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WiFi Direct技术的位置信息共享方法

2017-04-10 01:23王冰冰张锦明
测绘通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离线服务器传输

王冰冰,陈 刚,张锦明,2

(1. 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2.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北京 100081)

一种基于WiFi Direct技术的位置信息共享方法

王冰冰1,陈 刚1,张锦明1,2

(1. 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2.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北京 100081)

当移动设备处于离线状态时,设备之间难以实现基于位置的信息共享。本文尝试利用Android设备搭载的WiFi Direct技术建立无线自组织网络的方法,实现了在该网络下位置信息的共享,并对该网络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同时考虑了设备中存在有设备与服务器连接时的信息共享情况。试验表明,该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因网络中断,设备之间不能进行位置等信息的共享或从服务器获取信息的问题。

位置服务;WiFi Direct;自组织网络;位置信息共享

随着Android等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及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网络的飞速发展,以地理位置为核心的LBS应用发展迅速[1],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市政及军事领域等。在各领域中其结构体系均包括终端、移动互联网、服务器及数据库4个基本组件[2- 5],从而保证用户能够使用较完整的位置服务。

然而,在较恶劣的环境下,并不能保证移动互联网的覆盖,处于离线状态的终端及终端之间则近乎处于孤立的状态。另一方面,突破单一无线网络的束缚,面向智能移动终端提供定制化的天基信息服务,开发多通信网络的移动位置服务APP,也是当代地球空间信息学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6]。

自组织网络因其无需架设网络设施、可快速展开、抗毁性强等特点,常被用于灾区或山区等各种通信设施无法使用的情况下,作为保持救援队伍通信畅通的一种方式[7]。自Android系统诞生之后,其设备逐渐搭载了多种近距离通信技术,如WiFi Direct技术等(主要技术及参数对比见表1),为利用该平台建立自组织网络提供了机遇。因此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者开始利用该平台建立自组织网络,文献[8—11]通过修改Android系统的底层源代码,添加相关协议,利用WiFi技术建立了自组织网络。但该方法实现难度大,且对源代码的修改使其难以大范围应用。另因其采用WiFi技术,致使自组织网络不能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继而实现面向多网络通信提供位置服务。

表1 Android设备上近距离传输技术参数对比

注:最大值为理论值,另一些厂商在其产品中去除了NFC技术。

WiFi Direct是指允许无线网络中的设备无需通过无线路由器即可相互连接,继而实现点对点的数据传输[12- 13],且其不与移动互联网接口及WiFi接口冲突,较好地避免了上述问题。国内对该技术的研究相对简单,仅利用该技术实现了多媒体等文件的传输[14- 18];文献[19—21]利用该技术建立了自组织网络,但前提是脱离了原组并与另一组建立连接,方可完成信息的转发,时效性不强。文献[22—23]的方法虽时效较强,但未考虑与服务器恢复连接后的情况,也并未实现具体应用。

而制约该技术被广泛应用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传输距离,即使是理论最大值也不能达到可自由使用的范围;二是通信协议,WiFi联盟并未将自组织网络的相关协议加入该技术中。对于前者,2016年1月5号,WiFi联盟公布WiFi新标准——802.11ah,可实现低功耗、长距离(最大可达1000 m)无线区域网络连结,改善目前WiFi信号易受建筑物阻碍而影响传输距离和覆盖范围的弊病,而对于后者则可通过一定的编程方法解决。因此该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如应用于多人协同定位、无人机自组织网络协同测绘等方向。

综上,本文通过改善文献[22—23]中的方法,尝试利用Android设备搭载的WiFi Direct技术,建立设备之间的自组织网络,同时考虑与服务器恢复连接时的信息传输方式,并对该网络进行测试,为设备在离线状态下实现位置等信息的共享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1 基于WiFi Direct技术的信息共享

1.1 总体设计

为实现设备在离线状态下的位置信息共享,同时考虑设备与服务器恢复连接时的情形,在设计时采用如下设计思路:

(1) 考虑设备在各种环境下的使用,综合应用多种定位方法,实现设备的定位。

(2) 当周围存在可接入网络时,设备可在互联网及自组织网络两种网络下同时工作。当设备处于离线状态时,小组设备之间通过建立自组织网络共享位置等信息,而当其中存在设备与无线网络建立连接时,该设备就作为中转设备,将服务器信息(如POI)通过自组织网络分发至离线设备,离线设备通过自组织网络将信息(如位置)发送至中转设备,最后上传至服务器。

