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徐灿词对前人诗词的化用

2017-04-11 07:05尤梦婷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化用前人词句

尤梦婷

(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论徐灿词对前人诗词的化用

尤梦婷

(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徐灿作为明末清初的女词人,在词作中大量化用唐宋诗词。她利用损字与改字的方法,通过正用、反用、明用、暗用等途径将前人的诗词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去。她的化用使得词作内涵丰富,又翻出新意,形成典雅清丽的词风。

徐灿;词;化用

化用前人的诗文作为一种现象古已有之。宋代诗人黄庭坚曾说:“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①黄庭坚:《答洪驹叔父》,陶秋英编选:《宋金元文论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187-188页。点铁成金就是对化用现象的描述,即学习前人之词,稍加改动,形成新的作品。化用与用典不同,根据罗积勇先生《用典研究》一书对用典的定义,“为了一定的修辞目的,在自己的言语作品中明引或暗引古代故事或有来历的现成话,这种修辞手法就是用典”②罗积勇:《用典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页。。而化用在《汉语修辞艺术大辞典》中的定义为:“是借引文另出新意的引用。有人称为‘出新’。形式上可以增减引文词句,使之完全为我所用,语意上已经有了新的创造和发展。”③杨春霖,刘帆主编:《汉语修辞艺术大辞典》,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28页。另外在《新编学生实用修辞赏析辞典》中也有对其定义,即:“点化是对前人的诗句、警语、甚或典故等进行改造、翻用、重组或创造性的修辞手法。点化又称为化用。”④朱钦舜:《新编学生实用修辞赏析辞典》,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53页。因此可知,“用典”侧重点在引用古代的故事或言语,不作新的改变。而“化用”即是将他人作品中的词句化解开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之重新组合,灵活运用,形成新的有机整体。“清词在继元明两代词风趋于萎靡态势之后,复振颓起衰,艳称‘中兴’。”⑤严迪昌:《清词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第1页。这一时期,不仅词人词作数量众多,女性词人名家之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徐灿,作为清代著名的女词人,“幼颖悟”,通史书、识大体,有着良好教育的徐灿,“善属文,工书翰。诗馀得北宋风格。”⑥《吴县志》卷七十四下、列女十一“才慧”,见叶嘉莹主编:《徐灿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年,第217页。在她的词作中,大量化用前人特别是北宋人诗词创作的现象比较突出。

一、徐灿词化用的概况与特点

徐灿词作99首,据笔者初步统计与分析,徐灿化用前人诗词语句有38处。徐灿最常化用以下诗、词人:李清照8处;李白、辛弃疾、刘禹锡各3处;杜甫、李商隐2处;韦庄、朱庆余、贺铸、韩翃、朱淑真、武则天、陆凯、蒋捷、张祜、柳永、冯延巳、史达祖、淮南小山、陶渊明、无名氏、范仲淹、李煜各1处。

现将化用所涉及的诗、词人及作品列表如下。

表1 徐灿化用李清照词句列表(8处)

表2 徐灿化用李白、辛弃疾、刘禹锡诗句列表(各3处)

表3 徐灿化用杜甫、李商隐诗句列表(各2处)

表4 徐灿化用其他诗、词人诗句列表(各1处)

?

根据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徐灿词在化用前人诗句时有以下几种特点:

第一、徐灿词喜化用唐宋人的作品,在她所化用的所有作家中,除陆凯、陶渊明、淮南小山以外,其余全为唐宋时人。唐宋人的比例约为86.96%,而她所化用的唐宋人作品占所有化用词句的92.11%。由此可见,徐灿对于唐宋诗词是相当喜爱甚至是推崇的。这与唐宋诗词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是分不开的。

第二、徐灿词化用李清照词句数量最多,有8处。徐灿词多处化用易安词句与其词自身的艺术魅力有很大关系。但是笔者认为,徐灿对易安词之偏爱与她们有着类似的人生经历不无关系。她们有着同样幸福的闺中生活、较为美满的婚后生活,同时,也都遭遇过丧乱中的生离死别。徐灿的经历比易安更加惨烈。因此,徐灿在创作时会很自然与这位前代女作家产生共鸣,从而化用她的词句。

