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与教育策略

2017-04-11 08:10何永东任家树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健康状况效能

何永东,任家树,卫 萍

( 1.安徽电气工程学校 体育教研室,合肥 230031;2.合肥学院 教育系,合肥 230601 )

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与教育策略

何永东1,任家树1,卫 萍2

( 1.安徽电气工程学校 体育教研室,合肥 230031;2.合肥学院 教育系,合肥 230601 )

为了解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本研究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调查了合肥市3所中等职业学校的1,287名中职生。发现:(1)中职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较低,除躯体化外,其他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2)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女生社会支持得分低于男生;(3)来自农村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来自城镇的中职生,其社会支持得分和自我效能感得分均低于来自城镇的中职生;(4)非独生子女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独生子女中职生,其社会支持得分和自我效能感得分均低于独生子女中职生;(5)不同年级中职生在心理健康水平、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感上,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一年级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其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得分均较低;(6)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领悟社会支持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均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其中,家庭支持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对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有显著的反向预测作用。最后提出了教育策略。

中职生;心理健康;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调查;策略

0 引 言

2014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校所培养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我国技能劳动大军中的主要部分。中职生不仅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也需要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

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在校中职生达到1,802.9万人,中职生的年龄一般都在15至20岁,既是生理-心理-社会成熟的时期,又是心理困惑、矛盾最集中的时期,被心理学家称之为“危机期”。由于社会上普遍存在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偏见与歧视,使得职业学校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消极体验多,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检索国内的相关研究文献发现: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等单一量表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较多,已有研究表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正常人的水平,但鲜有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1-4]本研究立足调查,分析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为有针对性地改善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证依据,并提出应对策略。

1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合肥市的三所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发放问卷共1 400份,回收1 367份,去除无效废卷,有效问卷为1,287份,有效回收率为92%。其中男生791名,占总人数61.5.2%;女生496名,占总人数38.5%。其中一年级生477名,占总人数37.1%;二年级生464名,占总人数36.1%;三年级生346名,占总人数26.9%。其中城镇户口400名,占总人数31.1%;农村户口887名,占总人数68.9%。

1.2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量表法,现场团体施测,一次完成。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第二部分是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第三部分是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1.2.1 精神症状自评量表 (Symptom Checklist,SCL-90) 采用王征宇翻译的症状自评量表(又名90项症状清单)(SCL-90)[5],这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量表共有90 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方面的精神因子。量表采用5级评分法( 1-无,2-轻度,3-中度,4-相当重,5-严重)。依据全国常模结果,总分超过160分,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需考虑筛选阳性。经检验,本样本中量表的α系数为0.963。

1.2.2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Zimet等编制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6],这是一种强调个体自我理解和自我感受的社会支持量表。用于测定个体感受到的来自各种社会支持源如家庭、朋友和其他人(本调查具体表述为:师长、亲戚与同学等)的支持情况,同时以总分反映个体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总程度。PSSS含12个自评项目,7级评分,得分越高表示感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经检验,本样本中量表修正的项目总相关均在0.5以上,α系数为0.890。

1.2.3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采用Zhang & Schwarzer 1995年完成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中文版[7],共10个项目,涉及个体遇到挫折或困难时的自信心。GSES为单维量表,采用四级计分,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效能感越高。该量表在国内已被证实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8]。经检验,本样本中量表的α系数为0.881。

1.3 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职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

描述统计表明:在本次调查的1,287名中职生中,检出有较严重心理健康问题(即总分≥160分)的学生共348人,约占调查人数的27%。

SCL-90测试发现:中职生各因子分中,除躯体化与全国常模[9]差异不明显外,其他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见表1)

表1 中职生SCL-90因子分及总分与全国常模的比较(M±SD)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下同)

2.2 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

测试发现:不同性别中职生的SCL-90总均分差异显著,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因子分上,女生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其他因子分差异不显著。(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比较(M±SD)

