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桐:一位深受村民爱戴的共产党员

2017-04-12 08:50程东建彭世繁赵锋
祖国 2017年6期
关键词:修路养猪村民

程东建+彭世繁+赵锋

毛泽东同志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河南省西华县清河驿乡徐棚村村民刘凤桐,几十年如一日,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修桥铺路、建市场、学校,热心关爱公益事业,济困帮贫,向灾区捐款,慰问福利院、五保院老人,做了许多好事善事。村民们说:“刘凤桐做的好事就像天上的星,天天见,数不清”。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刘凤桐今年62岁,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但是在村民心中,他是一位德高望重、人人敬仰的英模人物。村民们曾两次自愿为他立碑树传,让他的先进事迹广泛传颂,流芳千古。今年推荐他为西华县政协委员、清河驿乡人大代表,参政议政全县大政方针。

艰难的创业史

在人们的心中总是有这样的传统观念,农民就应该面朝黄土背朝天艰苦劳作,过贫穷困苦的日子。刘凤桐就不信这个邪,他要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闯出一条致富路,脱离贫穷,改写命运。早在90年代,刘凤桐和妻子看准了养殖是一条致富门路,1995年就坚持养猪,他先是在庭院养猪,每年养猪10多头,收入稳定,明显改变了经济紧张、生活质量差的状况。但是,这是小打小闹,要彻底改变一穷二白面貌,还是杯水车薪。2000年后,刘凤桐打算养猪上规模、上水平,决定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他拿出自己积蓄,又向亲朋好友借了一部分,投资20多万元,在自己5亩责任田上建猪圈,买仔猪,规模养猪。谁知事不随人愿,当年因为规模养猪没有管理经验,猪得了传染病,百头猪死亡过半,不但没赚钱还亏了本。刘凤桐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第二年,他又凑借了10万元,购买种猪、母猪,走自繁自养的道路,发展规模养猪。他在加强管理的同时,高薪聘请兽医师,及时给猪防疫治病,猪长的膘肥体壮,出栏快,赚到了大钱。就这样,刘凤桐闯过缺资金、少技术、生猪价格低落等道道难关,“滚雪球式”发展养猪,走过了养猪发展“三步曲”,养殖规模成倍增加。2007年,他又租赁了农场的大型养猪场养猪,家中、农场一起养猪,他养猪规模达到了存栏母猪660多头,生猪6000多头,年创利润500多万元。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他一干就是20多年,养猪致富路越走越宽广。

刘凤桐懂得“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的道理,为使更多农民靠养猪富起来,2010年,刘凤桐成立了“凤桐生猪养殖有限公司”,建立了以徐棚、三马两个行政村为中心的生猪养殖小区,推行“公司加农户”的运行机制,引领3000农户从事生猪养殖。他向养殖户提供仔猪和技术,农户饲养,他高于市场价收购,外运出口,实现了公司与农户双羸、双增,带动一大批农户靠养猪致富。

要想富先修路

徐棚村通往淮西公路的土路有两公里左右,是全村与村外相连的唯一道路。过去路面坏,路辙深,三轮、四轮不断下陷拉不出来,产品运不出,客户进不来,农副产品卖不成好价钱。刘凤桐决心自己出资,为村里修一条柏油路,帮助村民致富。

2000年刘凤桐规模养猪还刚刚起步,资金并不丰厚,为了让乡亲们走好路、早致富,他与妻子商定,拿出现有的10多万元,又借贷20多万元修柏油路,勉强凑够了修路资金。就在这时,他大女儿的郑州大学入学通知书下来了,每年需学费和生活费2万多元。刘凤桐经过再三思考,决定中断女儿学业,他给女儿做了细致的思想工作,改年上大学,把钱集中用在修路上。修路期间,全村人男女老少上阵,有的拉车、有的平整路面,没有工具自己带,没有车辆自愿找,就连70多岁老人也坐不住了,他们说:“凤桐给大家修路,俺去送茶水”。在修路的日子里,刘凤桐更是亲自干,亲自办,出力流汗,操碎了心。路修好了,刘凤桐因劳累过度患病,住院治疗20多天。在刘凤桐的带动下,全村老少经过半个多月的共同奋战,一条崭新的柏油路呈现在大家面前,行走、运输特别方便。2000年底,村民为了感谢刘凤桐修路有功,为他建了一座功德碑,功德碑上雕刻着“无私奉献,一心为民”八个大字。邻邦的闫营村村民张佩龙羡慕地说:“刘凤桐要是俺村的人该有多好!俺们也可以沾光享福了”。

村子建成集市

徐鹏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买卖困难。多年来群众都要到十几里外的集市上购买化肥、农药等农资,买卖交易农副产品。为了服务群众,便利群众,2007年刘凤桐本着发展农业、便利交易的原则,决心自己亲力亲为把本村建成一个商店齐全、服务功能完善的“小集市”。他自费购买了一套扩音设备,租来了一辆大蓬车,装上两只高音喇叭,跑遍十里八村,宣传徐棚村建集贸市场的消息,自费在县电视台做了7天的宣传,又到周口重金聘请皇后豫剧团连唱10天大戏,大力宣传建市场的意义。

