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分析

2017-04-12 13:45汪亚芬
今日健康 2016年7期
关键词: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

汪亚芬

【摘 要】 目的:探究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措施,并观察其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黄疸的80例新生儿,均选择蓝光照射加茵栀黄治疗。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为患儿分组:实行常规护理的40例患儿归入对照组,实行综合护理的40例患儿归入研究组。组间对比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退黄时间为(5.45±1.42)日,胆红素指数为(101.44±10.62)μmol/L,不良反应率为7.5%(3/40);对照组退黄时间为(11.52±2.04)日,胆红素指数为(179.88±18.53)μmol/L,不良反应率为37.5%(15/40)。研究组均要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蓝光照射联合综合护理可以有效加快退黄速度,降低胆红素指数,预防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 综合护理 蓝光照射 常规护理 新生儿黄疸 临床观察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nursing measures of neonatal jaundice and observe its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Methods: will pick during April 2015 to April 2015 on the authors hospital treatment, 80 cases of neonatal jaundice, all choose blue light and yellow wormwood Zhi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method of care for children with grouping: practice the routine nursing of 40 cases in control group, 40 cases in the team of integrated care. Group comparison between therapeutic effect and the related indicators. Results: the team back yellow time was (5.45 + 1.42), (101.44-10.62) for bilirubin index,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was 7.5% (3/40); To control the yellow time was (11.52 + 2.04), (179.88-18.53) for bilirubin index,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was 37.5% (15/40). Group were superior to control group, the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blue light joint comprehensive nursing care can effectively speed up the yellow back, reduce bilirubin index, prevention of adverse reactions occur.

【Keywords】 comprehensive nursing care; Blue light; Conventional nursing; Neonatal jaundice. Clinical observation

前言

黃疸为新生儿常见疾病,患儿多因血液中胆红素浓度长时间处于较高水平而在皮肤黏膜以及巩膜上出现黄疸现象。此病带来的结果可轻可重——轻则造成神经系统损伤,重则导致患儿死亡,虽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但生理性黄疸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病理性黄疸[1]。生理性黄疸可自行消退,病理性则需要接受治疗,而临床一般使用茵栀黄与蓝光照射进行治疗,并辅以相应的临床护理来提高疗效。本文试为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黄疸新生儿给予蓝光照射治疗,试对比实行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给患儿治疗效果带来的不同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黄疸的80例新生儿,均选择蓝光照射加茵栀黄进行治疗。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为患儿分组:实行常规护理的40例患儿归入对照组,实行综合护理的40例患儿归入研究组。对比两组患儿基本资料:①研究组:男性患儿18例,女性患儿22例;最小者出生仅7日,最大者出生27日,平均日龄为(17.46±2.36)日;出生后体重:最轻者2.5kg,最重者3.7kg,平均(3.11±0.25)kg;黄疸性质:生理性22例,病理性18例。②对照组:男性患儿19例,女性患儿21例;最小者出生仅8日,最大者出生26日,平均日龄为(17.35±2.29)日;出生后体重:最轻者2.6kg,最重者3.6kg,平均(3.14±0.31)kg;黄疸性质:生理性21例,病理性19例。两组患儿就黄疸性质、出生后体重、日龄以及性别构成等资料而言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行统计学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联用蓝光照射与茵栀黄颗粒(生产厂商:鲁南厚普制药;国药准字:Z20030028;规格:3.0g/袋)进行长达7日的治疗,其中:蓝光照射每日的实施时间为8~12个小时;茵栀黄颗粒则是每日分3次、按3g/次标准取用,放入温水中溶开后为患儿服用。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综合护理,具体有:①抚触护理:在患儿进食或沐浴之后抚摸其全身,尤其是腹部与背部,如此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并增加排便次数,加快胆红素的排出;②游泳疗法和音乐疗法:游泳同样可以刺激胃肠蠕动,加快血液循环,为患儿应用可以促进胆红素与胎粪的排出,缓解肌肤黄染症状,一般为每日2次,每次10~20分钟;给予舒缓音乐播放则可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调节新生儿的内分泌功能;③基本护理:每日对新生儿所处环境进行消毒与通风换气,确保室温在25℃左右、湿度在55%左右,以免胆红素过高影响患儿肝功能,增加其感染风险[2]。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退黄时间、治疗后的胆红素指数、不良反应以及护理效果。此其中护理效果可按如下依据进行评定:

(1)显效:护理5日后患儿的胆红素指数低于119.7μmol/L,面色恢复正常或稍有微黄;

(2)有效:护理5日后患儿的胆红素指数介于136~171μmol/L之間,面色稍稍偏黄;

(3)无效:护理7日后患儿的胆红素指数依然高于205μmol/L,且皮肤和巩膜依然黄染严重[3]。

※总有效率即有效率、显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参与实验研究的患儿,其临床所得相关数据均行软件包——SPSS17.0加以检验。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并行卡方值加以检验。计量资料行(x±s)表示,并进行t值检验。两组实验所得数据,经统计计算为P<0.05,则表明分组效果具有明显差异。

2 结果

2.1 退黄时间和治疗后的胆红素指数

研究组的退黄时间为(5.45±1.42)日,对照组的退黄时间为(11.52±2.04)日,研究组短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t=15.445;P=0.000<0.05)。

研究组的胆红素指数为(101.44±10.62)μmol/L,对照组的胆红素指数为(179.88±18.53)μmol/L,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t=23.228;P=0.000<0.05)。

2.2 疗效

研究组有显效25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有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2.5%(29/40)。研究组在疗效上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X2=5.541;P=0.019<0.05)。

2.3 不良反应

研究组有腹泻、皮肤干燥、发热各1例,其不良反应率为7.5%(3/40),对照组有皮肤干燥和精神疲倦各1例,3例皮肤损伤,腹泻和发热各5例,总不良反应率为37.5%(15/40),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X2=10.323;P=0.001<0.05)。

3 讨论

作为新生儿常见临床症状,黄疸因胆红素异常代谢而呈现出典型的皮肤黄染表现,一般而言,若血清胆红素浓度高于85μmol/L,则可确诊为黄疸,其诱发因素有许多,其中母乳喂养、药物影响、围产缺氧以及病例分娩等围产因素所造成的影响是最大的[4]。对于黄疸的处理,临床重在预防,如鼓励产妇进行母乳喂养;若新生儿发生黄疸,则可给予蓝光照射与茵栀黄服用治疗;再加上综合护理中的抚触护理、游泳疗法等措施,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加快黄疸的治愈速度。见结果,研究组在不良反应率、退黄时间和胆红素指数上低于对照组(P<0.05),在疗效上优于对照组(92.5%>72.5%),便是因为该组患儿在蓝光加茵栀黄联合治疗的同时加行了综合护理,所以取得了更加优秀的护理效果。

结语

临床可以通过联用茵栀黄颗粒与蓝光照射疗法给予患儿以有效治疗,再辅以综合护理可以大大提高其退黄速度与胆红素改善效果,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也将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姬爱云,申馥英.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2013,43(02):43-44.

[2]廖伟琼,陈华萍,邓玮筠,等.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07):107-108.

[3]罗文英.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5):115-116.

[4]武铁凤.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对策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7):85-86.

猜你喜欢
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
LED冷光源与常规蓝光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对比
中药退黄汤颗粒剂与传统饮片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
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探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效果分析
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探究
蓝光联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