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化视角下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探索

2017-04-11 08:29滨,宁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生态化英语翻译双语

齐 滨,宁 强

(大连理工大学 城市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生态化视角下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探索

齐 滨,宁 强

(大连理工大学 城市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专业翻译类课程教学模式展开研究,探讨实现将认知主体和认知对象结合,辩证地考察英语语言和教学环境,在动态的教学中营造一种生态化轻松教学氛围的手段和方法,以期实现“知识、技能、素养”三维度的有机结合,以求达到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翻译类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应用型英语翻译人才全面、平衡、和谐的生态化发展目标。

生态化视角;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

建设国际交流合作改革区域和国际化高校示范区域势必需要高级的英语翻译人才。因此,英语翻译人才是教育对外开放得以顺利发展的保障,是深入加强国际教育合作交流的前提。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必须依赖基本功扎实、训练有素、知识体系完善的英语翻译人才。然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有别于研究型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灵活多变、调整适当的生态化视角下的翻译教学模式能够使得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方向更加明确,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陈坚林等[1]提出:“国际化”的大学英语教学理念和“正常化”的多媒体教学平台,以及“生态化”的英语教学环境是未来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宋至平等[2]将常规的英语翻译教学活动视为生态化的教学环境体系,从国外先进的生态翻译学理论出发研究翻译教学过程,探讨了怎样的翻译教学的原则和方法能够更加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水平,并分析了怎样的翻译活动本质能够更有效地构建教材、学生、教师间的生态关系,为广大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主要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翻译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展开研究和讨论,探求英语翻译人才如何培养才能有效满足社会需要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如何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翻译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有效提高学生的翻译应用能力,以实现英语翻译人才全面、平衡、和谐的生态化发展目标。

1 生态化视角

1.1 生态化的概念

Jamison[3]指出生态学从原先“一个相对狭小的生物学的一个下属领域,逐步转变成一场政治运动和一个公共关心的问题”。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生态学观点遍及了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领域,许多教育工作者开始研究如何构建更加生态化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以“生态化”作为教育研究视角,强调将教学过程与生态环境联系起来,以教学环节中各个生态因子,如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方法等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作为研究对象,探索教学的生态化发展模式。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教材的难易度要适合学生,要照顾到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水平,太易或太难的教材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的课堂控制力、课堂环节的设置、教学手段的选择同样会影响到课堂的节奏和效果。

1.2 生态因子及评价模式

任凯等[4]指出课堂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生态化整体,教师、学生以及课堂环境三个因素在动态的发展中独立发展且相互制约,其中一个因素的破坏,就会导致失衡的课堂节奏。”。也正如Tony等[5]分析的课堂中的生态角色:稳定的生态教学第一方面取决于社会和人际因素,即个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第二方面取决于学习任务的设置,即教学任务的合理布置和课堂的恰当反馈等。吴文[6]指出生态语言教学评价体系是多维信息的整合,是学生身心及语言发展的动态发展过程。生态化英语教学评价体现了人类行为的反思性与自觉性,推动了师生语言能力的共同进步。

图1 生态语言教学评价模式

2 应用型本科英语翻译教学模式

应用型本科是为了适应全国及各地区人才培养及经济发展所建立的新型本科院校,此类院校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应该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知识结构应该从“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学院应该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有用之才。从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方面来看,翻译专业学生的培养更应该将“知识、技能、素养”三个维度相结合,构建以实践能力过硬和操作能力强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向,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胡庚申[7]将翻译中的双语转换简单概括为“三维”转换,即实现“知识、技能、素养”三维度转换的有机结合,并进而提出“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是生态翻译理论的基本原则。

2.1 知识维

知识维包括双语文化知识、双语语言知识及语言功底、翻译理论等。朱玉彬[8]认为以教学为取向的翻译能力主要包括转换双语能力(bilingual transfer competence)和知识储备(encyclopedic and specialized knowledge),百科知识以及专业知识。教师应该引导鼓励学生多读中英文小说、评论、专著、散文、报道,积累地道优美的英文表达方法,扩充双语词汇量,提高对两种语言的敏感性和英汉双语的修养。因此,仅靠课堂上学习翻译技巧和实践翻译策略,对提高翻译能力并无太大益处。

