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培养,更需要“陪”养

2017-04-12 15:23李丽
现代家长 2017年4期
关键词:识字儿子爸爸

李丽

晚上10点,手机响了。我翻开一看,是儿子发来的短信:“妈妈,班委正在开会,没时间给您打电话了。今天一切都好,您早点休息!”我带着满足的笑意闭上眼睛,过去的一幕幕犹如电影在我的脑海里慢慢展开。

我的儿子赵子睿,他从小到大一直都非常自信、懂事,而且学习优秀,尤其是数学。在郑州一中读高中时,他获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保送上了上海交通大学,现在交大读大三。周围不少家长对我说:“你的儿子真聪明!”而儿子的初、高中毕业生留言录上,也有不少这样的留言:“没见你花多少时间,却能轻轻松松地名列前茅。”然后是一番羡慕嫉妒恨。

其实,我和孩子心里都明白,他资质平常,之所以能比一般孩子出色,学校教育固然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家庭教育也不可或缺。

和孩子一起做事情

孩子4岁前,我们和孩子的爷奶住在一个家属院里,老人非常喜欢孩子。记得,暑假的一天下午,我和孩子在家进行完每天的记忆力训练,又玩了一会儿游戏,才带孩子到他奶奶家。老人埋怨道:“怎么才来?你每天这么多事情,不如把孩子放我这儿吧!”我笑了笑。老人的心意是好的,但是带孩子,我想还是我自己亲自带。因为孩子还期待着和我一起做很多事情呢。

1.一起阅读。

每晚睡前是我和儿子的读书时间。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就坚持每晚给孩子讲故事,开始是连环画,后来是全文字书。每读完一本,我就把书名记在本子上。儿子上学前,我把学校图书馆适合孩子看的书读了个遍,大概有100多本吧。

上了一天班,本来累得要命,但是看到孩子期待的目光,听到他稚嫩的话语:“妈妈再读一页吧!”我就不累了,而且我会趁机和孩子讨价还价:“你读题目,妈妈读下面的。”“你读一页,妈妈读两页。”“咱俩一人读一页。”不知不觉中,孩子的识字量越来越大,终于有一天,他自己捧起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不用我读了。

于是,读书成了我们一家三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晚上,我们三个各看各的书,那宁静、温馨的一幕定格在我的心中。

2.一起运动。

儿子喜欢运动,不管棋类还是球类。

一次,学校组织出去旅游。火车上,一位老师和子睿下象棋居然输了。那时,我儿子还不到6岁。儿子的乒乓球、羽毛球打得也不错,尤其喜欢篮球。上大学后他经常参加校、院的各种篮球比赛,还总在电话里自夸:“我的抢篮板技术无人能敌。”

我现在也喜欢打乒乓球、羽毛球。有人说,是我带动了儿子。其实,在孩子出生前,我基本上不运动,自从有了儿子,我才改变了自己。

记得,孩子4岁时我写过一篇日记:“早上6点,我叫醒沉睡中的儿子,问他是否愿意去外面踢足球,儿子睁开眼‘嗯了一声。我们在门外玩了半小时,院子里充满了笑声。”

从那天起,我们开始每天在外面踢足球,在水泥制的兵乓球案上打乒乓球,在双杠上你追我赶……而我会时不时地输给儿子,让儿子一直保持运动的热情。初、高中寒暑假,学习累了,我俩也会“杀一盘”或者打打球,还认真地记分数,不分出个输赢不罢休。我在陪伴儿子的过程中,运动技能增加了不少。这样看来,儿子也是妈妈的良师益友。

在游戏中学知识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怀孕后,我先后读了很多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从中了解了许多家庭教育的新观念、好点子,然后运用到实际教子中。

下面,讲几个我在孩子幼儿期的有效训练:

1.识字训练

孩子早点识字,就能早点接触书籍,早点自主读书,进而早点爱上阅读。而他一旦爱上了阅读,那他的生活就会进入一个新天地。所以,我对孩子的识字有一个系统的训练。

孩子3个月时,我就开始让他接触文字。我会指着墙上的字读给他听,让他习惯看字、听字。他1岁时,我买来识字书和识字积木,还在家具上贴上相应的字卡教他认。慢慢地,子睿会用眼看、用手指、用手抓的方法识字。我们玩的识字积木,一面是字一面是图。我和孩子一起垒高楼,我会边说边放:“把‘皮字放下面,再放一个‘毛字……”游戏中,孩子不知不觉就认识100多个字了。

