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研究综述

2017-04-11 08:43郭继文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本质供应链互联网+

郭继文

(山东交通学院 社科部,济南 250023)

“互联网+”研究综述

郭继文

(山东交通学院 社科部,济南 250023)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引发了各行各业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当前政界、企业界和学界从“跨界融合”、“技术升级”、“观念转型”、“经济形态”、“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等方面阐释“互联网+”的内涵;对“互联网+”的“+ ”有多种不同的理解,认为“+”是“互联网化”,是“添加联合”,是“加速与创新”,是“综合相加质变”等;从“融合创新”、“数据化”、“做减法”、“智慧供应链”等角度对“互联网 + ”的本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互联网 +”的行动实践走在了理论研究前面,因此“互联网 +”的理论研究方面需进一步加强。

互联网;互联网+;+互联网

随着以信息与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从高新技术产业渗透和扩展到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并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互联网+”概念是对这一趋势的深刻洞察和高度凝练。“互联网+”的概念是由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率先提出来的。2012年11月14日,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博览会发表的《互联网+》演讲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互联网+”概念,并以360、百度为例阐释了对“互联网+”的理解。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使用了“互联网+”的概念,并从政府层面提出了“互联网+”国家行动计划。“互联网+”概念和“互联网+”国家行动计划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互联网+”时代。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的贯彻和实施标志着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互联网+”的新常态。“互联网+”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问题,并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企业家和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和探讨“互联网+”,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一、 关于“互联网+”的内涵

企业负责人、学者和政界结合各自专业背景阐释“互联网+”,对其内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于“互联网+”内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跨界融合”说

腾讯公司控股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多次提及和论述“互联网+”。2015年他在《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中指出:“‘互联网+’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业的跨界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构建连接一切的新生态,大力促进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1]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认为:“互联网+计划,我的理解是互联网和其他传统产业的一种结合的模式。这几年随着中国互联网网民人数的增加,现在渗透率已经接近50%。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互联网在其他的产业当中能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2]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认为:“‘互联网+’就是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和互联网的思维与实体经济相结合,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增值、提效。”[3]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宁家骏认为:“所谓‘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与深度融合的过程,这将对人类经济社会产生巨大、深远而广泛的影响。”[4]以马化腾、李彦宏、雷军为代表的与互联网密切相关的企业负责人立足于互联网技术,从技术层面强调互联网的工具价值,强调通过互联网与其它产业的化学反应式的融合或结合,从而对传统产业、实体经济、经济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技术升级”说

北京大学黄璜教授认为:“‘互联网+’不仅包括制造业,也包括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互联网金融以及创客创新。‘互联网+’是两化融合的升级版,不仅仅是工业化,而是将互联网作为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提取出来,并与工业、商业、金融业等服务业全面融合。”[5]清华大学付志勇教授认为:“‘互联网+’是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提法的升级版。”[6]以黄璜和付志勇为代表的学者认为“互联网 +”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升级版。

3.“观念转型”说

马云认为:“今天 IT 已经在向 DT(数字科技)时代快速跨越。IT科技和数字科技,这不仅仅是不同的技术,而是人们思考方式的不同,人们对待这个世界方式的不同。”[7]“只要是技术的革命,都有文明的冲突,都有社会的冲突。工业革命后的冲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今天出现了互联网,但这次冲突不会有战争,而是昨天成功者和今天成功者的冲突,昨天的理念和今天的理念的冲突。昨天我说数据的鸿沟不是技术问题,是认识问题,是学习能力的问题。”[8]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在‘互联网+制造’上,海尔要打造一个生态系统,整个企业全系统全流程都要进行颠覆。……这种颠覆聚焦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对企业的颠覆,也就是企业从传统的金字塔形的科层制组织颠覆成平台化组织;第二个是对顾客概念的颠覆,就是从顾客到用户,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第三个是对员工的颠覆,从原来的雇佣者和执行者转变成创业者和合伙人。这种颠覆总结起来就是海尔的三化:企业平台化、用户个性化、员工创客化。”[9]数字科技的发展和企业互联网化,颠覆了企业的流程和人们的认知,促使人们的思维和理念转型升级。

