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颐和园

2017-04-12 12:40余果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6年37期
关键词:昆明湖石狮子颐和园

余果

昆明湖,长廊,万寿山,佛香阁,十七孔桥……很明显,这里是北京的颐和园。今天,我们赵登禹中学全体初二年级学生集体游览了颐和园。

众所周知,颐和园是一座古代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来到颐和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昆明湖——这是一个人工湖,面积很大,我不可想象这要动用多少人力物力才能挖成。据说慈禧太后建颐和园是为了自己享乐,而且是拿出国家买军舰的钱来建造的,她不顾国家存亡,不顾百姓死活,真是奢侈浪费,昏庸无道。昆明湖的周围景色迷人。湖水清澈,像一面镜子,闪闪发光,上面还泊着几艘小船,更显得宁静优美,令人心旷神怡。漫步昆明湖畔,我不由得吟起苏轼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昆明湖北岸的长廊雕梁画栋,据讲解员讲,长廊长140多米,有14000多幅画。“咦?这不是孙悟空吗?”我指着其中一幅画,大家立刻都围了过来。“哇!这里还有猪八戒、唐僧,也有张飞、曹操、刘备……我们都认识耶!”没错,中国的历史文化都浓缩在这些画里面了。每幅画的内容都不一样的,有的是池中的荷花、园中的牡丹、水中的鱼、树上的鸟,画里有景,湖光山色、亭台楼阁,让人驻足细览;还有《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经典名著的故事情节,人物都栩栩如生,色彩鲜艳,真是巧夺天工。长廊有四个亭子,分别以春、夏、秋、冬四季为名。据说,慈禧很是喜欢这里江南的景色。慈禧每天都要来散步,起初还左看看,右看看,可过了没多久,她就看厌了。她总想在这里建点什么,但建什么,她一时也没想好。正巧,一日她又来散步,走到万寿山下时,竟下起了雨。太监李莲英便上前撑伞,并顺势观察了慈禧的脸色竟阴转晴了。回宫后,慈禧叫来了工匠,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从此,万寿山南麓和昆明湖北岸之间就出现了一座美丽的长廊。

走到长廊的尽头,我们的腿都有些酸痛了。在这里可以看到一座依山而建的楼阁——佛香阁。这是慈禧太后游颐和园的休息场所。这里的装饰金碧辉煌,里面還有很多奇珍异宝,让我们大开眼界。

更引人注目的是十七孔桥。顾名思义,桥底有十七个桥洞。这座桥长达五六十米,宽三四米。桥的栏杆上雕有各种各样的石狮子,它们大小不一,姿态各异,活灵活现。有的狮子正飞奔向前,有的正嬉戏玩耍,有的独自静坐,有的照顾幼狮,有的你追我赶,有的凝神观景,个个惟妙惟肖。开始,我和同学们都不相信,便亲自一个一个去摸去看,果真这128根望柱上,每一只石狮子都姿态各异,没有重样的。雕刻者真的是独具匠心,令人称绝。

颐和园就是一本特别的书,我从中读到许多,除了景致、历史,还有美的享受。

点评

小作者边游颐和园,边向我们介绍了颐和园游览区的一些主要景点。先整体介绍颐和园的“皇家园林”身份,然后再分步介绍几处景点的主要特点(昆明湖面积大、宁静优美,长廊汇聚了中华文化的精华,佛香阁金碧辉煌,十七孔桥上的狮子惟妙惟肖等)。全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介绍昆明湖时叙议结合,表达自己对慈禧太后的不满;介绍长廊时主要叙述了长廊的由来,给读者普及了知识;介绍十七孔桥时,重点描写石狮子的形态,生动形象。

(张鸿)

猜你喜欢
昆明湖石狮子颐和园
北京颐和园
昆明湖: 京城的生命之水
题湼瓦河边中华石狮子
有趣的数字绕口令
巧用比喻 选用动词
颐和园
北京发布
石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