1)文化知识

人类对于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翻译过程即是将两种语言成功转换的过程。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对中西方文化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翻译词组“under the rose”时,很多学生会直译为“在玫瑰下”或者“在花下”,但其正确含义为“严守秘密,私下里”。这个短语来源于古罗马神话,爱与美之女神维纳斯(Venus)与情人幽会,被沉默之神哈坡克拉提斯(Harpocrates)无意撞见,维纳斯之子丘比特(cupid)怕事情传出去,就送给哈坡克拉提斯一朵美丽的玫瑰,请他为母亲保守秘密。因此,如果不了解短语背后的文化常识,就无法真正准确地翻译出词组的正确含义。再比如“greenroom”,同学们容易翻译成“绿色房间”,其实“greenroom”一词源于17世纪末,伦敦西区特鲁街剧院的演员休息室的墙面漆是绿色的,以便在场间或演出结束后让演员的眼睛能够得到休息。因而人们用“greenroom”来形容演员休息室。由此可见,文化知识的积累对于翻译的顺利进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语言知识

英语翻译专业的学生要尤其注意英汉双语在词汇、语法、语篇等方面的相同点及不同点,通过加强英汉对比研究,更加得心应手地做好翻译。比如,狄更斯的小说《双城记》开篇写有这样一段经典的话:“It was the best of times,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it was the age of wisdom,……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we had nothing before us,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o Heaven,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he other way.”。从文学角度来看,这段话描述了事物的两面性,十分精妙贴切,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从句式结构来说,这段话多次用到了排比和平行结构,而且将反义词(antonym)应用地恰到好处。那么翻译时,行文要流畅、有气势、要表达出原文强烈的对比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时时注意英汉对比研究成果的渗透,让学生注意到中英文在语法、句式及篇章结构上的差异,以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

3)翻译理论

英汉互译者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便是翻译理论,只有遵循一定的翻译理论,才能做好一篇翻译实践。因此,在课堂中渗透一些基本的翻译理论,不仅能够有效地解释许多翻译现象,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翻译能力和水平。了解每一种翻译理论的局限性,取长补短,提升译文精确性及美学价值。此外,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的中提到的“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信息型、表情型和操作型”的文本类型,以及目的论和功能加忠诚理论都可以作为翻译的最好依据,并帮助学生克服自身对翻译实践的认识中可能持有的片面性。

2.2 技能维

技能维是指双语运用能力、英汉汉英互译技巧、翻译策略的应用。翻译活动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因此,翻译技巧的掌握至关重要,比如完全对译,部分对译,翻译艺术加工中常用到合并与拆分。采用词性转换法可以增加译文的可读性,使译文更加生动灵活等。原文句式比较复杂时,译者需要庖丁解牛,层层解压,进而采用逆序法、顺序法、综合法等使译文更加流畅,富有文采。翻译技巧有很多,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介绍三类比较常用,且实用的技巧。

1)层层解压

翻译时英文中的长难句一直使学生们耗时最长,最为困惑。长难句单词多,句式结构复杂,需要学生耐心分析主句与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层层切分,找准每个部分的成分,再将每部分译文重新整合方可译出令人满意的准确译文。

2)词性转化

在翻译过程中,原文和译文每个单词的词性不可能保证完全对等。因此,为了达到译文的流畅和通顺,需要改变原文某些词的词性来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名词和形容词,动词和名词,形容词和副词都可以相互转化达到预期的翻译效果。下面以一些汉译英的实例加以说明。

原文1:他小心走路以免弄湿他的新鞋子。

译文He walked carefully so as not to wet his new pair of shoes. 这里的“wet”一词比较生动简洁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弄湿”,远比“so as not to make his new shoes wet”可读性强,简单明了,朗朗上口,而且运用了词汇学中的转类法,形容词“wet”在译文中作动词使用。

