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公共图书馆盲人阅览室服务体系构建

2017-04-12 21:40胡桂萍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制度

胡桂萍

摘 要:国务院相关文件明确提出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满足残疾人基本文化需求”的目标任务。该文论述了公共图书馆设立盲人阅览室的必要性;介绍了国内外公共图书馆盲人阅览室建设现状,最后笔者从盲人读者的特性出发,对公共图书馆盲人阅览室服务体系构建提出建议。

关键词:盲人阅览室 服务体系 制度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b)-0245-02

据中国残联资料统计。目前我国有盲人1 691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个性突出的、需要社会特殊关心帮助的弱势群体,是社会大家庭的一员。盲人,是失去视力的人。由于人获取知识和信息有80%来自视觉,因此,盲人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困难要比视力正常的人大很多。

1 公共图书馆设立盲人阅览室的必要性

根据公共图书馆的相关规定:公共图书馆必须向所有的人提供平等服务,不管年龄老少、不分种族和性别、不分宗教信仰和国籍、也不分语言或社会地位如何。另外还必须向不能利用正常的服务和资料的人,比如处于语言少数的人,残疾人,犯人及在院病人等提供特殊的服务。要求各级公共图书馆必须设立盲人阅览室,以及配置盲文图书和有关阅读设备,做好盲人阅读服务;资助中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盲人阅览室建设;盲人读物出版规模比“十一五”翻两番,加强盲人信息化产品研发、生产和应用等政策措施。保障残疾人文化建设和盲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2 公共图书馆盲人阅览室建设现状

最近几年,各省市公共图书馆相继开设盲人阅览室,为盲人读者服务,也相应出台了系列法律法规和文献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等。但我国公共图书馆盲人阅览室建设起步较晚,且基础十分薄弱,情况不容乐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数量少。2009年,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 850个,只有50余个图书馆设有盲人阅览室,比率仅为1.75%。云南省有54.7万盲人,设施设备和服务较完善的盲人阅览室只有省图书馆设立的一个,另外的公共图书馆也只有少数几家设立了比较简单的盲人阅览室。盲人阅览室的数量远远低于社会的需求。(2)分布不均。地级城市以及乡镇、农村还没有涉及到盲人阅览室,只有在省会城市和一二线城市才建有盲人阅览室的图书馆。据统计,经济较发达的华北地区有14个,经济相对较落后的西北地区只有4个。(3)读者少。在我国,公共图书馆盲人阅览室的读者稀少是一个普遍的事实。例如,云南省图书馆盲人阅览室年接待读者仅为900余人次。广州图书馆盲人阅览室平均每天只接待1名读者。(4)服务单一。我国公共图书馆盲人阅览室目前提供的服务主要有:盲文及有声读物借阅、盲人电脑的使用等。而送书服务只有少数几个馆提供,朗读服务、盲文数据库建设等服务基本还没开展。

3 公共图书馆盲人阅览室服务体系构建的几点思考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构建合理可行的公共图书馆盲人阅览室服务体系不仅是发展趋势,也是当务之急。笔者从盲人的特性出发,对公共图书馆盲人阅览室服务体系构建提出以下建议。

3.1 盲人的特性

盲人由于视力障碍,缺乏甚至没有视觉空间概念;但是,盲人也有“看”的功能,他们有超乎常人的专注力、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听力和音感,他们具有许多特殊的潜能及对生命本源的理解。

