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4年上海市松江区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2017-04-12 12:49孔园园张清慧郭晓芹
上海预防医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流行特征发病率

孔园园+张清慧+郭晓芹

【摘要】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松江区2010~2014 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全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4种36743例,死亡17 例,年均发病率467.57/10 万,年均死亡率0.22/10 万。其中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17种10274例,丙类7种26469例。5年间各类传染病构成比主要以肠道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近年来新发传染病和性传播疾病又有逐年增长的趋势,虫媒和自然疫源性疾病波动较小。结论 由于本辖区人口构成比较复杂,流动人口较多且流动频繁,加上经常有输入性传染病病例的发生,导致传染病防控难度加大,需要政府加大对传染病防控机构人力和财力的投入。

【关键词】 傳染病;流行特征;发病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find out the incidence trends and popular features of notifiable infectious diseases in Songjiang District from 2010 to 2014. Metho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methods. Result From 2010 to 2014,a total of 36743 cases of 24 kinds of notifiable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17 deaths were reported, whose average annual incidence rate was 467.57/lakh, the mortality rate 0.22/lakh. No class A infectious diseases were reported,10274 cases 17 kinds of class B infectious diseases were reported and 26469 cases 7 kinds of class C infectious diseases were reported. During the 5 years, the intestinal infectious disease give first place to respiratory mainly of all kinds composes than the infectious disease. In recent years,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have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rend.Natural foci and vector-borne diseases fluctuation are less. Conclusion For more complex composition of the population in this area,the floating population and the movement of more frequent,Coupled with equent occurrence of imported cases of infectious diseases,resulting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more difficult,require government increase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of human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Key words]: infectious diseases,epidemic features,incidence

为了解上海市松江区2010~2014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现将松江区甲乙丙类传染病流行概况进行分析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疫情资料来源于2010~2014年松江区区法定传染病疫情统计网络直报信息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松江区统计局,报告病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乙、丙类共39种传染病,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报告的法定传染病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2010~2014 年,松江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4种36743例。2010~2014年全区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波动于397.01/10 万~ 529.94/10 万,年均发病率为467.57/10 万;全区法定传染病死亡率为0.22/10万(表1)。

2.2 各类传染病发病顺位

我们每年对各类传染病发病率进行排序,分析前5种传染病发病情况,结果显示:2010~2014 年传染病发病率位于前5 位的病种中有4 种连续出现,分别为手足口病、梅毒、其它感染性腹泻、肺结核。手足口病、梅毒发病率5年分别排第1、2位且呈连续排列特征;其它感染性腹泻有3年排第3位;肺结核有2年排第3位。具体每年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传染病顺位见表2。

2.3 不同传播途径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从不同传播途径各类传染病的发病率可以看出.肠道传染病呈上升趋势,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疾病近5年发病率呈上下波动态势,虫媒与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较少。2010~2014 年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其中手足口病年均发病率最高。呼吸道传染病中以肺结核、猩红热发病为主,尤其是肺结核病又有逐渐流行的趋势。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中以梅毒、淋病发病率最高。具体各类传染病构成见表3。

2.4 重点病种分析

2.4.1 梅毒

2.4.1.1 发病概况

2010~2014 年松江区共报告梅毒病例3697例,年均发病率为47.05/10 万,无死亡病例。2010~2011年全区报告梅毒疫情下降, 2011~2014年疫情反弹,2014年达近5年发病高峰 (52.75/10万)(图1)。

2.4.1.2 时间分布

全年均有病例报告,7、8月份报告发病数最多,共740例,报告最少的为2月,为224例(图2)。

2.4.1.3 地区分布

全区15个乡镇街道均有病例报告,其中5年平均发病率排名前5位的乡镇分别为方松街道(124.61/10万)、九亭镇(100.98/10万)、车墩镇(69.98/10万)、新桥镇(61.42/10万)、泖港镇(58.88/10万)。

2.4.1.4 人群分布

2010~2014 年全区梅毒报告发病男性1831例,平均年报告发病率为49.01/10万,女性1866例,平均年报告发病率为54.24/10万,男女性别比为0.90:1。全区梅毒发病率较高的年龄组为30岁以上人群,并且呈现出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上升趋势(表4)。2010~2014 年梅毒报告病例中,不详职业为1149例,占31.08%;其次为家务及待业,945例,占25.56%;工人为457例,占12.36%。

