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社区宣讲团”担当理论宣传重任

2017-04-11 04:56
社会主义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红塔区宣讲团讲堂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理论宣传工作在创新内容、形式、手段上下功夫,组建了由党员领导干部、“五老”干部、道德模范、先进人物、基层文艺骨干为主要成员的宣讲团。2013年3月,宣讲团被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正式命名为“聂耳社区宣讲团”,成为省、市、区三级共同打造的宣讲品牌。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开展宣讲500多场,受众达10万余人次,宣讲范围覆盖全区11个乡(街道)104个村(社区),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理论宣讲格局,承担起全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的历史责任。

扎根本土 面向群众

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唯有扎根本土、面向群众,创新理论才能真正为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宣讲团自成立以来,在省、市、区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以不断健全的制度来保障、以专兼结合的理论工作队伍来推进、以多样化的途径来普及、以发挥基层群众的主体作用为根本,在理论宣传普及引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是骨干。多年来,红塔区坚持领导干部下基层上党课制度,全区各级各部门党员领导干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工作实际,主动承担起部门、单位和联系点的宣讲工作,乡、街道党员领导干部在各重点工作阶段和冬季党员轮训期间,深入到村、社区、小组广泛开展宣讲,形成了区级领导和区属各部门领导到联系点宣讲,乡、街道领导到村、社区宣讲,村、社区领导到小组宣讲的层层宣讲模式。每位领导干部每年下基层宣讲不少于两次,使党的创新理论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会议精神及重大决策能及时有效地宣传到村村寨寨,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同时,为更多更快地获取新知识、新信息、新观念,邀请省级以上知名专家教授为广大党员干部授课。

道德讲堂是主阵地。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红塔区扎实深入地开展了“道德讲堂”活动,共建成机关、企业、行业、学校、社区、村和新市民“道德讲堂”350余个,开展活动近千期(次)。各讲堂相互交流、联动,精心设计“道德讲堂”的教育内容和形式,扩大了道德讲堂的覆盖面,使更多的市民参与其中,实现百人以上道德讲堂达300余期(次)。创新形式,将道德讲堂建设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紧密结合,把道德讲堂搬到室外,让“道德讲堂室外讲”,在区直单位和学校启动实施了“创建文明城市、普及礼仪常识、提升文明素质”等道德系列宣讲活动。

“五老”队伍是主力军。“五老”队伍在政治、经验、威望、时空、亲情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他们积极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做好事、办实事,实实在在地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解决问题。宣讲结合青少年群体特点,与青少年面对面交流分享经验,引导青少年把实现中国梦的满腔热情转化成为实现国家富裕、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刻苦学习、勤奋工作、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活动覆盖全区各中学、中心小学的4万余名中小学生。

基层文艺队是协助者。红塔区目前共有727支业余文艺队。这些文艺队在党的理论宣讲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用通俗的、群众喜爱的歌舞,唱出党的大政方针和富民政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举措、新气象、新成果以及人民群众的新生活、新景象。基层文艺队常年活跃在城市、乡村和机关、社区,宣传党的重大会议精神,宣传区委、区政府的发展战略,宣传党的拆迁政策,宣传殡葬改革,宣传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城乡环境整治,宣传好人好事,宣传良好的道德风尚等。用歌舞、花灯、戏曲的形式把党的理论传遍千家万户,使党的理论和大政方针入脑入心。

创新方式 回归生活

人民群众是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的主体,宣讲成果要由人民群众来检验。红塔区“聂耳社区宣讲团”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需求,不断创新方式手段,增强宣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号召力,使宣讲真正回归到人民群众火热的现实生活当中。

拓展宣讲覆盖面。宣讲工作直面基层群众困惑,讲解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干部用身边的典型事例引导和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组织有威望有业绩的老领导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和激励全区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组织在科技致富方面取得一定成就的青年通过自身的奋斗经历,传授各种科技致富的经验方法、科学理念。组织掌握新科技的专家、学者向企业职工、农村农民宣讲,增强科技意识,提高他们科技致富奔小康的能力。组织公、检、法、司部门干警和法律工作者组成学法用法宣讲团,通过宣讲,增强农村群众、企业职工和在校学生的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组织女模范、女强人、女能人为妇女群众宣讲她们的人生经历、创业历程、成功收获等典型事例,激励全区妇女群众争做新时代的新女性。组织下岗后再创业的代表进行典型事例和先进事迹宣讲,教育和引导下岗(失业)职工转变择业观念。

