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形成脱贫攻坚“组合拳”

2017-04-11 04:56西南林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
社会主义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组合拳贫困地区云南省

文 西南林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强调,要把扶贫开发作为头等大事、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要抓紧研究制定出台一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组合拳,排出时间表、实行倒计时,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云南省劳动者素质低,人才缺乏,说到底就是教育的落后。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是标本兼治推进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

科学部署,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难点就是贫困问题,党中央吹响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号角,脱贫攻坚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自觉行动,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壮举。云南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到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时,首先强调的就是全面脱贫全面小康目标顺利实现。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省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1万亿元、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增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8000美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符合云南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17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也把脱贫攻坚纳入当年十项重点工作,提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好全面脱贫攻坚战;实现29个贫困县摘帽、1100个贫困村出列、100万贫困人口脱贫;完善建档立卡动态管理机制;以4个片区为重点,扎实做好“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等脱贫攻坚工作;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健全产业到户到人精准扶持机制;加快实施现代职业教育、县级公立医院和妇女儿童医院扶贫工程,加大贫困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力度,健全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实施1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抓好后续发展;继续增设贫困地区生态公益岗位,做好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的决策部署,充分表明云南省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争取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强决心。

正确把握省情是抓好脱贫攻坚的基础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举全省之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意见》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工作提高到事关政治方向、根本制度、发展道路的战略高度,密集调查、研究、部署、推动扶贫开发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充分肯定了云南扶贫开发成效,对整村、整乡、整族、整县、整州推进的扶贫开发路子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强调必须时不我待地抓好扶贫开发工作,下大力气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决不能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掉队。面对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时间十分紧迫的严峻形势,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特别是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贵州座谈会议精神,对扶贫开发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云南省山川秀美,资源极其丰富,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区位优势及发展潜力巨大。但是,由于历史和客观的原因,由于自然条件、市场影响、政策因素、区域环境、个体素质等致贫原因多种多样、相互交织,云南省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难度大。2015年底,全省仍有贫困人口471万人,居全国第二位;有片区县和重点县88个,居全国第一位。要扎扎实实抓好云南的脱贫攻坚,就必须准确把握云南省的省情,有的放矢、精准扶贫,做到真扶贫、扶真贫。云南省的省情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可以更加具体地用七个字来概括:“老、少、边、山、大、低、穷”。

一是“老”。云南省有很多革命老区,红军曾先后到过云南的34个县,在威信召开了著名的扎西会议。解放战争时期,云南的地下党和游击队为云南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二是“少”。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有26个世居民族,有15个独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三是“边”。云南与三个国家接壤,澜沧江—湄公河一江通五邻,四是“山”。云南省山高坡大,交通不便,94%的国土是山区和半山区。五是“大”。云南省国土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在全国排第8位,人口4700多万,是全国较大省份之一。六是“低”。云南省劳动者素质低、人均受教育年限低。七是“穷”。云南是一个贫困大省,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社会发展层次低,经济极度落后,贫困程度深,脱贫十分困难。

统筹协调科学实施是抓好脱贫攻坚的关键

精准扶贫,脱贫攻坚,责任重大,既要真抓实干,扶真贫、真扶贫,措施有力,全力推进,又要讲究方法,力求实效。一是以政府为主导。各级政府统筹各方力量抓好扶贫工作,尤其县乡两级政府要主动担当。二是以农民为主体。要把老百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因为内因是变化的依据。三是以规划为基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四是以增收为目标。“三农”工作和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是让人民群众增加收入。五是以科技为支撑。结合实际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用科技手段脱贫致富。六是以绿色为主调。推动绿色发展,打好生态牌。七是以产业为牵引。鼓励农业企业通过“公司+农户+产业”推动扶贫。八是以投入为关键。充分用好扶贫资金,加强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九是以移民为途径。对生活、生产条件极度困难的贫困人群,实行县内移民,这是解决脱贫的好办法。十是以巩固为尾声。对脱贫摘帽的县、乡、村进行巩固,做到脱贫问题攻坚工作不松懈,挂钩单位不脱钩,脱贫攻坚项目一抓到底,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强化教育优先发展是抓好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云南省劳动者素质低,人才缺乏,说到底就是教育的落后。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是标本兼治推进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一是巩固“两基”成果,提高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率,减少流失率,防止新的文盲和半文盲的产生。二是在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昭通的镇雄县、彝良县、威信县实施免费14年教育的基础上,把免费范围扩大到边境民族贫困地区的农村。三是提高各级民族中小学及云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四是大力发展县级职业高中,把未升学的农村初中毕业生免试免费送到县职业高中读书,学会一技之长,培养新型农民。五是加强培养民族贫困地区高素质人才。六是切实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应当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全面推进全省各类教育蓬勃发展,为脱贫攻坚、为云南省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猜你喜欢
组合拳贫困地区云南省
打好“组合拳” 书写新答卷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打好“组合拳” 攻克“坚中坚”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云南省瑞丽市老年大学之歌
近31年来云南省潜在蒸散量的时空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