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儿童小说《谢谢你,山谷》中的生命观

2017-04-10 07:59仇丹烨
文学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倾听儿童教育

内容摘要:美国尼基·洛夫廷的新作儿童小说《谢谢你,山谷》,用深沉、抒情的方式,体现了作者的生命观,并通过儿童的角度来表现。在孩子们眼里,最大的死亡莫过于他人的不理解,这使得他们每天都在这种死亡面前备受煎熬。但是孩子们因为相互的倾听,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认识了生命的意义。这是一本很奇特的书,写给孩子也是写给父母。在生与死、不被理解与渴望中反映着青少年的一些问题,还有孩子们内心的想法。

关键词:儿童 倾听 生与死 教育 美国文学

美国作家尼基·洛夫廷的新作儿童小说《谢谢你,山谷》,用深沉、抒情的方式,将生死体现的举重若轻,使读者以局外人的身份,透过这份生与死并感受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一.死亡与不被理解

死亡是个哲学话题,文人的话题里从不缺死亡。儿童文学中也透露着死亡,作者本身对死亡描写的把握决定了小说的沉重程度。儿童文学中的死亡与成人文学的区别就在于“考虑到儿童的接受心理,作家在书写死亡时往往会对死亡的呈现样态和叙述方式作艺术化处理。他们常常将爱、希望和勇气,对人性的信任,对生命的热爱等正向、积极的力量植入儿童文学中。”[1]

《谢谢你,山谷》中,尼基·洛夫廷的描写就很微妙,既抛却了成人理解中的死亡,又混杂着真正的死亡。不过所有一切的罪恶都在书中被削弱了,带着由“死”为中心而发散出的种种表现,更多的是孩子们希望逃离由成人的“不理解”所汇成的死亡。你能在书中觉察到孩子们对真正的死的看法,也能体会到他们无人理解的敏感。

书中的山谷被那些不尊重自然,并且受到自然攻击的人称作死亡谷。男孩道格和杰克,就是其中两个。他们在山谷干杀戮生灵的事儿,因而永远被山谷驱逐。他们进入山谷猎杀了美洲鹫,于是被虫子蛰咬的浑身是伤。书的最后,道格和杰克在山谷里伤害了安妮,红尾鹰俯冲向杰克,美洲狮朝他们吼叫。死亡谷的魔法惩罚,其实是道格和杰克理应承受的罪责。然而,无论是鹰、美洲狮还是流血的安妮,在彼得他们未得到拯救之前,整个山谷的的确确就是一个死亡谷。对于道格和杰克而言,他们的死亡是面对着美洲狮追赶的恐惧。对于安妮和彼得,他们的死亡是无人相救的慌乱。

对于死,孩子们似乎没有仪式感般的恐惧。真正的死亡在书中有多处提及,安妮的癌症、道哥和杰克的枪。而在书的开头就说到彼得·斯通被响尾蛇缠住,一动不动地站了四个小时。死亡本不可怕,在孩子们眼里,最大的死亡莫过于他人的不理解,这使得他们每天都在这种死亡面前备受煎熬。约翰·洛克说:“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2]教育的忽视,配成的是毒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彼得直面响尾蛇时,死亡离得很近,然而他对响尾蛇的害怕,立刻被下文中爸爸对他的不理解超越了。相较被毒蛇缠住,彼得绝望无助的重心更偏向于爸爸对他的一句“你太脆弱了”。他在意的是家庭给予他的、他认为的真正是“死亡”的东西——不被家人理解。法国荒诞短片《91公分之外》的最后独白这样说道:“他们不告诉你你有多疯,只告诉你,你迷失了自我,情绪失控,头脑出了问题。”不被人理解之后的否定,显然比孤独更可怕。正如书中安妮所说,死亡就是你不再是你自己了。而父母替他们做决定,不相信他们能做到,家庭的吵闹让他们不能自己思考,对一个孩子来说便是意味着死亡。

二.生与内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儿童的本身代表了“生”的希望。17世纪北美流传的儿童书籍认为“儿童生而有‘原罪”,但很显然儿童是一种发展的、理性的存在。美国小说家霍桑就认为孩子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们的好奇心是一种良性的冲动,并与学习能力相贯通。

山谷被彼得、安妮认作是魔法山谷,安妮在山谷里找到了“恐龙脚印”,也在山谷创作她过去从来不被允许的艺术。对于这些生机勃勃的儿童描写作者把握的很好,皮亚杰在他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中提出泛灵论,即儿童还不能很好地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4]。这就是书中消极描写被削弱的原因——儿童文学独有的、描写了儿童内心纯粹的内容,展现了他们对于一切事物的生命的理解。