活化宣讲内容。紧密联系党员干部群众思想实际,依据不同时期的宣讲重点调整宣讲内容。围绕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围绕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供给侧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宣讲。围绕区委、区政府重点项目、重点工作等内容,形成了《以千村整治、百村示范为契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大城乡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家园》《实行统规联建,规范民房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等一批质量较高的宣讲稿。围绕致富奔小康、妇女维权、传统文化等相关知识,举办了《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做新时代的新女性》《妇女维权与优生优育》等贴近群众实际、深受群众喜爱的讲座。以发挥模范引导作用为内容,开展了《心系中国梦,为我的梦添彩》《奉献火热青春,为我的梦添砖加瓦》《弘扬雷锋精神,争做雷锋传人》《青春因创业而精彩》等励志宣讲。

改进宣讲方式。针对宣讲对象大部分在基层,特别是在村组、社区的实际,做到宣讲工作与冬季党员轮训或农闲季节、召开村组干部会或党员群众大会以及各种培训结合起来,把“填鸭式”的宣讲方法转变为提问解答的互动方式。宣讲中注重把宣传教育与各种主题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力求使宣传教育的过程成为提高认识、转变作风、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在“精”字上下功夫,着力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省、市、区委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宣传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经济新常态,宣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宣传农村实用科学技术和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和遵循道德规范的典型事迹,宣传勤政廉政、执政为民的先进典型。宣讲做到突出重点,讲清亮点,阐释难点,真正把宣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统一起来。

不断健全机制。着力完善宣讲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宣讲水平,力求把道理说清楚,把难点讲透彻,让群众能够听得懂、用得上。完善部门联合调研机制。由区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协调纪委、组织部、政法委、党校、关工委、妇联、团区委、科协、司法局、就业局等部门和单位召开联席会议,围绕形势任务、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确立调研课题,深入到11个乡、街道以及部分企业、学校调研,了解群众思想动态,倾听群众需求,确立宣讲主题,撰写宣讲提纲,完善宣讲内容。完善反馈机制。每次宣讲结束后,发放征求意见表,广泛听取群众对宣讲内容、方式的意见以及对宣讲队员的综合表现的评价,找准存在的不足。每年以总结、座谈的方式举行1~2次有责任单位和宣讲团成员参加的宣讲工作会。通过优秀宣讲团成员谈体会、谈感受,责任单位谈成效、谈不足,分管领导作肯定、提要求,增强责任单位抓好宣讲工作的信心,激发全体宣讲团成员的工作热情。完善人才储备机制。注重把大学生村官、党员能人、经营大户、致富带头人等一些“土专家”“田秀才”“企业家”纳入宣讲人才库,鼓励他们走上讲台,用家乡话、群众身边事宣讲理论,增强宣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深入推进工作。宣讲工作把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切入点,讲身边人、说身边事、话身边理,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小话题”入手,把科学理论转化为广大群众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的顺口溜、巧段子,让群众主动学,追着听。坚持把理论武装贯穿于大讨论活动的全过程,把红塔区摆到全省、全国大局中准确定位,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具体化。宣讲中注重深化区情再认识,全面阐释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通过广泛开展“争先创优跨越发展”大讨论、大行动活动,把宣讲作为转变为开门纳谏、寻找发展良策的过程。把宣传“千村整治,百村示范”政策作为主要内容,立足农村建设的实际,以城乡环境整治、生态文明建设、统规联建、构建和谐平安红塔区等专题作为重点,阐释红塔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具体思路和措施办法,树立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识。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重要内容,广泛开展科技普及,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知识,输送新技术新信息。

猜你喜欢
红塔区宣讲团讲堂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省委宣讲团走进省农业农村厅进行宣讲
立足“和合讲堂” 开展“和融党建”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省委宣讲团走进国资系统
红塔区鲜食玉米品种展示试验
法律讲堂之——管住自己的馋嘴巴
新闻小讲堂
法律讲堂之——交通安全我最棒
玉溪市档案局到红塔区调研土地确权颁证工作
省委宣讲团走进妇联系统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意见领袖在农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