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散文的阅读与写作

2017-04-13 08:35郭家海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6年33期
关键词:蔡琴君山闲情

郭家海

从中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来说,绝大多数写的都是散文,而且是闲情散文。从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来说,最直接起作用的就是类似文体的阅读揣摩。因此,引导学生从闲情散文的阅读中学习写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闲情散文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本文选择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龙应台的《目送》。《目送》是龙应台的一本抒情散文集,自出版以来,持续风靡大陆,不断再版。小学、初中、高中都有家长、老师推荐给学生阅读。

从“学”写作的角度阅读《目送》,主要可以运用以下三种方法。

一、提要点评

提要点评就是根据个人兴趣,自由地从文章中选择一些有感觉的“点”进行写作方法的提炼。提要点评重点指向写作方法,而不是思想情感方面。例如下面的提要点评就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能力:

1.《关山难越》的点评:

①“关山难越”这个题目十分耐人寻味。“关山”是大陆与台湾的关隘,“难越”是说难以逾越,也就是说,父亲想要回故乡,但是回不去。

龙应台的祖籍是湖南,而她在战乱时随父亲到了台湾,《关山难越》这篇文章以数个普通人生活中平凡的小故事,写了父亲对其身在大陆的母亲的思念以及对家乡湖南的思念。文章语言朴素,字里行间情真意切,娓娓道来。

②文章的形式十分有创意。这是一篇写父亲的文章,然而全文中都只是用“他”这个字,只在文章的最后一句“爸爸,你教孩子们念诗吧”与文章开头的父亲教我念诗的场景相映照,寓意着一个新的开始,是爱无尽的循环。作者将自己称为“你”,以一种独特的第三者的视角来审视几十年的故事,道尽无限辛酸沧桑。

2.《冬,一九一八》的点评:

①文章以“我们不知道”和“我们记得”的段式排比,按照时间顺序将一个个事件串联起来,叙写了父亲的一生。文中多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父亲”比作“撑伞的人”,将人的一生比作“旅途”和“蜡烛”,写出了作者的无奈和不舍,生动形象。

②“我们不知道”是子女未出生前父亲的生活,“我们记得”是有了子女后父亲的生活。然而不变的是生活的艰辛与辛酸,“我们不知道”这个部分里出现了很多问号,写出了这是作者第一次站在父亲的角度来看待他的生活,从前的自己其实并不怎么了解父亲。

③首尾呼应,结尾写文字被彻底删除,说明了父亲的一切都已经消失了,无法挽留。作者以这篇文章来纪念自己的父亲,流露出对父亲深深的爱与不舍以及对父亲的敬佩之情。

3.《关机》的点评:

①龙应台的许多文章都是将自己称为“你”,也许这是一种与自己的独特对话。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自己的生活,或许可以体会到更多。

②文章写了身边最普通的人和事,但龙应台却对此有着独特细腻的看法。全文由实到虚,再由虚到实,不管思绪拉得多远,最后还是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先是新旧生活的对比,然后又开始寻找那个或许根本不存在的“他”,思考关于存在的生活,最后回到完全现代化的生活。生活变了,也许那个找不到的“他”便是过去消失了的生活状态吧。结尾“睡前,你关了手机”短短的一句话,把一切都结束掉了。“手机”是现代人生活的标志,关了手机,便是与生活的暂时告别。

③龙应台的描写很细腻,很清晰,没有一点废话,写出了作者对新生活的向往与对旧生活的怀念。

二、分点梳理

分点梳理是系统地分析一篇文章,由此可以深入地学到一些写作方法。例如下面的梳理:

[作品名称\&山 路\&类 型\&借事抒情\&主 题\& 抒发对自己这代人行走在不同人生之路上的艰难、孤独及清醒,表达人生只能一个人走的感慨。\&事 件\& ①作者到露天剧场听蔡琴唱歌并遇到胡志强与马英九;

②作者想到躺在医院的中风的“才子”沈君山。\&人 物\& 我、蔡琴、沈君山、胡志强、马英九。\&思路结构\& ①描写露天剧场的环境氛围;

②蔡琴出场献歌,引人关注;

③描写坐在前排的胡志强夫妇与马英九;

④抒发对同行在一条路上的一代人命运的感慨;

⑤想到如今中风的“才子”沈君山,表达感慨。\&情感表达\& ①表达对自己这一代人行走在人生路上遭受不同磨难,经历不同命运的感慨;

②间接表现,隐性表达,如引用蔡琴的歌。\&语言表现\& ①语言雅致略带哀愁,描写蔡琴的歌声“有大河的深沉,黄昏的惆怅,又有宿醉难醒的缠绵”;

②使用比喻手法,形象主动。开头将月亮比作“掰开大半边的葡萄柚”,歌声比作“柔软丝带”,十分动人。\&其他特色\& 对比手法:开头五万人剧场的隆重与结尾躺在床上的“才子”沈君山作对比,表达作者这一代人在历史“山路”上行进的明彻。\&]

三、样式归纳

在记事散文写作中,“套色法”指将文章不同层次看作不同的“色”。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分别叫做“主色”“辅色”“底色”。以龙应台的《明白》为例:

1.主色——核心事件。媽妈对我们的爱与依靠。文章选择并将大跨度的事件组合,写两个同龄人与妈妈之间发生的事情。中年的妈妈支撑着家庭,“强势”“嚣张”,本质都是对子女、家庭的保护和爱;晚年的妈妈病患缠身,孤独无助,时时处处需要子女关心安抚。文章事件呈现的特别之处是通过两个人的对话讲述。

2.辅色——辅助事件。“我”和朋友家萱在足浴店按摩聊天。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3.底色——环境映衬。本文的“底色”比较特殊,主要运用人的行为映衬。人的行为经过了作者的精心选取、设计和描摹。文章的中心是“通过聊天回忆过去和现在母亲的情况,联想过去和现在的自己,表达对女人不同时段的爱的理解”。青年的爱是自我和自恋,中年的爱是呵护与关心,老年的爱是依靠和留恋。作者以通过对窗外年轻女郎自恋神态的描摹作为文章的底色,强化了女人的美丽由浅入深的本质意旨。

猜你喜欢
蔡琴君山闲情
“君山”别名知多少
桐君山
有闲情的人,不容易老
农家乐
初上金马仑开始吟诗消遣
斑竹丛中君山茶
闲情
题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