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竞技网球职业化探索

2017-04-10 20:31张卉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6期
关键词:职业化竞技网球

张卉

摘要: 竞技体育职业化是世界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时代潮流和竞技体育发展规律,网球运动是世界第二大运动,职业化和商业化色彩极其浓厚,我国网球要想全面崛起,必须提升自身在国际网坛的竞争力,中国网球坚持职业化的改革方向,不仅顺应世界职业网球发展潮流,也是实现国家网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G845

一、中国网球职业化改革的背景与初步成效

中国网球进行职业化改革的直接动因是2002年釜山第14届亚运会上中国网球队的惨重失败。中国网球的落后表面上是技战术水平等硬实力要素不如人,但在深层却是思想理念、教育模式、管理体制等等软实力的落后所导致。在这届亚运会上,中国选手在7项比赛中只拿了7个第5名,没有一个项目打进决赛。而这之前的第11、12、13届亚运会上,中国网球队分别获得论了3、2、1枚金牌。痛定思痛,穷则思变。釜山亚运会的失利成为中国竞技网球运动发展的分水岭。事实证明,靠旧有的模式闭门造车只能是死路一条,中国的竞技网球只有融入到国际网球大家庭中才会有出路。釜山亚运会后,中国网球协会终于下决心实施酝酿已久的“球员职业模式”,确立了“必须坚持走职业化道路”的指导思想;同时制定了 “以女子网球为重点,以女子双打为突破口”的战略方针。于是,开始了网球职业化的试水。

在釜山亚运会失利直接触动我国网球职业化改革的背后,还有着深刻的战略需要。首先,实行网球职业化改革是实现国家奥运战略的需要。在奥运会上夺金一直是我国“举国体制”下竞技体育的首要任务,但必须要有资格参加比赛才能有拿牌的可能。因为选手要想直接入围奥运会,必须有靠前的世界排名,这需要不断参加職业赛事,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竞技实力,面对如此严格的规定,我国网球如果再这样闭门造车地训练下去,显然与国家奥运战略目标脱节。为了冲击奥运奖牌,我国所以必须坚决走职业化的道路,在“多参战——挣积分——进奥运”的指导思想下,高强度、大范围地参赛。

在进行职业化改革之后,我国的网球运动尤其是女子网球项目已然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自2003年我国网球以女子项目为重点实行职业化改革以来,女子网球项目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突破:2004年奥运会上,李婷/孙甜甜组合获得了女子双打冠军:在2006年,郑洁/晏紫组合历史性地获得了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和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两项大满贯赛事的冠军,尤其是2011年法网比赛中,李娜一路过关斩将捧得桂冠,这是四大公开赛成立以来首位获得冠军的亚洲第一人,创造了历史,是我国运动项目结构在国际体坛的升级,是中国竞技体育在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这些成绩应归功于中国网球的职业化改革。

二、以职业化改革促进国家网球发展的总体要求

我国网球职业化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和成绩,增强我国网球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网球通过职业化改革尽快地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在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国际竞技赛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时,发挥高水平竞技网球的经济效益,发展网球市场和进行网球产业化经营,使网球项目在市场经济中获得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这一改革目标涉及到以下方面:

(一)网球思想文化和人文精神方面

随着职业化改革的开展,我国运动员的思想文化和人文精神培育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特别是在女子网球创造一系列辉煌成绩的过程中,“女网队员们通过全身心进入职业网坛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开发和挖掘了自我的潜力,解读比赛的能力和独立作战的能力明显提高,自信心也随之增强,退却、放弃几乎自始至终没有发生在她们身上。”我们应当努力挖掘职业化改革对网球思想文化和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资源,高度重视职业化导向前提下的运动员的职业素养。当代世界竞技体育的发展和国际竞技体育实战经验表明,运动员只有具备了很强的综合竞技实力,才能在国际大赛中夺取最终的胜利,运动员最后拼的是思想文化和人文素养。实践证明:一场网球比赛,只有15%左右的时间是双方来回击球的时间,其余时间均处于无球状态,高手之间的比拼实力差距微小,而真正起作用的是运动员的作风、心理、意志、耐力、临场应变能力等各方面的软实力。