对于彼得来说,所有生的希望都汇聚在山谷。他在山谷遇见了自称为祈愿女孩的安妮。安妮对于彼得来说就是生的力量,在她身上有种魅力,即对希望的追求。她其实就是彼得的希望,坚强又充满生机。更为重要的是,她懂彼得,理解彼得,愿意倾听彼得的故事。彼得好不容易遇见这样一个朋友,这样一个不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的安静和沉默,也能够理解那种在需要被倾听时被人忽视的心情。在彼得获知安妮要提前走时,他的无法呼吸更加表达了安妮对他而言的重要意义。

安妮这一角色是这本书的亮点,她不仅对于彼得来说是生,更是对她本身死亡的生。安妮患有癌症,相比起彼得的精神“死亡”,她更接近实际的死亡。即便她清楚得知道她的死亡,可她说她要成为艺术家,现在就做。这就是安妮的生。同样的,最后为了能让妈妈知道自己一直以来想被倾听的内心,她和彼得相约逃离去山谷,她渴望做真实的自己,而山谷给了她希望。就像美国电影《死亡诗社》里的孩子们,共同站在桌子上说道“噢,船长,我的船长”。尼尔在因父亲的严酷而支离破碎的诗歌戏剧的面前面对死亡。无论是彼得还是安妮,最后的出逃在孩子的眼里就是未知的死亡。但彼得与安妮的内心在山谷里,他们坚持地在寻找生命的真谛。《死亡诗社》的最后尼尔死了,基丁撤了职。《谢谢你,山谷》的最后安妮流血,生死未卜地被带走了。所有的最后都尘埃落定,但尼尔追寻了他的自由,安妮和彼得也因此倾听了自己,这是向死而生。

三.书中反映的一些现实问题

这是一本很奇特的书,写给孩子也是写给父母。在生与死、不被理解与渴望中反映着青少年的一些问题,还有孩子们内心的想法。最近几年随着亲子阅读作为一种家庭教育方法逐渐被重视,毫无疑问,童书不仅是给儿童看的,父母也能从中体会出一些教育方式。

首先,有关父母对孩子想法的倾听问题。小说中,父母的主观意识都过于强大。彼得的父母认为男孩子不适合安静,认为凡是不吵不闹地跑来跑去或不玩橄榄球的人都是笨蛋,想将彼得变成他们理想中的儿子。这就跟车链子掉了,第一反应是男生修而不是女生一样。而实际是,没有哪个责任是一方独有的。每个孩子都不同,与众不同不是坏处。父母的倾听可以帮助孩子变成孩子们自己想成为的人,用他们自己的思考方式思考、用他们自己的说话习惯说话。

其次,家庭矛盾问题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根据调查,家庭环境有问题的孩子的犯罪率更高一些。所以家庭这一整体对于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不难想象道格和杰克的家庭是怎样的,疏于管教并且暴力教育,没有让他们从小意识到生命的宝贵,这才导致了他们偷窃、欺凌和残杀动物的习惯。成人需要做的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眼前”[5],只有反复地强化儿童对于规则的印象,才能使规则变成行为习惯。毫无疑问,父母充当了不断强化儿童印象的第一角色。

最后是校园欺凌。别人欺负的就回击回去这种教育方式,其中的问题在书中都表现了出来,彼得的遭遇应该就是真实的写照。反击了会认为你更有趣,从而欺负得更狠。又或者不敢跟父母说,因为被对方父母知道后,固然会被教育,但那只是暫时的,之后会被欺负得更厉害。这也暴露出了教育的弊端,应与以上提及的问题相联系看待。

四.结语

在孩子们的眼里什么是生什么是死不能被准确定义,作者把这些写得随意却很深刻。对于生,不是单纯地生存、活下去,而是更多地反映了孩子们内心的所求。对于死,亦不是纯粹的身体的死去,还有精神上,父母的不理解而造成的精神死亡,以及另外一些丑陋的教育思想。在这本书里,是在告诉孩子们坚持自己,同时学会沟通与反抗。也是在提醒父母,要时刻倾听孩子们不同于成人的世界,并学会如何教育孩子。

参考文献

[1]徐琰.论儿童小说《天蓝色的彼岸》《我飞了》中的死亡叙事[J].南京师范大学.2015

[2]Dedication: To Edward Clarke of ChiPley, Esq. http: www.bartleby. com 37/1/1002. html

[3][美国]尼基·洛夫廷著.朱菲译. 谢谢你,山谷![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7:3

[5][英国]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作者介绍:仇丹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与法学院学生)

猜你喜欢
倾听儿童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留守儿童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
六一儿童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