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人生之边

2017-04-13 22:52成兆文
丝绸之路 2017年1期
关键词:杨绛丈夫时光

成兆文

《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先生去世了,我只有默念,作为一个侠义而会讲故事的老头儿,他一定会激起文坛的阵阵波澜。陈忠实先生离世是文坛英雄的退场,注定充满秦腔般的高亢悲壮。

而后,杨绛先生去世了,终于走过人生之边,平静如水滴般消失在湖水中。一位文坛的世纪老人,同一个时代一起落下了帷幕,一个历史长河中充满文艺热度的灿烂霞光,随之黯落下去。

她在很久的时光中,生活在才华入天的丈夫的光环下,直到钱钟书的生命退场,她自身才显示出应有的生命光华,人们才开始重视这位“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事实上,作为庸常青涩的文学爱好者之一员,我本人先前也是忽略先生的,堂吉诃德大战风车已然是文学套路话的有趣意象,但经典小说的主人公往往比作者本人更易光照千秋,连塞万提斯都逐渐陌生化,谁还在意那位默默无声的翻译者?这正应了钱钟书“吃鸡蛋何必要看生蛋母鸡”的名言。

大约10年前,张堡兄向我推荐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书的内容和文笔都不艰深,但出自一位年近百岁的老太,这本身是一个极具能量的心灵奇迹。受此启发,我本人写下了截至目下仍然最长、思虑最沉郁的稿子——近5万字的《何谓死》,从此也对杨绛先生的文字格外关注。

在《我们仨》的平实文字中,我看到了一位温婉有情的妻子、一位温婉有情的母亲。每一次精细的回忆都是复原时光的努力,而这一切又都建立在最深的亲情散去之后,幸福的记忆是时光中久久弥漫的隐痛,哀婉之后,她决心打扫后场。那连双眼皮都觉得好看的丈夫和那病房里還惦记着上课的乖乖女,几乎在同一个时段永散长离,这位带着神性热爱他们的妻子兼母亲,越是素朴的语言和从容的语调,越是让人觉得揪心。舍情于世者,必有隐秘的孤寂。大悲之后是宁静。宁静要么走向枯萎,要么更加绚烂。枯萎是屈服生命本能的感受,而绚烂则是行走人间苦难中的担当,带泪的微笑需要深沉强悍的心智。我注意到,杨绛先生的文风先绚后素,但生命再次释放光华,她要为今生的遇合留下风景。她的眼神从此充满大彻大悟般的慈祥。

我常给一群年轻的学子讲另类的近代思想文化史,我把萧红、林徽因、张爱玲等近代才女称为照亮文化天空的奇迹,她们的才情和美丽带给那个时代持续的思想灵感,值得后世羡慕几百年。比起那引发诗人牵挂、哲学家坚守、文艺青年们过分想象的民国才女们,瘦弱的江南女子杨绛先生的情感几乎没有故事,她在一个深悉人间万象的杰出丈夫的精神庇佑下,以最素朴的妻子角色存世;他们的女儿降生后,她也是一位最为普通的母亲。没有历史的民族是幸福的,没有故事的女人是否幸福,这,是一个问题。

事实上,即使最甘于潜隐蛰居的人生,只要时间的光华曾洒落在他身上,他便带有时代的影子。作为近代中国文学运动的参与者、见证者,杨绛先生的一言一行已经和民国时期那段充满理想热度的岁月天然相关。那是一个大历史跨度中难得一见的理想时代,文化人在古今中西的思想激流中,思索中华民族继而是人类性的问题,宋明以降,国人的思想激情在那一刻得到井喷式释放,虽然很快被新的民族灾难湮灭。那一个短暂时代造就的文化高峰,至今令人仰望。而作为精神苦难更加深重的中国女性,在沉睡数千年后突然醒来,她们给只属于男人的文化史带来新的气息。在这个女性觉醒的激流中,既有全面生长的生命迸发,也有激动和兴奋过度的放肆无措,但仍有极少数的女性,在时代潮流的拍打下,显示出惊人的心灵静力。优雅、素淡,洞识人生,永远不失去美丽,据我看来,杨绛先生就是这样一位非凡的女性!

年过八旬,杨绛先生在性别的尺度上遭遇了另一个生命的重大转折:失去了爱女,失去了她视若神明的丈夫,她开始从单纯的女性身份中解脱出来。在一个笔墨业已消失的时代,她拿起了笔,把过去的点点滴滴,还有在人性尺度上对生命的思考,汇聚成睿智又不失清丽的文字。人世间除过病痛之外,更深的苦痛是舍情,用情愈深,永诀的苦痛就愈尖锐、漫长。生,在一定时候远比死艰辛,一定意义上,绚烂之生是为静穆之死的唯一承诺。这是一位不掩饰对丈夫深情、对女儿娇爱的女性的复活,更是一位充满人生热度的现代作家的复活,还是一位寄存于世必将大去追问生命本相智者的复活。

105岁,期颐之年,杨绛先生承负的时光是普通人的近两倍。百年漫长,但在万物流转、心念生灭中仍可能是霎那一瞬。有质量的生命历程本不在据有时光之长短,然则即使如先生般高寿者,离开人世时仍拨动人的思绪:他人的生死提示我们自身生命的在场与缺位。延续自我是生命之本能,因此,自古追求长生者众。同时,古人也有“寿者辱”的告诫,是懵懵懂懂度过一世,还是带着温情与慈悲远赴绚丽后的宁静?这是生命历程中不断隐现的问题。先生的优雅、独立、淡泊与自尊,让她的生命即使在最后一刻也与荣光为伍,尊贵的涵义如菊花般淡雅。晚霞灿烂,既是平淡云彩的自我拯救,又是走向漫漫黑夜的深沉隐喻。当人世间充满艰涩,荣光的背后隐藏无法告人的疼痛时,也许杨绛先生告诉我们:言说是为了更大的沉默。

有人说,她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才女,把丈夫的价值看得比自己重,为支持丈夫创作,心甘情愿做“灶下婢”的大家闺秀;她是一个面对人生的困苦总是能以乐观、豁达心态面对的女性,始终如一的柔韧、清朗、独立,充满力量,她是幸福的。

我对杨绛先生的评价是:她比幸福还悠长!

猜你喜欢
杨绛丈夫时光
选择
选择
Chapter 2 Childhood time第2章 童年时光
我丈夫是得抑郁症了吗?
丈夫做事先斩后奏为哪般?
永远向前的时光
杨绛:高雅如兰 静若止水
漫时光
我爱丈夫,胜过自己
杨绛老人的减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