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练笔让课堂锦上添花

2017-04-13 06:08陈桂丽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6期
关键词:小珊迪放风筝段落

陈桂丽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个方面,密不可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巧妙利用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既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与体会,又能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教师如能在教学中拿捏准两者之间的关系,使之相得益彰,那学生必定能笔下生花。

一、启发拓展,添枝加叶

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可以靠想象将文章中的内容进行充分扩展。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的空白之处,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让他们的思维得以充分的碰撞,从而洞悉到文章的“动情点”,张开想象的翅膀,对细节进行补充、拓展,这样才能使主题更突出。

1.个性补白,丰富内涵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特的创造力,引导学生在课文留白处进行个性补白,让学生在文本阅读时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洞悉作者在文本中所蕴含的道理,养成独立创作的习惯。

如《放风筝》一文中的句子“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对放风筝的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教学到此处,学生的心已经飞到了田野里,特别希望自己也身处其中,体验其中的乐趣。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学生在操场放风筝的情境,让他们尽情回味。此时教师追问:“放风筝时,你与伙伴们说了些什么?你有哪些难忘的感受?”因学生都有丰富的放风筝经验,他们饶有兴趣地谈着自己的感受。真实情境的再现,使学生进行补白不再是无米之炊,学生的情感得以丰富,课文蕴含的意义也得以升华,学生乐在其中。

2.联系生活,写出精彩

在教学时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教学真正做到返璞归真,回归到生活中去。学生的视野只有开阔了,才能更自主地去学习,放飞心灵,写出更精彩的篇章。

如教学《孔子拜师》一课时,教师可以切合文本特点及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这两个方面,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设计这样的练笔:“同学们能想象到在路途中的孔子会遇到哪些困难吗?他又是怎样去克服的呢?”这样可以有效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师通过词语构建画面,呈现出孔子拜师途中一个个具体的生活场景,不仅使学生积累了语言,还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很好地建立起文本与生活联系的桥梁,一举多得。

3.捕捉情感,沉淀感悟

在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情感,有了积极的情感,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才有更加强大的“动力”和“能源”。基于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捕捉文章的动情点,引导他们进行练笔,感悟其中的情感与美。

如《小珊迪》一文语言朴实,讲述了一个不幸的小男孩为了找回四个便士,被一辆马车无情夺去了生命的故事。临死之前,他想到的却是让弟弟尽快将零钱还给那位叔叔,想到的是谁来照顾自己可怜的弟弟。此处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升华的练笔:“同学们,假如你这时就在小珊迪的身边,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这样便可以引领学生走进小珊迪的内心,想小珊迪所想,思小珊迪所思,真切地体验诚实守信之真,体悟兄长情怀之善,进而感受人性之美。

二、仿写迁移,活化运用

模仿是学生的天性,仿写是教材课文与学生独立创作之间的一座必不可少的桥梁。如何对原文中精美的文段进行仿写?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偷”中求创,在“偷”中求新。

1.仿句式,举一反三

教材中不乏精彩的句式,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善于挖掘,引导学生进行适当仿写,学生的习作能力在润物无声中便会得到提升。如在教学《花钟》一文时,教师发现了一个典型的仿写练习点,那就是第1自然段的句式。这个句式较短,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花开的不同姿态,学生能从中习得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拟人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练笔,让学生对花钟的内涵产生深刻体会。

2.仿构段,意至笔归

段落仿写是写作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仔细观察,教材中的训练点有很多,教师应依据课文内容的特点,选择一些学生喜闻乐见又符合认知规律的段落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在仿写中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

教材中有很多可以模仿的段落,可谓精妙绝伦。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描写鱼类的段落中,作者紧扣一句“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游来游去,美丽极了”展开,对许多鱼的不同形状、颜色、动态进行了具体、生动的描写,教师可借机指导学生仿写;又如在《火烧云》中,我们可以紧扣中心句“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等角度对火烧云进行描写,突出火烧云的变化多端;再如教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描写街市热闹的段落,同样可以精心设计一个学生仿写的内容。对于把“一个意思”展开来写的练笔,练得多了,学生自然熟能生巧,信手拈来。

3.仿篇章,触类旁通

经典篇章仿写至关重要,词语、句子、段落是习作的基础,而有了整个篇章,习作才能最终形成。仿写篇章,模仿范文的精美语言、深远立意、巧妙构思、表达手法,学生的习作水平才会得以提升。

比如,按照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进行描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在学生体会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不同美景后,教师让他们也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仿写。有的学生写了《家乡的四季》,也有的学生写了《美丽的石门洞》等,在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情感。初学仿写,学生的作品还比较稚嫩,内容也比较单一,但久而久之,在锻炼中他们自然就会斟词酌句,产生自己的思想,那时,就会渐渐甩掉仿写这一拐杖,自主作文就开始了。

三、创意改写,推陈出新

各种形式、各种范围的改写可以为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改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对文本进行再加工。改写是一种常用的激发学生想象的好方法,是对文本的一种加工,但要以尊重原作、原著为准则。

1.换人称,再现内容

在读写结合中经常用到改变人称的写法,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比较精美的文章,让学生将人称加以转变,第一人称转变为第三人称,第三人称同样也可以转换为第一人称。通过人称的转换再现内容,让学生的思想与作者相碰撞,迸发创新的火花。

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最后一自然段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议一议:“小壁虎是如何向妈妈叙述自己借尾巴的事情的?”复述时,要求学生将角色转换一下,用第一人称进行介绍。通过这样的设计,课文内容得以再现,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想要表达一下,教师便顺势组织练笔,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习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2.创语境,引人入胜

在具体的语境中,学生可以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语境,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

如教学《清平乐·村居》一文中,我抓住“草长莺飞”这个词,指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练笔。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学生文思泉涌,有学生这样想象当时的情境:“春天,小草儿争先恐后地从大地母亲的怀抱中探出小脑袋,迎风舞蹈,向大家报告春的讯息。黄莺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为春光增添了不少生趣。”这样的练笔,可让学生在更高层次上理解课文,还能锻炼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

只要我们能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对教材高屋建瓴,在课堂这一主阵地上引导学生进行适时适度的练笔,学生的智慧必定能流淌于笔尖,我们的课堂将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小珊迪放风筝段落
趣味•读写练 答案
【短文篇】
心理小测试
夏天,爱情的第四段落
《小珊迪》教学设计
放风筝
自主阅读 整体感悟
《小珊迪》教学设计
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