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民间剪纸文明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2017-04-10 18:27宗云燕
艺术评鉴 2017年2期
关键词:傣族剪纸保护

宗云燕

摘要:我国是一个人口繁杂,民族众多的国家。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在傣族剪纸技艺非物质文明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剪纸的现代化开发,同时还应该注重对其实用性功能的开发、造型的创新以及制作材料的改进,实现剪纸实用功能和文明内涵相结合。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进行开发性保护,以文明为核心为剪纸打造更高的附加值,使其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发展。

关键词:傣族 剪纸 保护 传承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2-0052-04

我们对民间手工艺的研究,只局限在其相应的产品研发上面,只是为了生产工艺品而从事民间手工艺的生产活动,经常会忽视掉其背后的艺术价值与内涵,而民间手工艺历史悠久,伴随着我们几代人的传承,与民俗文明息息相关,更与我们民族的民族精神息息相关。剪纸,是最古老的民间手工艺之一,也是最广为流传的。因其容易入手、耗资低廉、程序并不复杂而广受民间人民群众的喜爱,其中更具特色的是傣族剪纸,云南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傣族、白族、彝族、苗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都非常喜爱剪纸,有的用来装扮房间,装饰窗户,剪纸甚至还被运用在祭祀和祈祷的活动中。我们不仅要了解傣族剪纸的手工艺术价值,还要通过其手工艺术价值来探究到其背后的文明与艺术传承,同时还可以了解到手工艺对傣族群众的心理影响,并且帮助保护傣族剪纸这一非物质文明遗产的传承。

一、傣族剪纸文明

1.历史来源

云南地处西南高原地域,与老挝、越南、缅甸相交接,文明多元。傣族,是聚居在云南的众多少数民族中的一个,却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较为庞大的。在秦汉时期就已记载过傣族群众的活动踪迹,回溯其族源,傣族的先民是属于我国古代南边最大的一个族系——百越,其习惯主要是“黑齿”“金齿”“绣脚”“绣面”,傣族的妇女大多穿“通身裤”“要罗龙”。傣族实行大杂居小聚居的生活方式,建竹楼来防虫蚁。这些习气习惯都是古百越人与现在云南傣族人的生活习惯与文明特征。公元十四世纪下半叶到十五世纪,小乘佛教,即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傣族地区之后,傣族群众是小乘佛教的忠诚信徒,在广受信奉的局面下,傣族剪纸受到了新文明的冲击,渐渐地傣族剪纸被赋予了新的使用功能和文明内涵,成为傣族文明的象征之一。虽然,其具体来源年代已无从考究,但寻其根本,究其源头,是在云南傣族被小乘佛教传教后的祭祀活动中就已经存在了剪纸的图文款式。在其多元文明的影响下傣族剪纸得以逐步完善、充实其文明内涵、起步发展,渐渐地傣族剪纸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祭祀、礼乐、丧葬、嫁娶以至日常生活的物品装饰都有其痕迹。由于造纸术是在元明时期传入傣族的,所以在纸张广泛运用前傣族群众都是用布、金箔、银箔和绢等材料来剪纸的。剪纸内容深受小乘佛教影响,大多都是一些佛经故事、民间习惯、神鬼传说和边疆风土人情等。这些剪纸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是扎根在傣族群众心中的本土原生态的艺术款式。

