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2017-04-11 16:52王飞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對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

王飞

[摘 要]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当前大学生学风建设及未来就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高校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要建构由专程辅导员和导师组成的团队,形成职业生涯规划合力教育,同时还要划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阶段,制定明确目标,并且兼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性,适应大学生心理认知,这样多层次全方位的推进改革,才能充分发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应有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對策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4-0008-0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营造学风,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并实现自我价值的综合性教育。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高校所面临的一大难题。问题的原因来自多方面,其中,高校内部教育体制的部分缺陷是重要的一环。高校只有积极主动地开展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才能发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引导作用,形成就业新气象。

一 高校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意义

1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的学风建设

大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是当代教育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他们在学校阶段就认识到“志当存高远”。高远的志向对学生学习的激励是长久的,荀子言“志不强智不达”,没有远大的志向,智力也会受到限制。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他们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促进就业的有效手段

在就业的十字路口,很多大学生茫然无措,不知何去何从。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大学期间缺乏对未来生活和职业目标的规划与准备。因此,帮助大学生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实意义重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只是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尽可能地规划未来职业发展的历程,设计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把“想做的事”与“能做的事结合起来”,有助于大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学会奋斗和坚持。

二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1 课程团队结构不合理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兴起较晚,全国各类院校还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在特定领域发挥其专业性,没有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放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地位。因此,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团队要由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组成的要求,当前大部分的院校落实不到位,建设资金投入量小,专业工作人员的配备和专业能力、素质也无法满足促进学生就业工作的需求。

2 课程缺少阶段规划期

对于大学生而言,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是生涯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合理的、正确的阶段性规划对大学生影响极大。据调查,大量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放在大一新生阶段,这一时期大学生刚进校园,对于四年后的毕业打算其实并没有太多理性的认识,在这一时期进行开课,由于同学们尚未认识到这一门课程的重要性,教师的教学效果可谓事倍功半。因此,有必要在大学生每一个学习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大学生在每一阶段做好自己的规划,从而能够充分发挥这一课程的作用。

3 课程脱离学生心理发展实际

从高校课程设置的现状出发,当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脱离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即只提供相关应聘信息,没有针对性地教授大学生应聘技能,在学生应聘失败后未能及时地与其沟通,从而能够发现失败原因,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大学生在实现就业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如多次应聘未果引发的消极情绪,与其他就业成功的同学相比产生的自卑和焦虑心理,这些可能碰到的心理问题都应该纳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对的范畴。

同时就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本身的开展而言,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高校的生涯教育明显存在教学形式化、内容分散化、授课大班化以及专业同一化等现象,改善这些现象也是高校能够充分发挥生涯教育作用的前提。

三 解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的对策

1 由专职辅导员和导师组团,形成职业生涯规划合力教育

许多高校的生涯教育课程辅导人员目前是由就业工作指导部门的教师担任,另外,部分辅导员及学生也是该门课程的相关负责人员。为保证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高校必须要转变课程观念,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策机制,同时能够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性和重要性,大力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并鼓励在职教师参加相关就业指导培训,形成科学、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体系,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打造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

第一,重视培养懂政策、业务精的教师指导团队。有必要引进校外专家教师并开设专家教授团队讲座,加强教职工的在职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尽可能地满足高校生涯教育课程要求。第一,增加教师知识,提升专业素养。第二,丰富教师经验,加强就业指导。

第二,重视组建生涯教育互助的志愿者团队。高校应开展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相关活动,有效地为毕业生提供服务和帮助。第一,同级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组成小组。第二,新老生之间建立传帮带,传递就业成功学生的经验、资料和就业岗位信息。

2 划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阶段,制定明确目标

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完善个体对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帮助个体明确人生职业目的,合理择业[1],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更为必要。为了学生的顺利就业,学校要制定合理、详细的阶段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

第一,大学一年级进行领航教育。大学一年级是夯实期,大学之初便是生涯规划的开始,在这个阶段内,大一学生需要正确认识大学生活,提高自我管理和环境适应能力。因此,学校最重要的是向他们介绍各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行业发展动态,介绍专业出路和就业情况,同时安排毕业班就业成功学生进行一些讲座,增强就业严峻形势下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另外,还要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培养大一新生掌握社会调查的技巧和方法,为将来的规划打下基础。

第二,大学二年级进行集中教育。大学二年级是提升期,在经历一年的大学生活之后,大学生对社会环境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对自身和各方面的能力也有了提高。在引导学生明确自身优点、缺点、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的基础上,明确专业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确立未来就业目标。可以安排他們参加专业基础技能训练以及实践活动,全面提高专业素质,积极、有效地推进生涯规划进程。

第三,大学三年级进行提高教育。该阶段是大学生专业学习进程的转折期,即决定未来就业方向。学习方向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如考研、考公、考村官和其他方式就业,等等,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找准未来就业需要的主攻方向,发布相关就业信息和教授应聘技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教导他们加强运用书本理论知识,将其转化为实践经验。

第四,大学四年级进行继续教育。大学四年级是冲刺期,这是一个学生运用所学,为打造未来铺路的关键时期。大学三年级的多元化选择趋于单一化,发展方向也已经确定。这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做的就是教导大学生如何正确面对就业压力,做好充足准备。学校应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所获取到的第一手资料及时传达给学生,引导大学生从“校园”向“社会”的角色转换,明确自我定位,向规划目标冲刺,努力实现生涯规划最终目标。

3 考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性,适应大学生心理认知

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其必须与学生学习实际情况挂钩,根据成绩作出相应提高策略,并且规划内容要随各学期学生的成绩及心理变化进行适时的调整,以便大学生及早掌握职业所需的思想、专业、心理和能力素质,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2]。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主观上,他们有成才、独立的愿望,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成就意识和创新意识。客观上,受制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大环境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然而事实上,大学生内心矛盾冲突依然存在,价值观出现一定偏差,导致功利心理的出现,面对失败,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创新意识薄弱。这些表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涯教育的进行。生涯教育要做到长远的发展,要求关注学生心理变化,这就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健康的心理素质不仅包括良好的心态,还需要加强身体素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当借助讲座和相关心理课程,帮助学生适时调整就业心理,培养较好的受挫心理承受能力,积极引导大学生调整自我及就业心态,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全的人格,。

第二,加强学生就业指导。从低年级开始,学校定期安排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配备专业化的就业教育指导队伍,提高高校知识资源利用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做好就业指导工作,保证大学生在就业受挫时学会控制自己的焦虑、自卑和愤怒,实事求是,弥补不足。

同时针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要求教师能够创新教学方式,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同时也要求学校能够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要求安排小班化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一.分阶段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J].

东方企业文化,2010(7).

[2]蔡喆.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与就业教育对策探析[J].吉

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5).

猜你喜欢
對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
下有对策
现代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高中体育分层教学策略探究
如何引导中职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构建探索
浅议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外来工子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和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浅谈大学生诚信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紧密联系
浅析中学生跨栏跑恐惧心理现状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