在大造舆论,挣得村民支持的情况下,刘凤桐拿出了15万元建起集贸市场,并鼓励支持其他村民参与市场建设,建厂、办店经营各类商品。经过刘凤桐的努力,很快建成了场地、房舍、配套设施齐全的市场,从事商铺经营的商户超百家,经营项目有农机、农资、日杂百货、五金交电、粮食、纺织、木材、建材、畜牧交易等10大类别,上千个品种。辐射到太康、淮阳、周口、西华、扶沟等10多个县市,日成交额达10多万元,不仅方便了群众,服务了群众,而且为群众开辟了一条很好的挣钱门路。2007年底,村民们再次为刘凤桐立碑树传,碑上刻写着“百世流芳”大字。

为留守儿童建“家”

进入20世纪以后,农村兴起了打工潮,大部分农村的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西华县又是劳务输出大县,常年在外打工者达30万人以上。众多的农民外出打工,家中撇下许多的留守儿童,有的由爷爷奶奶照顾,有的由姥爷姥姥照看,有的甚至无人监管,让孩子们自己生活、学习。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安全出现诸多忧患,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成为了外出打工父母的“心病”。刘凤桐筹划创办一所学校,为留守儿童创造生活、学习、安全的良好环境,解除外出打工父母的后顾之忧。2013年2月,刘凤桐筹备300多万元资金,其中200万元贷款,每年仅利息就需要20多万元,租赁曹河五二农场为校址,创建了“北大博文双语学校、北大博文双语幼儿园”。万事开头难,办学校需要教师。为组建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刘凤桐费尽苦心。为了招聘一批智深历厚、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任教,他多次到县乡有关部门,查阅退休教师档案,对合适对象登门拜访,身体健康、又愿意继续任教者,就招聘为本校教师。每年大中专生毕业时,刘凤桐也要到县乡有关部门查看大中专毕业生档案,对学校需要的学科毕业生,就与他们商谈,只要大中专毕业生同意,就高薪聘请为教师。通过几年努力,刘凤桐组建了50多名高素质教师队伍,其中有德才兼备、具有教学经验的30多名老师,有学有所用的大中专毕业生教师20多名。现在每年招收学生600多名,其中小学部学生200多名,幼儿园学生400多名。学校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教师实行“包班”、“包学生”制度,严格监督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清河驿乡大朱楼村9岁学生朱新宇,父亲服刑,母亲严重痴呆,家贫如洗;皮营乡西冯营村6儿童宋明阳,父死娘嫁,跟着80多岁的姥姥过日子,生活、学习无人监管。刘凤桐对这样的孤儿、特困学生,除免除学习费、生活费外,节假日照常让他们吃住在校,组织老师辅导他们学习。同时,每年为20名贫困学生减免学费,减免学费生活费2万 多元。学校管理到位,教师质量高,学生学习安心,教学质量年年提高,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和称赞。

热爱公益事业

2010年12月,刘凤桐出资8000余元,把村里的摄像头安装齐全,为村民安全、社会稳定做出了努力;2013年徐棚村东西大街修水泥路,刘凤桐自捐37000元,无声的行动带动村干部捐献一个月工资,用于修路之中。每年春节他都要为全村40多名老弱病残老人每人送去现金50元。

农民高本妻子身体不好,腰部作过大手术,孩子幼小,家庭困难。2001年,刘凤桐送给他两头母猪,并帮他配料和预防疾病,指导他在家养猪。四年后,高本家母猪发展到60多头。手里有了钱,又在天津承包土地4000多亩,年收入40多万元,脱贫致了富。近年来,刘凤桐已向30多家贫困农户免费提供母猪70多頭,价值达60多万元,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刘凤桐想到福利院的老人无儿无女,生活孤单,为使老人安度晚年,2012年春节,他自己出资购买,为福利院老人送去48套棉衣,每套价值300余元,共计14000元。2009年春节,他想到乡敬老院慰问,当时猪场的猪卖不出去,资金紧张,他想到了出嫁不久的女儿,连忙给女儿打电话借钱,但又恐怕亲家知道找女儿借钱,晚上让女儿悄悄从窗户口扔出来5000元,买来米面油,敲锣打鼓送到敬老院,了却了自己的心愿。

汶川地震刘凤桐想支援灾区,手中又没有钱,就在东夏镇王卜化村贷款5000元,以特殊党费交县委组织部;临村王子营村修路,刘凤桐捐款3000元;刘凤桐还自筹资金6万元,设立奖金、购买奖品,表彰孝老爱亲、优秀党员、热爱公益事业的30多名模范;连续坚持20年,主动到乡敬老院探望老人,送米、面、油、肉、慰问品,冬送棉衣、夏送单衣,每年花费现金一万多元;无数次地赞助、救济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已有23人在他的资助下走进了大学学堂,圆了他们的大学梦。

人物档案:

刘凤桐,1954年8月生,普通村民,1979年3月19日加入中国共产,2006年被西华县委、县政府评为畜牧业发展示范户;2007年至2013年连续7年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当选为西华县政协委员;同年当选为清河驿乡人大代表;2002年4月他被评为“新世纪之声”新闻人物,赴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表彰会议,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猜你喜欢
修路养猪村民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养猪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环保税”来了,养猪不知道这些你就亏大了!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