2.4.2 淋病

2.4.2.1 发病概况

淋病共报告1081例,年均发病率为13.76/10 万,无死亡病例。2010~2014年本区报告淋病疫情先下降后上升(图3),2013年为发病高峰(14.66/10万)。

2.4.2.2时间分布

全年均有病例报告且发病数较为分散,1月份报告发病数最多,为110例,其次为5月份,报告102例,报告最少的为2月,为55例(图4)。

2.4.2.3 地区分布

全区15个乡镇街道均有病例报告,其中5年平均发病率排名前5位的乡镇分别为九亭镇(27.71/10万)、岳阳街道(24.90/10万)、叶榭镇(21.09/10万)、佘山镇(20.90/10万)、石湖荡镇(20.18/10万)。

2.4.2.4 人群分布

2010~2014 年全区淋病报告发病男性612例,平均年报告发病率为16.38/10万,女性469例,平均年报告发病率为13.63/10万,男女性别比为1.20:1。全区淋病发病年龄率较高的为50~69岁组人群,并且整个发病人群呈现出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上升趋势(表5)。2010~2014 年淋病报告病例中,家务及待业324例,占29.97%;其次为工人,为198例,占18.32%;不详职业为172例,占15.91%。

2.4.3 肺结核

2.4.3.1 发病概况

肺结核共报告2700例,年均发病率为34.36/10 万,死亡9例,年均死亡率为0.11/10 万,病死率为0.33%。全区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从2010年至2014年先上升后下降, 2012年为发病高峰(37.82/10万),2014年发病率处于近年最低水平(30.69/10万)(图5)。

2.4.3.2 时间分布

全年均有病例报告,7月份报告发病数最多,共283例,其次为5月份,报告280例,报告最少的为12月,为138例(图6)。

2.4.3.3 地区分布

全区15个乡镇街道均有病例报告,其中5年平均发病率排名前5位的乡镇分别为车墩镇(104.86/10万)、九亭镇(81.30/10万)、新桥镇(69.40/10万)、佘山镇(64.53/10万)、石湖荡镇(49.49/10万)。

2.4.3.4 人群分布

2010~2014 年全区肺结核报告发病男性1830例,平均年报告发病率为48.98/10万,女性870例,平均年报告发病率为25.29/10万,男女性别比为1.94:1。全区肺结核发病率较高的年龄组为70~80岁人群和20~30岁青壮年人群(表6)。2010~2014年肺结核报告病例中,工人为991例,占36.70%;其次为家务及待业,发病420例,占15.56%。

2.4.4 猩红热

2.4.4.1 发病概况

猩红热共报告1620例,年均发病率为20.62/10 万,无死亡病例。全区猩红热报告发病率从2010年至2014年呈现波动趋势,2011年、2014年的发病率处于近5年发病高峰,分别为30.88/10万、29.02/10万(图5)。

2.4.4.2 时间分布

全年均有病例报告,5月、12月份为发病高峰,报告病例共636例,报告最少的为8月,为22例(图6)。

2.4.4.3 地区分布

全区15个乡镇街道均有病例报告,其中5年平均发病率排名前5位的乡镇分别为、九亭镇(80.50/10万)、新桥镇(49.27/10万)、方松街道(38.61/10万)、石湖荡镇(25.95/10万)、车墩镇(20.72/10万)。

2.4.4.4 人群分布

2010~2014 年全区猩红热报告发病男性1008例,平均年报告发病率为26.98/10万,女性612例,平均年报告发病率为17.79/10万,男女性别比为1.52:1。全区猩红热发病率较高的年龄为0~9岁组人群(表7)。从年龄组可以看出,發病主要分布在两个职业:学生为773例,占总病例数的47.72%;其次为幼托儿童,760例,占总发病数的46.91%。

2.4.5 手足口病

2.4.5.1 发病概况

手足口病报告21052例,年均发病率为267.90/10 万,无死亡病例。2010~2014年全区手足口病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4年发病率最高,为355.23/10万;2010年发病率最低,为180.77/10万(图9)。

2.4.5.2时间分布

全年均有病例报告,5、6月为发病高峰,报告病例共8963例,报告最少的为2月,为668例(图10)。

2.4.5.3 地区分布

全区15个乡镇街道均有病例报告,其中5年平均发病率排名前5位的乡镇分别为九亭镇(906.08/10万)、新桥镇(584.32/10万)、方松街道(412.82/10万)、佘山镇(406.72/10万)、车墩镇(393.74/10万)。

