—8月高温天数共18 d,分别是7月22日至8月1日10 d和8月17—25日8 d;2015年7—8月高温天数共6 d,分别是7月的13—14日2 d和8月2—4日、8日4 d,可见,2016年高温天数比2015年显著增多,而且是持续高温,所以危害也大得多。2016年中稻生产期间气候整体情况表现为5—6月长期低温、阴雨、寡照,6—7月多强降雨,7—8月多高温热害(表1)。

2 中稻品种对日照、温度的累积状况

中稻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光照和积温。从理论上讲,感温性品种在适宜的生长发育温度范围以内,温度高可使其生育期缩短,温度低可使生育期延长[1-2]。此次所试验的品种均为籼型品种,籼型品种感温性强,符合这一规律,4个品种2016年对温度和光照的累积量都出现了一定的增加,而且生育期越长的品种积温增加越多(表2)。以兆优6319为例,2016年全生育期积温3 820.8 ℃,播始历期积温2 769.7 ℃,分别比2015年增加了288.8 ℃和173.3 ℃;2016年全生育期光照960.4 h,播始历期光照666.7 h,分别比2015年增加了122.8 h和129.8 h。从理论上讲,如果没有出现自然灾害,作物对温度、光照积累越多,干物质积累量越大,产量应该越高,而2016年麻城市中稻生产出现大面积减产,可见,最终产量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3 气候变化对中稻性状的影响

2016年的特殊气候对中稻的多种性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育期延长、株高增高、产量和结实率下降等几个方面。由表3可以看出,2016年续试的4个品种生育期比2015年延长了6~8 d不等,且生育期越长的品种延长越多。伴随着生育期的延长,植株株高、穗长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兆优6319、深两优523、Y两优7627、丰两优4号4个品种株高分别比2015年增加了23.8、8.0、7.8、4.9 cm,穗长分别比2015年增加了3.7、2.4、0.4、0.3 cm,不同品种间增加量存在较大差异。从分蘖情况来看,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分蘖率[(最高苗-基本苗)÷基本苗×100%]也有所提高(兆优6319除外);从成穗情况来看,4个品种有效穗数较2015年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说明2016年中稻生产前期遭受低温阴雨并未对生长发育造成多大影响,反而有利于高产的形成,但前期低温阴雨诱发病害导致减产除外。2016年真正对中稻生产造成实质性影响的是高温热害。从表3可以看出,兆优6319、深两优523、Y两优7627、丰两优4号4个品种2016年产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了2 938.5、2 356.5、2 511.0、1 231.5 kg/hm2。从产量结构上可以看出,造成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结实率和千粒重的下降,2016年兆优6319、深两优523、Y两优7627、丰两优4号4个品种结实率分别比2015年下降了22.8、1.5、9.3、1.6个百分点,千粒重分别比2015年下降了5.0、3.0、3.0、4.3 g,这主要是由于高温热害造成中稻花粉败育、受精不良和灌浆受阻所致,而且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说明品种间的耐高温能力是不一样的。2016年特殊天气对中稻抗病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稻生长前期低温阴雨条件下,水稻纹枯病、叶稻瘟比较重,长时间淹水的局部地区诱发了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或白叶枯病;中稻生长后期持续高温对水稻稻瘟病和稻曲病有很强的抑制作用[3],水稻稻瘟病出现消退,稻曲病很少发生。此外,2016年高温热害对中稻的米质和脱粒性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4],米质方面主要表现为透明度和精米率下降、腹白增大(营养品质和蒸煮品质本试验点未作测定);脱粒性方面主要表现为欠饱满谷粒的脱粒性有所下降。

4 中稻生产针对灾害性天气的应对策略

4.1 加强农业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

气象部门应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对灾害性天气发生的种类、时间、强度、范围做出长期预报,对高温热害、低温冻害、阵性强降雨、重度干旱发出预报预警,并通过网络媒体、短信平台告知涉农部门和广大农户。农业部门针对灾害性天气提出应急预案和生产指导意见,做到有灾早知早防。

4.2 加强抗灾品种的选育和应用

提高农作物品种的抗灾能力是抵御自然灾害最有效的办法,但品种选育存在较大的难度,高产、优质且抗性好的品种少之又少。目前,通过审定的水稻品种主要有2种类型,一是均衡型,即产量、米质、抗性、生育期等综合性状比对照略好,但每个性状都不特别突出;二是突出型,即产量、米质、抗性、生育期等某个方面十分突出,但该品种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因此,在品种选育和应用过程中,应在注重品种的丰产性、优质性的同时,兼顾品种的稳产性和适应性。

4.3 加强应急措施的制定与落实

结合长期天气预报,在有重大自然灾害的年份,加强种植结构、品种布局、播种时间的调整,在时间和空间上避过自然灾害。主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种植结构调整。在干旱的年份,多栽培棉花、花生、芝麻、大豆、红苕等旱地作物,在多雨的年份,多栽培水稻、莲藕等水田作物。二是品种布局的调整。在多雨寡照的年份要加强抗病、抗倒品种的推广应用,特别是土壤浮泡的烂泥田、湖田要加强抗倒品种的推广应用,低温寡照、高湿多雾的高寒山田要加强抗稻瘟病品种的推广应用。在高温热害较重的年份要加强耐高温品种的应用,特别是缺肥缺水的沙田、高岸田更要加强耐高温品种的推广应用,以防高温和干旱对水稻的危害产生叠加效应[5]。

三是播种时间的调整。尽量让作物的敏感期与灾害的频发期在时间上错开。如在洪水发生早的年份适当推迟中稻或一季晚稻的播期,使洪水发生在水稻苗期,而不是孕穗期;在高温发生重的年份,中稻播期要么提前到4月初播种,要么推迟到5月20日左右播种,使中稻孕穗期,特别是减数分裂期避过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高温阶段,因为水稻减数分裂期对高温最敏感[6]。四是栽培技术措施。主要有地膜保温育秧技术;深水护秧,以水调温技术;清沟排渍,中耕松土技术等都能起到很好的防灾减灾效果。

5 参考文献

[1] 张祖建,王晴晴,郎有忠,等.水稻抽穗期高温胁迫对不同品种受粉和受精作用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4(2):273-282.

[2] 彭定祥.水稻温光反应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M]//胡立勇.作物栽培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4-87.

[3] 卢代华,毛建辉,何明.持续高温对水稻稻瘟病抗性的影响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1):16-18.

[4] 赵启辉,马廷臣,夏加发,等.高温胁迫对水稻花器官及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进展,2013(3):162-165.

[5] 段骅.高温与干旱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響及其生理机制[D].扬州:扬州大学,2013.

[6] 张桂莲,蔡志欢,李波,等.水稻对减数分裂期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J].杂交水稻,2016(3):64-67.

猜你喜欢
积温中稻降雨量
湟源县30年0℃活动积温变化特征分析
宜都市气候变化对中稻产量的影响
温度对杂交水稻恢复系和不育系生育期的影响研究
积温对春玉米叶面积和产量的影响分析
豫南山区野生北虫草发生出草规律及采集利用调查初报
湖北省小麦适宜播期的叶龄积温法确定
富顺县中稻—再生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武夷山市中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肥效试验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种区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