统计表明:不同性别中职生的领悟社会支持差异显著,女生的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它支持水平均低于男生。不同性别中职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差异不显著。(见表3)

表3 不同性别中职生领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的差异比较(M±SD)

2.3 不同家庭所在地的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

测试发现:不同家庭所在地中职生的SCL-90总均分差异显著,来自农村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来自城镇的中职生,各项因子分的差异均非常显著。(见表4)

进一步分析领悟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的差异,发现:来自城镇的中职生家庭支持得分、社会支持总分高于来自农村的中职生,来自城镇的中职生自我效能感得分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中职生。(见表5)

表5 不同家庭所在地中职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的差异比较(M±SD)

2.4 是否独生子女的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

测试发现:是否独生子女的中职生SCL-90总均分及各项因子分差异显著,非独生子女中职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独生子女的中职生。(见表6)

表6 是否独生子女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比较(M±SD)

统计表明:独生子女中职生家庭支持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中职生,独生子女中职生社会支持总分高于非独生子女中职生,独生子女中职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中职生。(见表7)

表7 是否独生子女中职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的差异比较(M±SD)

2.5 不同年级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领悟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感的差异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年级中职生在SCL-90的各因子分与总均分上,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见表8)。事后Tukey多重比较检验发现,三年级中职生的各项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一、二年级中职生(p﹤0.001),一年级中职生的焦虑、敌对因子得分明显高于二年级中职生的得分(p﹤0.05)。

表8 不同年级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比较(M±SD)

统计表明:不同年级中职生家庭支持得分、社会支持总分及自我效能感得分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见表9)。事后Tukey多重比较检验发现,三年级、二年级的家庭支持得分均明显高于一年级(p﹤0.001;p﹤0.05);三年级的其他支持得分与社会支持得分均明显高于一年级(p﹤0.05;p﹤0.01);三年级中职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分显著高于一、二年级中职生(p﹤0.001;p﹤0.01);二年级中职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分显著高于一年级中职生(p﹤0.001)。

表9 不同年级中职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的差异比较(M±SD)

2.6 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与领悟社会支持及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表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总均分与家庭支持、其他支持、社会支持总分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均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各项因子分中除了人际关系、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四个因子与朋友支持相关不明显,以及敌对与其他支持相关不明显之外,其他各因子与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社会支持总分以及一般自我效能均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见表10)

表10 中职生心理健康各因子与总均分与领悟社会支持、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的相关系数

2.7 中职生领悟社会支持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状况的预测效应

为考察领悟社会支持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预测作用, 以SCL-90的总均分为被解释变量,以与之相关的家庭支持、其他支持及一般自我效能感为解释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在分析时,以偏相关系数达到0.05 的显著水平时,才将自变量引入回归方程。结果如表11所示。

运用逐步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 家庭支持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总均分构成显著的回归效应,说明家庭支持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反向预测作用,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43.9%。

表11 中职生领悟社会支持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多元回归分析

3 讨 论

3.1 中职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较低

本次调查表明:中职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近三成的中职生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与国内的同类研究结果是一致的。[1-4]中职生大多数是没能考上高中的学生,入学前学习成绩一直处于较差水平,在学校不受教师的关注,在家庭中也经常受到父母的指责,加上社会上对职业学校的评价较低,很多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产生强烈的“低人一等”感觉,甚至在亲朋好友间抬不起头。因而,中职生较普遍地存在自我贬低、自暴自弃的消极心理,容易导致心理问题[10]。

3.2 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心理状况亟需关注

调查表明:中职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从领悟社会支持来看,女生的家庭支持、朋友支持以及其它支持水平均低于男生。一方面,男女的心理特点存在差异,女生比男生对情感的体验更细腻;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的中职生来自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痼疾影响依然很深。因此,应更多关注中职女生的心理动态,给予她们更多的社会支持。

3.3 不同家庭所在地的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显著,农村的中职生心理状况需要关注

