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北地区多熟制作物产量效益分析

2017-04-12 19:53刘中来沈少华谢国强陈坚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效益作物产量

刘中来++沈少华++谢国强++陈坚++欧阳照

摘要:为了确保粮油安全,对近年来赣北地区不同种植模式的产量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超级稻-再生稻、马铃薯-早稻-晚稻、马铃薯-水稻、马铃薯-玉米-玉米、大豆-大豆-马铃薯5种种植模式适合赣北地区,每667 m2纯收入均突破千元,可为赣北地区大田生产提供依据。

关键词:多熟制;作物;产量;效益

中图分类号:S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05-0827-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05.007

Analysis on Yield and Benefit of Crop in Different Cropping Systems

in the North of Jiangxi

LIU Zhong-lai1,SHEN Shao-hua1,XIE Guo-qiang1,CHEN Jian2,OUYANG Zhao3

(1.Jiu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Jiujiang 332101,Jiangxi,China;

2.Agriculture Bureau of Duchang, Duchang 332600,Jiangxi,China;3.Agriculture Bureau of Pengze,Pengze 332700,Jiangxi,China)

Abstract: To ensure the yield and oil quality, the yields and benefits of different cropping systems in the north of Jiangxi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ropping systems of potato-super rice-ratooning rice,potato-early season rice-late season rice,potato-rice,potato-maize-maize and soybean-soybean-potato were suited to paddy field and dryland in northern of Jiangxi,and their net benefits were all over 1 000 yuan per 667 m2,which could provide guidance for field production.

Key words: multiple cropping system; crop; yield; benefit

九江是赣北粮、棉、油主产区,位于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带和长江中下游鄱阳湖平原,地处东经113°57′-116°53′,北纬28°47′-30°06′。地势东西高,中部低,南部略高,向北倾斜,平均海拔32 m,耕地面积约24万hm2,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年平均气温16~17 ℃;年降雨量1 300~1 600 mm,季节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赣北地区人均耕地资源少,但由于大部分地区耕地产出率较低,农业在农村家庭收入中的比重也随之下降,农业生产的主导地位受到了一定冲击[1]。为有效解决农业增收问题,对农业耕作制度与农业效益的关系进行了调研。

1 赣北地区的主要种植模式

赣北地区水田传统种植模式主要以油-稻、麦-稻、肥-稻-稻、油-稻-稻为主;旱地涉及到粮食生产的主要种植方式以油-豆、麦-棉、麦-豆、蚕(豌)豆-红薯等二熟制为主。近年来,赣北地区的农业种植结构有了逐步调整,再生稻、马铃薯、玉米也成为种植大户所青睐的种植方式。2015年九江市农业科学院分析调研的主要涉粮种植模式有油菜-水稻、小麦-水稻、马铃薯-水稻、油菜-超级稻-再生稻、小麦-超级稻-再生稻、马铃薯-超级稻-再生稻、油菜-玉米-玉米、小麦-玉米-玉米、马铃薯-玉米-玉米、油菜-早稻-晚稻、小麦-早稻-晚稻、马铃薯-早稻-晚稻、大豆-大豆-油菜、大豆-大豆-马铃薯等种植模式。

2 不同种植模式的效益分析

效益按照当地2015年的市场价格,即水稻2.4元/kg、再生稻3.0元/kg、油菜3.2元/kg、小麦 2.6元/kg、玉米1.8元/kg、马铃薯1.8元/kg、大豆4元/kg、一年半时间地租600元/667 m2进行计算,所得效益如表1所示,所有结果均按667 m2面积计算。由表1可知,①油菜-水稻种植模式。当地每667 m2平均产量水稻约650 kg、油菜约175 kg,则总收入約2 120元,除去种子、机收、肥料、农药以及租地成本约1 331元,纯收入约789元。②小麦-水稻种植模式。当地每667 m2平均产量水稻约650 kg、小麦约250 kg,则总收入约2 210元,除去种子、机收、肥料、农药以及租地成本约1 383元,纯收入约827元。③马铃薯-水稻种植模式。当地每667 m2平均产量水稻约650 kg、马铃薯约1 250 kg,则总收入约3 810元,除去种子、机收、肥料、农药以及租地成本约2 472元,纯收入约1 338元。④油菜-超级稻-再生稻种植模式。当地每667 m2平均产量头季稻约550 kg、再生稻约250 kg、油菜约125 kg,则总收入约2 470元,除去种子、机收、肥料、农药以及租地成本约1 650元,纯收入约821元。⑤小麦-超级稻-再生稻种植模式。当地每667 m2平均产量头季稻约550 kg、再生稻约250 kg、小麦约200 kg,则总收入约2 590元,除去种子、机收、肥料、农药以及租地成本约1 699元,纯收入约891元。⑥马铃薯-超级稻-再生稻种植模式。当地每667 m2平均产量头季稻约550 kg、再生稻约250 kg、马铃薯约1 250 kg,则总收入约4 320元,除去种子、机收、肥料、农药以及租地成本约2 920元,纯收入约1 400元。⑦油菜-玉米-玉米种植模式。当地每667 m2平均产量两季玉米约800 kg、油菜约125 kg,则总收入约1 840元,除去种子、机收、肥料、农药以及租地成本约1 121元,纯收入约719元。⑧小麦-玉米-玉米种植模式。当地每667 m2平均产量两季玉米约800 kg、小麦约200 kg,则总收入约1 960元,除去种子、机收、肥料、农药以及租地成本约1 171元,纯收入约789元。⑨马铃薯-玉米-玉米种植模式。当地每667 m2平均产量两季玉米约800 kg,马铃薯约1 250 kg,则总收入约 3 690元,除去种子、机收、肥料、农药以及租地成本约2 400元,纯收入约1 290元。⑩油菜-早稻-晚稻种植模式。当地每667 m2平均产量早稻约350 kg、晚稻约500 kg、油菜约125 kg,则总收入约2 440元,除去种子、机收、肥料、农药以及租地成本约 1 695元,纯收入约745元。11 小麦-早稻-晚稻种植模式。每667 m2平均产量早稻约350 kg、晚稻约500 kg、小麦约200 kg,则总收入约2 560元,除去种子、机收、肥料、农药以及租地成本约1 823元,纯收入约738元。12 马铃薯-早稻-晚稻种植模式。每667 m2平均产量早稻约350 kg、晚稻约500 kg、马铃薯约1 250 kg,则总收入约4 290元,除去种子、机收、肥料、农药以及租地成本约2 920元,纯收入约 1 370元。13 大豆-大豆-油菜种植模式。每667 m2平均产量两季大豆约350 kg、油菜约175 kg,则总收入约1 960元,除去种子、机收、肥料、农药以及租地成本约1 294元,纯收入约666元。14 大豆-大豆-马铃薯种植模式。每667 m2平均产量两季大豆约350 kg、马铃薯约1 250 kg,则总收入约3 650元,除去种子、机收、肥料、农药以及租地成本约2 612元,纯收入约1 038元。