原文2:警察给罪犯录下指纹。

译文The police fingerprinted the criminal.与The police took the criminal’s fingerprints.哪个更加生动鲜明呢?当然是前者,因为名词fingerprint被转化成动词使用。

因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归纳类似鲜明典型的例句,让学生自己寻找总结规律,学以致用。

3)增减重复

有时为了达到强调、生动或明确的目的,译者需要采用增减重复法。例如,副词性从句、形容词性从句和名词性从句可以相互转换。在有些例句中,更需要采取整合覆盖的减译法,省略掉并列结构中的同义语类,使译文一目了然,清晰简洁。在生态化视角下的英语翻译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在学生掌握双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前提下,着重强调技巧的使用,提高学生翻译技能。

2.3 素养维

素养维是指译员职业素养、道德素养、情感态度等。李小川[9]提出:“翻译课上任课教师不仅应该培养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和双语转换的娴熟度,还应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水准”。所谓译者的责任感即是译者必须从正确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分析并翻译语言文字,不能偏离正确的轨道或价值观;职业道德是指译者必须认真负责,爱岗敬业,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不能敷衍了事,或望文生义,对于不了解的素材要多学多问。想成为一个合格的译者就一定要尽量多读中英文著作,积累中英文地道的表达方式,提高对语言的敏感度,使自己成为一个“杂家”,以便在翻译时准确无误。任何一项认知活动都会伴随一些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得到控制时,人类的潜能能够得到提升和发展,译者要顺应原文和读者的心理动态,做出令人满意的翻译作品。译者素质是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逐渐培养起来的,学习者必须用心、下苦功夫才能具备这种职业素养和操守。

3 结语

健康,自然,生态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充满生机和活力,能够使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和谐融合,统一一致。Voller[10]将新世纪教师的角色归纳为促进者(facilitator)、咨询者(counselor)、资源提供者(resource-provider)。那么,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英语翻译课堂上,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规划者、语言传授的桥梁和中介,应该将认知主体和认知对象联系起来,学生加以启迪和鼓励,辩证地考察英语语言和教学环境,在动态的教学中营造一种生态化的轻松教学氛围,将双语转换成为“知识、技能、素养”三维度有机结合,使学生找到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关联,使翻译教学朝着和谐的生态化方向发展。

[1]陈坚林,谷志忠.要求更完善,方向更明晰:对07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新解读[J].外语电话教学,2008(1):3-8.

[2]宋志平.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翻译教学反思[J].民族翻译,2012(3):84-89.

[3]JAMISON A.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al movement[M].Berlin: Springer Netherlands,2010:195-204.

[4]任凯,白燕.教育生态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

[5]TONY W.Roles of teachers and learner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12.

[6]吴文.社会文化理论与生态语言教学观[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18(3):56-63.

[7]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生态理性特征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中国外语,2011(6):96-98.

[8]朱玉彬.以教学为取向的翻译能力探讨[J].外语研究,2008(3):71-76.

[9]李小川.基于生态翻译学视角的翻译教学过程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4(3):102-108.

[10]VOLLER P.Does the teacher have a role in autonomous learning,language learning[M].London:Longman,1997:102.

Research on Ecological Teaching Mode of English Translation Course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QIBin,NINGQiang

(City Institute,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16600,China)

This paper generally reviews the relevant concepts of ecological teaching mode,and conducts a research on teaching mode of English translation course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and further discusses ecological teaching approaches combining the cognitive subject and cognitive object,examining the language and teaching environment,and combining knowledge,skill and professionalism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nslation course and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balanced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nglish translation talent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ecologi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English major; translation teaching mode

10.13542/j.cnki.51-1747/tn.2017.01.021

2016-09-07

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2015LN0030A);辽宁省“十二五”高校外语教学改专项课题(WYZD150080)、(WYYB150134);校级精品课——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英语口译》研究成果

齐滨(1981—),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与应用语言学。 宁强(1980—),男,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教育语言学,电子邮箱: 303377865@qq.com。

H319

A

2095-5383(2017)01-0081-04

猜你喜欢
生态化英语翻译双语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探讨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
生态化生存:“打群架”时代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