2.流传地区

傣族剪纸据史料记载来源于云南傣族地区,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市广受欢迎。在中国秦汉时期,傣族群众就把德宏州当作傣族的聚居区域。此处历史悠久,到处都受到傣族剪纸的文明氛围的熏陶。现今,在德宏州的两个村落仍有村民大量生产和传承颇具民族特色的剪纸,这两个村落分别是瑞丽市弄岛镇姐相乡和潞西市风平镇弄么村。多个民间剪纸高人传承人聚居在此,潞西市风平镇弄么村的傣族剪纸女传承人——“傣乡剪纸大王”邵梅罕、潞西市芒市镇的民间艺术与工艺大师同时也是傣族非物質文明遗产传承人的思华章等。现今傣族剪纸这一非物质文明的传承人也住在潞西市。德宏州地处云南省的西南边,与佛教作为国教的诸国毗邻,深受小乘佛教的熏陶与影响,从其剪纸的内容就可见小乘佛教的传入影响力量是不容小觑的。再加上聪慧的傣族群众把自身的文明和小乘佛教的文明相结合创造出的独一无二的、独具傣族民族特色的剪纸文明,不止是傣族群众自身的骄傲,更是整个云南和中国的民族品牌和文明。德宏州自古以来就作为交通要塞,是在高原地区显得尤为重要的地理位置,有“南边丝绸之路”的美称和赞誉。近年来,云南当地政府又提出要“重振南边古丝绸之路”和“旅游活州”的发展策略和美好愿望,重整旗鼓,将作为现今沟通东南亚和云南省国际大通道为基本目标,可见政府对自己本民族文明的重视和对经济高瞻远瞩的宏伟目标。

3.剪纸的分布

纵观傣族的村寨,从农家田舍到寺庙,随处可见剪纸的装饰品,可见傣族群众早已将剪纸的文明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寺庙的四角飞檐、亭台楼柱、墙角门上都可见各式各样、品目繁多的剪纸,大到寺庙的外观建设小到寺庙佛龛前的贡品都可见剪纸。农家田舍也丝毫不落后,农家的门阀、窗上、供奉的佛龛前也都是剪纸,这一项工艺在傣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被充分运用和发扬光大。

二、傣族剪纸与手工艺文明简析

1.受多元文明影响的傣族剪纸

在我国古代,人在祭祀等神圣活动中,剪纸就在其中孕育而生,充满了中华民族文明特色的民间艺术。从最开始的产生,到发展了两千多年历史的剪纸,其中也经历了许多坎坷和变化。中国剪纸艺术博大精深,积厚流光,相符中华文明的特点。从汉代开始,造纸术的出现就是剪纸的一个起点,对剪纸的发现和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到了唐朝,剪纸被更多人知道,它所拥有的魅力竟使得文人骚客纷纷为其留下墨宝。杜甫则写过“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等句子,由此可见早在唐朝时期在农家田舍都已广为流传,奉为时尚,经久不息。李商隐又作“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的诗句。表明在唐朝时,金箔、银箔、丝织品等均已广泛地被运用在了剪纸的领域。宋时,随着经济文明的繁荣发展,剪纸得到了普及,大街小巷,用剪纸装饰而成的礼花、窗花随处可见,应运而生的是众多技艺精湛的剪纸手工艺。又由周密《志雅堂杂钞》记载知:当时京都沛梁,在旧天都街上,有会剪各种花样,心灵手巧的能工巧匠,剪出的款式精美绝伦,街上的人对他们都非常敬重,这就作为一门手艺传给了下一代,他们的孩子在幼年时期就能够剪字和花朵,技艺精湛到如厮地步,更胜于那两个人一时声名显赫。明清时期,剪纸的发展也愈加成熟,更是取得了璀璨的成就,几乎每家每户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佳节时期都会剪纸来装饰自己的家。

剪纸这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经得起时间的推敲,历久弥新。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南北东西经纬度的大跨度决定了中国这片土地上,各方人民性格和处事方法巨大的差距,东北豪爽、西北粗犷、南方七窍玲珑,这些差距也都体现在剪纸上。“艺术源于生活”,艺术也源于民间平凡百姓的智慧。在云南这片育人的土地上,聪慧勤劳的云南人民报以最热情的赤子之心继承着傣族剪纸这一伟大瑰丽的民间艺术。傣族剪纸也随着云南时代的进步在进步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云南人的成长,不离不弃。