(3) 将获取的其他设备位置信息标记在地图上,从而直观地了解彼此的相对位置。

在该过程中,主要需解决3个问题:移动端的定位、基于WiFi Direct自组织网络的构建及位置等信息在地图上的展示,因此总体设计共分3层,如图1所示。

图1 总体设计

(1) 地图展示层:展示来自定位层或通信层接收到的位置等信息,并为用户提供一些功能,如获取自组织网络中其他设备的位置信息。

(2) 定位层:利用卫星或基站完成各种情境下(如室内、外,在、离线)的定位,并通过通信层进行传输或地图展示层进行显示。

(3) 通信层:完成自组织网络的构建并负责信息(如位置)的接收与发送。

其中,因地图展示层使用百度地图SDK,其实现只需调用相应的方法即可,不再赘述,而着重阐述定位层及通信层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2 不同情境下设备的定位

定位层根据不同的情境完成设备的定位:

(1) 设备处于在线状态时,无论室内、室外均可利用百度地图的“GPS+基站”定位方法实现定位。

(2) 设备处于离线状态时,室外的设备可利用GPS完成定位,而室内的设备可利用自组织网络共享其他设备的位置,进而实现自身定位,如图2所示。

图2 离线设备的室内定位

1.3 基于WiFi Direct技术的自组织网络构建

该过程主要包括以下2个步骤:

(1) 构建组内自组织网络。根据WiFi Direct的官方协议[12],利用Google公司提供的Android相关接口,使用3台(至少2台)设备建立如图3所示的小组,并实现组内成员之间的相互通信,即GO与GC之间、GC与GC之间的相互通信。

(2) 构建组间自组织网络。因设备不能同时作为两组或多组中的GC或LC[23],因此如图4所示,通过WiFi连接, 使一组中的GO设备作为另一组的

LC设备,进而构建大范围的自组织网络,理论上N可取无穷大。本试验在两个小组之间实现信息共享。

图3 组内通信示意图

图4 组间自组织网络示意图

2 试验与分析

2.1 试验设计

2.1.1 试验设备及数据

本次试验选取4部不同手机作为试验设备,其具体配置参数见表2。

表2 设备配置参数

选择不同设备,是为了证明该自组织网络可在不同Android系统版本之间建立。

试验数据为245 658 KB大小的视频及9张平均大小为2 902.47 KB图片。

2.1.2 试验规则

WiFi Direct小组是整个自组织网络的基础单元,本试验只对图3所示的组内自组织网络传输性能进行测试,设备为酷派(作为GO)、华为M2及荣耀5C。在空旷无遮挡的环境下,分别以视频和9张图片为试验数据,记录从GC发送到GO的耗时,以及GC到GC的耗时。试验次数为10次,各取平均值作为所耗费时间。

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2.1 试验结果及数据

试验结果见表3。

表3 试验结果

注:GC→GO即荣耀→酷派,GC→GC即荣耀→华为M2

2.2.2 共享的位置信息在地图上的展示

该应用的主界面如图5所示,组网设置界面如图6所示,组网中各设备的位置在地图上的展示如图7所示。

2.2.3 试验总结及分析

2.2.3.1 试验总结

(1) 在同一小组中,GC与GO的最大距离为60 m左右,即GC与GC之间的距离可达120 m,最大传输速度为3 MB/s左右,最小为500 KB/s(该数值易受设备硬件影响)。

图5 应用程序主界面

图6 组网设置界面

图7

(2) 随着距离及经过中间节点的数量的增大,传输速度降低。

(3) Android 4.0以上版本均能较好地使用该技术。

2.2.3.2 分 析

综上,利用该方法可实现设备之间的相互通信,当利用该技术建立自组织网络并进行数据传输时,距离较近的设备之间(如同一小组内)可进行多媒体数据的传输。另一方面,传输经过中间节点时速率会降低,因此利用该技术建立较大范围自组织网络时,距离较远的设备之间不宜进行较大数据(如视频等)的传输,可进行小数据量的信息共享,如POI数据等。因此该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因网络中断,设备之间不能共享信息或与服务器交互的缺陷。

3 结 语

针对离线状态下设备之间难以实现位置等信息共享的问题,本文通过对Android设备上建立自组织网络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尝试利用其搭载的WiFi Direct技术建立自组织网络的方法实现位置信息的共享。试验表明,利用该方法可实现设备在离线状态下的互联互通,且较其他方法,如WiFi、蓝牙,更有可扩展性,可在因自然灾害等原因,基础通信设施遭破坏的情况下,作为一种临时搭建的网络来解决位置等信息共享的问题。另因该技术不与移动互联网冲突,因此即使与服务器建立连接,该网络仍可作为一种辅助的通信手段。而目前制约该技术被广泛应用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其较短的传输距离,但该技术在测绘领域仍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笔者将在后续研究中尝试开展基于该技术其他应用试验,如无人机自组织网络等。

[1] 李霖,王伟,谭永滨,等. 导航与LBS关键技术标准化研究进展[J]. 测绘通报,2014(5):95- 98,126.

[2] STEINIGER S,NEUN M,EDWARDES A.Foundations of Location Based Services[J]. Lecture Notes on LBS,2006.

