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新发展理念 真抓实干促跨越

2017-04-11 04:56中共云南省保山市委书记
社会主义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保山建设发展

文 中共云南省保山市委书记

云南日报特邀理论撰稿人、本刊顾问

云南省第十次党代会是在全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重要时刻、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提出的五大奋斗目标、“九个必须”发展路径、经济社会发展的六大任务、全面从严治党的六个重点,体现中央精神,符合云南实际,顺应人民期盼。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云南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

树立新理念 构建大格局

贯彻落实云南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加快云南省保山市跨越发展,必须树立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要有大思路、大手笔、大项目、大措施。当前,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保山市既面临着诸多困难和压力,又有自己的鲜明个性和独特优势,概括起来就是“加快发展有需求、持续向好有基础、赶超跨越有机遇”。“加快发展有需求”就是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保山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持高速发展。“持续向好有基础”就是保山经济连续十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新的支柱产业正在形成,体制机制渐成体系,正在形成跨越发展的“气”和“势”。“赶超跨越有机遇”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的“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三大定位,云南省第十次党代会作出的奋力开创跨越式发展新局面的决策部署,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对保山工作提出的要求,给保山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条件下,保山市将按照“2016年定思路、2017年求突破、2018年成规模、2019年提升、2020年实现”的总体布局,思跨越、谋跨越、促跨越。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文化、作风五大优势,全力补齐交通、产业、教育医疗、体制机制、思想观念五大短板,深入实施高速发展、改革创新、平安法治、碧水蓝天、脱贫攻坚、“三严三实”六大工程,做大做强农特产品加工、新材料、轻纺、信息、旅游文化、现代物流六大产业,同步推进农业规模化、工业聚集化、城市生态化、旅游品牌化、棚改货币化、高速公路建设高效化,在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打造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争当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努力建设实力保山、幸福保山、开放保山、创新保山、法治保山、美丽保山,不断开创边疆地区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站在新起点,面对新任务,必须牢记使命,把跨越发展作为保山的第一要务,切实增强想干的愿望、敢干的气魄、会干的本领。必须敢为人先,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创新机制为保障,以产业项目为支撑,坚持稳中求进,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必须改革创新,牢固树立高速发展金融为要、产业发展聚集为要、经济载体城市为要、农业发展规模为要、跨越发展开放为先的理念,激发创新活力,抢占跨越先机。必须强化操作,找准“主攻点”、牵住“牛鼻子”、学会“弹钢琴”,做到重点问题重点抓、实际问题实际抓、具体问题具体抓、特殊问题特殊抓。必须真抓实干,把理念、思路、决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实实在在的项目、实实在在的发展。

着力八大方面 促进跨越发展

2017年,云南省保山市将围绕“六化突破年”“机制完善年”和“工业攻坚年”这三大主题,重点在八个方面取得突破。

以“十个万亩”为抓手,在农业规模化上取得突破。制定出台规范标准,重点打造施甸万家欢、昌宁中麒等十个流转土地上万亩的规模农业示范区。发挥华大基因龙头企业作用,壮大农产品加工和生物医药产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狠抓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和质量监管,积极开展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通过扶持打造规模农业示范区,让农民实实在在地得到地租、打工、分红三份收入,让规模农业为品牌农业、加工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未来农业打下扎扎实实的基础。

以园区建设为抓手,在工业聚集化上取得突破。以“工业攻坚年”为主题,坚持“一个产业、一个政策,一个基地、一支基金,一批项目、一套人马”,发挥好保山工贸园区“园中园”的平台作用,聚集发展轻纺、电子信息及大数据、新材料(硅基产业)、装备制造、生物资源加工五大产业集群,打造工业聚集发展的先行区、试验区、创新区。抓牢山东恒丰、天津纺控、云南联通、中唐国盛、西安隆基、世界和平稻、江苏泽元藻业、广东协进陶瓷等大企业大项目,推动在谈项目加快签约、签约项目加快落地、落地项目加快投产、投产项目加快达产。统筹好“园中园”和其他园区的发展,探索生产要素第三方服务外包模式,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有效聚集。