第三、徐灿词作具体化用前人诗词时,能够自然运用不留痕迹,并能熔铸出新。如《踏莎行初春》中“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一句化用了贺铸《青玉案》中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明明是芳草才刚刚出芽,梨花还未开放的初春时节,可是作者的心情一点都不愉悦,她的愁绪似乎已化作春魂,如同那漫天的风絮,飘向天涯。徐灿的愁思比贺铸的更为深沉、伤感一些。

第四、徐灿的词以小令词居多,但在这些小令词中却有大量化用前人诗词的痕迹,有的甚至不止一处,十分难得。例如《卜算子·春愁》中“道是愁心春带来,春又来何处”、“屈指算花期,转眼花归去”二句分别化用了辛弃疾《祝英台近》及《蝶恋花》中的两句词。又如《踏莎行初春》中除化用了贺铸《青玉案》外,还在“碧云犹叠旧山河,月痕休到深深处”处化用了辛弃疾《念奴娇》中的“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一句。

二、徐灿词化用的主要方法

化用前人诗词的方法主要有:原句化用法、增损字化用法、改写词句化用法。

(一)原句化用法

就是将前人的诗词直接照搬,为己所用,这种方法在徐灿词中并未出现,因此不加赘述。

(二)增、损字化用法

这种方法的使用即是在前人所作诗词的基础上,适当地增加或减少一至两个或多个字词,再化用到自己的诗文中去。在《拙政园诗馀》中,徐灿三次用到了损字化用法。例如:《念奴娇西湖雨感,次素庵韵》“相看不厌,两高天际孤削”中的“相看不厌”就是化用了李白《敬亭山》中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相看两不厌”一句而删去“两”字。再如:《何满子闺情》“碧海青天夜夜,绮窗绡账年年”中的“碧海青天夜夜”即化用李商隐《嫦娥》名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后一句。这种方法的使用,既巧妙地将前人诗句恰当地融入词作,适应词了的美感特质,又使得词人的词作显得典雅而有深度。

(三)改写词句化用法

这是对前人原句稍加改造,或改变句型,或改变词序,或改变一两个字词,然后化入自己的创作中。徐灿词中运用最多的就是这种方法。如:《长相思别意》“劳劳长短亭”改两字化用了李白《劳劳亭》诗句“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如梦令和韵》“昨夜雨添春重”改三字化用了李清照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吴侬只合江南老,雪里枝枝春意早”(《一斛珠有怀故园》)中的“吴侬只合江南老”一句是韦庄词《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第二句的改写。

《唐多令感怀》“小院入边愁,金戈满旧游”改动化用了杜甫《秋兴》的“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念奴娇初冬》“象板莺声犹醉耳,却是酒醒今夕”改动词序化用了柳永《雨霖铃》首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种改写词句化用的方法技巧较于前面所说的原句化用或者简单的增、损字化用法更胜一筹,有助于为作品增色,增添文雅气息。同时又可见出词人的文学功底之深厚。

三、徐灿词化用的主要类型

徐灿词在化用前人诗(词)句的类型多样,如:正用、反用、明用、暗用。

(一)正用

正用就是所化用的前人诗词的含义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具有一致性。这是化用的最自然、普遍的用法。例如:

《唐多令感怀》中“玉笛送清秋,红蕉露未收。晚香残、莫倚高楼”“莫倚高楼”化用了范仲淹词《苏幕遮》“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中“明月高楼休独倚”一句的词意与词境。二者表达的同样都是在清秋时节,羁旅思乡的情怀。

《永遇乐病中》“曲曲阑干,沉沉帘幕,嫩草王孙归路”化用了《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意。“王孙”,即指徐灿夫陈之遴,怨其出行在外,不知归期何时。

(二)反用

与正用相反,这是作者所化用的前人诗词含义与他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相悖离。这种用法,通过逆向思维的运用,可以使作品表达出与所化用句意义相反的效果。例如:

《惜分钗·春闺》“且近金笼,鹦鹉能言。前,前”化用了唐代朱余庆诗“寂寞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诗中女子寂寞凄凉,对宫中的生活颇为怨恨,然而想说出发泄却也不能,因为在鹦鹉跟前抱怨,怕被鹦鹉学舌而招致更大的不幸。然而词人却反其道而行之,因为鹦鹉能言,而希望鹦鹉学舌,于是想要借助鹦鹉之口,倾诉自己的相思之情,发泄春日闺中愁怨。