4.“经济形态”说

新浪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曹国伟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时强调:“‘互联网+’代表的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的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10]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佟力强认为:“‘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11]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学研究室主任黄楚新认为:“互联网+”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12]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规划研究所徐志发认为:“‘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13]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沈潇认为:“‘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经济形态,将对企业生产方式产生革命性影响。”[14]曹国伟、佟力强、黄楚新、徐志发等学者认为作为技术手段的互联网已经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构成要素,已经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核心引擎,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形成了新的经济形态。“经济形态”说强调互联网的经济价值,强调互联网对经济发展的革命性影响。

5.“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说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15]此观点从宏观视角强调互联网对消费领域和生产领域的影响,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

企业家和学者从不同视角探讨“互联网+”的内涵,围绕互联网和产业的关系,认为“互联网+”不仅是基础设施,而且以跨界融合和连接一切重构我们的思维模式,成为我们生产生活的新生态。

二、怎样理解“+”

学者对“互联网+”的“+ ”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和阐释。主要有以下观点:

1.“互联网化”说

易观国际创始人、易观商业解决方案总裁杨彬认为:“‘互联网 + 企业’(企业互联网化)……‘互联网 + 产业’(产业互联网化)……‘互联网 + 智慧’(智慧互联网化)。”[16]雷军对“互联网+”加的是什么问题的回答是“‘互联网+’就是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和互联网的思维与实体经济相结合,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增值、提效”[17]。实质上,“+”就是企业、产业和智慧的互联网化。

2.“添加联合”说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认为:“‘互联网+’实际上是‘互联网+X’,X是各行各业,即工业化下的各行各业。”[18]黄楚新、王丹认为:“‘+’意为加号,即代表着添加与联合。这表明了‘互联网+’计划的应用范围为互联网与其他传统产业,它是针对不同产业间发展的一项新计划,应用手段则是通过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进行联合和深入融合的方式进行;另一方面,‘互联网+’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其深层意义是通过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完成产业升级。”[19]

3.“加速与创新”说

独立TMT分析师付亮认为:“‘互联网+’第一个‘+’应该是加速,而不是破坏什么。互联网就是一个加速工具,而且一直在加速。我们现在已经在不断加速,速度越来越快,最近几年没有哪个行业离得开互联网。第二个‘+’是破坏性创新。现在已经开始出现了。像互联网金融比较明显,要打破旧格局。”[20]

4.“三层”说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编辑刘金婷认为:“‘+’至少有三层含义:(1)建立连接,先将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连接起来,建立可以合作的通道,也就是探索传统行业中可实现互联网化的部分;(2)取长补短,互联网和传统行业是协作关系,要充分利用好两方的优势,发挥各自的特长,互相学习,探索合理的共同发展模式;(3)深度融合,互联网和传统行业全方位协作,建立完善的共同发展模式,进而带动全行业发展。”[21]

5.“五层次”说

马化腾、张晓峰和杜军等从五个层次理解“+”:“第一个层次:互+联+网。第二个层次:‘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安全云库+物联网+万联网+产业互联网(如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第三个层次:‘互联网 + 人’。第四个层次:‘互联网 + 其他行业’。第五个层次:‘互联网 + ∞’:∞代表无穷大,这就是连接一切的阶段。”[22]

6.“综合相加质变”说

翟振刚认为:“‘+’就是‘+’企业的方方面面,从战略到品牌,从研发、生产、管理到运输、运营、销售、售后等各环节,涉及到企业的商业模式、管理模式、生产模式、营销模式、研发模式和客户服务模式。‘+’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也是思维、理念、模式上的‘+’, 不是简简单单的‘物理链接’,而是要产生‘化学反应’,从而重塑企业各环节,构造企业新的价值网络体系,重构企业的整个价值链,创造新的价值,满足更深层次的社会和市场需求,产生新的价值。”[23]