2.4.5.4 人群分布

2010~2014 年全区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男性12753例,平均年报告发病率为341.35/10万,女性8299例,平均年报告发病率为241.25/10万,男女性别比为1.41:1。全区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的年龄组为5岁以下人群,并且呈现出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下降趋势(表8)。发病主要分布在两个职业:散居儿童为12550例,占总病例数的59.61%;其次为幼托儿童,7332例,占总发病数的34.83%。

3 讨论

近5年来,本辖区各类传染病的发病率从2010年的397.01/10万上升至2014年的552.98/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维持在128.25/10万~144.18/lO万这一区间波动,病种相对固定,偶有新病种出现。而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足口病发病率的高低对总发病率产生较大影响。其中手足口病从2010年到2014年连续5年在各类传染病中是第1顺位,而猩红热连续2年上升至第5位。从手足口病和猩红热的发病特点可以看出,患者多为小年龄组人群,职业为幼托、散居儿童、学生,地区多分布在九亭、新桥等外来儿童较多的地区,发病高峰为春夏之交。小年龄组人群是手足口病、猩红热聚集性疫情的主要人群,应加强教育和卫生部门的协作,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做好本地儿童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同时,重点加强外来儿童特别是无证幼托机构儿童的健康教育、疫情管理,降低幼托机构、学校等重点场所的发病率。

呼吸道传染病近5年有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肺结核发病率一直占据首位。5年来,肺结核的发病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说明松江区结核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区肺结核5年来各个月份的发病率差异不明显,地区主要分布在九亭、新桥等流动人口集中的地区,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主要原因是男性与外界接触相对较多,流动性大 , 承担的家庭负担及社会义务重,身体及精神压力大,且多有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有关[1]。各年龄组发病率除 10 岁以下年龄组均有较高分布 , 其中 70~80岁、20~30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较高。由此可见,流动人口、老年人群、耐药结核病仍是本区结核病防控的主要问题,应继续针对上述人群开展呼吸道传染病和发热患者的管理和监测,加强肺结核的归口管理工作,对肺结核患者周围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感染监测和胸透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感染者和患者,及时进行预防性治疗[2],及时发现并治愈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加强规范化管理,避免耐药菌的出现[3-4]。

2010~2014 年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中的梅毒一直占居法定传染病第2位,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10~2014 年全区梅毒、淋病发病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上年龄组,并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家务及待业、不详职业是主要的发病人群。针对松江区性病疫情人群分布特点,应不断加强对暗娼的干预活动,如性病知识的宣传和安全套的发放,控制性途径传播,关注吸毒人群以性接触的方式向一般人群扩散,同时还需关注男男性行为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继续加强重点人群的监测工作及性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推广使用安全套及规范性病诊疗,有效控制性病疫情在人群中的传播。

疫情报告是进行传染病流行病学监测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准确性会影响对当地传染病流行和发病情况的判断。因此,及时、准确、完整地报告传染病疫情对实际反映当地传染病流行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确实可靠的依据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5]。上海是国际性大都市,而松江作为上海的工业重地,外来人口导入日渐增多且流动频繁,经常有输入性传染病病例的发生,传染病防控难度较大,需要政府加大对传染病防控机构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采取綜合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本辖区传染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董碧荣,葛宁,周焱.吸烟饮酒与肺结核危险因素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J].华西医大学学报,2001,32(1):104-106.

[2] 罗亚娜,1990-2004年某高校大学生新登记肺结核情况调查分析[J].疾病监测,2006,21(3):125-126.

[3] 汪谋岳.耐药结核病处理指南简介[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21(6): 381-383.

[4] 林辉,刘洁,陈林,等. 重庆市2003- 2006 年肺结核病耐药情况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30(12):1183-1185.

[5] 向辉,刘钢,张宏.广州市天河区1985-2009年甲乙丙类传染病流行概况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7):42-44.

猜你喜欢
流行特征发病率
重庆每小时10人确诊癌症 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
年轻人直肠癌和结肠癌发病率升高
襄阳市2011~2015年艾滋病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08—2015年漳州市诏安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天津市武清区成人亚临床甲减的筛查分析
91例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与临床分析
2008~2012年龙城区细菌性痢疾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特征对比分析
2012~2013年新疆鄯善县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126例非洲佛得角脐疝患者的临床分析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