由表1可知,水旱轮作效益中马铃薯-超级稻-再生稻种植模式效益最高,为1 400元/667 m2,其次为马铃薯-早稻-晚稻与马铃薯-水稻种植模式,分别为1 370、1 338元/667 m2,小麦-超级稻-再生稻种植模式为891元/667 m2,小麦-水稻种植模式为827元/667 m2,油菜-超级稻-再生稻种植模式为821元/667 m2,油菜-水稻种植模式为789元/667 m2,油菜-早稻-晚稻种植模式为745元/667 m2,小麦-早稻-晚稻种植模式效益最低为738元/667 m2。旱地轮作经济效益由高到低依次为马铃薯-玉米-玉米(1 290元/667 m2)、大豆-大豆-马铃薯(1 038元/667 m2)、小麦-玉米-玉米(789元/667 m2),油菜-玉米-玉米(719元/667 m2)、大豆-大豆-油菜(666元/667 m2)。

3 结论

为解决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争地的矛盾,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实现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健康协调发展,最好的办法是提高耕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耕地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2]。水稻、小麦、玉米和油菜是赣北的主要农作物,关系到赣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粮油安全。根据以上调研分析,马铃薯-超级稻-再生稻、马铃薯-早稻-晚稻、马铃薯-水稻、马铃薯-玉米-玉米、大豆-大豆-马铃薯5种种植模式每667 m2纯收入均突破千元。传统的油菜-水稻、小麦-水稻、油菜-早稻-晚稻、小麦-早稻-晚稻以及旱地的油菜-玉米-玉米、小麦-玉米-玉米、大豆-大豆-油菜效益相对较低。

赣北地区冬闲田多,马铃薯-水稻轮作种植模式潜力较大,这种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赣北地区双季稻两季不足、一季有余地问题,并扩大了绿色面积,提高了光能和土地利用效率[3],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季轮作模式提倡少耕、免耕,发展高产轻简栽培,提高劳动效率,同时进一步改良土壤,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农田节水、保水保土[2,3]。油菜-超级稻-再生稻、小麦-超级稻-再生稻、马铃薯-超级稻-再生稻、油菜-玉米-玉米、小麦-玉米-玉米、马铃薯-玉米-玉米、油菜-早稻-晚稻、小麦-早稻-晚稻和马铃薯-早稻-晚稻[4]这些三熟制的种植模式能够有效改善现有土地资源的紧缺问题,增加了土地的复种面积,同时能充分利用光照资源。

在确保粮油安全的情况下,赣北适宜水旱连作的区域发展马铃薯-超级稻-再生稻模式效益最高,水旱轮作可以防治病虫草害,均衡利用土壤养分,调节土壤肥力,是今后解决粮食安全的有效手段,其他模式也是赣北地区的主要模式,可以并存。只适合旱作物种植的区域可以尝试马铃薯-玉米或小麦(油菜)-玉米等模式。由于赣北地区丘林面积比较多,而当地气候条件与土壤环境等因素影响比较大,排水灌溉比较困难,适合种植玉米、大豆,但由于国家政策对玉米、大豆的保障力度不高,引起市场价格波动比较大,致使种植玉米的经济价值未能达到最大[5]。在确保产品销售畅通的情况下,马铃薯-玉米-玉米是赣北旱地比较效益较高的种植模式,马铃薯-超级稻-再生稻种植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如能在种植面积扩大后解决马铃薯加工成全粉、面条问题,马铃薯-超级稻-再生稻种植模式是今后赣北地区一季稻冬闲田适宜水旱轮作地区应着力发展的种植模式。大豆-大豆-马铃薯、大豆-大豆-油菜模种植式效益不是最高,但種植大豆可以有效改良用地的土壤养分,调节土壤肥力。将这些种植模式有机结合能够有效防止土壤流失,达到用地养地相结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朝喜,刘建军,李翠华,等.关于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探讨[J].湖南农业科学,2009(2):139-141.

[2] 龚志红.柳州山区“超级稻-再生稻-油菜”栽培模式技术的研究和应[D].南宁:广西大学,2012.

[3] 彭春瑞,刘秋英,邱才飞,等.水稻免耕栽培关键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26-28.

[4] 杨文钰,张含彬,牟锦毅,等.南方丘陵地区旱地新三熟麦/玉/豆高效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6(5):43-44.

[5] 游东海,田霄鸿,把余玲,等.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2,40(7):167-172.

猜你喜欢
效益作物产量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