与“互联网+”密切相关的概念是“+互联网”。刘金婷认为:“‘+互联网’是指传统行业主体主动应用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模式、互联网技术等对本行业进行开拓发展。传统行业要拥抱互联网,需要用互联网思维武装自己,依靠互联网技术,探索行业互联网发展模式,提高产品品质,提升用户体验。”[24]“无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还是深度融合,都是‘+互联网’概念,即传统产业是主体,互联网只是工具。工具的最大特点是被动。再好的工具,只有被利用才有价值,这就是工具的特征。”[25]“‘+互联网’,物理叠加,改善存量;‘互联网+’,化学反应后创造增量。‘+互联网’的价值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原有业务中的信息不对称环节,从而实现效率重建。具体来说,过去我们受限于时间、地点、流程等信息不透明导致的高成本,‘+互联网’以后就能实现在线化(24小时接入)、规模化(一点接入,全球覆盖)、去渠道化(减少流通成本)。”[26]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互联网+”与“+互联网”都注意到互联网的作用,注意到互联网与其它行业的关系。从时间维度看,“+互联网”与“互联网+”是信息技术发展不同阶段的产物,“+互联网”是工业化至工业3.0阶段的产物;“互联网+”是工业4.0阶段的产物。从互联网的作用看,在“+互联网”阶段,互联网是信息交流的革命性的工具;在“+互联网”阶段,此时互联网集物质、能量和信息为一体,构成我们生产、生活和思维的生态。从互联网与其它行业的关系看,在“+互联网”,传统行业是主体,居主动地位,互联网是工具,处于被动地位;在“互联网+”,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生态,不是互联网说了算,互联网与其他行业是融合互补的关系。从结果看,“+互联网”是量变,属于物理反应,优化原有的存量;“互联网+”是质变,属于化学反应,增量改革。

三、“互联网 + ”的本质

学界和企业界尤其是IT界从不同视角对“互联网 + ”的本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

1.“融合创新”说

刘九如认为:“‘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更通俗一点说,‘互联网+’,就是将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应用到其它领域,使得该领域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形成聚合效应。”[27]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金永生认为:“‘互联网+’的本质:融合与创新。‘互联网+’通过互联网技术在各个产业内部及产业间的运用,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配套技术的嵌入,在行业间产生反馈、互动与协调,最终出现大量化学反应式的融合与创新。”[28]翟振刚认为:“‘互联网+’的本质=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价值网络,是价值创造,是一种颠覆性创新。‘互联网+ ’不仅仅是工具和思维,更是一种价值观。即用互联网提供的通讯、软件等工具,利用‘专注、极致、口碑、快’和免费、社群、长尾巴、跨界、平台、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化可行产品)等互联网思维,重新构造自己企业的价值网络,构造‘高级文明’,帮助企业创造新的价值,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从而得到新的利润。”[29]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俞永福认为:“‘互联网+’的本质是重构供需,看一个项目是不是真正的‘互联网+’,关键是看原有的非互联网业务,在与互联网连接后有无产生质变,并且这种质变不在于提升效率,而是体现在供需的重构上。”[30]俞永福也是在融合质变的基础上,强调“互联网+”的重构供需功能。

2.“在线化、数据化”说

宁家骏认为:“‘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31]阿里巴巴研究院发布的《“互联网+”研究报告》认为:“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经过互联网改造后的在线化、数据化。无论网络零售、在线批发、工业 4.0、跨境电商、快的打车、淘点点所做的工作分享都是努力实现交易的在线化。只有商品、人和交易行为迁移到互联网上,才能实现‘在线化’;只有‘在线’才能形成‘活的’数据,随时被调用和挖掘。在线化的数据流动性最强,不会像以往一样仅仅是封闭在某个部门或企业内部。在线数据随时可以在产业上下游、协作主体之间以最低的成本流动和交换。数据只有流动起来,其价值才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32]网龙首席知识官唐兆希认为:“‘互联网+’ 的核心本质——互联网技术全面渗透到传统产业中,并彻底改变传统产业的运营模式和发展速度。”[33]这些观点是从技术视角谈“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过程和环节的互联网化,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

