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困难群体在高职院校毕业生中的就业服务指导分析

2017-04-10 03:28顾滢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就业高职院校

摘要:我国高职院校的毒物以及指导工作的重心是对高职的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对于就业困难的群体进行就业的服务指导工作,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就业困难;高职院校;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7.38

前言:我国的高等教育在近几年得到了迅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不断加大,高等教育正成长为大众化教育。在此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就业困难正在困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就业困难的学生进行毕业服务以及指导,成为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者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就业困难群体分析

根据我国教育部的统计结果可知,2012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680万,2011年没有完成就业的毕业生约达百万,2012年度面临就业问题的大学生总共有800万,严重凸显了就业的严峻形势。

高职院校的就业困难群体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教育机会、竞争能力、经济状况、社会位置、教育资源以及自身素质上处于不利的位置,在就业中遇到挫折,并不被用人单位认可。具体体现为:

(一)家庭经济困难

在毕业季,家庭状况比较好的学生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多会选择制作出精美的简历,购买比较优质的服装,同时工作的车旅费也是比较中的一个消费项目。家庭经济比较差的学生在进行择业时,往往会对工作具有比较高的期望值,在社会关系以及信息等比较劣势的情况下,使得其丧失了一些就业的机会。

(二)身体有残疾或者形象欠佳

部分毕业生在身体上有一些残疾,或者身体比较体弱多病,长相不出众,在自信心上比较欠缺,在择业时表现出比较瞻前顾后的犹豫不决。同时,现代社会不少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对应聘者具有一定的相貌要求,也大大加大了他们的压力。有不少成绩比较优异,同时专业能力比较突出的学生,有时也会因为外貌等原因受到拒绝。

(三)不少应聘岗位对性别有歧视现象

高职院校的女生在社会、教育、生理以及社户等多方面的影响作用下,表现出一定的弱势,一些企业在招聘中直接指出限制女生的应聘,同时在职位应聘中,男生与女生共同应聘同一岗位时,女生会处于劣势状态,女生录用的标准要明显高于男生。

(四)冷门专业的毕业生

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专业比较冷門,在职位应聘上已经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现状,使得部分应聘者成为就业困难群体[1]。不少专业比较冷门的毕业生,会转向其他职业进行应聘,然而由于本身的专业能力不强,也很容易被不拒之门外。

(五)就业困惑,缺少自我认知

不少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不准确,或者不清楚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的认知,不能针对性地应聘符合自己的职位。不少毕业生不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在大学期间会对课业比较轻视,将时间浪费在没有营养的活动中,进而迷失了自己。因此,在就业时表现出一定的困惑,不少毕业上在面对经济压力时,对自己的定位过高,在面对良好的工作机会时犹豫不决,浪费了机会。

(六)学习能力比较差,综合能力弱的毕业生

不少高职毕业生具有比较薄弱的基础,同时不具备比较良好的学习能力,不少科目中出现补考现象,影响到企业对学生的感官认知。同时专业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不强的毕业生,企业不会选择。而毕业生在面对企业招聘人员时,缺乏信心,不懂的推销自己,错失良机。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成因

高职院校毕业生中的就业困难群体形成具有比较多的成因,不仅包括学生自身不足,还有学校方面的教育不足,同样还包括社会大的就业环境以及社会大众的思想观念等。具体来说主要为:

(一)毕业生自身的不足

毕业生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用人单位在招生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还需要考虑其专业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不同的用人单位所侧重的素质不同,毕业生在尽心择业时,部分没有对自己的能力组成进行深入分析,没有对自己的适合职位进行定位[2]。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在面试时,没有很好地表现出自己的长处。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观上比较模糊,对就业存在一定的误解。在对就业进行定位时,过高的期望值,错失了良好的工作将会。另外,一些毕业生在竞争能力上比较弱,目前社会上的好工作的竞争都比较激烈,在面对竞争时,不少毕业生缺少应该具备的竞争意识以及竞争能力。不少高校的就业指导实际效果很有限,因为学生踏入社会最大的问题,不是如何做的技术性行为,而是心态怎么从学生调整到社会工作者的过程。调整的越快融入社会的节奏也越快,自信心建立就越强,迷茫也就越少,当然规划人生的目标也就越明确。 所以说,一些列的事物都是建立在自己调整心态的速度上。

(二)高职院校的不足

高职院校必须要做好对高职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实现对自身实力的准确定位。社会高层次的人才,高职院校的能力以及水平和社会的实际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应该通过提供实习平台等,进而促进学生对自身发展方向的确定,以及不断促进自身 的能力向社会需求齐平,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进而增强竞争力。我国的高职院校在专业上,存在落后现象,不能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高校在专业的设置上,也必须要与社会相结合,对市场需求进行平衡化,同时不断优化人才的培养模式,采用多种信息技术,培养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高水平人才。

