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语童谣》阅读指导教学设计与评析

2017-04-13 06:08执教评析孙海云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6期
关键词:谜底圆圆谜语

执教/唐 嘉 评析/孙海云

【教材简析】

《谜语童谣》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阅读指导《走近母语》的最后一个板块。这一板块展示了童谣的不同种类。而这节课主要从谜语入手让学生认识童谣的风趣、幽默。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童谣,让学生感知童谣的特点:篇幅短小,富有韵律,充满童趣。

2.学习谜语《画》,体会谜语童谣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谜语童谣的种类,让学生在读、赏、编、唱中体会童谣的特点。

【设计理念】

“谜语童谣”生动、活泼、顺口、有趣,特别为孩子所喜爱。《谜语童谣》这堂课设计了识童谣、赏童谣、编童谣、唱童谣等板块,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主学习,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训练了学生的口才,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启迪了学生的智慧,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识童谣

1.同学们,幼儿园学过的这首儿歌会读吗?

(课件出示《小白兔》儿歌)

2.同学们读得可真棒呀!像这样形式简短、读来朗朗上口的儿歌就是童谣。(板书:童谣tóng yáo)齐读。

【评析:一年级学生,在幼儿园曾背过简单的童谣。所以唐老师从识童谣入手,用课件让学生认识到这样形式简短、读来朗朗上口的儿歌就是童谣。】

二、赏童谣

1.出示两则谜语童谣。

(1)老师这里有两首有趣的童谣,先来看看这一首。

课件出示:

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请你们根据拼音读一读这首童谣。(指名读)

这其实是则谜语,猜出谜底了吗?对,是风。

这阵风儿肯定很温柔,它遇到的朋友都向它表示了友好,请女生读一读。

(2)再来看看这首童谣。请小朋友带领大家读一读。

课件出示:

小小诸葛亮,独坐军帐中,摆下八卦阵,要捉飞来将。

这也是则谜语,谜底又是什么呢?是的,蜘蛛。

八卦阵是什么?飞来将又是什么?

诸葛亮可是三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他在军帐中作指挥,就能决定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负,厉害不厉害?将蜘蛛比作诸葛亮,蜘蛛是不是也很厉害?男生读,读出蜘蛛的厉害。

2.刚才的两首童谣,你们猜出来分别是风和蜘蛛,像这样的童谣就是谜语童谣。(板书:谜语mí yǔ)有的谜语童谣是以诗的形式出现的。

课件出示: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指名读)这首诗不仅要读出谜语童谣的趣味性,更要读出古诗的节奏感。

课件出示: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师示范读,小组读。)这首古诗谜语的谜底是什么?

3.你太厉害了,谜底就是“画”。请你来读一读吧。

同学们,平时我们看了许多画,今天请你们仔细地看一幅画,看看这幅画上画了些什么。(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哪里看出来画的是春天?(桃花)

4.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交流讨论以下问题。

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

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

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会怎么样?

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啊?

5.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呢?跟着老师来看看吧!

请一位学生站在教室的最后一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大声告诉其他同学。(出示:远看有色)

请一名女生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然后大声告诉其他同学。(出示:近听无声)

请一名男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春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为什么它开着?(出示:春去还在)

请一名学生到画的前面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它会不会飞走。(出示:人来不惊)

6.(出示诗句)所以这首诗的谜底就是——画。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吧!

7.想不想知道诗的由来?古时候,有个贫困的书生经过十年苦读,终于考上了状元。皇帝还想再考一考他是不是真的很有文化,就把他喊到宫里,给他展示了一幅画,让他根据这幅画写一首诗。书生只看了几眼就提笔写下了这首诗。皇帝看了连说:好,好,好,这不仅是一首古诗,还是一则谜语呢。连皇帝都大声叫好的诗要不要把它读好?

8.老师觉得诗作得好,画肯定也好。你们看,这就是当时的那幅画。

画画得好,诗作得巧妙,要不要把诗记在心里呢?

(生自由背,师领背。)

9.古诗我们已经背会了,下面我们一起做个游戏《给你猜》。

同学们先自由读一读,在心里猜一猜。

给你猜,你猜吧。绿鹦哥,红嘴巴,一头埋到泥底下。(菠菜)

给你猜,你猜吧。开紫花,结紫瓜,紫瓜肚里装芝麻。(茄子)

给你猜,你猜吧。麻布袍,红衬褂,裹着几个白娃娃。(花生)

【评析:唐老师紧扣《走近母语》中的两则谜语《风》《蜘蛛》让学生认识谜语也是童谣的一种。欣赏《画》这一环节是这节课的重中之重。唐老师让学生通过读、猜、赏、背,认识这古诗谜语也是童谣的一种形式。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背,或同桌协作背诵。这充分体现了新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另外,唐老师还补充《画》这首诗的由来以激发学生学习此诗的兴趣。在猜谜语游戏中让学生明白说话时要把语句说完整,充分体现语文工具性的特点。】

三、编童谣

老师这儿还有一首有趣的谜语童谣,是一首问答歌。

课件出示:

什么圆圆圆上天?太阳圆圆圆上天。什么圆圆在水边?荷叶圆圆在水边。

什么圆圆街上卖?烧饼圆圆街上卖。什么圆圆姑娘前?镜子圆圆姑娘前。

大家想一想,还有什么圆圆圆上天?(气球、月亮)什么圆圆在水边?(月影、泳圈)什么圆圆街上卖?(苹果、月饼)什么圆圆姑娘前?(水杯、花篮)

(卡片展示,领读。)

同学们真聪明,我们自己也会编童谣啦!

课件出示:

什么圆圆

什么圆圆红彤彤?

(苹果)圆圆红彤彤。

什么圆圆响咚咚?

()圆圆响咚咚。

什么圆圆蹦蹦跳?

()圆圆蹦蹦跳。

什么圆圆空中飘?

()圆圆空中飘。

【评析:针对一年级学生识字不多的情况,唐老师别出心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唤醒新知。让学生《什么圆圆》,再猜,再仿,最后编童谣《什么圆圆》,这部分是本节课的精彩之处。】

四、唱童谣

童谣不仅可以读,还可以唱,大家请听:

1.课件播放《月亮谜语歌》。2.跟唱。

同学们,书上还有一些童谣没来得及讲呢,课后可以读一读。你们也可以在放学路上或课间一边唱一边做游戏来享受童谣带给我们的快乐。

下课。同学们再见!

【评析:吟唱《月亮谜语歌》,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和谐的节奏中产生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总评: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识字不多,再加上是新编教材,没有教案可仿,如何上好阅读指导课《谜语童谣》真是一个挑战。走上工作岗位刚两年的唐老师勇于担当,而这一课,给我们如何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起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谜底圆圆谜语
爱帮忙的圆圆
谜语三则
谜语四则
谜语三则
圆圆
谜语四则
圆圆和胖胖
Across the Style of Culture
数字里的成语
谜底大揭秘