3.“减法”说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唐鑛认为:“‘互联网+教育’的本质不是做加法,而是做减法——把渠道简化,把教育管理环节简化,把所有的中间环节简化,让每一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实实在在地明确自己的定位。”[34]《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詹国枢认为:“‘互联网+’关键在于做减法……‘互联网+’时代,一定是做减法的时代。”[35]马化腾在给全市党政领导干部作“腾讯对‘互联网+’思考”的主题讲座中谈到,“‘互联网+’要先做减法,才能加进新东西。……‘做减法’的战略思维: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布局其他业务,但自身只专注于‘连接’和‘内容’两项核心业务,这样才能做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互联网+’。”[36]詹国枢和马化腾等虽然没有明确使用“本质”一词,与唐鑛的观点一致,即“互联网+”专注于自己的特长和核心业务,简化渠道和环节,优化存量,提高增量,同时把消极、负面的东西减下来。

4.“智慧供应链”说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宋华、谢丹丹认为:“‘互联网+’的核心不在于简单地讨论互联网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或将传统业务搬上网,贴上‘互联网+’的标签。企业应该思考,如何更好地结合新技术去改良和优化产业供应链,打造更高效、更智能的‘智慧供应链’,这才是‘互联网+’的本质。”[37]“‘互联网+’正为这些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途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这些新的技术创新和手段,一旦融合进产业供应链管理中,不仅可使得上述问题迎刃而解,而且进一步创造出高度智能化、服务化的供应链体系,也就是智慧供应链(Intelligent Supply Chain)。智慧供应链借助于新的技术,通过产业供应链运营的可视化、智能化、自动化和集成化,不仅打破了组织内和组织间的壁垒,融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一体,提高了效率,而且推动了产业的升级与发展,拓展了服务化的市场空间,带来了新的效益。”[38]宋华又进一步阐释:“‘互联网+’的本质——三大产业的智慧供应链;智慧供应链核心结构——信息治理;透过这些新兴技术和方式的运用,形成‘产业供应链+’,亦即我们所说的产业智慧供应链;智慧供应链的实现在流程上有赖于‘四化’管理,即供应链决策智能化管理、供应链运营可视化管理、供应链组织生态化管理、供应链要素集成化管理。”[39]这些观点以管理学为理论基础,以三大产业的供应链为切入点,探讨“互联网+”的本质。

5.“连接”说

上海景域国际旅游运营集团任国才、李晓丽从互联网与其它行业的关系探讨“互联网+”的本质:“‘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通过互联网技术,传统行业之间、互联网与传统行业之间、新兴行业与传统行业之间,甚至人的智慧、资源、信息、资金全部连接在一起,由此催生了全新的企业、业态和产业,也对传统经济社会和人的生活方式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40]

也有的学者从作为主体的人视角探讨“互联网+”的本质。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所所长谭天认为:“‘互联网+’ 的本质还是‘互联网+人’,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所创造的客观条件,互联网无法加也加不好。互联网之于人的改变,人对互联网的利用,二者在互动中促进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这也是‘互联网+’的社会意义所在。”[41]“互联网+”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加快了企业、产业和智慧的互联网化,会愈来愈益融入社会实践,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其内涵和本质也会发展和完善。学界对“互联网+”本质的认识和把握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深化,对“互联网+”本质的认识和把握更深刻、更准确。

企业家和科技工作者在“互联网+”的意义、内涵、本质、实现路径等方面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实践操作层面涌现了许多成功的案例。目前学界对“互联网+”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科普宣传的成果较多,跨学科综合研究成果少,基础性的理论研究较少,尤其是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理论研究成果更少。“互联网+”的行动实践远远地走在理论研究方面前面,这更需要通过各学科、跨学科综合研究加强“互联网+”的基础理论研究。

[1]马化腾.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J].中国科技产业,2016,(3):38-39.

[2]李彦宏谈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化腐朽为神奇 [EB/OL].2015-03-15/2016-07-22.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03-11/7118892.shtml.

[3]雷军告诉你:“互联网+”加的是什么?[EB/OL]. 2015-08-19/2016-07-22.http://lohas.china.com.cn/2015-08/19/content_8169210.html.

