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育到新式教育的转变

2017-04-10 12:23陈妍
文学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传统教育教育生态学转变

内容摘要:传统教育中轻学生、重教师,以及填鸭式的授课模式已经逐渐被现代社会所摒弃,当下社会所需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唤醒其潜在的自我意识。正如教育生态学中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生态课堂,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高效率,满足其内在需求。

关键词:死亡诗社 传统教育 教育生态学 转变

一.影片背景及理论支撑

美国影片《死亡诗社》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影片以20世纪50年代传统的威尔顿预备学院作为背景讲述了一位拥有新式教育理念的基廷老师与一群长期接受传统教育的学生之间的故事。威尔顿学校一直以来固守着“传统、荣誉、纪律、卓越”四大信念,有超过75%的学生申请到了常春藤联盟大学,可是在学生眼中,这里是“地狱学院”,“恐怖、模仿、颓废、污秽”成了他们心中的四大信念。威尔顿学院的一切传统都被新学期来校的新文学老师基廷打破了,他就像一阵春风,解放了学生们的思想,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告诉学生们要“活在当下”,并以该原则行事。一反传统教育理念的基廷老师以及他特有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但却遭到了学校的反对,甚至到最后被开除。影片一经播出,迅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不禁要思考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是最适合当下社会的。

20世纪美国现代教育理论家代表杜威提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教育是一種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的动态形式是一个发展人、塑造人的过程。教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协调一致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向活动过程。[1]那么,为了使教育达到我们最初想要的结果,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呢?无疑,影片《死亡诗社》中基廷老师快乐哲学的教学理念和启发式教学形式是值得肯定和倡导的,但基廷老师自由发展的教育理念是否有些过分,这的确值得商榷。

影片中基廷老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生态学的观点不谋而合。教育生态学最初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Cremin Lawrenc

e于1976年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提出的。它是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在教育学中渗透与应用的产物。所谓教育生态学,就是用生态学的原理来指导教学,解释教育的发展规律。生态化课堂的建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推动生态课堂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课堂中,教师要发挥设计者、指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根据课程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模式,同时包括课内活动、课外作业、过程监控等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保教学效果,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的高效生态课堂。教育生态学认为,教师与学生是两大生态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强调以学生为本,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掌握并指导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通过高效有序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生态化的课堂模式,保障教学生态系统的有效运行。[2]

二.教育的转变

1.教育方式的转变

基廷老师这种生态化的教育理念有别于传统的教育观。传统教育理念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主导,而学生所要做的就是将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输入大脑,牢牢记住。这样就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填鸭式的授课模式在传统教育中普遍运用。但是基廷老师则打破了这种传统,他逐步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使课堂的两大主体进行了有效地互动,统一为一个整体。在新学期的第一堂课上,他就颠覆传统,带领同学们看校史楼内的照片,让他们去聆听死者的声音,并去领悟生命的真谛。在上课过程中他更是带领同学们一个一个站到课桌上俯视四周,他教育学生要用一个崭新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冲破传统,换位思考,进而让学生明白,在欣赏诗歌作品时不要只想到作者的见解,还要有自己的见解,要寻找自己的声音。基廷老师的这种自由发散式的思维形式的出现,引发同学们的极大兴趣,给同学们留下积极思考的空间。这正是生态教育学中所提倡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课堂模式。

2.教育理念的转变

传统教育中学生大多会被认为是懵懂无知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成了被动的学习者,没有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影片中的基廷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则采取了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们自愿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潜在的自我意识。他要求同学们在校园里随意四处行走,通过行走使大家意识到跟在别人身后行走时,很容易按照他人的步伐去行走,如果想不受他人影响,就要坚持自己的步伐、坚持自己的个性。同学们渐渐地在行走中找到了快乐,受到了启发,学会了思考,明白了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步伐、自己的思考,同时他们也感受到了坚持自我的困难,只有坚持自己的信仰是独特的,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寻找自己的声音,因为你等候的时间越长,变越不可能找到他。”基廷甚至要求学生将课本中古板老套的内容撕去,让同学们真实地体验了一番自由的思想、自由的行动。学会独立思考,就要敢于挑战权威。教育的意义在于知,在于道。这个道可以是传授知识、经验,可以是做人的道理,也可以是更深层面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应该是灵魂的升华。[3]

3.学习理念的转变

在学生们没有遇到基廷老师之前,他们的生活都是被父母安排好的。被逼迫着学习,被送到威尔顿学院,大多都失去了自我。很多学生承载了太多社会和家庭的压力, 根本难以追求自己的梦想。正如影片中的尼尔一心想成为一名演员,但却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在基廷的影响下他重新组织同学创立了“死亡诗社”,这使他的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诗社的创立是同学们在合作中体会到了文学的美和诗意的美,激发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有意义起来。基廷认为成功是多元的,不是一元的。他教授的是诗歌和文学,但是他不要学生都成为文学家。教育生态学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所得,而是通过合作探索、相互帮助下习得有意义的内容。这与传统教育中忽略学生的内在需求大相径庭。但是尼尔最终因为与父母沟通无果而自杀,这不禁令我们开始反思,忽视学生的内在需求、不尊重学生的学习理念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

三.总结

基廷老师的这些教学理念对于我们今天仍颇有启发。当下中国的教育就需要基廷老师这样的人,基廷的教育与我国的素质教育有许多相似之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这是当代教育的基本任务。而威尔顿预备学院所施行的教育模式正是应试教育,极大的扼杀了学生的天性,否定了学生的自我人格,一切以成绩为主。这种模式像是工厂中的流水线在批量生产商品,而不是在培养人才。在如今这个创新型人才紧缺的社会,我国的教育现状却是: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却坐的稳稳当当。早在古代,我国就开始实行应试教育,几千年来应试教育早已根深蒂固,想轻易的改变恐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基廷老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值得提倡的,遇见这样的老师也是学生的荣幸。要知道,真正是你一生受用的东西从来都不是填鸭式的教育考出来的。

但在影片中,基廷老师的做法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例如尼尔等人在基廷老师充满诱惑力的语言介绍下创建了自己的“死亡诗社”,但创建好的诗社聚会并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一方面,同学们为避免学校的干扰,将聚会地点选在野外的山洞,常常天黑举行,因为天黑路险,极有可能发生生命危险;另一方面,在聚会中,同学们除了偶尔朗诵几首好诗外,伴随的是吸烟、喝酒。对于这些现象,基廷老师没有劝阻,只是暗示同学们不要过于明目张胆,也许这是基廷老师的任学生自由发展的教育理念的体现,但如果这种理念走入极端,则显得过于单纯、过于理想主义化了。

基廷老师是传统教育的反抗者,是新式教育的传播者,是学生灵魂的拯救者。影片最后虽然基廷老师被学校开除了,但基廷所宣扬的新式教育理念已经深深根植在每位学生心中。而影片中两种教育理念的碰撞也使得每个人对当下的教育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评价。作为一名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尊重学生的自我需求;做好教师的自我定位,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其实现自我价值。唯有如此,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吴鼎福譯.生态教育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3]张建青,洪娜.爱与灵魂的共鸣——由《死亡诗社》引发的对教育的思考[J].电影评介,2012(15)

(作者介绍:陈妍,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级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传统教育教育生态学转变
谈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融合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互联网+” 背景下网络教育的利弊分析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离异单亲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高校教学中的慕课及传统模式关系探讨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