(1)视力障碍。这是盲人区别于健全人的基本特性。视力障碍给他们生活、工作、学习带来极大的困难。(2)听觉功能较强。由于盲人的视力障碍导致他们的听觉注意力较高,对听觉信息的高度注意,对有声信息的分析比常人更细致,常年累月的听觉经验累积,形成了很高的听觉记忆力。(3)触觉偏高。由于盲人比普通人更主动积极地去利用双手,使他们的触觉感受要比普通人群高很多。盲人依靠的是触觉去分辨物体的各种不同属性。(4)语言能力强。由于盲人对语言听觉能力比较发达,记忆力特别好,记的词汇相对来说比较丰富,这就形成了盲人语言能力强的特点。(5)有很强的机械识记能力。由于盲人视力缺陷,导致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缺乏,经常记一些需要记而又不理解的东西,比如物品存放的位置等。(6)心理障碍。因为看不见影响了盲人对自己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并且社会上仍有不少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残疾人的歧视,给他们造成了生活和精神上无法减去的压力,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怕给别人添麻烦和不愿意走出家门去参与社会活动等方面的心理障碍。

3.2 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首先是建立完善法律法规文献条例、政府干预与投入机制、扩大社会参与机制、群众监督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与实施需要政府与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完成。其次是公共图书馆自身的制度建设。在盲人阅览室设立初期,需要建立起较为详尽合理的服务制度。建立盲人阅览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交流沟通后不断来完善,如借阅环境是否需要改善、服务态度是否满意、是否还需要增加服务項目等方面来考虑。

3.3 无障碍建设

(1)空间无障碍。空间无障碍即是建筑环境无障碍。建筑环境的无障碍涉及诸多元素,包括道路和人行道,面向公共开放的室内和室外的建筑。(2)心理无障碍。除了身体行动方面的障碍,心理障碍也严重阻碍了盲人融入社会的积极性。(3)信息无障碍。信息无障碍是指任何人(无论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平等地、方便地、无障碍地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参与社会生活。

3.4 服务措施

(1)扩展服务项目。服务方式包括:一是盲人读者自己来图书馆借阅图书;二是图书馆人员送书上门;三是通过邮局免费邮寄或快递公司递送;四是建立流动图书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盲人活动,例如办一些和盲人的需求有着密切关联的就业培训、电脑知识技术培训等,办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并且适合盲人的座谈会、音乐欣赏、专题讲座、读书会等。(2)提供丰富的盲文资源。一方面利用先进的印刷技术使新上市的图书直接转换为盲文印刷,缩短了出版周期,使盲文的新书与正常新书同步出来;另一方面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社会各界无偿向盲文图书出版社提供各类新版书稿,或者同时出版盲文版新书;最后是提高科技手段,让盲人的有声读物制作得到更一步强化,开发资源数据库。(3)志愿者服务。公共图书馆招募志愿者的活动始于1996年,福建省图书馆开创先例。在此之后,很多公共图书馆也都引入了志愿者服务这一项。志愿者可以有效解决盲人阅览室馆员不足的问题。与之同时,图书馆还应该邀请残联、盲协以及特殊学校的专家教师对志愿者进行盲文、盲人心理、助视器、盲用电脑等设备的使用知识培训,进而提高志愿者为盲人读者服务的质量。

3.5 宣传与协作

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很多人并不知道当地有盲人图书馆,这是宣传不到位所致。因而,扩大影响、吸引读者、争取支持、积极协作是做好盲人阅览室服务工作的有效途径和载体。第一,紧扣盲人的特点,广泛宣传。可以经常举办一些活动,让大家了解盲人和盲人阅览室,同时借助新闻媒体,提高盲人阅览室的知名度,让盲人读者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第二,与相关机构协作,建立档案,根据不同盲人读者的需求,提供最新信息,实行跟踪服务;第三,争取政府、民间组织、社会民众的支持;第四,与当地残联、盲协、盲校等机构合作,举办读者服务培训与专业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廖瑶,付伟棠.我国公共国书馆盲人阅览室服务体系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2(3):166-168.

[2] 陈佳祺.对公共图书馆建立盲人阅览室的几点思考[J].图书与情报,2008(3):177-179.

[3] 汤洁.图书馆要加强对盲人读者的服务工作[J].新西部,2010(8):35.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制度
建设门诊“老年友好型”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讨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论让与担保制度在我国的立法选择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