[4][31]宁家骏.“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背景、内涵及主要内容[J].电子政务,2015,(6):32-38.

[5][6][18]姜奇平,周其仁,陈志武,等.读懂“互联网+”[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28,28,V.

[7]马云.人类正从IT走向DT,让别人成功,你才会成功[J].决策与信息,2015,(12):67-69.

[8]马云.马云:“利他主义”才能获利[N].光明日报,2014-11-21(12).

[9]张瑞敏.制造业不互联网化没出路[N].经济日报,2015-08-25(11).

[10]曹国伟.“互联网+”代表的是一种新经济形态 [EB/OL].2015-03-21/2016-07-22.http://tech.sina.com.cn/i/2015-03-21/163710019803.shtml.

[11]佟力强.“互联网+”带来社会变革[N].北京日报,2015-05-25(20).

[12][19]黄楚新,王丹.“互联网+”意味着什么[J].新闻与写作,2015,(5):5-9.

[13]徐志发.“互联网 +”背景和内涵研究[J].通信管理与技术,2015,(6):26-30.

[14]沈潇.“互联网+”关键在融合[N].人民日报,2015-05-25(07).

[15]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N].光明日报,2015-7-5 (1).

[16]杨彬.“互联网+”时代的“笨”道理[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15,(7):22.

[17]沙宗磊.读懂O2O,才能谈“互联网+”[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15,(8):61-63.

[20][22][33]马化腾,等.互联网 +: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24,22-23,425.

[21][24]刘金婷.“互联网 + ”内涵浅议[J].中国科技术语,2015,(3):61-64.

[23][29] 翟振刚.“互联网+”本质的理论模型[J].中国高新区,2016,(4):68-71.

[25]萧然.是“互联网+”不是“+互联网”[N].人民日报,2015-04-13(19).

[26][30]俞永福.“互联网+”的本质是重构供需[J].商周刊,2015,(5):47.

[27]刘九如.“互联网+”的本质[J].中国信息化,2015,(5):3.

[28]金永生.把握“互联网+”的本质与增长模式[N].人民日报,2015-09-21(7).

[32]阿里巴巴研究院.“互联网+”重新定义信息化[N].光明日报,2015-10-16(5).

[34]唐鑛.“互联网+”本质是做减法[N].中国教师报,2015-07-29(3).

[35]詹国枢.“互联网+”关键在于做减法[J].经济,2015,(6):8.

[36]“互联网+”要先做减法[N].深圳商报,2015-06-18(A03).

[37]宋华,谢丹丹.“互联网+”的本质:打造智慧供应链[J].中外管理,2015,(8):76-77.

[38]宋华.从“互联网 +”看智慧供应链[J].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2015,(5) : 22-23.

[39]宋华.新兴技术与“产业供应链+”[J].中外管理,2015,(11) : 21-34.

[40]任国才,李晓丽.“互联网+”的本质与支柱[N].中国旅游报,2015-11-04(C02).

[41]谭天.“互联网+”的世界有多大[J].学术前沿,2015,(11) : 80-86.

(责任编辑:孙书平)

Research Summary of Internet Plus

GUO Ji-wen

( Department of Society Science, Shangdong Jiaot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a )

In this information era, Internet Plus has received unprecedented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Internet Plus model is widely found in politics, business and academic field, such as crossover cooperation, technology upgrade,transformation of conception, economic pattern, new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 are diverse understandings of Internet Plus. Plus can refer to internet-enabled, association, innovation and qualitative change.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on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digitalization, subtraction, and intelligent supply chain. However, compared with implementation and practice of Internet Plus, relative academic study still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the internet; Internet Plus; Plus Internet

2016-09-30

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资助项目“基于文化强省战略的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提升研究”(J15WA07)、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新媒体环境下省会都市圈文化软实力建构研究”(1607347 )、山东交通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话语权视阈下文化软实力建构研究”、山东交通学院教育研究课题“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Y20152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郭继文(1973-),男,山东菏泽人,讲师,哲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主要从事文化哲学研究。

TP18

A

1008-7605(2017)01-0011-06

猜你喜欢
本质供应链互联网+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