调查表明:来自农村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来自城镇的中职生。城镇中职生的家庭支持得分、社会支持总分高于农村中职生,城镇中职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分也显著高于农村中职生,说明城镇家庭对中职生的支持要高于农村家庭。这与家长的素质与环境影响有关。相对而言,城镇父母的受教育水平高于农村的父母,对孩子成长与教育的关注要更多一些。

中职学校均为本省招生,来自城镇的中职生交通方便,几乎每月甚至每周都有回家的机会,家长也能给予很多的关心与支持。而家在农村的中职生平时几乎很少回家,独自在异乡学习生活,缺少家人的支持与安慰,而且在面对一些问题时个人的能力有限,因而敏感多疑、忧虑紧张,应给予他们更多的生活照顾以及心理支持。

3.4 是否独生子女的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显著,非独生子女中职生需要更多支持

调查表明:非独生子女中职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独生子女的中职生,独生子女中职生获得的家庭支持、社会支持均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中职生,独生子女中职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中职生。因为独生子女家庭大部分都是城镇户口,父母对独生子女的关注与支持更多,独生子女也拥有更多的自信。相对而言,非独生子女多为农村户口,大多数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们得到父母的支持较少,易产生孤独、自卑等消极心理。

3.5 不同年级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领悟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感的差异

调查表明:不同年级中职生心理健康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一年级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低,表现出更多的焦虑与敌对。从社会支持来看,一年级中职生领悟的家庭支持最少,三年级中职生领悟的各项社会支持均高于一年级。从自我效能感来看,三年级最高,其次是二年级,最低是一年级。说明:一年级中职生在刚进入中职学校的时候,感受到的支持最少,压力最大,对环境有更多的不适应与不安全感。随着年龄增长,对环境的适应,三年级的中职生身心各方面都有所发展,而且目前中职生的一次性就业比率高,也减少了他们部分消极体验,开始为就业做好准备。

3.6 中职生领悟社会支持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状况的预测作用

调查表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与家庭支持、其他支持、社会支持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均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家庭支持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反向预测作用。

社会支持是个体察觉或接受来自其他个人或团体的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帮助与支持。与国内的李芬[11]、王红瑞[12]的研究一致,本研究证实中职生的社会支持对其心理健康的维护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可能因为中职生的年龄偏小,对家庭、父母的依赖仍然较大,家庭支持越多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越好。反之,缺乏家庭支持的中职生,心理问题也较多。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自信程度,国内对大学生群体的研究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13-15]本研究证实:一般自我效能感可以预测中职生心理健康,一般自我效能感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4 建 议

4.1 贯彻教育部的文件精神,构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立体服务体系

2004年7月,教育部颁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16],明确指出: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中职学生成长特别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长和社会相关管理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尽可能做到协同育人,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构建一个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多维立体服务体系。

4.2 加强中职生的学习指导,提高中职生的学习能力

选择职业学校的中职生大多数是被应试教育的“列车”甩下来的。他们学习习惯差、学习能力弱、学业成绩不良,长期的失败体验导致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很多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不足,缺乏自信心和主动性,自暴自弃,甚至自我封闭。因此,中职学校应加强教学环节的管理,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补缺补差的措施,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仅教会他们知识与技能,更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一旦中职生对学习倾注更多的关注,获得更多的学习成功体验,就会增强他们的自我接纳水平,提高自信,增强自我效能感。

4.3 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关注中职生健康成长

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区别对待学生的性别差异、家庭环境差异、年级差异等。更多地重视中职女生、来自农村的中职生、非独生子女中职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对一年级中职生应特别注重心理健康普查和引导,做到防患于未然,建议在新生入学后即可开展全面心理普测,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心理问题严重者予以重点关注。总之,学校应对可能产生心理问题的各类因素进行广泛全面的梳理,尽可能不留心理教育的死角。

