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遐龄溪 千年五里街

2017-04-13 20:13黄玮
海峡摄影时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儒林永春县永春

黄玮

五里街古集镇,是全县最悠久的商贸市场。《永春县志》称,“民国初以其地距离县城五华里而改称五里街,是永春、德化、大田一带货物集散地,繁荣盛况为全县第一,也是闽南著名集镇之一。”

五里街镇位于福建永春县城西北,因为从县城的城隍庙至五里街的新亭路总长达五华里而得名。街的南侧是碧水回旋的桃溪,北侧是馥郁葱茏的金峰山,依山傍水,风景优美。

清朝同治年间称为丰岑头,民国年间改称五里街。宋朝至清朝,分属民康乡鸣琴里二十都、慕仁里二十二都、集庆乡和风里二十四都和二十五都。1986年恢复五里街镇建制至今,民间所称七境十三柱就是在西安、华岩。

隋唐以来,永春早就有官田市,这是现在五里街一带,范围包括儒林、华岩、西安。至明末,继官田市逐渐衰退后,商人为了便于经商,在“许港”岸边以东丰岑头形成集市,范围不断扩大。《永春县志》记载:“清同治元年(1862),建丰岑头街。”建成了宽三米左右的卵石街道,两侧为一层的店铺,包括七个“境”,即飞龙境、廻源境(又名迴龙境)、丰龙境、德政境、中央境、观音亭境、明秀境。这七境,实质是七个商业区。

古街市场的建成,是邻县德化、大田、漳州、安溪、南安、仙游的山货通过人工肩挑,远至泉州的海产品,通过木溪舟船牵夫运载,从许港上岸,在丰岑头街进行山海货物交易的场所。丰岑头街成了当时永春最繁华热闹的贸易市场中心。而街市后的十三个自然村落称为“十三柱”,因此,十三柱实质是商业区近邻的农村。

“七境十三柱”的商人和民众,为了祈求神明保佑生意兴隆和五谷丰登,虔诚敬奉神佛观音,华岩室成为七境十三柱的民俗活动核心,一直延续到现在。近来五里街城改造后,新增新车路境、单面街境和许港柱、埔头柱,也反映了五里街城乡的变化。

五里街七境十三柱,不仅是以“境”为中心、以“柱”为依托的商业活动网,还是一种民间形成的民俗、宗教活动网,一直辐射到附近的广大农村。在这里,有众多的民俗、宗教活动场所,展现了五里街博大的胸怀。这些中国传统的儒道活动地,都有数百年的历史了,其中龙湖岩保存的唐代古钟,是泉州及福建罕见的。

自从永春建县以来,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境内的文物古迹很多。而有“商贾辐辏”之誉的五里街,其悠久而丰富的文物、古迹和景观同样引人注目。

由于五里街自古以來就是各姓氏的聚居地,繁荣的经济活动,深沉的文化积淀,使得子孙后代们费尽苦心建造祖厝,虔诚供奉祖先神主,出现了著名的宗祠。如五里街金峰陈是陈后主的后裔,其祖宇“笃庆堂”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玉塘孙氏始祖孙一申在明万历年间入居五里街,其“孙氏家庙”也有三四百年了。至于后庙辜氏祖宇“嘉德祠”,从元初辜光保始祖算起,也有600多年历史了。华岩林氏在明万历间入五里街做生意而定居,其“壶兰堂”和“永垂堂”也有两三百年历史。儒林宋氏祖宇、张氏祖宇、邱氏祖宇,仰贤林氏祖宇都留下可圈可点的史迹。蒲氏是阿拉伯人的后裔,作为少数民族,在元末迁居至五里街,其“蒲庆兰神香”闻名遐迩。

在永春县的古建筑中,五里街高垅村的宋代石构龟龙桥,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关镇的通仙桥是同时期的古建筑。龟龙桥在南宋绍兴年间由僧法师募建。明朝嘉靖三年(1524)、三十一年(1552)两次重修。清初毁于洪水,乾隆二年(1737),尤元愈及子尤锡观、侄尤锡兰重建,是二台四墩五孔石梁桥,全长27.7米,船形桥墩,墩上叠涩,桥面用大石板铺盖,保留宋代建筑特点。上世纪60年代,为了过往汽车安全通行,又用钢筋混凝土加宽桥面,遗留碑刻二方。

西霸是永春古代的伟大工程,位于儒林村。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甲寅),升县为永春州,首任知州杜昌丁在县城西修筑卫城坝(即西坝),《永春州志》载,“以水迫城基,筑坝以悍之,宽一丈五尺,长二十丈。(乾隆)十六年(1751年辛未),洪水冲损二丈余,复修筑坚固。”至二十一年(1756年丙子),杜昌丁被推荐入朝廷觐见乾隆,回永春时,适届重修西坝成功,乃作《新筑卫城坝记》。

猜你喜欢
儒林永春县永春
永春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从太空俯瞰地球
永春雪山岩
管窥《儒林列传》中司马迁的儒学观
永春“逐火把”激情上演
“儒林有戏” 新瓶装旧酒 移步不换形
永春县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永春县2016年9月15日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5种野菜的烹调方法
从《史记·儒林列传》、《汉书·儒林传》看汉前儒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