所以,在向网球职业化迈进的过程中,要十分注重运动员综合竞技实力的提高,不仅要狠抓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和体能等方面硬实力的提高,也应该同等重视运动员的作风、心理、人文素质等软实力的培养。随着我国网球职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和网球运动员职业排名的不断提升,高额的奖金收入、广告收入等巨大商业利益的诱惑随之而来,竞争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我们应当如实地把职业化改革、融入国际化大潮视为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的统一体。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变化,我国运动员因为心理储备的不足和知识结构上的欠缺,容易导致竞技水平与思想境界的双重失衡。这是制约我国网球走向职业化、挺进“世界水平”地位的“瓶颈”因素,它包括职业精神、职业理念、职业态度等方面。为此,就应当坚持“举国体制”下的职业化训练和职业化选赛和参赛,以网球人文精神为引导,高度重视队伍作风建设,学习和研究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深入把握项目规律,在运动员自身利益和国家利益中寻找最佳的结合点,以完成奥运会目标任务为核心,提高训练的实战性和针对性。这种非技、战术素质的培养,不仅是当务之急,也是中国网球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

(二)网球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竞技网球职业化改革是与国际化紧密相关的。世界发达国家和竞技体育强国全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主导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我国网球运动员在国外训练、比赛、生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国外意识形态的影响。从积极的方面说,有利于球员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理念,从消极的方面说,也容易受到极端个人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在职业化改革大潮中,教育者应加强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行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为祖国荣誉顽强拼搏、奋力进取、勇攀高峰的革命精神教育。

对网球运动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实行“举国体制”与“职业化”和谐共赢、国家网球振兴的重要举措,运动员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是其竞技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是运动员的职业操守,同时也是运动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职业化”和“举国体制”并举的情势下,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应强调方法的与时俱进和全面生动。网球项目的训练是一项很艰辛的劳动,在训练过程中,反反复复,显得枯燥无味,既劳累又艰辛。所以,不仅管理人员、教练员和他们交流,同时聘请专业的心理导师与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沟通,以多种形式、多个面孔,与运动员沟通。要培养网球运动员的正确思想导向,提高他们明辨是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的目的是让他们做一个有益国家和人民的优秀运动员。但是暂没有成绩的运动员,可能会悲观,丧失信心,这就要求及时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看到他们的长处,鼓励他们不要气馁,总结经验教训,用丰富的事例讲通“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而对于有成绩的运动员,要肯定他的成绩,鞭策其再接再厉。

(三)网球运动员管理体制方面

运动员管理体制是国家网球崛起的重要一环,也是职业网球发展的可靠保障。职业化改革向网球运动员管理体制的完善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1.改革与完善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员培养机制

网球运动员培养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按照职业网球的基本规律,结合举国体制的要求,在充分体现国家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和保护运动员、教练员的物质利益,改革与完善运动员的培养机制。在市场机制日益成为推动网球项目发展的核心引擎的形势下,“陪打族”的兴起和“集训制”的训练模式使得仅仅靠微薄工资生存的专业队体制受到冲击。所以,需要我们努力探索完全由个人负责以及个人和企业签约合作,或者是国家、企業、个人共同承担(国外职业选手通用的培养模式)的新道路。另一方面,要针对职业网球个体化的特点而改革传统的训练组织形式,在优秀选手的培养上采取“一带一”、“一带二”的训练组织形式。在后备选手的培养方面,应借鉴国外青少年选手培养的惯例,通过培养经费投入机制的有益探索来增强运动员训练比赛的自觉性。使专业队向职业队转变、走职业化的发展道路,是网球运动员成才和竞技水平快速提高的有效途径。