4.4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辅以其他心理辅导活动

《纲要》明确要求:各地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一般每学期不少于10学时。中职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设置具体内容。如:一年级可以开设环境适应、学习指导、自我管理、人际交往等主题的课程,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调整心态,建立信心等。课程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成长、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线,采用科学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除了专门的课程外,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配置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并通过团体辅导、个别咨询、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网络咨询、开设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惑。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中一些非正式群体的健康发展,开展朋辈辅导,以班会、团会等正式群体的积极优势和主导作用引导和影响非正式群体的发展方向。[17]

4.5 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的教学与管理中

中职生正处于生理-心理-社会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困惑与矛盾最集中的时期,中职学校不仅要开展专项心理教育活动,更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日常教学与管理中,全方位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工作体系,逐步建立起分管校长负责,德育工作教师为主体,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传授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及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与学生接触机会较多,要及时发现问题,给予积极疏导。学校要对全体教师特别是德育工作教师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及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水平。此外,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视、网络、校刊、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通过第二课堂,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心理健康意识。

4.6 家庭应给予孩子更多关怀与支持,提高中职生的自我效能感

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孩子问题折射出的多数是家庭问题。所谓家庭问题主要指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家长的教育观、人才观和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自我认同和价值判断。父母应当转变唯学习成绩至上的观念,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给孩子提供支持的心理环境,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他们遇到的困难和失败,用理解和帮助来代替嘲讽和指责,帮助孩子走出自卑的阴影,增强中职生对自己完成各项任务的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这样才能提升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 李博.长春市中职生理健康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 王美芹,朱瑞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0(6):85-87.

[3] 郭慧,赵俊萍.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5(9):85-86.

[4] 杨思帆,吴川和.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以重庆三峡水电学校为例[J].职教通讯,2014(1):75-78.

[5]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6]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31-133.

[7] Zhang.J.X.,& Schwarzer,R. Measuring optimistic self-beliefs. A Chinese adaptation of 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J]. Psycholigia,1995,38(3):174-181.

[8] 王才康,胡中峰,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应用心理学, 2001(1):37-40.

[9] 百度文库.SCL-90国内常模数值[EB/OL].[2013-12-02] http://wenku.baidu.com/view/d31b015a7e21af45b307a88b.html.

[10] 陈红霞,潘鑫等.中职生自我接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8):1243.

[11] 李芬.中职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4.

[12] 王红瑞.中职生社会支持系统与个体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3):17.

[13] 张妍,陈福国.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7(4):377.

[14] 汪海彬,张俊杰,姚本先.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安全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10):786.

[15] 廖美玲.七年制临床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6(7):48-50.

[16] 中国政府网.《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2006-08-27][EB/OL].http://www.gov.cn/ztzl/content_370831.htm.

[17] 张冲,孟万金,王新波.中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调查和教育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12(3):80-85.

[责任编辑:王玉宝]

A Stud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tate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HE Yong-dong1, REN Jia-shu1, WEI Ping2

(1. Section of PE Teaching Anhui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chool, Hefei 230031; 2.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Hefe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In order to learn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tate with its relative factors, this paper has adopte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Self-evaluation Scale SCL-90, Perception of Social Support Scale as well as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to investigate 1287 students in thre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of Hefei. 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the mental health of those students is rather low generally with all the factors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norm except the somzatization one; gir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tate is lower than boy ones’ with their social support scores lower than the boy ones’; the state of students from the countryside is lower than that of urban ones with their social support and self-efficacy scores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urban students; non-only-child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tate is lower than those only-child ones’ with their social support and self-efficacy scores lower than those of only-child ones; students of different grades are differentiated in aspects of mental health state, social support and self-efficacy; their mental health is negative correlated with perception of social support and self-efficacy; family support and general self-efficacy can play the role of backward prediction for thos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Finally, it suggests countermeasure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 mental health; self-efficacy; social support; study; countermeasure

2016-11-04

2017-01-02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JG13003)、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SK2015A477)的研究成果。

何永东(1963— ),男,安徽安庆人,安徽电气工程学校体育教研室高级讲师。

G4-44

A

2096-2371(2017)01-0137-08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健康状况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分析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