《卜算子春愁》“道是愁心春带来,春又来何处”两句,化用了辛弃疾的《祝英台近》中三句“是它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辛弃疾的原意是愁是春带来,追问春去何处?为何没有带愁而去?而徐灿的化用却反用其意,既然愁是春带来的,那么春又从何处来呢?徐灿与辛弃疾的着眼点不同,因此,化用词句时的意义也就相反了。这或许也能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男性、女性在思维逻辑方面的差异。

(三)明用

就是明显地化用前人的诗句来表达作家自己的创作思想、感情,使读者一目了然。如:

《如梦令》“隔叶黄鹂娇硦”化用了杜甫《蜀相》“隔叶黄鹂空好音”。同是用“隔叶黄鹂”的啼声来反衬作者自己的心境。

《水龙吟次素庵韵感旧》“请从今、秉烛看花,切莫待,花枝老”化用了唐代无名氏《金缕衣》“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如梦令和韵》“昨夜雨添春重”化用了李清照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四)暗用

暗用与明用恰好相反,是指作者化用前人诗词的痕迹不甚明显,使人不易察觉。暗用往往最能够体现作者的对古人诗文的熟悉程度,这需要深厚的文学功底。徐灿词中也有暗用的情况,例如:

“春光九十已全抛”(《一剪梅送春》)化用了南宋词人蒋捷词“流光容易把人抛”(《一剪梅舟过吴江》)一句。相同词牌,相似意境,同写春光抛人而去。

《念奴娇初冬》“有几朱颜,镜中暗减,不用沙尘逼”化用了冯延巳《鹊踏枝》“不辞镜里朱颜瘦”表明心中悲苦,容颜衰老,且“不用沙尘逼”所表现出来的家国之恨较于冯延巳《鹊踏枝》而更显大气。

四、徐灿词化用之效果

化用前人诗文是创作古代传统诗词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刘勰在《文心雕龙事类》中主张:“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①周振甫:《文心雕龙今释》,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339页。、“凡用旧合机,不啻自其口出;引事乖谬,虽千载而为瑕”②同①,第434页。。意思是,写文章可以引用古事、古语论证;引用恰到好处,跟从作者自己口中说出的没什么两样,如果引用不当,就算流传千年也有瑕疵。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化用前人诗词时,若化用得当,那么效果就会传达出来。徐灿“诗馀得北宋风格,绝去纤佻之习;其冠冕处,即李易安亦当避席,不独为本朝第一。”③徐乃昌:《小檀栾汇刻闺秀词》二集,见叶嘉莹主编:《徐灿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年,第214-215页。徐灿词学习和借鉴唐五代及北宋者甚多,她对前辈诗词的化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风格典雅,意境优美

徐灿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清陈维崧《妇人集》:“徐湘蘋才锋遒丽,生平著小词绝佳,盖南宋以来,闺房之秀,一人而已。”④[清]陈维崧:《妇人集》,见叶嘉莹主编:《徐灿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年,第213页。她的词如:

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晶帘婉转为谁垂,金衣飞上樱桃树。

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踏莎行·初春》)

这首小令词有两处化用。上片首句点明,这是个初春时节,然而作者却毫无愉悦之情,其愁思之乱如同飞絮漫天飘零。而“春魂已作天涯絮”一句是化用了贺铸《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一句,意境十分优美;下片点明愁绪之因在于茫茫不见故国,回乡的扁舟不在,而夕阳则更是增添了作者无限的惆怅。末句“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化用了辛弃疾《念奴娇》中的“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一句。徐词将辛词中旧恨新愁化用出了一种故国之思的无奈与惆怅。清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卷五中评价这句:“……即超诣,又和雅,笔意在五代、北宋之间。”⑤[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第133页。徐灿词在化用前人诗词时,能够兼收并蓄,又了无痕迹,使得词作典雅优美。