集中识字的第二个阶段在他4岁。我找来白卡纸,剪成小的正方形,把常用字一个一个写在卡片上,每天认识5个。然后,我会把新学的字和学过的字混在一起,玩“捉坏蛋”游戏。比如,我拿出“天”字,夸张地说:“哎呀,这是一个大坏蛋,他跑到小朋友的队伍里了,看你能不能把它捉出来?”一听要捉坏蛋,儿子有了兴趣,马上从一堆卡片里找“坏蛋”。“找到了!”儿子高兴地认出“天”字,我也随着儿子一起喊:“你这个‘天坏蛋,出来吧!”

另外,还有字宝宝找朋友、识字比赛等,只要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什么方法都可以。这样集中识字一段时间,又在听故事中不断巩固学过的字,孩子很快就能自己看书了。

2.扑克牌游戏

陪子睿时间最长的玩具是扑克牌。在玩扑克牌的过程中,他认识了数字,学会了加减法以及进位加法。而这个游戏,对孩子的注意力和口算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一种玩法:把花牌和大小王去掉,留下40张从1到10的牌,打乱顺序,家长计时,出一张牌,让孩子做一次加法,直到40张牌加完,如果答案是220,就正确。这种玩法,既训练了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又训练了口算能力,对孩子以后的数学思维影响深远。我对子睿进行了一个月的训练,每天三次,记最好成绩。一个月下来,他能在38秒內把40张牌全部正确算完。上学后,他在年级口算比赛中次次都拿第一。

第二种玩法:玩24点游戏。两个人,一人一半牌,一次各出两张,谁先用加减乘除得出24,牌归谁,最后谁的手里没牌了谁输。在家没事时,我们就玩这个游戏,家里人都是他的手下败将,真是比不过他,而他更来劲了,看到叔叔要和叔叔比,看到爷爷要和爷爷比,家里人都怕了他。

好的教育没有固定模式,家长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随时随地引导孩子在玩中学。比如,在街上看到车牌号,让孩子快速反着说一遍。玩耍是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中学,孩子就容易接受,而且学得再多,也不会累。

科学研究表明,三四岁到入学前的这几年是一个人大脑发育最活跃的时期,如果抓住了这个关键期,孩子的潜能就会得到更好的开发,一生受益。

父母的榜样作用

有些父母教育效果差,其重要原因是不注意身教,不能起到正确的示范作用。所以,我和孩子的爸爸平时都很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给孩子起榜样作用。

1.树立良好家风

我们家四世同堂,孩子的曾祖母98岁,孩子的爷爷、奶奶到孩子的爸爸、叔叔都十分孝顺。十年前,曾祖母生重病,不会动,话也说不出,也不认人。大家都十分担心,精心照顾老人。孩子的爸爸每天下班后先到他奶奶家,给老人喂饭、洗脚,等老人睡下才离开。接下来,是孩子的叔叔守夜,一有动静,就赶紧过去照顾。过了一段时间,老人的病竟然奇迹般地好了。

在家庭的熏陶下,子睿也十分孝顺。在奶奶家,他学着爸爸的样儿,把第一碗饭端给曾祖母,吃完饭主动收拾、清洗碗筷,陪老人说话。暑假,我们出去旅游,也带上孩子的奶奶。子睿一路上对奶奶照顾有加,一会儿问奶奶饿不饿,一会儿问奶奶累不累。奶奶走不动了,他宁肯自己不去游览景点,也要陪着奶奶。

我和孩子的爸爸相处也很和睦。我是老师,工作比他忙,他就主动承担家务,让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我们很少争执,孩子在温馨、和睦的家庭中长大,性格始终非常开朗、阳光。

2.教孩子做守信的人

我和孩子的爸爸都是實在人,答应别人的事,总是想方设法办到。在我们的影响下,子睿也很诚实。

上小学时,他的一个同学请他参加生日聚会,让他和其他几位同学在校门口等着来接。他到校门口等了很久,最后垂头丧气地回家了。原来,只有他和另外一个同学到了,也没人来接他们。他生气地说:“真不守信用,以后我说话也不算数!”我心里一紧,没参加聚会不要紧,可不能影响孩子做人。于是,我开导他:“他不守信用,失去了朋友的信任,是他的损失。但是你不能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如果你像他那样,也会失去很多朋友的。”看着孩子点头认可,我才放下心来。

要想让孩子诚实,家长就千万不要哄骗孩子。我们有些家长习惯于用许诺来表达爱意,可过后就忘了兑现,久而久之,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认为自己也可以说假话骗别人。

另外,当孩子跟你说了实话后,不要不问青红皂白地就训斥孩子。家长们可以想想,孩子犯的错误和诚实品质相比,孰轻孰重?我们更应该珍惜哪个?