2.傣族剪纸图案的种类及文明内涵

现今,傣族人民的生活周遭都充斥着各色剪纸,傣族剪纸无处不在,已经渐渐融入到了各家各户。竹楼上、梵刹内、大街小巷,剪纸被运用得随处可见。不同的花色当然也代表着不同的含义,云南人对色彩的认知有着独到的见解:代表着吉祥如意的大红色、黄色,代表着自然的绿色、蓝色和代表着悲哀肃穆的白色,这些剪纸在婚丧嫁娶中被充分运用,由此可见傣族剪纸与傣族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丝丝入扣。傣族剪纸在能工巧匠的手中,变幻出各种形状和款式,由于剪纸的精巧,深受傣族人民的喜爱,窗上、床头,或是在手中把玩,或者被细心地裱在画框里,无论是哪种方式都是傣族人民将傣族剪纸放在心尖上喜爱的表现。

铰剪的样式也是多种多样,再加上刻刀以及凿子和锤,在剪和凿的交错之下,形成了傣族剪纸这个充满民族特色的艺术品。随心而剪,不需要模板,可以根据剪纸的难易程度和熟练程度,做到技巧与心相对应。将纸、铰剪常常随身携带从不离身,人们的休闲娱乐往往就是剪纸。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一张张红纸上,被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其传神形态不亚于绘画。凿,则是需要模板。用钉子将设计模板进行固定,然后用不同型号的刻刀由里及外,由个体到整体,还会运用阳文和阴文的手法,加上镂空,来体现事物的质感,疏中有密,柔中带刚,若是遇到复杂的图案,可以结合剪和凿一同使用。

3.傣族剪纸手工艺的文明特征

到现在为止,在傣族的各个村寨中,都可以见到剪纸的身影。进入村中,样式各异的剪纸生动活泼地映入眼帘,仿佛来到了剪纸的巡回展览会。拥有最多剪纸的地方之一就是梵刹,从表面上看,建筑外观大量运用了镂空的方式来进行拼接装饰,在随处可见的地方刻上剪纸款式的图案。梵刹内部,则是各式各样的供奉佛像、佛龛的装饰品,剪纸随处可见,琳琅满目,让人流连忘返。

三、现状与保护

时势造人,社会文化氛围会影响所处这个时代的人和物,无论是乱世出英雄还是物的更迭,都遵循这一原理。我们可以循着这条轨迹找寻现代城市化的生活中傣族剪纸手工艺的发展路径。

1.追求剪紙艺术的高、精、尖

信息科技的发展造就了今天进步的社会,同时也方便了交流与沟通和研讨,大到尖端的科技小到民间艺术的交流,都极大地方便了身处不同地域的我们进行学术和艺术的交流,尤其是方便了中国大地上各种不同剪纸派系的学术交流。随着人们见识的增多,傣族剪纸能够雅俗共赏的特性渐渐被人们所熟知,并且通过网络、报纸等社交媒体平台都可以广泛且全面的了解傣族剪纸艺术这个民族传承的瑰宝。与此同时,傣族剪纸的精致绮丽、富含文化内涵,被更多人所了解和接受,人们争相购买收藏,这不仅仅是面子上的荣耀,更是在深层次了解到云南傣族的历史文化。

2.傣族剪纸制作形式的大成果

“快餐文化”众所周知,现代社会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享受快节奏生活带来的方便和便捷的同时,来自生活、工作和精神上的压力也接踵而至,人们更加容易感到疲倦、烦躁,由近几年激增的抑郁症患者即可体现。因此越来越多的云南当地人投入到了傣族剪纸这一极具美感的艺术中来,在傣族剪纸作品上追求大成果和形式美,即:优美的意境,喜悦的兴趣、轻松的成果,拒绝死板教条的规矩。现代人更加主张的是张扬的个性和独具特色的风格,据此我们可以从各地的人文背景中确定剪纸的品位与风格。