以“三个万亩”为抓手,在城市生态化上取得突破。城市生态化就是城市森林化、园林化、清洁化、和谐化、宜居化、宜游化、宜业化。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中心城市“三个万亩”生态廊道工程,把万亩青华海湿地建成调节城市微气候的生态绿肾,把万亩东山生态治理恢复工程建成环城森林绿廊,把万亩生态观光农业园建成田园风光绿带。重点抓好由五县市区共同建设的东山森林公园5个“园中园”示范区目,2018年在昌宁县和施甸县建设,2019年在腾冲市和龙陵县建设,形成城市生态化的竞争新平台。加快推进“三校一院”“四创两争”、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全国试点等各项工作。全面推行棚改货币化安置,把棚户区改造作为最大的民生改善工程、最大的城市建设工程、最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工程,用好用活专项基金,引导市场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以全域旅游为抓手,在旅游品牌化上取得突破。按照“全域都是风景美景、全域都有亮点卖点”的总体要求和5A级景区标准,打造全国知名的滇西边境最美生态城市,创建腾冲全域旅游全国示范区,把腾冲传统村落打造成世界文化遗产,把高黎贡山自然遗产打造成世界知名品牌。启动南方丝绸古道、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三线合一申报世界线性文化遗产工作。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交通网、旅游服务网和旅游互联网。与东方园林等大集团合作,建设一批国际标准的旅游精品景区。围绕凤凰卫视和清华启迪这两个龙头企业,壮大旅游文化产业。

以“五网”建设为抓手,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突破。以“城城通高速”为目标,推动高速公路建设高效化,全力加快保泸、腾陇、东绕城、昌保、腾猴、保施6条高速公路建设,力争芒孟高速象达至链子桥段开工建设,统筹抓好国省道、县乡公路、大瑞铁路保山段建设,启动中心城市有轨电车项目。加快推进通用机场建设,抓好腾冲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和口岸机场建设,实施保山机场改扩建工程。做大做强地方电网,加快龙川江流域梯级水电站项目建设,力争桥街水电站投产发电。抓好天然气利用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强化水网和互联网保障能力。

以改革创新为抓手,在建立健全机制上取得突破。在投融资机制上,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和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大力推行“51+49”股权债权和“10+3”、PPP模式,促进项目投资多元化;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吸引更多金融机构落户保山;抓住机遇推动一批企业上市、挂牌。在园区管理机制上,以“园中园”为重点,打破行政区划,实行共建共享,聚合全市力量解决一个县市区难以解决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政府服务、市场服务、产业服务等配套难问题,切实降低配套成本、提高承载能力、延伸产业链条。在城市管理机制上,建立健全统一指挥体系、综合执法体系、运营维护体系、经费保障体系和网格化、数字化的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城市精准管理、动态管理、综合管理水平。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上,巩固提升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带动模式,积极探索宅基地集约开发、农村土地银行、土地股份合作社、“田保姆”经营模式,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在开放发展机制上,解决好保山通往印度洋的两条通道一条通而不畅,一条畅而不商、商而不大的问题,把保山—瑞丽—曼德勒—仰光—印度洋这条通道作为最现实最直接最便利的通道选择;在曼德勒建设标准厂房,解决在保山生产、在曼德勒组装和贴牌的问题,真正形成“丝路永昌”的开放体系。

以脱贫攻坚为抓手,在改善民生上取得突破。以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整合各类资金,强化金融扶贫,围绕“五个一批”精准施策,把易地扶贫做成美丽村庄,把产业扶贫做成产业发展,把生态补偿做成绿水青山,把教育扶贫做成育人成才,把社会兜底做成光彩事业。2017年,确保保山市6万贫困人口、36个贫困村、7个贫困乡脱贫退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织密民生保障网,让广大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以民主法治为抓手,在社会治理上取得突破。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更加注重联动融合、开放共治,更加注重民主法治、科技创新,以问题为导向,以“6995”网格化为抓手,以数据整合为基础,以信息网络为支撑,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积极争创全国平安城市,持续巩固民族团结、社会安宁、边疆稳定的良好政治局面。

猜你喜欢
保山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走过万水千山 最爱一座保山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PTN技术在保山广电网络的具体应用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