演绎式逻辑的教育体系,使得大学生很难与社会实践对接;年轻人很难与社会对接,造成各产业内模式迁移速度极慢;迁移速度慢造成模式升级困难;升级慢造成结构优化慢。多年的演绎逻辑教育,造成社会人对变化应对的困难。演绎逻辑使得人只能复制,很难突破。经济的发展偏于堆积要素,而不是组织要素,堆积要素就很难吸收那些偏归纳思维的人,进一步加强了年轻人复制和重复劳动的偏好选择,也就限制了人力资本边际效应的提升。

(三)社会因素

我国的高校人才就业市场尚不成熟,存在不少弊端,在人才市场的建设以及实际运行上存在不足,就业的信息发布上比较迟缓,更新存在不及时现象。高校的保障措施以及法律也存在不健全状况,部分企业在高职院校毕业生招聘中存在不公平现象,不少女生缺少就业机会,同时不少的用工单位在心态上也存在不正确的情况,对于要求不是很高的岗位,招聘要求在本科生以及研究生层次,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造成了一定的就业压缩。

我国经济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偏好顶层设计,偏好演绎逻辑,保证执行而忽略应变。执行是基于复制的,是基于演绎逻辑的,必然降低人的人力资本边际效益的提升,而国有资本是产业链的核心,必然辐射到产业链,造成全产业链的人力资本效益停滞[3]。传统文化的演绎逻辑偏好,造成在思维方法论上优化的难题。年轻人也很难从碎片逻辑升上到树形的理性逻辑,更难以达到矩阵式的多维逻辑框架。依据于此,年轻人也很难做出真正的创意和创业。当大多数人偏好与复制与手段的堆积的时候,人力资本边际收益高的,注定是极少数人。不论什么教育水平,人的人力资本边际效应其实按照系数看估计差异不大,但都向往与更高教育水平的人群的效应绝对值,因此会出现就业不充分,但面向高教育群体的雇佣方支付意愿更低,造成了现状。

三、高职院校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具体策略分析

在高职院校中,为了解决就业困难团体的就业问题,必须要做好就业服务指导工作。具体涉及策略包括:

(一)提高经济困难学生的扶持力度

在我国高校中对贫困家庭的大学生资助数额比较有限,多限定在总人数的五分之一以内。该比例并不代表我国高校的就业困难全体总数,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数量也在不断提高,必须要对困难群体增加帮助。学校可以通过提高奖助学金的金额数目、绿色贷款通道等多种途径,有效突破经济的限制,进而建立起平等尊重的就业扶持以及指导工作,进而提高国家以及社会人格的培养力度,实现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促进社会的稳定。

(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对高职院校的就业困难群体开展的就业指导以及服务工作,必须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将就業工作当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载体。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对就业困难群体的个性化教育,对于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对应的指导方法,对于缺乏信息的就业群体,必须要不断对其进行鼓励,增强其自信心。通过分析毕业生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就业自信心,不断强调其就业的优势。

(三)关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必须要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做详细指导,是就业指导中的一份重要工作,能够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其对社会需求的了解,进而实现充分就业。高职院校学生在进入学校的第一年,就应该开始做职业生涯规划,确定自己在将来几年学习生活中的侧重点,不断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知,深入了解自己的兴趣以及爱好,分析适合的职业。同时还应该不断指导学生的专业进修,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在学校期间对社会的需求进行调研,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良好规划,逐步实现对自己知识结构的完善。让学生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就业现状,怎么就业,如何就业,了解国家对大中专毕业生的相关政策,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满意的就业方向和单位。

(五)做好宣传工作

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就业指导的宣传工作,始终将宣传工作贯彻于整个工作过程中。通过电视循环播放、广播宣传、悬挂横幅、发放就业政策等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了宣传。在人力资源市场及社区、繁华地段集中设点宣传、上门政策咨询、开辟就业政策宣传专栏、悬挂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势宣传就业再就业政策,大力宣传国家促进就业政策以及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援助的具体措施,充分利用广播历年来的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典型事迹。通过服务月期间的宣传,进一步使高校毕业生更加地了解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从而引导毕业生择业观念,减少社会的就业压力。

(六)提升就业服务中心的工作质量

高职院校的就业形势为就业服务中心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基层社区的工作量也随之加大,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更难。为此,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社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适应当前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需要;二是进一步提高基层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协理员的待遇,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建立畅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加快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动态管理的能力。

结束语: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存在差别,高校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建设的需要。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根据不同的专业科学制定招聘规模,增加社会需要专业招生,控制长期职业发展的规模和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应该不断提高就业服务指导工作的质量,提高就业率以及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萧丽容.高职院校毕业生中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与指导[J].教育教学论坛,2012,34(12):230-231.

[2]王绍阳.试论职业指导在促进高职院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作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02(02):116-118.

[3]赵建军,毕研,王征.如何做好高职院校就业困难群体的指导与服务[J].新课程学习(下),2011,07(08):132-133.

个人简介:顾滢:(1988.02),女,汉 ,江苏省泰州市,研究生 ,研究方向:就业指导

猜你喜欢
就业高职院校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