(二)内涵深厚,含蓄蕴藉

徐灿成长在封建时代,社会环境决定了作为女性的徐灿地位不如男性,但她作为一位大家闺秀,情思敏感而细腻。这样,她在词中抒发的情感便十分含蓄蕴藉,而化用前人的诗词本就可以使得表达更加曲折委婉,因此可以很好地促成这种效果。如:

财务模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输入条件与敏感性方案、计算过程和输出结果。输入条件主要是与项目相关的日期、技术参数、融资条件、税率、会计要求等。计算过程主要涉及项目收入、运营费用、税负、运营现金流和还款等。输出结果包含项目的主要经济预测,包括项目资金投入需求、项目回报和偿债覆盖率等。

帘卷晓寒生怕起。一种分鸾,两地黄昏雨。为问海棠开也未,章台有柳君休系。春梦惜春春几许。又听离弦,玉柱鸿声细。一缕水沉烟万缕,画楼十二春风里。(《蝶恋花春闺》)

这是一首写传统春日闺怨的词作。上片几乎句句皆有化用。“帘卷晓寒生怕起”是化用易安《醉花阴》词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种分鸾,两地黄昏雨”又化用了李清照《一剪梅》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之意。两句结合起来,我们才了解到,原来词人懒起的真正原因并非是所谓“晓寒”,而是害怕面对起床后孤独无依的境况而在自欺欺人。“为问海棠开也未”则化用清照词《如梦令》“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一句。而后面的一句“章台有柳君休系”则似乎说明思妇对远走他乡的游子的思念及不安的情绪。作者借助作词,甚至几处化用易安词句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春日愁绪以及惶惶不安的心情。

(三)翻出新意,提升词境

徐灿词在化用前辈诗词时能够翻出新意,将其为己所用并提升词境。如:

小雨做春愁,愁到眉边住。道是愁心春带来,春又来何处。

屈指算花期,转眼花归去。也拟花前学惜春,春去花无据。(《卜算子春愁》)

短短的一首小词,除了后两句以外,皆有迹可循。“小雨做春愁,愁到眉边住。”可以说与范仲淹“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御街行》)李清照《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句意有相通之处。接下来两句“道是愁心春带来,春又来何处”将辛弃疾《祝英台近》词“是它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三句化出了新意。陈维崧称赞这两句“缠绵辛苦,兼撮屯田,、淮海诸胜”①[清]冯金伯:《词苑萃编》(卷八),见唐圭璋辑:《词话丛编》(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956页。。与辛词重“愁去”不同,徐词重在“愁来”,词人困惑愁随春来,而春又来自何处?过片的前两句化用稼轩词“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尽”三句意境。(《蝶恋花》)不论春与愁来自何处,春与一切美好的事物一样,会如同春花一般,消逝、归去。还未知春来自何处,春就要离去了,因此词人在最后说道要“花前学惜春”。词人因春生愁,进而追问春来自何处,不曾解答而春将离去,但愁却由春留下了,并且一步一步地加深。使人读其产生无限惆怅。

本文主要探讨了徐灿化用前人诗词的特点、主要方法与类型,以及达到的效果。徐灿在化用时,很少将前人的诗词原封不动直接使用,而是通过各种手段使其与自己的情感相结合,恰当地融入创作中去。徐灿对前人诗词的化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这不仅体现了徐灿本身的文化修养,艺术底蕴,而且使她的词不论从外在形式还是思想情调上都显得典雅而内涵深厚。

The using of predecessors'Ci-poem by Xu Can

YOU Mengting

Xu Can was well known as a woman writer writing Chinese Ci-Poem betwee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Period,who used as much as Ci-poem of people in Tang and Song dynasty.She used predecessors'Ci-poem in her own words by many ways such as add or cut original words.At the same time she used these by some methods like using of in the obverse or reverse and light or shade side in the content.Her work made her Ci's connotation abundant.Meanwhile Xu Can's Ci become elegance and beautiful and possess new means.

Xu Can;Ci;usage

I222

A

1009-9530(2017)01-0055-05

2016-10-24

尤梦婷(1991-),女,安徽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化用前人词句
打渔人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趣味古文
“化”备用素材为写作内容
浅谈楹联创作中的抄袭与化用
吸取前人经验 发展军事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