[3] 柳林,张继贤,唐新明,等. LBS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的研究[J].测绘科学,2007,32(5):144- 146.

[4] FERRARO R,AKTIHANOGLU M.Location- aware Applications[M].[S.l.]:Manning Publications Co.,2011:3- 5.

[5] 曹红杰,陈应东,刘丹.位置服务——理论、技术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8- 12.

[6] 李德仁. 展望大数据时代的地球空间信息学[J]. 测绘学报,2016,45(4):379- 384.

[7] LEGO K,SUTRADHAR D. Comparative Study of Adhoc Routing Protocol AODV,DSR and DSDV in Mobile Adhoc Network[J].Indian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1,1(4):364- 371.

[8] JRADI R K, REEDTZ L S. Adhoc on Android[EB/OL]. [2016- 06- 20]. http:∥code. google. com/p/ad- hoc- on- android.

[9] CORRIERO N, COVINO E, MOTTOLA A. An Approach to Use FB- AODV with Android[J]. 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 2011(5): 336- 343.

[10] 吴静丽. 基于Android平台的自组织网络框架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4.

[11] 张道宁. 基于Android智能终端的AdHoc功能库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5.

[12] Wi- Fi Alliance, P2P Technical Group. Wi- Fi Peer- to- Peer (P2P)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v1.0[EB/OL].[2016- 06- 20].www.wi- fi.org.

[13] CAMPS- MUR D, GARCIA- SAAVEDRA A, SERRANO P.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with Wi- Fi Direct: Overview and Experimentation[J].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2013, 20(3): 96- 104.

[14] 杨艾平. 基于Wi- Fi Direct的Android文件传输研究与实现[D].南昌:东华大学,2014.

[15] 刘文琦. 基于Wi- Fi Direct语音传输的语音压缩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

[16] 史宁宁. 基于Wi- Fi Direct的移动共享和通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长安大学,2014.

[17] 泰凯文. 基于Wi- Fi Direct的音视频共享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3.

[18] 谷丁云. 基于Wi- Fi Direct的对等的移动社交网络软件平台设计与原型实现[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3.

[19] CONTI M,DELMASTRO F,MINUTIELLO G,et al.Experimenting Opportunistic Networks with WiFi Direct[C]∥Wireless Days(WD),2013 IFIP. [S.l.]:IEEE,2013: 1- 6.

[20] OGAWA H.A Platform for Building Ad Hoc Social Networks Based on Wi- Fi Direct[C]∥2014 IEEE 3rd Global Conference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GCCE). [S.l.]:IEEE, 2014: 626- 629.

[21] YAO C,ZHANG H,SONG L.Demo:WiFi Multihop: Implementing Device- to- Device Local Area Networks by Android Smartphones[C]∥Proceedings of the 16th AC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obile Ad Hoc Networking and Computing.[S.l.]:ACM,2015:405- 406.

[22] DUAN Y, BORGIATTINO C, CASETTI C, et al. Wi- Fi Direct Multi- group Data Dissemination for Public Safety[C]∥ Proceedings of World Telecommunications Congress 2014. [S.l.]:VDE, 2014: 1- 6.

[23] CASETTI C, CHIASSERINI C F, PELLE L C, et al. Content- centric Routing in Wi- Fi Direct Multi- group Networks[C]∥2015 IEEE 1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orld of Wireless, Mobile and Multimedia Networks (WoWMoM). [S.l.]:IEEE, 2015: 1- 9.

A Method for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Sharing Based on WiFi Direct

WANG Bingbing1,CHEN Gang1,ZHANG Jinming1,2

(1. Institute of Geography Space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2. 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nd Digital Earth,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It is difficult for devices to share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with each other, when they are off- line. A method that builds and tests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for Android devices based on WiFi Direct is tried, by which we implement the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sharing, as well as we take the situation in which some devices in the group have a connection to the server into consideration. The test shows that the method could be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that devices can’t share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with each other or request information from the server to some extent, which is caused by network interruption.

location- based service; WiFi Direct; ad hoc network;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sharing

2016- 08- 31;

2017- 01-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383) 作者简介: 王冰冰(1991—),男,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位置服务。E- mail:641397730@qq.com

王冰冰,陈刚,张锦明.一种基于WiFi Direct技术的位置信息共享方法[J].测绘通报,2017(3):62- 66.

10.13474/j.cnki.11- 2246.2017.0085.

P208

A

0494- 0911(2017)03- 0062- 05

猜你喜欢
离线服务器传输
异步电机离线参数辨识方法
牵引8K超高清传输时代 FIBBR Pure38K
服务器组功能的使用
浅谈ATC离线基础数据的准备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PowerTCP Server Tool
FTGS轨道电路离线测试平台开发
基于同轴传输的网络传输设备及应用
关于无线电力传输的探究
离线富集-HPLC法同时测定氨咖黄敏胶囊中5种合成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