3.学校剪纸课程的建立

民间工艺的落寞是现在社会最遗憾的地方,无数传统工艺被人遗忘,无数手艺人的技艺无人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艺术结晶、技术积累都渐渐消失殆尽。而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明天,未来的主人,民族的希望,应该肩负起对传统手艺的责任与传承,加强青少年培养也是一种好的办法。在云南当地我们应开设独具民族特色的傣族剪纸课程,祖辈们传承的智慧,不应在现代人手中断送掉。傣族剪纸是一项需要动手动脑的活动,不但有利于青少年对事物的思考和动手能力,还利于青少年接触了解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并且将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融为一体,傣族剪纸是可以锻炼青少年各方面综合能力的一项活动。

4.营业傣族组剪纸的专业化

在计划经济时期,营业剪纸在剪纸市场中自有一系列的经营模式,由专门的设计所、基地以及外贸等地进行销售,云南是著名的旅游名省,可以多多开设傣族民间剪纸艺术馆,搜罗民间精美的傣族剪纸,可以用历史的顺序进行编排,也可用颜色的不同进行分类,在学校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博物馆等文化传播地时,也可将傣族剪纸民俗艺术馆作为一站之地,从小孩子培养起,激发他们对精美的傣族剪纸的兴趣,建立起对傣族剪纸内心的热爱与尊重,让他们成为合格的傣族剪纸文化的传承人。同时也可在旅游景点内设置傣族剪纸经营店铺,通过旅游这一有力载体,将傣族剪纸发扬到中国的其他地区,将挣得的利润用作发展自己傣族剪纸的资本,打造民族品牌,从而形成一条经济链条。

5.纯民俗剪纸的生存空间

民俗剪纸在当今也具有很重要的位置,满足着人们想要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欣赏需求。鲁迅先生曾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传统剪纸有着独特的魅力,对一些想要回归的人有着很大的帮助。纯民俗剪纸在一定程度上是模仿了村中妇人的想法,以及朴实单纯的手艺,获得许多人的喜爱。

6.原创傣族剪纸作品的前景及其发展

傣族剪纸作品的创作并非我们想的如此容易,如何剪,怎么剪,样式是什么样子的,都需要作者的思考,但是在生活中,它们的实用价值却并不大,一些报纸杂志为了表面的宣扬赞美,随意公开作者辛苦工作的成果,让有心之士随意剽窃、复制,这种行为也使作者的创作积极性大大减少。但是随着法律体制的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傣族艺术文化相关的部门应当对这一种现象采取高度重视的态度,出台相关的管理条例,在傣族剪纸的传承人如此稀少的情况下,我们已经不能再损失任何一位传承人了,不能让这个社会的冷漠和无原则伤害到真正为这一民族事业努力奋斗的人。我们必须以此为原则,严厉打击剽窃现象,以正社会之风。

7.剪纸制作手法的多样性

现代剪纸与传统剪纸不同,已经不是简单地用剪子剪纸的过程了。在一段时间内,由于剪刻方式及内容的不同,人们的争议也是非常大,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区的剪纸手法及代表都有所不同。剪纸方法的不同自然会产生出不同的工艺品,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标志。在传到该地区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会冠以该地区的风格特点,而不是简单统一,这也是一种就地区而言的创新性思维。我们没有必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掂量,剪刻只是一种剪纸的手法,真正要重视的是剪纸本身。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剪纸也在不断创新,使用机器设计剪纸总有一天会取代手工剪纸,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个追求利益最大化和效益最大化的时代,人工智能以及机器运作,是一项值得我们称赞的事情,运用不同的制作手法,都可以表现出剪纸中所蕴含的内容和含义。