2.拓宽优秀后备人才的培养渠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优秀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保证我国竞技网球实力提升的战略性要求。竞技网球是一项特殊运动,需要由特殊的人群组成,如何拓宽网球优秀后备人才的培养途径问题已成为我国网球职业化发展和竞技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在职业化和举国体制的双重框架下,应采取特殊的方式加速优秀运动员的成长成熟,使之尽快适应国际职业网球运动发展的趋势与技术发展的要求。应制定非均衡的发展战略,“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改变分散布局、“广种薄收”的低效益培养模式,集中精力、突出重点,以提高优秀网球运动员的集约化培养程度,重点抓好高水平职业阶段、青少年向职业过渡阶段和基础训练阶段的训练、比赛、管理工作。按市场方式配置资源,集中优势力量抓好一线尖子队伍建设,采取倾斜政策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优秀人才群体。在当代网坛,国际排名已成为各类国际职业大赛和奥运会、亚运会等世界大赛运动员参赛标准和衡量运动员竞技水平和实力的重要标尺。要根据网球职业竞技的这个特殊规律,认真研究国际职业网球的赛制、运动员培养体式、投资模式、训练方式等,并勇敢地让运动员去国际网坛闯一条自己的路。

3.改革竞赛体制,促进网球的产业化发展

职业化网球以产业化经营为自己运作的物质基础。鉴于当前我国竞技网球职业化模式与举国体制并举的实际,在兼顾现阶段我国选手实际运动水平的前提下,建立一整套国际比赛和国内比赛相结合、数量合理、级别适当以及周期安排科学的竞赛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调整竞赛体系结构的过程中,要从体制改革入手,冲破原有的组织形式,充分引进和发挥市场机制,把网球竞赛引向社会,引向市场,不断开拓国家和社会共同办赛的机制。面向社会办体育,建立起从社会上吸收运行资金的环境,实现自身的市场价值,真正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来提高各层面选手的竞技水平。利用价格、竞争、供求等市场机制,大力培育网球产业市场,适当利用著名运动员的明星效应、广告效应,通过职业网球发展中的人才、品牌等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为我国竞技网球水平的提高奠定良好的物质、社会基础。

4.健全和完善与职业化相适应的协会管理机制

“协会制”,是指以单项运动协会为主进行管理运动项目的一种体制。协会是当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管理体育运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自主体育社团,在政府支持下依靠章程规定的权利和职责范围,自主组织管理各项运动训练和竞赛活动。由于我国的竞技网球运动在“举国体制”的领导下展开,网球项目的最高权利机构是网球运动管理中心,因此网管中心的责任重大。网管中心的改革问题关系到协会实体化的总体进程,也关系到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的走向。这就对网管中心提出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探索并制定出既符合我国国情,又契合现代职业世界网球发展趋势的竞技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

三、结论

1.在向网球职业化迈进的过程中,要十分注重运动员综合竞技实力的提高,不仅要狠抓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和体能等方面硬实力的提高,也应该同等重视运动员的作风、心理、人文素质等软实力的培养。

2.在职业化改革大潮中,教育者应加强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为祖国荣誉顽强拼搏、奋力进取、勇攀高峰。

3.在网球职业化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应高度重视职业化导向前提下的运动员管理体制优化,借鉴女网的成功经验,从传统“举国体制”与现行“职业化”的融合中,力求早日实现男子项目的突破。

参考文献:

[1]谭晓禹,张国海,邱家良. 我国男子竞技网球水平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辽宁体育科技,2010,(2).

[2陈如专. 论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

[3]孙晋芳. 中国竞技网球发展的战略思考[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5).

[4]邹超. 广东省青少年网球运动发展存在的弊端与对策[J]. 湖北体育科技,2010,(3).

[5]王宁,张强. 我国高校网球运动发展的奥运效应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6).

猜你喜欢
职业化竞技网球
电竞种植记
E生命力
超级殚跳
花与竞技少女
加速职业化
职业化铸就卓越企业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
童话里的网球公主
视界
经理人要走向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