3.让孩子喜欢你,接近你

我的好朋友说:“赵子睿要是换个妈,不知淘成什么样,也只有你才能把他教育得这样好。”想想也是。我和孩子的关系很奇妙,他既怕我又喜欢我,和我很亲近。在学习上,我给他正确的指导,让他体验到成功;在生活上,我又是孩子的知心朋友。有时,我俩打打闹闹,玩得不亦乐乎。可当孩子出错时,我会严肃指出,但不打不骂,也不说“你真笨”等伤他自尊的话。当孩子取得成绩时,我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现在,孩子大了,依然爱和我聊天,我也喜欢听他诉说。

教育始于交流

家长要搭建起和孩子交流、沟通的平台,只有走进孩子的内心,教育才会起作用。

1.从小养成和孩子沟通的习惯。

从孩子上小学起,每天放学回家,我都让他给我讲学校里发生的事。对孩子的讲述,我总是表现出夸张的兴趣:“是吗?”“太好玩了!”这样,孩子越说越有劲,我专心听着,不轻易打断他,即使他的看法有不对之处,我也等他说完,再纠正他。

上初中后,孩子已养成习惯,总爱把学校里的事告诉我。由于亲子关系融洽,我几乎没感到孩子的逆反,偶尔我俩意见不一致,我就不搭理他。过后,孩子会主动找我说话,再做些解释,我俩就又和好了。

高中,孩子离家到了郑州一中,刚开始遇到了一些困难,孩子的爸爸就通过短信给孩子鼓励和安慰,我选择几条:

这是刚进校的:“吾儿子睿,达翁曰:适者生存。尔面对新的生活、新的环境,汝必须尽快适应而后习惯,再如鱼得水。我儿非等闲之辈,定能克服拖沓、磨蹭之不良习惯,养成快速紧张之作风,这样才能挤出时间锻炼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望吾儿健康快乐上进。汝非池中之物,还需多加努力!”

这是孩子一次考试不理想时他爸爸发的:“毛主席说过,要善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只有虚心接受批评与发自内心的自我批评才能使人进步。知道错在哪里,今后改正,就是勇者、智者。要提高情绪,不能失意消沉。照顾好自己,爸妈都爱你。”

2.家长要学会低头

如果亲子沟通出现障碍,我不客气地说原因全在家长!如果家长总以教育者的身份、口吻教训孩子,让孩子感觉不对等,沟通怎能顺畅?孩子躲你还来不及呢!所以,如果家长教育孩子时做错了,也应低头认错,求得孩子的原谅。

记得,孩子上四年级的一天,孩子爸爸看完电视没拔插头就走了。我回家看到插头没拔,就问子睿:“你是不是看电视了?”谁知孩子“扑哧”一笑没回答。当时也不知道怎么了,我的声调一下子提高了八度:“你是不是看电视了?”“没看,我一直在写作业。”“瞎说,没看怎么插头在电源上?”孩子被气哭了。等晚上知道真相后,我很内疚。我走到孩子屋里,真诚地向他道歉:“妈妈错了,不该怀疑、冤枉你。请你原谅妈妈吧。”家长给孩子道歉,无损家长威严,反而会让孩子更尊重你,更愿意和你说心里话。

另外,教育是慢的艺术,不能操之过急,家长的坚持非常重要。再好的教育书籍,光看不做,没用;再好的教育讲座,光听不实践,也没用。孩子的成长,既不可复制,也不可重走,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用心地陪伴孩子前行,才无愧于孩子叫我们一声“妈妈、爸爸”。

【编辑:杨子】

猜你喜欢
识字儿子爸爸
打儿子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我和爸爸
爸爸
识字谜语
爸爸冷不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