8.突出剪纸的扮演性,淡化竞技性,增加社会宽容性

在当今社会,剪纸多数被看作一样民间绝活,人们对其叫好称赞,一张普通的红纸,经过手艺人的巧剪变成了一幅幅具有中国文化魅力的工艺品,不仅仅是图案让人觉得惊叹美丽,这个过程也是更加令人感到神奇。随着这种民间手艺人的减少,这项才艺反而使人们更加关注。我们希望可以鼓励更多的人了解剪纸艺术,让这项手艺可以有更多的人传承和喜爱,这也需要一个开放的环境,使人可以更好地接受。各地区、各家派系之间要多进行沟通交流,进行文化的传播与融合,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最重要的,不应该把这项技能看成一种竞技类的比拼。每个人有各自擅长的地方,每件作品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多元化时代,一切不应该求得最好的,而是应该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果剪纸存在竞技性成分,就会使一部分人因为技不如人而丧失了对剪纸的兴趣。

中国剪纸的种类形式各异,内容也是多种多样。傣族剪纸为什么会如此突出?想必是与其剪纸中有着丰富的含义,以及淳朴精美的造型有关,而且是与始终与傣族剪纸相伴的手艺人那种从一而終、孜孜不倦地奉献精神是分不开的。2006年,傣族剪纸正式加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傣族剪纸向我们展现了什么才是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孕育了两千年来傣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反映了傣族剪纸昂扬的精神。傣族剪纸的传承是多元的,有的是师父传授,有的是听别人口口相传。在文化熏陶下,自己学习文化。另外,政府的大力重视,更是为傣族剪纸增添了坚实的后盾,也为今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力的作用。剪纸培训的开展、巡回展览的举办以及参加国内外知名艺术品展出,许多手艺人在各类赛事中均取得了奖项,使得一些正在努力,为其奋斗的手艺人看到了自己的榜样,更加充满热情地投入到这项艺术中。傣族剪纸正迈着步伐,走出家门,散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光芒,向所有人展示它自己。无数的傣族儿女,一心一意地守护这片圣洁的土地,守护它们心中最美好的剪纸艺术。

四、结语

在当下这个多产业同时存在,相互依存,相互独立的时代,傣族剪纸,这个充满民族特色的产业,应该建立起属于它自己的品牌。民族企业,应该走向世界。也就是说,从创意文化产业的方面来说,深入挖掘和整理剪纸的特色,即它本身存在的历史感、存在于不同地区的地域性以及充满民族气息的优势,完全可以打造出属于剪纸产业的文明;从产业生产的角度看,找到一个能够发现剪纸魅力,愿意为文化产业投资的投资方是非常重要且明智的选择,也为开创更大的产业提供了坚强的经济基础,扩大投资渠道也可以解决资金链的问题,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着力于教育产业的培养,结合专门传承和体验式的传承,使更多的人对剪纸产生兴趣,为剪纸产业增添更多的新鲜血液;运用现在的新媒体将信息进行传播,运用更大媒体,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剪纸艺术品牌,进而增强人们对剪纸的喜爱和认可度,奠定良好的剪纸产业市场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爱丽.德宏傣族剪纸图案在家居软装饰设计中的运用探索[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12年.

[2]蚌小云.与傣家如影随形的艺术[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12年.

[3]马楠.德宏州傣族剪纸及其手工艺文明[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10年.

[4]殷海霞.手工艺非物质文明遗产生产性保护探究——以阳新布贴为例[J]. 大众文艺,2012,(02):293-294.

[5]戚永哲.辽宁非物质文明遗产生产性保护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理论观察,2012,(04):58-60.

[6]张天定,赵品.非物质文明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以汴绣为例[J].河南科技,2011,(07):21.

[7]覃主元.壮族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开发与经济互动——以广西靖西县禄峒乡凌准村制陶手工艺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12,(02):106-113.

[8]谢亚平.四川夹江手工造纸技艺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猜你喜欢
傣族剪纸保护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Splash Water for Happiness 泼水迎新年
大嘴蛙学剪纸
别样的风情
手工剪纸
剪纸
剪纸
西双版纳州傣医常用姜科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